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美术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美术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美术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美术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描1(静物、石膏头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专业必修课,属绘画基础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素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广义讲,他泛指一切单色绘画,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对于造型基础训练,素描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所属二级学科为美术学,研究对象包括静物、石膏头像等内容。主要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生训练。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绘画表达语言,达到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的目的,使学生在写生训练中掌握技术性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在创造层面上的综合素质,在形象中寄托个人造型理念。具备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量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度。为适应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和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三、教材教参教 材:素描,颜铁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版。教 参: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美)塞勒(Sale,T.),(美)贝笛(Bitti,C.) 著赵琦,何积惠,周燕琼 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1日版;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素描基础教程,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业教研室 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09月版; 造形与形态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精选教材,胡明哲,丁一林 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四、教学方式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本课程通过讲授、辅导、鉴赏、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既要训练眼、手、脑的配合,又要解决工具、材料、技法等层面的问题,使学生在理论、技能、修养上取得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教材编排、课堂讲授、作业练习,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胸像、全身及人体写生密切结合,穿插进行。本阶段首先进行静物和石膏头像的写生训练。直观性强、实践性强是素描教学的两大重要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范画、步骤图等进行教学,同时还应采取当堂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了解素描的具体作画步骤;在讲解中语言要精练、文字要简短、示范要有重点,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做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实践56学时,具体如下:基本内容:1.几何体与静物写生24学时(讲授2学时,实践22学时);2.石膏头像写生36学时(讲授2学时,实践34学时)。教学重点:几何形体与静物写生是研究绘画造型的基础。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多角度写生,使学生理解几何形体的构成原理和透视变化规律,本单元从几何形体入手,逐步以玻璃器皿、金属器皿、水果、鸟禽标本、花卉植物等不同造型特征与不同质感的各类静物写生练习,最后进行石膏头像的写生训练。由内到外,从本质入手,分析研究为主自然带出各自的表现方法,继而正确地表现几何形体的结构、体积、空间等关系。教学难点:1、明确素描的基本概念,了解素描艺术发展与演变,培养正确的审美观。2、研究几何形归纳的目的和意义。3、整体观察和多角度认识,强调透视规律,培养透明观察对象的良好习惯,以线条为主不注重光影、注重空间、透视、体积等。新知识点: 学会从结构着手,用结构来造型。六、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考查考核方式。素描2(石膏胸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专业必修课,属绘画基础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素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广义讲,他泛指一切单色绘画,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对于造型基础训练,素描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先修课程是静物素描和石膏头像素描,是学习其他素描课程的必修课程,所属二级学科为“美术学”,研究对象包括石膏像等内容。主要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生训练。二、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绘画表达语言,达到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使学生在写生训练中掌握技术性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在创造层面上的综合素质,在形象中寄托个人造型理念。具备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量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度。为适应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和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三、教材教参教 材;素描 ,颜铁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版。教 参: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美)塞勒(Sale,T.),(美)贝笛(Bitti,C.) 著,赵琦,何积惠,周燕琼 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1日版;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素描基础教程,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业务教研室 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09月版;造形与形态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精选教材,胡明哲,丁一林 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四、教学方式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本课程通过讲授、辅导、鉴赏、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既要训练眼、手、脑的配合,又要解决工具、材料、技法等层面的问题,使学生在理论、技能、修养上取得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教材编排、课堂讲授、作业练习,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胸像、全身及人体写生密切结合,穿插进行。本阶段首先进行静物和石膏头像的写生训练。直观性强、实践性强是素描教学的两大重要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范画、步骤图等进行教学,同时还应采取当堂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了解素描的具体作画步骤;在讲解中语言要精练、文字要简短、示范要有重点,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做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实践56学时,具体如下:基本内容: 1、以小型石膏像为主,初步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 (12学时)2、以中型石膏像为主要绘画对象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对纷乱繁杂关系的理顺与取舍培养学生对物象的理解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为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24学时)3、以大型石膏像为主,综合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对物体的理解能力及表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石膏像绘画性的运用。(24学时)重 点:如何完成石膏像的立体塑造,把握住整体关系。难 点:真正理解对物象结构的空间构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形体比例、空间、色调、质感、量感等。新知识点:了解和掌握石膏像写生光影式或体面式的基本表现方法和作画步骤。六、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考查考核方式。素描3(人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专业必修课,属绘画基础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素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广义讲,他泛指一切单色绘画,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对于造型基础训练,素描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先修课程是静物素描和石膏像素描,是学习其他素描课程的必修课程,所属二级学科为“美术学”,研究对象包括人物形像等内容。主要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生训练。二、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绘画表达语言,达到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使学生在写生训练中掌握技术性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在创造层面上的综合素质,在形象中寄托个人造型理念。具备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量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度。为适应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和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三、教材教参教 材;素描 ,颜铁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版。教 参: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美)塞勒(Sale,T.),(美)贝笛(Bitti,C.) 著,赵琦,何积惠,周燕琼 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1日版;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素描基础教程,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业务教研室 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09月版; 造形与形态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精选教材,胡明哲,丁一林 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四、教学方式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本课程通过讲授、辅导、鉴赏、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既要训练眼、手、脑的配合,又要解决工具、材料、技法等层面的问题,使学生在理论、技能、修养上取得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教材编排、课堂讲授、作业练习,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胸像、全身及人体写生密切结合,穿插进行。本阶段首先进行静物和石膏头像的写生训练。直观性强、实践性强是素描教学的两大重要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范画、步骤图等进行教学,同时还应采取当堂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了解素描的具体作画步骤;在讲解中语言要精练、文字要简短、示范要有重点,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做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实践56学时,具体如下:基本内容:1、 人物头像写生24学时(讲授2学时,实践22学时);2、 人物半身像写生36学时(讲授2学时,实践34学时);教学重点:通过对透视律与解剖知识的学习在写生练习中研究掌握人物头、颈、肩、臂躯干、四肢之间的生长规律、运动规律,以及通过观察鲜活的人物个性表情及人物精神面貌从而进行深入的刻画,以达到较熟练的掌握人物造型的基础知识及表现手法的目的。教学难点:1、结构点的确定; 2、表情的把握与质感的表现;3、人物精神面貌及状态。新知识点:人物写生是研究人物造型的基本因素和规律,以及把握人物形象特征作为主要课题;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训练分为头像、胸像写生和半身像写生训练。六、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考查考核方式。素描4(人体)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专业必修课,属绘画基础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素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广义讲,他泛指一切单色绘画,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对于造型基础训练,素描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先修课程是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和着衣人物素描,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必修课程,所属二级学科为“美术学”,研究对象包括人体等内容。主要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生训练。二、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绘画表达语言,达到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使学生在写生训练中掌握技术性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在创造层面上的综合素质,在形象中寄托个人造型理念。具备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量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度。为适应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和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三、教材教参教 材;素描 ,颜铁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版。教 参: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美)塞勒(Sale,T.),(美)贝笛(Bitti,C.) 著,赵琦,何积惠,周燕琼 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1日版;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素描基础教程,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业务教研室 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09月版; 造形与形态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精选教材,胡明哲,丁一林 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四、教学方式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本课程通过讲授、辅导、鉴赏、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既要训练眼、手、脑的配合,又要解决工具、材料、技法等层面的问题,使学生在理论、技能、修养上取得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教材编排、课堂讲授、作业练习,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胸像、全身及人体写生密切结合,穿插进行。本阶段首先进行静物和石膏头像的写生训练。直观性强、实践性强是素描教学的两大重要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范画、步骤图等进行教学,同时还应采取当堂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了解素描的具体作画步骤;在讲解中语言要精练、文字要简短、示范要有重点,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做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实践56学时,具体如下:基本内容:男女人体写生。教学重点:为配合人体写生教学,在所学艺用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代优秀人体雕塑作品写生,研究人体造型特征、人体结构规律、动态变化规律,掌握人体写生的要点、方法。要求通过人体写生,掌握人体比例美感、运动美感、性别美感(如男性健壮阳刚美与女人体阴柔的曲线美等)。并通过写生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人体骨骼、肌肉等的发育、发展及衰弱差别。继而能够准确捕捉及创造性表达出这种美感认识人体写生是学生造型基本功训练的重要课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人体造型的有关知识和方法。通过人体素描写生训练(包括人体速写、默写的训练),理解和研究人体形体结构的特征、动态变化规律,掌握写生方法,提高对形体的分析、概括能力,为塑造真实、生动的人体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尝试制作个性化的作品。教学难点:1、动势线、体积、解剖、骨骼、肌肉的理解。2、状态、情绪的表达。3、运动规律、结构特征寻找。4、线条、体积美感的塑造。5、表情姿态与整体美感的完成。新知识点:人体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形态,借助人体写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人体美的欣赏水平并学习人体造型的艺术表现手法。六、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考查考核方式。色彩1(静物)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专业必修课,属绘画基础课程。色彩是绘画及视觉艺术的重要因素,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本课程是通过色彩理论的讲授和色彩实践的操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掌握色彩画的基本知识。以色彩静物为主要内容。色彩静物写生是进行色彩训练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径。只有直接面对生活中各种物象的色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并艺术地表现它,才能有效地培养色彩的感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学习本门课程需先修基础素描课程,是学生学习色彩人物和油画课程的准备。本课程所属二级学科为美术学,研究对象包括色彩静物等内容,主要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生训练。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掌握科学的色彩规律,建立和谐的色彩观念。提高视觉色彩感受的能力,强化对色彩感受的敏锐性和学生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以及在创造层面上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备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色彩的造型意识,表现技巧以及质感、量感、空间感的综合表现能力。加强学生的色彩训练,发现色彩间的复杂关系,使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与运用色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为适应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和广告设计等工作。三、教材教参教材:色彩 , 作者:栾布,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教参:色彩人物,作者:安滨,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 年6月出版;色彩人物,作者:高银河,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年1月出版 ;中国写实画派作者:石志刚,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年6月出版。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教学以技法训练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集体讲课和个别辅导方式相结合,以教师示范方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分析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和技法,启发学生发挥个性特点,探索色彩表现的多样性。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山西大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总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实践44学时,具体如下:色彩静物写生(48学时)1、理论部分基本内容:(1)、静物写生的特点和要求 (2学时)(2)、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 (2学时)重 点:熟习色彩材料及工具性能,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一般作画步骤,初步了解色彩色调的形式及色彩造型的一般规律,研究色彩效果和素描效果的一致性;解决从素描到色彩在感觉上的差异,画面的构图安排,色彩静物写生中对色彩的观察、组织以及运用;静物写生的特点和色彩关系的把握。难 点:色彩的规律及色彩的属性。新知识点: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 摆好静物 选择角度和安排图 画色彩稿 打轮廓 铺色彩 深入塑造 整体调整2、实践部分 (44学时)基本内容:(1)、同类色物体组成的静物和对比色物体组成的静物写生.(2)、以表现物体质感为目的来组成静物写生.重 点:摆出及画好有突出主体物的静物,色彩静物写生中质感的表现、静物空间的表现,室内静物的色彩关系,画面整体的把握,培养由素描层次变化转为色彩冷暖和明度层次变化的适应能力。难 点:色彩的基本色调,色彩的衔接及对比,绘画语言和绘画技法的统一。新知识点:色彩语言的表达。六、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考查考核方式。色彩2(人物)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专业必修课,属绘画基础课程。色彩是绘画及视觉艺术的重要因素,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本课程是通过色彩理论的讲授和色彩实践的操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掌握色彩画的基本知识。以色彩人物的临摹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一定的景物作品临摹。是进行色彩人物写生训练和室外风景写生的必要途径。只有直接面对生活中各种人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并艺术地表现它,才能有效地培养色彩的感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学习本门课程需先修基础素描课程和色彩静物课程,是学生学习色彩人物和风景写生等课程的过度课程。本课程所属二级学科为美术学,研究对象包括色彩人物、风景等内容,主要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训练。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色彩人物及风景的临摹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色彩人物及风景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掌握科学的色彩规律,建立和谐的色彩观念。提高视觉色彩感受的能力,强化对色彩感受的敏锐性和学生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以及在创造层面上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备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色彩的造型意识,表现技巧以及质感、量感、空间感的综合表现能力。加强学生的色彩训练,发现色彩间的复杂关系,使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与运用色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为适应今后色彩人物写生课和风景写生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和广告设计等工作。三、教材教参教材:色彩 , 作者:栾布,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教参:色彩人物,作者:安滨,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 年6月出版;色彩人物,作者:高银河,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年1月出版 ;中国写实画派作者:石志刚,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年6月出版。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教学以技法训练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集体讲课和个别辅导方式相结合,以教师示范方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分析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和技法,启发学生发挥个性特点,探索色彩表现的多样性。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山西大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总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实践44学时,具体如下:(一)色彩人物临摹(24学时)1、理论部分基本内容:(1)、色彩人物的特点 (1学时)(2)、色彩人物临摹的方法步骤 (1学时)重 点:在讲授色彩人物的临摹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现实人物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具体的表达方法。侧重人物的比例、透视、结构和色彩关系。难 点:掌握表现技法;人物和环境的色彩关系。2、实践部分 (22学时)基本内容:男头像,每一幅的具体学时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女头像,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合理安排。重 点:运用色彩塑造头部形体结构,组织为头部、衣领、背景的色彩关系。在初步使用色彩塑造人物头像时,要注意运用素描知识来检查各种关系的准确性;要求表达出人物的外形特征与精神面貌,努力做到肖似、生动,进一步掌握色彩人物的技法。难 点:运用色彩塑造色彩人物,表现形体结构,形象特征等。掌握皮肤色彩的变化规律,色彩冷暖变化的相对性在表现皮肤色彩层次变化和质感中的运用。表现不同的对象,学生在表现技法上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过渡。新知识点:开始了解色彩人物画的基本技法。(二)色彩风景临摹(24学时)1、理论部分基本内容:(1)、色彩风景的特点 (1学时)(2)、色彩风景临摹的方法步骤 (1学时)重 点:在讲授色彩风景的临摹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室外风景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具体的表达方法。侧重景物的比例、透视、空间关系的色彩表现。难 点:掌握表现技法;环境的色彩关系。2、实践部分 (22学时)基本内容:挑选优秀的色彩风景画作为范画来临摹。重 点:运用色彩来表现空间关系,包括光与色的关系。难 点:运用色彩来塑造形体,表现物体质感、空间感和时效感。新知识点:开始了解色彩风景画的基本技法。六、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考查考核方式。色彩3(人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在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专业必修课,属绘画基础课程。色彩是绘画及视觉艺术的重要因素,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本课程是通过色彩理论的讲授和色彩实践的操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掌握色彩画的基本知识。以色彩人物的写生为主要内容。只有直接面对生活中各种人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并艺术地表现它,才能有效地培养色彩的感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学习本门课程需先修基础素描课程和色彩静物课程,是学生学习油画等课程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所属二级学科为美术学,研究对象包括色彩人物、内容,主要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生训练。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色彩人物的写生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色彩人物及风景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掌握科学的色彩规律,建立和谐的色彩观念。提高视觉色彩感受的能力,强化对色彩感受的敏锐性和学生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以及在创造层面上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备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色彩的造型意识,表现技巧以及质感、量感、空间感的综合表现能力。加强学生的色彩训练,发现色彩间的复杂关系,使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与运用色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为适应今后油画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和广告设计等工作。三、教材教参教材:色彩 , 作者:栾布,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教参:色彩人物,作者:安滨,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 年6月出版;色彩人物,作者:高银河,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年1月出版 ;中国写实画派作者:石志刚,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年6月出版。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教学以技法训练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集体讲课和个别辅导方式相结合,以教师示范方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分析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和技法,启发学生发挥个性特点,探索色彩表现的多样性。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山西大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总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实践44学时,具体如下:1、理论部分基本内容:(1)、色彩人物写生的特点和要求 (2学时)(2)、色彩人物写生的方法步骤 (2学时)重 点:在讲授色彩人物的写生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现实人物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具体的表达方法。侧重人物的比例、透视、结构和色彩关系。难 点:写生表现技法;人物和环境的色彩关系。2、实践部分 (44学时)基本内容:(1)男头像(老年或壮年)每一幅的具体学时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2)女头像(20-30岁的女青年或少妇)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合理安排。重 点:运用色彩塑造头部形体结构,组织为头部、衣领、背景的色彩关系。在初步使用色彩塑造人物头像时,要注意运用素描知识来检查各种关系的准确性;要求表达出人物的外形特征与精神面貌,努力做到肖似、生动,进一步掌握色彩人物的技法。难 点:运用色彩塑造色彩人物,表现形体结构,形象特征等。掌握皮肤色彩的变化规律,色彩冷暖变化的相对性在表现皮肤色彩层次变化和质感中的运用。表现不同的对象,学生在表现技法上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过渡。新知识点:通过实际观察人物形象来主观表现人物特征及内涵。六、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考查考核方式。. 外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外国美术史属于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属理论基础课程。该课程以介绍外国美术在原始、上古、近代、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不同历史时期主要艺术流派的产生、特征、作家及作品史发展状况,以及外国美术史的理论和美术作品欣赏为主要内容,同时介绍美术史学及其性质,并通过从原始社会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外国美术的发展历程,讲述外国美术繁荣的源流及其特点,介绍外国美术的著名作品、理论和人物。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具备对外国美术各种艺术流派和美术现象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外国美术史所属的二级学科为美术学,其研究对象为除中国外的原始美术、古代美术、中古美术、文艺复兴美术、17、18世纪美术、19世纪美术和现代美术、主要方法为课堂课件讲授,幻灯、画册、录像欣赏。二、教学目的外国美术史 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到二十世纪末期外国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外国美术繁荣的源流及其特点,掌握外国美术的著名作品、理论和人物,使学生认识外国美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理论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今后的艺术创作拓宽思路、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与艺术设计的工作。三、教材教参教 材: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12月版,2008年4月第二次印刷。教 参:时间的检验卷一 圣经 从神话到历史英国 戴维罗尔著, 李阳 沈师光 译, 作家出版社,2000年8月版,2001年2月第2次印刷;时间的检验卷二 传说 文明的起源英国 戴维罗尔著, 李阳 译,作家出版社,2000年8月版,2001年2月第2次印刷;历史研究英 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2001年2月第3次印刷;人类与大地母亲英 阿诺德汤因比著, 徐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版;美术史的形状两卷本 范景中主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版;全球通史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 吴象婴 梁赤民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年5月版 ,2001年11月第6次印刷;古罗马文明读本廖晓文 编著,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4月版 ;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 编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 月版, 1997年6月第3次印刷;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第4版 。 四、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采取讲授为主,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适时地组织课堂讨论、作业等教学活动。在教学设施的要求上,除教材外,还应具有多媒体放映设备、幻灯机,以及外国美术史光碟或幻灯片各一套,以作展示之用。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30学时。具体如下:1、原始艺术的基本内容:(5学时)通过教学写生,使学生了解原始美术的酝酿与诞生和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并且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对古埃及、两河流域美术和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的特征作基本了解。重点和难点:古代希腊艺术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希腊艺术古典盛期美学特征。2、中世纪艺术的基本内容:(3学时)了解中世纪欧洲艺术的历史、社会、文化、政治背景,通过对中世纪的艺术作品的赏析,掌握该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罗马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中世纪建筑的基本内容:(5学时)了解中世纪欧洲艺术的历史、社会、文化、政治背景,通过对中世纪的艺术作品的赏析,掌握该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罗马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建筑的特点。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2学时)通过对学习,了解文艺复兴美术诞生的历史背景,掌握该时期各地区的名家名作。重点和难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分期各阶段的艺术特色及影响。4、17、18世纪欧洲艺术:(5学时)本单元主要掌握巴洛克、罗可可艺术的基本特征和一些名家及其代表作。重点和难点: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美术、古典主义美术等各种风格特点。5、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5学时)该时期流派纷呈,其中要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名家名作。重点和难点: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 印象主义等各种艺术运和思潮;后印象主义在美术史中的地位。6、19世纪欧洲其它国家艺术:(5学时)了解19世纪末艺术的现代趋势和20世纪现代艺术风格倾向及流派呈多元化的格局。重点和难点:20世纪西方美术的特点教学重点:希腊美术、文艺复兴美术、17、18世纪和19世纪美术教学难点:西方美术史上的流派演变重 点:外国美术史的几大板块难 点:外国美术史中的古代美术部分新知识点:20世纪以后的现代艺术流派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中国美术史属于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属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方面。通过中国美术史的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整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过程,并懂得如何来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更热爱民族艺术。该课程以介绍中国美术史的理论和美术作品欣赏为主要内容,同时介绍美术史学及其性质,阐述美术史在美术学中的地位以及它与美学、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的关系。并展示从原始社会到清末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国美术史所属的二级学科为美术学,其研究对象为中国原始社会美术、先秦三代美术、秦汉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元辽金美术、明清美术和近代美术。主要方法为按时代先后进行横向讲解,再按专题进行跨时代纵向分析论述。二、 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的概貌,理解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掌握中国美术史上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具备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为适应以后的国画创作和艺术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与美术创作的工作。三、教材教参教 材: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编写组,2007年12月版2008年4月第二次印刷。教 参:中国文化史张维青 高毅清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四卷本 2002年2月版 ,2006年1月第三次印刷;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2006年12月第四次印刷;中国思想史 葛兆光著, 二卷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一版, 2002年第2次印刷中国通史 周谷城著, 二卷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年8月第一版, 2002年4月第23次印刷;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 二卷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年12月版;中国山水画史 陈传席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版,2003年10月第三次印刷;中国绘画美学史陈传席著,二卷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7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 ,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1月第一版, 2006年10月第20次印刷;中国青铜器鉴赏 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中国历代画论周积寅编著,二卷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版。四、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和讨论。并应用多媒体课件,画册以及相关参考书目对重要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家、艺术流派进行分析鉴赏。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做好课堂笔记。运用多媒体教学、参观中国各时代美术作品展览等。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30学时。其中教学内容讲授26学时,提问、分析、鉴赏、讨论4学时。具体如下:1、史前及先秦美术(4学时)基本内容:总体把握史前美术发展概貌、美术类别及美术特征;掌握彩陶、岩画的涵义;了解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制造和造型看人类审美能力发展的线索。着重掌握彩陶艺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了解原始时代的雕塑与绘画。总体把握这个时期美术发展概貌;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以及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以及这一时期的建筑、绘画以及雕塑。重点和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2、秦汉美术(2学时)基本内容:总体把握秦汉时代美术发展概貌。理解墓室绘画在本时期发达的原因;掌握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了解缣帛画的艺术成就。掌握画像石(砖)的概念,把握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画像砖的风格特点;了解本时期壁画较之前代的进步,了解秦汉器物上的装饰绘画,把握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把握雕塑在本时期的辉煌成就。重点和难点:秦代兵马俑;汉代帛画;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3、魏晋南北朝美术(4学时)基本内容;在总体把握本时期美术发展概貌的基础上,理解本期人物画的新发展,了解顾恺之、张僧繇。掌握山水画兴起于本期的原因;把握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掌握“迁想妙得”、“畅神说”的准确涵义;了解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重点和难点:顾恺之;山水画兴起于本期的原因;早期的佛教艺术4、隋唐美术(4学时)基本内容:在总体把握隋唐时期美术发展概貌的基础上,理解初唐画坛上的两大画风,尤其是阎立本的绘画艺术; 了解“画圣”吴道子的艺术特色;了解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了解青绿山水的发展;掌握水墨山水的兴起;掌握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了解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唐代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把握唐代画论中的美学思想;了解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重点和难点:吴道子的艺术特色;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水墨山水的兴起;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5、五代宋元的美术(6学时)基本内容:在总体把握本时期美术概貌的基础上,掌握宋代院体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较之前代的发展及各种绘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点和难点:宋代院体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在总体把握本时期美术概貌的基础上,了解赵孟頫和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重点理解“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及中国文人画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水墨花鸟画的新面貌;了解本时期的寺观壁画。重点和难点:赵孟頫和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元四家”。6、明清的美术(4学时)基本内容:(1)总体把握本时期美术发展概貌;了解“院派”和“浙派”;把握“吴门画派”和“明四家”的艺术特点;掌握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掌握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的主要画家的作品;了解明末的人物画大师。重点和难点:“院派”和“浙派”;“吴门画派”和“明四家”(2)了解清初“四王”;吴、恽;“四僧”及龚贤和“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了解清代的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重点和难点:清初“四王”;吴、恽;“四僧”及扬州画派。7、近代美术(2学时)基本内容:(1)海上画派(2)岭南画派的艺术特色(3)近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8、整体理清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几大起伏,并对每时期的重要美术作品和画家进行分析论述;进行重要美术作品、画论、流派、画科的跨时代专题论述。(4学时)教学重点:中国历代代表画家、画派、画作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画论新知识点:学习美术史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影响六、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艺术概论属于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属理论基础课程。艺术概论是所有艺术院系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涵盖了艺术的各个领域,既有对较大艺术门类的宏观分析研究,还有对具体艺术门类或学科、专业的解析和论述,对艺术的产生、发展、分类、鉴赏以及批评都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同时又是艺术实践的总结和深化,与艺术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艺术概论成为艺术实践的姊妹学科,在艺术院系的教学中必不可少。艺术概论所属的二级学科为美术学,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和鉴赏。其主要方法为讲授、讨论、鉴赏等。二、教学目的艺术概论是一般的艺术理论,是研究和总结各门类艺术的具体实践活动的学科。所以它的研究对象也就与整个艺术实践活动的不同层面的内容相对应。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系统了解艺术的各种形态特征及各门类艺术的原理、艺术创作、欣赏、批评、艺术史研究和艺术运转的基本知识。理解艺术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研究艺术现象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艺术的本质,提高艺术理论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艺术理论进行艺术创作、欣赏的能力,为适应以后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评论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学生能够胜任美术教学与美术创作的工作。三、教材教参教 材:艺术概论,郑锦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教 参:艺术概论,南京艺术学院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年7月版;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现代美学体系, 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文化学,丁亚平,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类型学,李心峰,文化艺术出版社。四、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和讨论。要求学生系统了解艺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同时,培养学生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做好课堂笔记。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30学时。具体如下: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性质(4学时)本章主要是从整体和理论上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社会性质、以及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同时也是学习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理论依据,是开篇之基,对于全书的学习有着不可忽略的铺垫作用。是关于艺术总体概念的学习与理解。第一节艺术的定义:1 关于艺术的几种说法2 艺术本质意义的探寻3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解析第二节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 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2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哲学、宗教、道德、政治第三节 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1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2 艺术作品积极能动的反映着生活第四节 艺术以特有的方式介入生活第二章:艺术的社会功能(6学时)本章重点论述艺术的社会作用,是指导学生认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的关键章节,也是指导艺术创作构思,内容表现的非物质要素。在讲授式时要多举例,与社会和艺术创作的实践相联系。第一节 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第二节 艺术的审美感化作用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愉悦作用第四节 艺术的美化生活作用第三章 艺术的门类区划(4学时)本章是概念性的内容较多,理解性的东西不多,因而尽管内容庞杂,但难度不大。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