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1页
10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2页
10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3页
10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4页
10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 模具教研室编著模具教研室编著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二 一二年五月一二年五月 第一章 毕业设计指导 第一节第一节 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 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 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 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 毕业设计的目的 要求和任务毕业设计的目的 要求和任务 1 11 1 目的目的 1 1 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1 1 2 接受企业技能操作必须的综合训练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如调查研究 查阅文献和收 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制订设计方案能力 提高设计 计算和绘图能力 总结提高撰写 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1 1 3 综合运用模具设计制造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知识 去分析和解决一般企业技术设计问题 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运用 1 21 2 要求要求 1 2 1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按时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 图纸等 1 2 2 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 进行资料收集 加工 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书 完成开题报告 撰写 1 2 3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1 31 3 任务任务 1 3 1 至少阅读 20 篇 本 中外参考文献 1 3 2 学生应完成一篇不少于 3000 字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并统一用 A4 白纸打印出来 统一 的封面 设计图样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 2 毕业设计 设计 的选题毕业设计 设计 的选题 2 12 1 选题原则选题原则 2 1 1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获得全面 的训练 2 1 2 课题的内容 难度 份量要适当 在保证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既要使大多数 学生经过正常努力可以按期完成任务 达到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 又要能使少数优秀学生得 到更好的培养和训练 2 1 3 尽可能选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 1 4 课题应力求与教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 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互补并促进教师科研 工作的深入 2 1 5 选择的课题必须是专业学科内的题目 鼓励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岗位提出设计题目 但 必须由指导老师认定 2 22 2 选题要求选题要求 2 2 1 学生一般应在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中选择毕业设计的课题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自已确 定选题 毕业设计的课题一经确定 一般不得再自行更改 2 2 2 原则上一人一题 除某些大型课题外 一般不能多人共做一题 2 2 3 各毕业设计选题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设计类题目 产品加工工艺设计类题目 2 2 3 毕业设计选题目录 参考 模具新材料 新技术的探讨 塑料模 冷冲模 压铸模 模具新材料 制品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 UG 软件应用的模具设计 典型零件的冲压模具设计 典型塑料模具设计 注塑机的研究及应用 压力机的研究及应用 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 3 3 毕业设计的基本工作程序毕业设计的基本工作程序 3 13 1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动员阶段动员阶段 在毕业设计开始 召开学生毕业动员会 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向学生具 体布置毕业设计工作 明确课题的目的及要求 指定必要的参考文献及资料 毕业设计开始 3 23 2 毕业设计 设计 准备阶段毕业设计 设计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 2 月份 各系 部 根据要求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成立指导机构 确定指导 教师 发动学生布置工作 制定写作具体计划 明确写作要求 大约用 7 至 15 天时间 学生阅读 消化教师指定的参考文献资料 了解所选课题的有 关情况 如该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发展动态 课题相关的成功事例等 并进一 步搜集有关文献 提出本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基本思路 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交指 导教师审查 3 33 3 调查研究阶段 调查研究阶段 3 3 月初 月初 大约用 1 周左右时间 学生进行实情 实地 现场或访问调查研究 搜集 整理有关情 报 资料及数据 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拟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交指导教师审查 3 43 4 计算 分析 设计和理论研究阶段 计算 分析 设计和理论研究阶段 4 4 月初 月初 大约用 6 周左右时间 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核心研究工作 依据收集 调查的文献资料 数据 提出理论 原理 方法 模型 论点 方案或设计 进行计算 分析 论证或编程 并写出有关说明书或初稿 交指导教师审阅 3 53 5 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 4 4 月末 月末 计划在最后第 2 周左右 具体见毕业设计工作程序 向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提交毕业设 计 设计 的进度和完成情况的中期检查报告书 各指导教师向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提交各学 生的认真程度和指导情况 3 63 6 整理和写作阶段 整理和写作阶段 5 5 月初 月初 对 3 2 至 3 4 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整理 归纳 补充和完善 写出毕业设计 设计 的初稿 初稿最晚须在四月底 具体见毕业设计工作程序 交指导教师审核 并按照指导教 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修改后应尽快交指导教师再审核 如仍需修改 则应根据指导教 师的意见反复修改 直到指导教师认为可以定稿后 方可按照统一的格式将设计正式打印出 来 计划在五月初 具体见毕业设计工作程序 将已装订的正式稿 一式两份 交给指导 教师评阅 3 73 7 准备答辩阶段 准备答辩阶段 6 6 月月 1 1 日前 日前 大约 1 周时间 在此期间 教师和学生应分别做好答辩前的有关准备工作和优秀毕业设 计申报工作 3 7 1 教师的准备工作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及难度大小 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无创新点或独立见解 毕业设计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计算 分析 论证 设计等的正确性 结构的合理性及格式的规范化等 结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写出综合评语 评阅教师 一般每个毕业设计说明书由 2 3 人评阅 但不得由该设计的指导教师担任 对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认真评阅 3 7 2 学生的准备工作 再次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及教材 深刻理解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和原理 反复检查设计 找出文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公式 计算过程及结果 概念等的错 误 以便在答辩时进行更正和说明 写出介绍设计的发言提纲 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做成挂图 公开答辩的可制作幻灯片 在答辩时使用 3 83 8 正式答辩阶段 正式答辩阶段 6 6 月初开始 月初开始 学生的毕业设计 设计 应进行公开答辩 答辩时间一般在毕业设计 设计 完成后一 周内进行 3 8 1 分院成立以系主任和主管教学副主任为组长的答辩委员会 5 7 人 负责本系 部 设计 设计 答辩的组织领导工作 并主持初评为优秀和不及格的复审答辩 各专业成立 3 5 人组成的答辩组负责组织本专业的答辩工作 专业答辩组根据专业学 生人数及课题性质 可分若干个答辩小组 每组教师 3 5 名 开展答辩工作 并安排答辩 秘书负责答辩过程的记录 3 8 2 答辩要求 答辩小组设组长一人 必要时可设副组长 毕业设计 设计 按要求装订成册 通过规范审查后方可参加答辩 学生安排到各答辩小组进行答辩 同组的学生必须全程旁听小组答辩 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 答辩包括学生自述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讨论评审和评分等环节 每位学生的答辩 时间 包括汇报和提问 以不少于 15 分钟为宜 答辩小组成绩评定为 优秀 不及格 的设计 设计 由系 部 答辩委员会再组 织复审答辩 小组答辩和系 部 答辩都要做好答辩记录 最后一次的答辩评定结果为答辩成绩 答辩评分参照毕业设计 设计 答辩评分参考 标准执行 计划在五月中旬 具体见毕业设计工作程序 按学校规定的程序及要求组织毕业设计 答辩 学生参加答辩时 应先向答辩组教师报告本人姓名和毕业设计 设计 题目 然后简要 介绍毕业设计 设计 的主要内容 时间限制在 10 15 分钟之内 注意 介绍毕业设计 设 计 不是宣读或念设计 学生介绍完毕业设计 设计 之后 还须回答答辩教师提出的有关 问题 回答问题时 应简明扼要 抓住要点 不要任意发挥 答非所问 3 9 成绩评定 3 9 1 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设计 设计 的规范审查 指导教师评阅 评阅人评阅及 答辩情况评定学生毕业设计 设计 成绩 3 9 2 各部分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为 规范审查占 10 指导教师评阅占 45 评阅 人评阅占 20 答辩成绩占 25 3 9 3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评为优秀 图表中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不符合国家规范 机械地摘抄资料 答辩时回答问题不圆满 打印及装订不符合基本规范要求 设计中出现概念性错误 设计篇幅过短 其他被认定不能评为优秀的情况 3 9 4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为不及格 设计中有原则性重大错误或基本没有完成任务 弄虚作假 有抄袭行为 答辩时概念不清 对主要问题回答不正确 其他被认定为不能评为及格的情况 3 9 5 毕业设计 设计 成绩记载采用五级记分制 即优 良 中 及格和不及格 3 9 6 严格控制优良率 每个专业评定为优秀的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 20 优秀和良好 人数不超过 65 第二节第二节 毕业设计说明书规范毕业设计说明书规范 1 1 引言引言 1 1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院毕业设计的格式 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1 2 毕业设计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 符合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 由作 者在计算机上输入 编排与打印完成 1 3 毕业设计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 文献阅读量不少于 5 篇 将其列入参 考文献表 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 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 2 编写要求编写要求 2 1 页面要求 毕业设计须用 A4 210 297mm 标准 70 克以上白纸 一律采用单面打印 毕业设计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 上边距 天头 为 30 mm 下边距 地脚 25mm 左边距和右 边距为 25mm 装订线 10mm 页眉 16mm 页脚 15mm 2 2 页眉 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设计最后一页 均需设置 页眉内容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 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居中 打印字号为 5 号宋体 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 3 页脚 从设计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开始 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 页码编写方法 为 第 页共 页 居中 打印字号为小 5 号宋体 2 4 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 5 字体与间距 毕业设计字体为小四号宋体 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 行间距设置为 固定值 20 磅 3 3 编写格式编写格式 3 1 毕业设计章 节的编号 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 2 毕业设计的构成 按毕业设计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前置部分 封面 中文摘要 关键词 目次页 必要时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 引言 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 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 必要时 4 4 前置部分前置部分 4 1 封面 封面格式按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封面统一格式要求 见附件 3 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其中设计题目是以最恰当 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 设计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设计题目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 编制题录 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设计题目一般不宜超过 30 字 设 计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 首字缩写字 字符 代号和公式等 设计题目语意未 尽 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设计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毕业设计 小二号黑体 居中 设计题名 二号黑体 居中 学生姓名 三号黑体 学 号 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 三号黑体 专 业 三号黑体 年 级 三号黑体 4 2 2 摘要 摘要是设计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应以第三人称陈述 它应具有独 立性和自含性 即不阅读设计的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设计同等 量的主要信息 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 实验研究方法 结果和最终结论等 而重点是结果和结 论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 表 公式等 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 摘要一般为 200 300 汉字左右 用 号宋体 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设计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 的单词或术语 一般每篇设计应选取 3 8 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 最后一个 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 如有可能 尽量用 汉语主题 词表 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 3 3 目次页 目次页由设计的章 节 条 附录 题录等的序号 名称和页码组成 另起 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 章 节 小节分别以 1 1 1 1 1 2 等数字依次标出 也可不使用目次 页 5 5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 5 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 绪论 开始 以结论结束 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5 2 序号 毕业设计各章应有序号 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层次格式为 1 三号黑体 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 1 小三号黑体 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 1 1 四号黑体 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 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5 3 设计中的图 表 公式 算式等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 序号分 章依序编码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 可分别为 图 2 1 表 3 2 公式 3 5 等 5 4 注 设计中对某一问题 概念 观点等的简单解释 说明 评价 提示等 如不宜在 正文中出现 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 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 用 依次 标示在需加注处 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 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 与正文之间用一左 对齐 占页面 1 4 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设计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 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5 5 结论 结论是最终的 总体的结论 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应该准 确 完整 明确 精炼 5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设计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参考 文献应具有权威性 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设计中出现的次序用 1 2 3 形式统一排序 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 序号 作者 译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 序号 作者 译者 文章题目 期刊名 年份 卷号 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设计集 序号 作者 译者 文章名 文集名 会址 开会年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时间 引 用部分起止页 第三节第三节 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 范本 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 范本 目目 录录 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引言 5 号宋体 1 5 号宋体 下同 1 1 1 2 1 2 1 2 2 1 2 2 2 2 1 2 2 2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以上行间距为单倍 摘要 黑体三号居中 单独一页 5 号宋体 行距固定值 20 磅 首行缩进 2 字符 空一行 关键词 宋体小四号居左加深 5 号宋体 1 标题 正文第一部分一级标题 三号黑体居中 行距多倍三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固定值 20 磅 1 1 正文 2 级标题 小三号黑体居左 行距 1 5 倍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固定值 20 磅 1 1 1 正文 3 级标题 四号黑体居左 行距固定值 20 磅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固定值 20 磅 2 标题 正文第二部分 一级标题 要求同 正文后空一行 参考文献 一级标题 三号黑体居中 行距多倍三 空一行 1 小四号宋体左靠齐 2 附录 另起一页 四号黑体 顶格 附录内容文字字体参照正文要求 Comment p1 黑二号加粗单倍行距 Comment p2 宋四 Comment p3 空 1 格 宋三 Comment p4 空 2 格左对齐 Comment p5 宋四 第二章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范例 附件一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空一格 空一格 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 课题名称 小润滑轮的模具设计 系 部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 级 G07 模具 2 班 学 号 0218070239 姓 名 姚林强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空一格 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Comment p6 宋 5 号单倍 Comment p7 以下都是宋小四 1 5 倍行距 一 课题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 设计一件符合使用要求的注塑模模具 注塑工艺性分析 确定了注塑 模模具设计方案 其中包括注塑模模具中的毛坯尺寸 注塑过程中的各工艺参数 等 要求 根据产品图纸设计模具结构总装图及成型零部件图及模具结构工艺设 计 二 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 1 翻阅大量有关课题的书籍 文献资料 提高自己查阅资料的能力 2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3 模具零部件工艺设计 4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绘制总装图 5 评述所设计模具的优缺点 6 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设计 论文 工作起始日期 自 2011 年 2 月 25 日起 至 2010 年 5 月 30 日止 四 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1 2 月 25 日 3 月 26 日 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 3 月 27 日 4 月 02 日 搜集与整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 3 4 月 03 日 4 月 18 日 完成初稿 并上交指导教师修改 4 4 月 19 日 5 月 15 日 上交毕业设计 论文 第二稿 5 5 月 16 日 5 月 30 日 上交毕业设计 论文 第三稿 定稿 6 6 月 1 日 6 月 10 日 毕业设计答辩 五 主要参考文献 资料 1 齐卫东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2 屈华昌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5 3 章飞 型腔模具设计与制造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7 4 史铁梁 模具设计指导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 Comment p8 出版日期要求到月份 文献不少于 5 个 Comment p9 开题报告 限 1 页 Comment p10 宋小四 Comment p11 注意专业年级的写法 Comment p12 宋小四 Comment p13 宋 4 号 Comment p14 注意以下首行空 2 格 动态 一定结合你研究的题目来写 国内外研究什么水平 意义 你 的研究会解决什么问题 Comment p15 宋小四 Comment p16 以上都是宋 5 号单倍 除了标题 5 宋玉恒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 7 6 许鹤峰 闫光荣 数字化模具制造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4 附件二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学号 0218070239 学生姓名姚林强分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年级2007 级 指导教师潘光永职称高级工程师 设计 论文 题目小润滑轮的注塑模设计 本课题研究动态及意义 动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社会物质水平不断提升 各类的儿童玩具也是与日俱增 作为玩具出口的大国 我国在高新玩具的生产上并不占优势 不仅是科技水平的制约 高精度模具加 工和生产也是一个制约颈瓶 本设计是以玩具汽车中小润滑轮为工件设计的一款注塑型模具 产品注 重的是塑件产品的高精确度和高生产效率 意义 代替了原有的金属材料 节省了成本 简化了制作工序 提高了生产效益 毕业设计 论文 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根据塑件工艺及结构零部件的分析 保证塑件的尺寸精度 确定小润滑轮的模具结构 提高生产 效率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分析和计算相关的尺寸和模具中的数据要求 请教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和一线模具生产工人 反复 推敲认证设计内容 修正错误信息 补充不足 毕业设计 论文 研究方法 步骤及措施 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确定开题报告 2 通过对企业的实际调研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3 确定模具结构和主导参数 4 完成整个模具的装配图及成型零部件 5 选取符合要求的相关模架 主要参考文献 1 齐卫东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2 屈华昌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5 3 章飞 型腔模具设计与制造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7 4 史铁梁 模具设计指导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 5 许鹤峰 闫光荣 数字化模具制造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4 是否可以进入设计 论文 研究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是否可以进入设计 论文 研究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Comment p17 黑小二单倍加粗 Comment p18 后空一格 此行黑二 号 Comment p19 黑 3 号 注意填充内 容是空两格左对齐 附件三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小润滑轮的注塑模设计 学生姓名 姚林强 学 号 0218070239 指导教师 潘光永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年 级 2007 级 Comment p20 黑 3 号字体 多倍三 行距 Comment p21 宋 5 号 固定值 20 磅 Comment p22 宋小四加粗 Comment p23 宋 5 号 分号分隔 Comment p24 注意 页眉宋 5 号 毕业设计说明书 下有直线 页脚宋小 5 第 页 共 页 Comment p25 论文摘要是全文的 精华 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或技术实践的 总结 对研究目的 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概括 摘要置于主体部分之前 目的是让读者 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内容 以便决定是否阅 读全文 一般来说 这种摘要在全文完成之 后写 字数限制在 100 150 字之间 内容 包括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和主要 结论 也就是说 摘要必须回答 研究什么 怎么研究 得到了什么结果 结果 说明了什么 等问题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注塑成型是塑料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 可以一次成型 形状复杂的精密塑件 本课题就是将电动玩具中的一个组件 小润滑轮作为设计模型 产 品是外径为 13MM 圆柱型模型 本次设计是通过 UG 软件对塑件进行实体造型 用 CAD 进行二 维绘制 然后对塑件结构进行工艺分析 明确注塑成型的工艺过程 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 仔细计算和 校核如此设计出的模具可以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 保证了与其它部件的配合 通过对小润滑轮的的 注射模具设计 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关键词 小润滑轮 注塑模 UG Comment p26 黑 3 号 多倍 3 行距 Comment p27 宋小四固定值 20 磅 Comment p28 附录中放规范的图纸 或工艺卡 如附录一 总装图 附录二 零部件图 正文中图可以放示意图或外形图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引言 2 2 塑件工艺分析 3 2 1 塑件样式的确定 3 2 2 塑件原材料成型特性 3 2 3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4 3 模具的结构及零部件设计 5 3 1 型腔分布与分形面的设计 5 3 2 浇口的设计 6 3 3 确定两型腔板的厚度 6 3 4 分型面的设计 6 3 5 浇注系统的设计 7 3 5 1 主流到的设计 8 3 5 2 分流道的设计 8 3 5 3 浇口的设计 9 3 6 型芯 型腔的设计 10 3 7 推出机构的设计 11 3 8 冷却系统的设计 12 3 9 排气系统的设计 12 4 结论 14 5 致谢 15 6 附录 图纸 Comment p29 黑三号居中多倍 3 行 距 Comment p30 宋小四固定值 20 磅 Comment p31 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 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 它可以包 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 1 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 意义 发 展状况 目前的水平等 2 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 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 已经解决的问题 并 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 3 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 留下的 技术空白 也可以提出新问题 解决这些新 问题的新方法 新思路 从而引出自己研究 课题的动机与意义 4 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 5 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 或勾勒其大 体轮廓 Comment p32 第一页从引言开始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 模具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我国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由于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的不断发展 促使模具 技术不断进步 对人才的知识 能力的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由于中国 的人口基数大 而玩具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的优势 所以我选择了玩具中的一 个部件进行设计 同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注塑模的结构及 设计思路 提高自己的撰写规范水平 通过企业本岗位调研和指导教师及师傅的细心指导并查阅相关文献 完成 了本设计 但目前该类模具生产仍然存在缺陷 如生产的产品容易产生飞边和 变形 所以必须保证模具的锁模压力和变形量 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Comment p33 一级标题居中 黑 3 号 多倍 3 行距 单独一页 Comment p34 图 居中 Comment p35 第二部分第一个图 图 2 1 名称 在图的正下方 表 格 如表 2 1 名称在表的正上方 Comment p36 二级标题 1 5 倍行距 小三号黑体 Comment p37 二级标题 三级标题 后 不能用 1 标题 后在分 可用 a b c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 塑件工艺分析 2 1 塑件样式的确定 本次注塑模具的设计的产品是一个玩具的小滑轮 根据产品的要求 其尺 寸精度和表面要求较高 它的基本形状如下 图 2 1 所示 图 2 1 产品示意图 2 2 塑件原材料成型特性 本次设计要求是采用 ABS 为原料 查阅相关材料得出加工 ABS 成型时具有 一下几点特性 易吸水 成型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 表面光泽要求高的塑件应长时间 预热干燥 流动性中等 溢边值为 0 04 左右 壁厚和熔料温度对收缩率影响极小 塑件尺寸精度高 比热容低 塑件效率高 凝固也快 故成型周期短 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很强 因此模具设计中大都采用点浇口形 式 顶出力过大塑件表面会留下白色痕迹 脱模斜度宜取 2 度以上 易产生熔接痕 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减少浇注系统对聊流的阻力 宜采用高料温 高模温 高注射压力成型 塑件要求光泽和耐热时 模 具温度应控制在 60 80 度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 3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塑件的精度要求较高 具体如下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本此设计是一个普通的最大直径为 13mm 最小直径为 4mm 此为空心 内 凹边缘直径分别为 11mm 6 4mm 内凹高度为 2mm 0 8mm 的小滑轮 相对 同产品中的与其他塑件而言 结构比较简单 塑件表面的质量分析 此塑件的作用是玩具汽车做装配作用的小滑轮 所以虽然工件尺寸小 但 是模具的的结构紧凑 要求精度高 同时要求外观光洁 色彩艳丽 不允许有 成型斑点和熔接痕 Ra 要求 0 6 m 而内表面没特殊要求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a 该塑件外形为圆形 体积较小 且最小壁厚为 11m 符合最小壁厚要求 b 塑件型腔较小 综上所述 该塑件可采用注射成型加工 确定成型设备 由于塑件采用注射成型加工 使用为十六腔分布 因此可计算出一次注射 成型过程所用塑料量为 W 16m w 废料 0 417 16 0 417 20 6 70g 根 据以上一次注射量的分析以及考虑到塑料品种 塑件结构 及注射工艺参数 注射模具尺寸大小等因素 参考设计手册 选用 XS ZS 22 型国产液压 机械式 注塑机 该注射机的锁模力 安装尺寸和开模行程符合要求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3 模具的结构及零部件设计 3 1 型腔分布与分形面的设计 型腔数目的确定 注射模具每一个注射循环所能成型的塑件个数是由模具型腔数目所决定的 型腔数目及布置方案和分型面的选择决定了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本次设计采用了一模十六腔 如图 3 1 所示 图 3 1 行腔布局 分型面的选择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 浇注系统设计 塑件结构工艺 性及尺寸精度 嵌件的位置 塑件的推出 排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 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以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选择分型面时应遵循以下 几项基本原则 a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塑件在动 定模的方位确定后 分 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 否则塑件无法从型腔中脱出 这是最基本 的选择原则 b 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的顺利脱模 由于注射机的顶出装置在动模 一侧 所以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是地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 这样有 利于在动模部分设置推出机构 否则在定模内设置推出机构就会增加模具的复 杂程度 c 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对于与分型面垂直的塑件尺寸 若该尺寸与分型面有关 由于分型面在注射成型时有涨开趋势 故该尺寸的精 度会受到影响 d 分型面的选择应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在分型面处会不可避免地在 塑件上留下溢流飞边的痕迹 因此分型面最好不要设置在塑件光亮平滑的外表 面或圆弧的转角处 以免对塑件外观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e 分型面的选择要便于模具的加工制造 通常在模具设计中 选择平直分 型面较多 但为了便于模具的制造 应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型面 f 分型面的选择应该有利于排气在设计分型面时应尽量使充填型腔的塑料 熔体料流末端在分型面上 这样有利于排气 所以本次设计采用最直接的平直分型面 3 2 浇口的设计 由于工件的作用是装配 所以对某些表面有一定要求 比如工件的外表面 上表面边缘等 因此 对浇口的位置有限制 只能在上表面内凹位置设置点浇 口 或是在下边缘设置潜伏式浇口 对于点浇口来说 它的优点主要在于模具的加工方便 但设计原理比较复 杂 并且数据计算量大 校核比较麻烦 潜伏式浇口模具的制造难度较大 虽 然设计也有一定的难度 但它的表面质量要远高于点浇口 因此它的校核比较 简单 但是为了降低成本 我选择了点浇口的模具 3 3 确定两型腔板的厚度 根据 pHl4 32EH 3 和 计算得 s pHl4 32EH 1 3 计算得 型腔板厚均小于 12 预先设定动模板 定模板厚度分别为 20 15 其中 s 为所求壁厚 p 为压力值 75 H 承压侧壁厚 4 l 型腔侧壁长 13 E 弹性模量 2 06 10 5 H 侧壁高度 4 允许变形量 0 1 3 4 分型面的设计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 浇注系统设计 塑件结构工艺 性及尺寸精度 嵌件的位置 塑件的推出 排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 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以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选择分型面时应遵循以下 几项基本原则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塑件在动 定模的方位确定后 分 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 否则塑件无法从型腔中脱出 这是最 基本的选择原则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的顺利脱模 由于注射机的顶出装置在动模 一侧 所以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是地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 这 样有利于在动模部分设置推出机构 否则在定模内设置推出机构就会增加模具 的复杂程度 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对于与分型面垂直的塑件尺寸 若该尺寸与分型面有关 由于分型面在注射成型时有涨开趋势 故该尺寸 的精度会受到影响 分型面的选择应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在分型面处会不可避免地在 塑件上留下溢流飞边的痕迹 因此分型面最好不要设置在塑件光亮平滑的 外表面或圆弧的转角处 以免对塑件外观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分型面的选择要便于模具的加工制造 通常在模具设计中 选择平直分 型面较多 但为了便于模具的制造 应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分 型面 分型面的选择应该有利于排气在设计分型面时应尽量使充填型腔的塑料 熔体料流末端在分型面上 这样有利于排气 除了上述这些基本原则以外 分型面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型腔在分型面上投 影面积的大小 这是避免接近或超过所选用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面积可能产生溢 流现 象 为了保证侧向型芯的放置及抽芯机构的动作顺利 应以浅的侧向凹孔或 短的侧向凸台作为抽芯方向 而将较深的凹孔或较高的凹台放置在开合模方向 上面阐述了选择分型面的一般原则及部分示例 但在实际的设计中 不可 能全部满足上述原则 应抓主要矛盾 从而较合理地确定分型面 分型面在下端面 因此 分型面的设计如下图 3 2 所示 图 3 2 分型面示意图 3 5 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由注射机喷嘴到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 普通浇注系统 Comment p38 三级标题 四号黑体 固定值 20 磅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一般由主流道 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 浇注系统的设计是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设计合理与否对塑件的性能 尺寸 内外部质量及模具的结构 塑料的利用率等有较大影响 对浇注系统进 行设计时 一般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了解塑件的成型性能 注射成型时注射机料筒中的塑料已成熔融状态 粘 流态 因此了解被成型的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以及温度 剪切速率对粘度的影 响等显得十分重要 设计的浇注系统一定要适应于所用塑料的成型性能 以保 证成型塑件的质量 尽量避免或减少产生熔接痕 在选择浇口位置时 应注意避免熔接痕的产 生 熔体流动时应尽量减少分流的次数 有分流必然有汇合 熔体汇合之处必 然会产生熔接痕 尤其是在流程长 温度低时 这对塑件熔接强度的影响较大 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出 浇注系统应能顺利地引导塑料熔体充满型腔的 各个部分 使浇注系统及型腔中原有的气体能有序地排出 避免充填过程中产 生紊流和涡流 也避免因气体积存而引起凹陷 气泡 烧焦等塑件的成型缺陷 防止型芯的变形和嵌件的位移 浇注系统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塑料熔体直接 冲击细小型芯和嵌件 以防止熔体的冲击力使细小型芯变形和嵌件位移 尽量采用较短的流程充满型腔 在选用浇口位置的时候 对于较大的模具 型腔 一定要力求较短的流程充满型腔 使塑料熔体的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减 少到最低 以保持较理想的流动状态和有效的传递最终压力 保持塑件良好的 成型质量 为此 选择合理的浇口位置 减少流道的折弯 提高流道的表面粗 糟度 这样就可以缩短充填时间 避免因流程长 压力和热量损失大而引起的 型腔充填不满等成型缺陷 流动距离比和流动面积比的校核 对于大型或薄壁塑件制件 塑件熔体有 可能因其流动距离过长或流动阻力太大而无法充满整个型腔 为此 在模具设 计过程中 除了考虑采用短的流程外 还应对其注射成型时的流动距离比或流 动面积比进行校核 这样就可以避免型腔充填不足现象的发生 3 5 1 主流到的设计 主流道是指浇注系统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接触处开始到分流道为止的塑料 熔体的流动通道 是熔体最先流经模具的部分 它的形状与尺寸对塑料熔体的 流动速度和充模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 必须使熔体的温度降和压力损失最 小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3 5 2 分流道的设计 在设计多型腔或者多浇口的单型腔浇注系统时 应设置分流道 分流道是 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的一段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 分流道作用是改变熔体 流向 使其以平稳的流态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型腔 设计时应尽量注意流动过程 中的热量损失与压力损失 在本次设计中 模具的设计是多型腔模 分流道的 作用是引流塑料熔体到模具的各个型腔 在分流道的设计时要注意 分流道的形状与尺寸 分流道开设在动定模的两侧或任一侧 其截面形 状应尽量使其比表面 流道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小 在温度较高的塑料熔体 和温度相对较低的模具之间提供较小的接触面积 以减少热量损失 常用的截 面有圆形 梯形 U 形 半圆形及矩形等几种形式 我们考虑到塑料熔体的流 动 凝固 以及冷却 还有排气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选择了半圆形 开在动模 上 分流道的长度 根据型腔在分型面上的排布情况 分流道可分为一次分 流道 二次分流道 甚至三次分流道 分流道要尽可能短 且折弯少 以便减 少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 节约塑料的原材料和能耗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 只有内部的熔体流动状态比较理想 因此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能太低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形式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形式与型腔在 分型面上的布置形式密切相关 由于型腔呈矩形状分布 则分流道一般采用 非 字状布置 由于模具设计为一出十六型腔模 因此 我们选用矩形排列 流道设计为 工 字型 如下图 3 3 所示 图 3 3 流道示意图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3 5 3 浇口的设计 浇口亦称进料口 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熔体通道 浇口的设计与位置的 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塑件能否被完好地高质量地注射成型 由于工件表面 质量要求较高 所以我设计为点浇口 点浇口又称针点浇口或菱形浇口 是一 种截面尺寸很小的浇口 俗称小浇口 点浇口的设计形式有许多种 浇口的位置选择 浇口的位置对塑件的成型质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 合理 选择浇口 的开设位置是提高素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另外 浇口位置的不 同还会影响模具的结构 选择浇口位置时 需要根据塑件的结构与工艺特征和 成型质量要求 并分析塑料原材料的工艺特性与塑料熔体在模内的流动状态 成型的工艺条件 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确立设计方案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浇 口位置的选择应保证迅速和均匀地充填模具型腔 尽量缩短熔体的流动距离 这对大型塑件更为重要 避免熔体破裂现象引起塑件的缺陷 小的浇口如果正 对着一个宽度和厚度较大的型腔 则熔体经过浇口时 由于受到很高的剪切应 力 将产生喷射和蠕动等熔体断裂现象 有时塑件熔体直接从型腔的一端喷射 到另一端 造成折叠 在塑件上产生波纹状痕迹或其他表面疵瘢缺陷 要克服 这种现象 可适当地加大浇口的截面尺寸 或采用冲击型浇口 浇口对着大型 芯等 避免熔体破裂现象的产生 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处 当塑件的壁厚较大时 若将浇口开设在壁薄处 这时塑料熔体进入型腔后 不但流动阻力大 而且还易冷却 影响熔体的流动 距离 难以保证充填满整个型腔 从收缩角度考虑 塑件壁厚处往往是熔体最 晚固化的地方 如果浇口开设在薄壁处 那壁厚的地方因熔体收缩得不到补缩 就会形成表面凹陷或缩孔 为了保证塑料熔体顺利充填型腔 使注射压力得到 有效地传递 而在熔体液态收缩时又能得到充分地补缩 一般浇口的位置应开 设在塑件的壁厚处 考虑分子定向的影响 塑料熔体在充填模具型腔期间 会在其流动方向上 出现聚合物分子和填料的取向 由于垂直流向和平行与流向之处的强度和应力 开裂倾向是有差别的 往往垂直与流向的方位强度低 容易产生应力开裂 所 以在选择浇口位置时 应充分注意这一点 减少熔接痕提高熔接强度 由于浇口位置的原因 塑料熔体充填型腔时会 造成两股或两股以上的熔体料流的汇合 在汇合之处 料流前端是气体且温度 最低 所以在塑件上就会形成熔接痕 熔接痕部位塑件的熔接强度会降低 也 会影响塑件外观 在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件时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如无特 殊需要最好不要开设一个以上的浇口 以免增加熔接痕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3 6 型芯 型腔的设计 成型零件工作时 直接与塑料熔体接触 承受熔体料流的高压冲刷 脱模 摩擦等 因此 成型零件不仅要求有正确的几何形状 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低 的表面粗糙度 而且还要求有合理的结构 较高强度 刚度及较好的耐磨性 型芯的设计 成型塑件内表面的零件称凸模或型芯 其主要有 主型芯 小型芯 螺纹 型芯和螺纹型芯环等 对于结构简单的容器 壳 罩 盖之类的塑件 成型其 主体部分内表面的零件称主型芯或凸模 而将成型其他小孔的型芯称为小型芯 或成型杆 由于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