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使用一氧化碳常用知识1PPT课件_第1页
工业使用一氧化碳常用知识1PPT课件_第2页
工业使用一氧化碳常用知识1PPT课件_第3页
工业使用一氧化碳常用知识1PPT课件_第4页
工业使用一氧化碳常用知识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气(一氧化碳)防护救护基本知识,二0一一年十月,.,主要内容,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一氧化碳中毒的类型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和抢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防范措施一氧化碳作业场所的监护要求,.,一、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1、一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空气中可燃,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酸、碱和水不起反应。在高温高压下,与铁铬镍等金属反应生成羰基金属,与氯结合形成光气,与羰基金属结合形成羰基金属化合物。一氧化碳具有还原作用,在室温下有锰及铜的氧化物混合存在时,一氧化碳可氧化成CO2,有一种防毒面具就是利用这种原理的。,.,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它是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进入人体慢慢引起中毒。这时人不仅感觉不到而且还有某种快感,所以它更是危险可怕的气体。它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氨水和氯化亚铜溶液,也溶于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乙酸等有机溶剂。,.,2、一氧化碳(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3、空气中可燃范围(20,101.325kPa):12.5%74%,空气中最低燃点(101.325kPa):630,最易引燃浓度:30%,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35.2%,最大爆炸压力:6.3kg/cm3,毒性级别:2易燃性级别:4易爆性级别:0火灾危险度:极大。,.,4、职业接触: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CO气体。在工业生产中接触CO的作业不下70余种,如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的生产;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的生产;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碳素石墨电极制造;内燃机试车;以及生产金属羰化物如羰基镍Ni(CO)4、羰基铁Fe(CO)3等过程,或生产使用含CO的可燃气体(如水煤气含CO达40%,高炉与发生炉煤气中含30%,煤气含5%15%),都可能接触CO。炸药或火药爆炸后的气体含CO约30%60%。使用柴油、汽油的内燃机废气中也含CO约1%8%。,.,二、一氧化碳中毒的类型,1、什么是煤气中毒?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工作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将不能及时充分供给全身组织器官所需氧气,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一旦断绝氧气供应,将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在发生煤气中毒时,决定煤气中毒轻重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和接触时间,原有慢性病如贫血、心脏病者较其他人中毒程度重。,.,中毒的类型,轻型中毒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中型中毒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重型中毒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特别是在夜间睡眠中引起中毒,被发现的较晚,此时多已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呈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死,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呆、瘫痪,丧失工作、生活能力。,.,急性CO中毒的症状和体征:,1.急性脑缺氧症状和体征轻者头疼、头昏、心悸、恶心、呕吐,症状加重时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全身无力、意识模糊、嗜睡或突然昏倒,严重者呈深昏迷、强直性抽搐、休克、心律失常、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2.其他系统损害早期皮肤可呈樱红色,还可出现红斑、水肿,肌肉肿痛,可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及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3.迟发脑病部分患者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至60天的假愈期,有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如失语、痴呆、偏瘫、损失去大脑皮层状态等。,.,中毒机理,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三、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1、2010年1月4日,河北省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南平炼钢分厂的2号转炉与1号转炉的煤气管道完成了连接后,未采取可靠的煤气切断措施,使转炉气柜煤气泄漏到2号转炉系统中,造成正在2号转炉进行砌炉作业的人员中毒。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原因分析:1)在2#转炉回收系统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割除煤气管道中的盲板;2)U型水封排水阀门封闭不严,水封失效,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3)U型水封未按图纸施工,未装补水管道,存在事故隐患。,.,2、2010年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河北新鼎建设有限公司的6名检修施工人员进入内丘顺达冶炼公司2号高炉(4403)炉缸内搭设脚手架,拆除冷却壁时,造成6名施工人员煤气中毒死亡。原因分析:1)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与生产运行的1号高炉未进行可靠的隔断;2)2号高炉检修前未对2号高炉进煤气总管的盲板阀(眼镜阀)是否可靠切断进行有效的安全确认;3)检修施工人员在进入炉内作业前,未按规定对炉内是否存在煤气等有害气进行检测;4)双方未制定检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均未明确专职安全人员对检修现场进行监护作业。,.,3、2009年12月6日,新余钢铁公司焦化厂2#干熄焦的旋转密封阀出现故障,三名协助处理故障的焦炉当班工人中毒死亡;1人未佩戴呼吸器进行施救,中毒死亡;最终共导致4人死亡、1人受伤。,.,原因分析:1)三名焦炉当班工人在巡检工还未关闭平板阀门的情况下打开2#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进行故障处理,造成中毒事故,违反该厂有关的规定;2)巡检人员在发现2#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打开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两名巡检人员作为处理故障的主要人员,未切实履行工作职责;3)在未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冒然进入危险区域,导致事故扩大。,.,4、2009年9月18日强盛铁合金临时停产检修,要检修烧结阀盖密封箱体盖板等。10时许高炉休风,16时25分后高炉复风,此时烧结平台下阀盖密封箱体内进行焊接作业的3人中毒,1人焊好盖板爬出人孔时中毒,平台检修者立即去关煤气阀门,将阀门关闭后自己晕倒。此次,造成4人死亡,1人轻微中毒。原因分析:1、在检修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2、安排组织人员进入箱体内违章作业;3、在得知已经输送煤气,没有采取关闭煤气阀门、打开放散阀等措施的情况下,未能及时组织撤出人员,导致事故发生。4、盲目施救。,.,四、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和抢救,1、将中毒者及时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2、轻度中毒者:救护人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将其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但要注意保暖,可送往附近医院治疗。3、中度中毒者:救护人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将其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但要注意保暖,及时用速生器强制吸氧。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即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4、重度中毒者:救护人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将其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但要注意保暖,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即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治疗,送往较近医院治疗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并有义务人员护送。,.,5、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6、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1、直径小于或等于100毫米的管道着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2、发生煤气着火后,岗位人员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报出着火地点、着火介质、火势情况等,同时迅速汇报生产部门调度室和车间负责人,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到现场灭火,并派专人引导消防车到现场灭火。3、如果煤气着火后伤及人身,生产部门当班调度人员应迅速通知煤气防护站、医院、消防队及时赶扑现场救人。,.,4、事故现场由保卫科负责配合消防队设立警戒线,由厂安环部门、办公室协助险区内人员的撤离、步岗,疏通抢险通道。5、由生产部长根据煤气着火的现场情况和施工抢险方案来决定是否需停煤气处理,并迅速做相应安排。6、使用湿草(麻)袋、黄泥、专用灭火器灭火,涉及或危及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7、若煤气着火导致设备烧红,应逐步喷水降温,切忌大量喷水骤然冷却,以防设备变形,加大恢复难度,遗留后患。,.,8、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低于100Pa,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9、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轻微着火可用湿麻袋或黄泥堵住火口灭火。10、事故发生后,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安排专人控制操作。11、未查明原因前,严禁送煤气恢复正常生产。,.,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1、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剩余煤气处理干净。2、对爆炸地点加强警戒。3、爆炸地点40米内严禁有火源。爆炸后发生着火事故按着火事故处理:,.,a)应立即通知调度室及相关单位,生产部长立即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部分设施破坏,大量煤气泄漏可能发生煤气中毒,着火事故或产生二次爆炸,这时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如因爆炸引起着火应按着火应急处理,事故区域严禁通行,以防煤气中毒,如有人员煤气中毒时按煤气中毒组织处理。,.,b)事故现场由生产部长负责组织临时抢险指挥机构,由现场最高行政负责人担任指挥,指挥机构设在便于观察和指挥的安全区域,以调度室为信息枢纽,始终保持应急抢险内、外通信联系。c)煤气爆炸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任务是救人,发生煤气爆炸后,发现人员应迅速拨打火警119,煤气防护站,医院,120前来救人。同时报告生产科调度室,并由生产科负责信息的传递。d)事故现场由保卫科负责配合消防队设立警戒线,由厂安环部、办公室协助险区内人员的撤离、布岗,疏通抢险通道。,.,e)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一般是煤气设备被炸损坏,冒煤气或冒出的煤气产生着火,因此煤气爆炸事故发生后,可能发生煤气中毒、着火事故,或者发生二次爆炸,所以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同时立即通知后续工序。并迅速充入氮气、蒸汽等惰性气体把煤气处理干净。对出事地点严加警戒,绝对禁止通行。在爆炸地点40m内禁止火源,以防事故的蔓延和重复发生,如果在风向的下风侧,范围应适当扩大和延长。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未查明原因之前,绝不允许送煤气。组织人员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f)根据煤气爆炸的现场情况,由机动部门立即组织相关科室/车间商讨抢救和修复设备方案,生产部安排好生产协调工作,各部门共同协作,积极抢修,争取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消除危险因素、降低环境污染。,.,五、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防范措施,1、严格把好煤气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制造,安装质量验收关,对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交付使用2、根据屏蔽原则,对煤气设施采用密封或密闭等新技术,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各种煤气设备设施的泄漏,实现本质安金化,.,3、根据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来取代人工作业,如采用机械操作的插板、眼镜阀等来取代或减少抽堵盲板作业4、在煤气危险区域采用CO区域监控监测措施,在易于泄漏煤气的地点采用固定定式或便携式CO检测仪;进入煤气设备内或煤气危险区域作业,必须检测CO浓度,不高于允许浓度时方能作业,.,5、加强个体防护和监护制度,进入煤气区域或经常有煤气泄漏的场所作业,必须2人(含)以上同行,要严格执行作业监护制度,同时要严格佩戴防护面具6、加强煤气安全知识和煤气中毒现场救护知识教育,提高操作者的自我防护能力、事故现场救护能力和操作技术水平,.,7、加强煤气设施管理,定期检查,要编制检查表8、煤气设施要严格色标管理,防止与其它管网错接9、在煤气区域要挂明显安全标志牌,防止有人进人体息或停留等10、煤气操作者应纳入特种作业管理,操作者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六、一氧化碳作业场所的监护要求,所指带煤气作业包括: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高炉换探料尺、操作插板等危险工作。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操作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高空作业要系好安全带,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2、距工作场所40m内,不应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应离开作业点40m以外;3、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制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5、不应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6、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7、操作人员操作前应认真检查空气呼吸器气瓶等各装置有无缺陷,呼吸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