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docx_第1页
渔歌子.docx_第2页
渔歌子.docx_第3页
渔歌子.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风十里研讨路 不负春光不负卿3月26日,我和语文科组长、评课团队一行人来到了第二小学,绿意盎然的休憩小园里,几个小朋友正围着石桌,或看着书,或坐在石凳上谈笑着,那点点粉红的不知名的花朵,随着微风在绿意中跳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了一地的碎影,那碎影跳跃着写下了童真童趣的诗行。这一次,我们是来参加“携手共进 助力成长”的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我和二小的曼文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中的渔歌子,然后由我们两校的评课团队,开展评课研讨。由于上周三才上完了校内的课外阅读课,所以,我只有五天的准备时间,我拿到课本,看来看,才27个字的传唱悠远的古词,张志和却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都说,“诗言志、词传情”,看过教学参考书后,我才知道了,原来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那怎样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我在网上查看了王崧舟的枫桥夜泊长相思诗词教学后,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也被大师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课堂中是旁征博引、妙语如珠,深深地折服了。是的,一个教师,能有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而这一点也带给我的震憾是无穷的。反思我自己,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我没有像以前那样急着动脑咬笔头去写教学设计,而是先阅读了方智凡教授的古诗教学新视野之意象与意境、刘春老师的“浅”诗深读的价值等相关文章,聆听了特级教师高林生、优秀青年名教师高青对古诗词教学教法的解读后,我的心中似乎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激趣设境读出节奏感悟诗境品味诗情”,要打破传统的诗词教学,不能只是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并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这样,围绕这这个主线,查找了大量与渔歌子相关的诗句与资料,我想适度地拓展学生学习诗文空间,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诗词的兴趣。就这样,直到上课前一天,我才开始着手写教学设计,然后不断地删减、修改、完善,一直在办公室捣腾到12点,勇哥过来接我回家,又在家里边打瞌睡,边煎熬做课件到凌晨2点半,我埋怨自己太拖拉,怀疑自己患上了拖延症,勇哥瞧了瞧我一脸憔悴的模样,说我是太较真了。是的,太较真的我,会因为“飞”“肥”和“归”是不是押韵而纠结,然后查资料求证花了一两个小时,才弄明白了,原来是他们确实是押韵,在唐朝语音中,这三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或者说是差异很小的;太较真的我,会在如何引导学生去了解“桃花流水”时,苦思冥想了好久好久,不知道该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这种美感呢?后面我想到了不妨从听觉和视觉着手,再适时引入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和李白的“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样,这种人间仙境般的美感也就跃然在学生们的眼前了.“上课的地点是在哪里?”第一次来这的郑老师问我,我指指前面的那幢教学楼,说:“不远,就在前面了。”看看时间,离上课还有十来分钟呢,于是我们不紧不慢地边走边聊着,看到二小的老师们已经在报告厅门前忙开了,我便加快脚步,赶紧来到了电脑前,试了一下课件,很好,没问题!就是不知道我等会上得怎么样,会不会忘记某个环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上课铃响了,还好我是第二节执教,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王曼文老师如沐春风般的语言,一边抓起笔,在我的纸上“刷刷”地默写着我的教案,以便于了然于心,那被我 涂改的花花绿绿的教学设计,此时此刻已经面目全非了,我真担心自己还记不记得住。我不时得看着手机上的时间,不停地翻看教学设计,尽管自己已经从教十年,但是第一次执教诗词,说实话,心里还是没多少的底。 还好,我的课堂教学很是顺利,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看到荣娟老师冲我竖起的大拇指,我释怀地笑了。这是我对古诗文教学的一种探索与思考,看来还是可取的。此次教学,我认为本课有三个成功:一是反复诵读,层层递进。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初读时让学生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地读;找出押韵的字,击掌踏歌读出词的节奏;根据我简化后直白易懂的平仄的小知识,读出词的韵味;感悟词境后的美读,带着想象入情入境,熟读成诵。二是感悟词境,授之以渔。诗词教学中,把握诗词的意境是个重难点。不讲,学生不得要领;讲得多了,自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此环节中,我紧抓住词的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通过想象阅读“什么样的西塞山?什么样的白鹭?什么颜色?让画面动起来!让我们听到声音!”引导学生把景物一步一步说具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想象,学习描述其他景物,自然是水到渠成。三是拓展延伸,品味诗情。语言有画面,字词见形象。通过循循善诱,进一步抓住“不须归”,引导学生交流并了解张志和生平,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解读词人“不须归”的真正原因,学生继读出画面之后,又读出了豁达开朗、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