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讲稿ppt课件_第1页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讲稿ppt课件_第2页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讲稿ppt课件_第3页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讲稿ppt课件_第4页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讲稿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仲新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2混凝土耐久性3混凝土原材料4混凝土施工5实体核查,.,1水泥混凝土的发展,1)1850年钢筋混凝土技术(1824年英国人获得水泥专利,1886年美国人发明回转窑锻烧工艺)2)1928年预应力混凝土技术3)1970年后外加剂技术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成为建筑主导结构、混凝土成为最大宗的建筑材料。,.,1930年以前:水泥生产以及混凝土施工工艺落后。19301970年左右:水泥的粉磨技术在用户需求高早期强度的环境下迅速发展,水泥的Wanger细度增加超过50,出于同样的目的,水泥的化学组成也被迅速改变,水泥熟料中的早强组份C3S含量由1930年前的不到30%很快发展到1970年的50%甚至更多。1950年开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预拌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浇筑以及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技术的发展,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越来越高。1970年以后,外加剂技术促使混凝土向高强方向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Concrete,简称HSC)曾经是混凝土技术中比较热门的技术领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度达到100MPa以上,并有高达152MPa混凝土用于现浇工程。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HSC工作性差(流动性、可泵性、均匀性等)、脆性(易于开裂和突然破坏)、体积稳定性差(收缩、膨胀)等一味追求强度所带来的负面问题逐渐被认识。于是,提出了HPC的概念。,.,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1、美、加学派观点:密实度和体积稳定性2、欧洲学派观点:低水胶比和微填充料3、日本学派观点:高流态、自密实,.,2混凝土耐久性,.,规范:国标: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2009年5月1日实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前身: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2005年修订版),.,铁标:铁建设2005157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历次修订:1、铁建设2006141号文2、铁建设2007140号文3、铁建设2009152号文,.,公路标准:JTG/T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无粘结,接触粘结,水泥浆填满缝隙(混凝土,低坍落度),间隔排列的颗粒(混凝土,高坍落度),1824年,英国人AspdinJ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1886年,美国首先采用回转窑煅烧熟料,使水泥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1850年,法国人取得钢筋混凝土专利权。1928年,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由法国人创造。,.,r(m)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微孔,毛细孔,大孔,mm,nm,m,与耐久性有关,振捣不密实,引入气孔,毛细孔,凝胶孔,.,毛细孔,补给,蒸发,毛细凝结(水充满)表面积/孔体积,水迁移的速度蒸发毛细管作用(水压力),.,2、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1)碳化环境(2)氯盐环境(3)化学侵蚀环境(4)冻融破坏环境(5)磨蚀环境,.,1、混凝土的碳化影响因素:H2O、CO2空气中CO2(浓度约0.03%)扩散进入孔隙与溶解的Ca(OH)2反应生成CaCO3(完全饱和,完全干燥),.,Xcct1/2,.,暴露时间,年,.,碳化检测方法:X射线法(试验室精确测量,能测试部分碳化深度)化学试剂法(1%酚酞酒精溶液)已碳化区无色,未碳化区红色碳化深度的预测模型碳化对结构物的影响素混凝土:基本无影响钢筋混凝土:钢筋锈蚀预应力混凝土:目前方案下基本无影响,.,(1)碳化环境,.,钢筋锈蚀FeFe2+2e2H+2eH2(反应在碱性环境中受到抑制,极化)O2+2H2O+4e4OH-(反极化)Fe2+2OH-FeOxH2O(体积增加约3倍)4Fe(OH)2+O2+2H2O4Fe(OH)3xH2O(体积增加约5倍)氯盐影响:可溶的氯化铁生成,当氯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比大于0.6时,即使pH高达11.5,钢筋的锈蚀也得不到保证。,.,(2)氯盐环境,.,腐蚀侵蚀介质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酸、硫酸盐和生物。腐蚀速度取决于钙盐的溶解速度。硫酸盐侵蚀:仅与水泥中某些组分起反应。硫酸根离子与铝酸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C3A的水化产物水化铝酸钙和水化单硫铝酸钙都能与石膏发生反应生成水化三硫铝酸钙(钙矾石,体积增大,溶解度低,.,(3)化学侵蚀环境,.,冻融破坏饱水冻融循环特征:冻胀开裂和表面剥蚀静水压假说渗透压假说,.,静水压假说毛细孔水结冰,约12,有害孔。凝胶孔水结冰,低于78。,气泡间距系数,.,渗透压假说大孔中的部分溶液先结冰后,未冻溶液中盐的浓度上升,与周围较小孔隙中的溶液之间形成浓度差。浓度差使小孔中的溶液向大孔迁移。两个重要参数平均气泡间距:直线导线法250微米?300微米?临界水饱和度:,.,临界水饱和度:,.,抗冻试验方法(1)快速冻融法水冻水融法、气冻水融法耐久性指数DF=E/E0N/M(2)慢冻法(3)临界膨胀试验法(4)临界水饱和度法,.,(4)冻融破坏环境,严寒:t-8oC,寒冷:-8oCt-3oC,微冻:-3oCt2.5oC,.,磨蚀磨损侵蚀:车轮、松散材料的冲击夹砂的风主要由粗骨料承担混凝土磨耗率空穴侵蚀:液体水空蚀水流静水压力小于水的蒸汽压时,产生气泡,流到静水压力大于蒸汽压时,蒸汽在气泡中冷凝,气泡崩坍(类似于爆炸)。主要由细质砂浆承担砂浆磨耗率,.,(5)磨蚀环境,.,3、混凝土耐久性指标,(1)混凝土的耐久性一般包括混凝土抗裂性、护筋性、耐蚀性、抗冻性、耐磨性及抗碱骨料反应性等。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等确定。,.,(2)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般要求:混凝土的电通量,.,混凝土的抗碱骨料反应性能(1)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或碱碳酸盐反应岩石柱膨胀率应小于0.10%;(2)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要求;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要求外,混凝土中还应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碱骨料反应混凝土中的碱与具有碱活性的骨料间发生的膨胀性反应后果:混凝土体积膨胀和开裂,混凝土微结构被改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降低癌症三种类型:碱硅酸反应(Alkali-SilicaReaction)碱碳酸盐反应(Alkali-CarbonateReaction)碱硅酸盐反应(Alkali-SilicateReaction),.,碱硅酸反应骨料中的活性SiO2与碱发生的膨胀反应。是迄今为止分布最广、研究最多的碱骨料反应。活性SiO2包括蛋白石、玉髓、鳞石英、方石英和隐晶、微晶或玻璃质石英。在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均有分布常见在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珍珠岩、石英岩、燧石、硅藻土等膨胀机制:2ROH+nSiO2-R2OnSiO2H2O吸水肿胀理论和渗透压理论:碱与活性SiO2反应生成凝胶,外界水通过渗透压和肿胀压进入凝胶,使其体积增大,.,碱碳酸盐反应黏土质白云石质石灰石与碱发生的膨胀反应。美国在1957年首次在加拿大发现,美国的多个地方存在。白云石与石灰石含量大致相等,黏土含量约为520,白云石颗粒粒径约在50微米以下且被微晶方解石和黏土包围。CaCO3MgCO3+2ROH-Mg(OH)2+CaCO3+R2CO3(白云石)R2CO3+Ca(OH)2-2ROH+CaCO3膨胀来源:包裹在白云石晶体内的黏土吸水膨胀,.,碱骨料发生的条件(1)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水泥、外加剂、掺合料、骨料、拌合水或环境(2)骨料的碱活性与地域有关: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西兰、南非等已建立了区域性的碱活性骨料分布图。我国建立了京津塘地区碱活性骨料分布图。(3)潮湿环境高湿度环境,80,.,关于碱含量的规定:一般认为:高活性骨料2.1kg/m3中等活性骨料3.0kg/m3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规定碱含量限制为:3.0kg/m3新西兰:2.5kg/m3南非:2.1kg/m3,.,骨料的碱活性检测方法:(1)岩相法:鉴定岩石种类、矿物组成和各组分含量缺点:不能对骨料碱活性做定量分析,必须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2)化学法:通过测试溶出的SiO2浓度Sc和溶液碱度的降低值Rc进行判断。Rc70,ScRc(3)砂浆棒法:(P3m0.05%,P6m0.1%)(4)岩石柱法:(P0.1%)(5)快速砂浆棒法:(P14d0.1%)(6)混凝土棱柱体法:(P3m0.02%,P6m0.03%或P12m0.04%)(7)压蒸法:(P6h0.1%),.,(3)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表5.4.2氯盐环境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4)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5)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表5.4.5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抗冻性指标,.,.,.,.,.,.,.,.,.,.,.,4铁路标准混凝土原材料,铁建设2009152号,.,.,5混凝土施工,.,1、配合比参数的选择,(1)、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kg/m3。(2)、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优质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0.45。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3)混凝土中应掺加适量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剂,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4)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应满足相应的要求;素混凝土应满足相应的要求。,.,.,.,(5)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组成还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应不小于0.80。,.,(6)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外,还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合料和复合外加剂,并应通过试验证明抑制有效。,.,(7)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8)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不应小于2.0%(干硬性混凝土除外)。当混凝土有抗冻要求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根据抗冻等级的要求经试验确定。,.,2、硬化混凝土参数测试,(1)立方体抗压强度一般可采用100100100的试件,C50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应采用150150150的试件。强度的验收:28d?56d?成熟度的规定:600?1200?有标准差、无标准差、小样本的检验评定,.,(2)静力弹性模量一般可采用100100300或150150300的试件进行测试,.,(2)混凝土电通量试验方法直径为95102mm,厚度为513mm的素混凝土芯样,三个为一组。试验龄期:56d电压:60V直流电压溶液:3.0%氯化钠、0.3mol/L氢氧化钠,.,.,电通量试验步骤:1)在规定的56d试验龄期前,对预留的试块进行钻芯制件,试件直径为95102mm,厚度为51mm,试验时以三块试件为一组。2)将试件暴露于空气中至表面干燥,以硅橡胶或树脂密封材料涂于试件侧面,必要时填补涂层中的孔道以保证试件侧面完全密封。,.,3)测试前应进行真空饱水。将试件放入1000mL烧杯中,然后一起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启动真空泵,数分钟内真空度达133Pa以下,保持真空3h后,维持这一真空度并注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淹没试件,试件浸泡1h后恢复常压,再继续浸泡182h。4)从水中取出试件,抹掉多余水份,将试件安装于试验槽内,用橡胶密封环或其它密封胶密封,并用螺杆将两试验槽和试件夹紧,以确保不会渗漏,然后将试验装置放在2023的流动冷水槽中,其水面宜低于装置顶面5mm,试验应在2025恒温室内进行。,.,5)将浓度为3.0%的氯化钠和0.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试件两侧的试验槽中,注入氯化钠溶液的试验槽内的铜网连接电源负极,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验槽中的铜网连接电源正极。6)接通电源,对上述两铜网施加60V直流恒电压,并记录电流初始读数,通电并保持试验槽中充满溶液。开始时每隔5min记录一次电流值,当电流值变化不大时,每隔10min记录一次电流值,当电流变化很小时,每隔30min记录一次电流值,直至通电6h。,.,7)结果处理绘制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将各点数据以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对曲线作面积积分,或按梯形法进行面积积分,即可得到试验6h通过的电量。取同组3个试件通过的电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电通量。,.,(3)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试件:100100400,三个为一组试验设备:案秤、冻融试验机、动弹性模量测定仪冻结温度:172融化温度:82循环一次:24小时,.,.,.,试验结束标志:抗冻次数已经达到设计要求相对动弹性模量降至60试件重量损失达5,.,(5)矿物掺和料及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试验方法方法一主要设备:比长仪、恒温水浴、试模和测头主要原材:硅酸盐水泥、NaOH,.,主要步骤:1、骨料制备:破碎、筛分、清洗、烘干2、称料:骨灰比2.25:1(900:400)3、成型:二层、各捣20下4、预养护:80度水养护24h5、养护和测长:80度1NNaOH养护6、结果评定,.,4、养护(1)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尽量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2)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灌筑结束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3)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4)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完好。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养护时间。(5)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应确保不漏喷,.,(6)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宜满足下表要求,.,(7)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8)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截面较为复杂时,不宜超过1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9)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14d以上,且确保混凝土获得75%以上的设计强度。养护结束后及时回填,.,(10)直接与海水或盐渍土接触的混凝土,应保证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等级以前不受侵蚀。并尽可能推迟新浇混凝土与海水或盐渍土直接接触的龄期,一般不宜小于6周。(11)对于严重腐蚀环境下采用大掺量粉煤灰的结构构件,在完成规定的养护期限后,如条件许可,在上述养护措施基础上仍应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时间。(12)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