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语和句式.doc_第1页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doc_第2页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doc_第3页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doc_第4页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 知识要点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第 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 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床(一种坐具)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备用资料一)通假字 读音意义 例 句亡无 WU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尔耳 er相当于“罢了”无他,但手熟尔见现 xian显露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悦 yue愉快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汤烫 tang用热火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坐座 zuo坐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直值 zhi价钱,代价系向牛头充炭直反返 fan回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惠慧 hui聪明甚矣,汝之不惠厝措 cuo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帖贴 tie粘附对镜帖花黄火伙 huo同伴火伴皆惊忙诎屈 qu弯曲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衡横 heng跟“竖”“直”相对左手倚一衡木简揀 jia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竦耸 song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衡横 heng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拂弼 bi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属嘱 zhu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徧遍 bian普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假字 读音意义 例 句错措 cuo放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仓苍 cang青色,灰白色仓鹰击于殿上虚墟 xu集市之虚所卖之食饲 si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邪耶 ye相当于“吗”其真无马邪?还旋 xuan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不否 fou不,不是或师焉,或不焉奉捧 peng捧着臣 愿奉璧往使庭廷 ting朝廷拜送书于庭案按 an察看召有司案图孰熟 shu仔细,周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缪穆 mu表人名自秦缪公以来二十余君质锧 zhi古代斩人的刑具君不如肉袒伏斧质禽擒 qin捕捉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卒猝 cu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住驻 zhu驻扎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炎焰 yan火焰烟炎张天雷擂 lei敲击雷鼓大震而尔 er你,你的而翁长铨内纳 na放人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贾价 jia钱如有所营,予佐尔贾通假字 读音意义 例 句识帜 zhi 标记,记号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识志 zhi 记住汝识之乎父甫 fu 表人名 长乐王回深父函胡含糊 hanhu 声音重浊模糊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莫暮 mu 傍晚至莫夜月明有又 you 又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生性 xing资质,禀赋君子生非异也知智 zhi 智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受授 shou 教授、传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距拒 ju 把守距关,毋内诸侯要邀 yao 邀请张良出,要项伯倍背 bei 违背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蚤早 zao“晚”的反义词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益溢 yi涨水瘫水暴益酤沽 gu买酒酒酤于市芸耘 yun除草植其杖而芸得德 de 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与欤 yu 相当于“吗”可得闻与蜯蚌 bang 河蚌 民食果 蜯蛤向响 xiang 发出响声砉然向然卻隙 xi 空隙批大卻,导大窾 通假字 读音意义 例 句盖盍 he 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 善缮 shan 修治,拭擦 善刀而藏之 俾倪睥睨 bini 斜着眼睛看俾倪,故久立与其客浯 决诀 jue 离别 辞决而行 乡向 xiang 朝向 北乡自刎 支肢 zhi 人的四肢四支僵劲不能动 从纵 zong 合纵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景影 ying 影子赢粮而景从 鉏锄 chu 农具 鉏耰棘矜 棘戟 ji 古代兵器鉏耰棘矜 倔崛 jue 突起,兴起倔起于阡陌之中 厌餍 yan 满足暴秦之欲无厌 孅纤 xian 精细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畜蓄 xu 积蓄故其畜积足恃 罢疲 pi 疲惫衰弱 罢夫羸老 廪廪懔懔 lin 危惧的样子而直为此廪廪也 殴驱 qu 驱赶今殴民而归之农 县悬 xuan 悬挂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女汝 ru 你三岁贯女 取娶 qu 娶妻终老不复取 帘奁 lian 梳妆匣箱帘六七十 卻隙 xi 隔阂、嫌怨令将军与臣有卻 裁才 cai 刚刚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翼翌 yi 明(日、年)翼日进宰 唱倡 chang 倡导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录录碌碌lulu 平庸无能公等录录 辟避 bi 躲避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堕隳 hui 毁弃堕军实而长寇仇 列裂 lie 裂开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尊樽 zun 酒器一尊还酹江月 沈沈沉沉chen 深沉暮霭沈沈楚天阔 淬粹 cui 淬火使工以药淬之 陵凌 ling 欺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振震 zhen 惊恐燕王诚振怖王之威 还环 huan 环绕秦王还柱而走 绌黜 chu 罢免官职屈平既绌 离罹 li 遭遇“离骚”者,犹离忧也 指旨 zhi 旨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贽 zhi 见面礼厚币委质事楚 被披 pi 披散着被发行吟泽畔 濯浊 zhuo 混浊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契锲 qie 刻遽契其舟 觭奇 qi 奇异当时虽觭梦幻想 陼渚 zhu 水中小块陆地朝发枉陼兮 怳恍 huang 恍然怳惊起而长嗟 4识别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词类活用主要是为了收到简练、鲜明、生动的效果。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 1名词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思仍和这个名词本身的意思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如:沛公军霸上(军:驻扎);二月草已芽(芽:发芽);进城梯而下之(梯:架梯);冬雷震震夏雨雪(下雨、下雪)。 活用为使动词。其特点是必带宾语,是兼语式的简化,翻译时必须恢复成兼语式。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ang之(王:使为王)。 活用为意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也必须带宾语,但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孔子师郯子”,译成“孔子把郯子当作老师”。 直接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例如:“猱进鸷击(像“猱”、“鸷”那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操军破,必北还(向北方,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一天比一天,表示情况的逐渐变化);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2动词活用 活用作名词。即这个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来到这里的人);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 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多属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跑)。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意谓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意动用法多数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例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谢,公子怪之(怪:以为可怪)。 3形容词活用 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不是表事物的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它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如:“与少(少数人)乐乐,与众(多数人)乐乐,孰乐?”“兼采百花之长(长处)而去其短(短处)。”“与苍梧太守有旧(旧交)。” 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其特点与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基本相同。如:大王必欲急臣(急臣: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荣汝身:使你荣耀)。 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例如:我妻之美我者(美我:认为我美);成以其小,劣之(劣之:认为它很差);且庸人尚羞之(羞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4数词活用 数词有时可活用为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怀有二心)。活用为形容词。如:用心一也(一:专一)。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一、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知劲草)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简析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简析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三、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简析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四、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信义著于四海 怀信侘傺简析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 五、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简析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w.w.w.k.s.5.u.c.o.m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2歼灭难点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遑:闲暇,功夫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 遇:碰上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滋:滋长,发展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 报:回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避地:迁地以避祸患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部曲:私家军队C遂受逖节度 节度:节度使,官名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任子:任官的子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又收葬枯骨,为之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收复治理河南”措施的一组是( )中流击楫而誓 数遣军要截石勒逖遣使和解之 逖爱人下士躬自俭约,劝督农桑 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A B C D5下列对祖逖事迹的叙评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晋室南渡后,他立志澄清中原,与刘琨同被共寝,互相勉励,闻鸡起舞。B祖逖向元帝建议北伐,元帝对他大力支持,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他大批物资、兵器。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C祖逖克复谯城,多次遣军要截石勒,收编赵固等人,对任子在胡者进行严厉打击。终于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D祖逖爱人下士,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并要子弟参加劳动,因而深得百姓爱戴。他允许与胡人互市,获利十倍,公私丰赡,士马日滋。6.翻译下面语句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子弟耕耘,负担樵薪。(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姊,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秦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塘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篨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众威服其仁义。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B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宾客。C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去 官:离任。D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 劝:勉励,提倡。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B休仁以为司徒参军C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D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借官空车厩居焉 人多异焉B以治干称 躬耕以养弟姊C收入常多于邻境 力于仁义D言之明帝 追载缣帛以送之10以下全能表现孙谦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 郡境翕然,威信大著治烦以简,狱无囚系 每去官,辄无私宅A. B. C. D.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谦因为父亲担心自己将来有一天会离开所居官职,就躲避到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B孙谦在做巴东、建平二郡太守时,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都将 他们释放回家。C孙谦在做宁朔将军、钱塘县令时,用简便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务,狱中没有关押的罪犯。D孙谦在晚年依然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做的超过一般人很多,大家都很敬佩他。12翻译下列语句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附:参考答案歼灭难点训练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3.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D注意,这一题的题干中的要求是“措施”。5.D6.(参考)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使祖逖知道。子弟们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7.B这道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A、C、D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B项中,根据语法关系“宾”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应为动词;其次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孙谦认为少数民族不服从的原因是以前的长官对他们有失礼仪,应解释为“服从”。8.BB项中的“以为”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以为”的形式,可以理解为“把当作”或“任用做”等;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可以理解为“认为”。而文中王休仁是任用孙谦做司徒参军,由此可以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9.DA项中两个“焉”意义不同,第一个为代词,代指住的地方,可译为就住在那里;第二个为助词,不译。B项中第一个“以”表原因,第二个“以”表凭借、方式。C项中第一个“于”表相比之义,第二个“于”表在某方面。D项中两个“之”都代指孙谦。10.C句是讲孙谦的前任官员们常采用的管理方式,非孙谦本人事迹;句是写孙谦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写他的清廉。此两句不合题旨要求,可排除。句是对他初任句容县令政绩的概括,此句中的“神明”,句中的“威信大著”都以为政的结果从另一面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与句皆直接描写他为政的措施,是他政治才能的表现。11.AA项叙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中“父忧去职”指因父亲病丧他离职,此项中错误理解为“父亲担心”;另一方面,此项中“躲避”之说不当,原文为“客居”于某地,即所住之地非自己的家乡。12.(参考)孙谦将去上任,官方下公文让他募集一千人跟随他赴任。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备用资料二】 常见实词词义归纳1爱ai喜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怜惜、同情。爱其二毛。(二毛,指老人) 左传吝惜,舍不得。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2比bi并列,挨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杜少府之任蜀州副词,接连地。比三年日蚀。 汉书外戚传勾结。朋比为奸。比较。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涉江 引申为比拟,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诸葛亮传及、等到。比至当阳,众十余万。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近来,最近。比得软脚病。 祭十郎文比比:处处。比比皆是。频频,屡次。郡国比比地动。 (汉书哀帝纪)比年:每年;连年。3北bei 北方。思念北边之未安。 盐铁论 打了败仗往回跑。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4罢(1)ba 停止。秦出兵,五国罢兵 结束、完了。及反,市罢。 韩非子郑人买履 罢免、停职。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藏等。 (2)pi 通“疲”疲劳,疲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必通也。 论积贮疏 5倍bei 同“背”背向、背着。引申为: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加倍。皆倍其爵赏。 墨子号令 6被 (1)bei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 覆盖。凝霜被野草。 阮藉咏怀 加于之上,遭受,蒙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2)pi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 屈原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7病bing 生病 病。永元中,病卒于家。 后汉书王充传 引申为精疲力尽。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 新唐书杜希全传 毛病,弊病。献体要八章,砭切政病。(同上) 担心,忧虑。郑人病之。 左传襄公二十四区别:“病”常指病得很重;“疾”则指一般生病。8暴 (1)pu 晒。一暴十寒(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曝”)引申为暴露,显露。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 (2)bao 又猛又急。暴风骤雨。河水暴益。 凶恶残酷的。不畏强暴。暴秦之欲无厌 欺凌,损害。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庄子 9薄bo 少,与“多”相对,事力劳而供养薄。 五蠧 微弱。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同上) 轻。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同上) 迫近。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陈情表 草木丛生的地方。死林薄兮。 涉江 轻视,瞧不起。厚今薄古 贫瘠。薄田十五顷。 诸葛亮传 稀。薄粥。 10长 (1)chang 与“短”相对。引申为长久。天长日久。 (2)zhang 成长,增长。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掌握,担任。而翁长铨 记王忠肃公翱事 排行第一。长子。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年纪大,与幼相对。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11存cun 存在。逐解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慰问,问候,看望。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同上) 思念。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凡天地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王充论衡订鬼12诚cheng 真心实意。帝感其诚。 列子汤问 实在,的确。战败而亡,诚不得意。 六国论 假设,如果。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信陵君13除chu 台阶、殿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苏武 清除、去掉。背筐,手长铲,为除不洁者。 左忠毅公逸事 修整。蛤蟆鸣燕降而通路除道。 贾思勰齐民要术 任命、授职、拜官。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逝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14,乘 (1)cheng 驾车、驱马拉车。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墨子亲士 登、升。俱乘高台。 列子黄帝 趁着,凭借。乘胜追击。 欺凌,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 荀子强国 追逐,吏士喜,大呼乘之。 汉书陈汤传 春秋时晋国史书叫“乘”后因此称一般史书为“史乘”。 (2)sheng 一车四马。乘舆:帝王乘的车。 “四”的代称。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崤之战 帝王代称15多duo 多,与“少”相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 韩非子 称赞。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传 休休有容,有足多者。 海瑞传 只,仅仅。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16当 (1)dang 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 应当。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廉颇蔺相如列传 顶替。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恰当。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采草药 面对。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承担。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窦娥冤(2)dang当作。安步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