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时养生_第1页
中医四时养生_第2页
中医四时养生_第3页
中医四时养生_第4页
中医四时养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四时养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彭锦,养生的意义,“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十问(马王堆医学史料)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延续到今的“贵生”思想,即对生命的崇敬。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因为对生命的崇敬和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类社会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成为一种本能性的一致追求,保精养神,益气全形形与神俱,尽终天年,养生的法则(重要原则),法于阴阳顺应四时,养生避邪和于术数锻炼身体,强筋壮骨食饮有节节制饮食,滋补气血起居有常按时作息,颐养天年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保全形气,天人相应顺应四时,“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而言,“天地一体”就是说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自然界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冬,“闭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万物发陈”,夏,“蕃秀”,秋,“容平”,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受到干扰,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降低。即使不会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四时与五脏的关系,四时与五脏的对应春应肝夏应心秋应肺冬应肾长夏应脾,四时养五脏的哲理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长夏养脾,违逆四时阴阳的危害性,“肝气内变”“心气内洞”“肺气焦满”“肾气独沉”,-“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人必须顺应四时而调形养神(1)形体活动(2)精神调摄,中医四时养生的两条总原则:,第一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第二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四时养生的第一条原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谓“虚邪贼风”,是泛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来致病因素,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因为这六种邪气皆能致病,故须及时地躲避它。,中医四时养生的第二条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顺应四时,春夏养人之生气,长气,秋冬养人之收气、藏气,参时调阴阳,顺时用药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春季养生,春季气候的特点,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人体的特点,春季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彻到饮食、运动、起居,防病、精神等各个方面。,春季的起居保健,1、“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思是说春天人们应当晚一些睡,早点起,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舒展着形体,在庭院里信步漫行,这样就能达到使思想意识、灵感生发不息。,春季的起居保健,2、由于春天气候变化较大,多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再加之人体的皮肤腠理已经开始变得疏松,故穿着总的要求是:一方面要宽松舒展,另一方面又要柔软保暖,并且还要做到衣服不可顿减。在千金要方中,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春季的精神调养,精神调养方面,着眼于一个“生”字。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戒怒为第一要务。“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老老恒言戒怒篇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指出了气怒伤身的严重的危害性。,春季的精神调养,怎样“戒怒”?学会用意识控制学会运用疏泄法也可采用转移法怎样保持精神愉快?(请大家总结),春季的饮食调养,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和肝之疏泄的需要,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宜多食甜,少食酸。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而甜味的食品入脾,能补益脾气,故要多吃一点。,春季的运动锻炼,春季应该多做户外活动或旅游。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春季宜多散步。众多寿星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时间散步,尤其更重视春季散步,散步要不拘形式,量力而行,切勿过度劳累。晨起提倡伸懒腰,中医学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人动则血流于诸经”,经过伸懒腰,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肌肉关节得到了活动,激发了肝脏功能,符合春季应该养肝之道。,春季的运动锻炼,春季梳头功:养生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功效: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机理:头是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常练梳头功,通过对颜面和头皮的摩擦,能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1、能够滋养头发,防脱乌发;2、能明目聪耳;3、防治头痛;4、能够预防感冒;5、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6、能够醒脑提神,解除疲劳;7、可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衰老。,春季的运动锻炼,方法:1、预备:正身坐位,两脚自然分开,全身放松,平视前方,百会顶天,平定情绪,自然呼吸,鼻吸口呼,均匀和缓。2、两手缓缓上提,两掌心轻按前额,稍用力向下,以鼻口轻擦至下颌,再转向头后颈部,往上轻擦过头顶,回到前额。共36次。3、两手十指屈成自然弓形,自前额发际开始,经头顶向后,至颈后为止,轻抓头皮。共36次。4、十指仍保持屈弓形,左右手各过头顶,分别自对侧耳上部发际开始,经头顶至同侧耳上部为止,轻抓头皮。共36次。5、以两耳经头顶的连线为中心,左手向前,右手向后,逐渐分开,同时轻抓头皮,至前后发际为止。共36次。6、重复第2步,共36次。7、慢慢收功,平定情绪,自然呼吸。,夏季养生,夏季气候的特点,夏天,是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夏季人体的特点,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对于人体而言,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夏季养生注意三防,在盛夏防暑邪。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在长夏防湿邪。湿为长夏之主气,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湿邪易伤脾阳。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夏季的起居调摄,“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天不宜用凉水冲脚。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极易受凉。若夏天经常用凉水冲脚,使脚进一步受凉遇寒,然后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此外,因脚底的汗腺较为发达,突然用凉水冲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时间长后会引起排汗机能迟钝。特别是,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时,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日久会导致舒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动脉痉挛,红斑性肢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夏季的精神调养,在精神调养上,“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放,即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因为只有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若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邱处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因为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夏季的饮食调养,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西红柿、黄瓜、绿豆、乌梅等。宜省苦增辛。不可食苦味的食物太多,一定要多吃点辛味的食物,这样可避免心气偏亢(中医认为苦味入心),有助于补益肺气(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气平和)宜吃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含脂肪多的食物。夏季炎热的刺激,使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引起消化能力减低,胃口不开,不欲饮食。,夏季自制消暑饮料,三鲜饮:用鲜竹叶、鲜荷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用,可起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香薷饮:洁净的香薷10克、厚朴5克,用剪刀剪碎,白扁豆5克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一小时,代茶频饮,每日二次,对于夏季感冒,以发热、头沉、倦怠、吐泻为主症者,效果较好。五豆汤饮料:绿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克,煮沸凉后代茶饮。本汤营养丰富,味道甜美,既可补充盐分,又能清暑解渴。,秋季养生,秋季气候的特点,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秋季的气候特点是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季人体的特点,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秋天养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秋季的起居保健,在睡眠方面,黄帝内经里提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一点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要早一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秋季慢添衣。“秋冻”是含有积极意义的健身办法,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一方面可以锻炼机体的耐寒能力,另一方面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使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秋季的精神调养,注意防解秋愁。宋代养生家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在秋天里,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注意防止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这就是顺应秋季季节特点,在精神上养收的方法。,秋季的饮食调养,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豆浆、蜂蜜、橄榄等。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秋季的运动保健,不宜大运动量锻炼。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重阳节时宜登高。可使人心旷神怡,消散忧郁和惆怅等不良情绪。,冬季养生,冬季气候的特点,冬季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前一天为止,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自然界中阴气盛极,阳气潜伏。,冬季人体的特点,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人体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样,阴阳消长代谢相对缓慢。冬季养生应敛阳护阴,以固收藏之本。,冬季的起居调养,冬季宜早睡晚起,最好等待日昢以后再开展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护阳固阴,预防疾病发生。,冬季的精神调养,为适应冬季阴精固藏、阳气内敛的生理变化,在精神调养上,应按内经所说:“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气内收,情绪平和满足,这样才能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阳气萌生。否则就会损及肾气。,冬季的饮食调养,冬季饮食既要注意养阳,又要注意不要扰阳,因此,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适宜滋阴潜阳和热量较高的食物。冬宜适当进补。此时人体的阴精秘藏,阳气不致妄泄,脾胃的机能也相对健旺,是营养物质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