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吉林省的经济情况.doc_第1页
我的家乡吉林省的经济情况.doc_第2页
我的家乡吉林省的经济情况.doc_第3页
我的家乡吉林省的经济情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家乡吉林省经济情况 吉林省省经济总规模再创历史新水平,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第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和影响下,吉林省认真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抓住机遇推进大项目建设,迎接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总规模再创历史新水平。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3.18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幅4.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4.348.237.5调整为13.648.537.9。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926.65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高于当期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75.12亿元,同比增长3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0.4%,同比提高18.8个百分点。农业经受严重旱灾,粮食产量有所减少。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83%;粮食总产量同比下降13.4%,其中,玉米产量下降13.1%;水稻产量下降12.8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9.50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958.62亿元,增长29.7%;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3285.71亿元,增长30.4%。社会消费继续保持旺盛增长水平。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7.33亿元,同比增长19.0%,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9.8%。财政收入稳步增加,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省累计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977.20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累计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87.08亿元,增长15.2%。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479.21亿元,同比增长25.3%。民生性支出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金融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405.70亿元,比年初净增加1962.4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78.74亿元,比年初增加697.19亿元。利用域外资金取得积极成果。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40亿美元,增长14.7%。全年实际引进外省资金1656.01亿元,增长35.5%。外贸进出口规模明显萎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下,2009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受到较大影响。据长春海关统计,全省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17.47亿美元,同比下降11.9%。其中实现出口总值31.32亿美元,下降34.4%;实现进口总值86.16亿美元,增长0.6%。居民消费价格止跌回升,呈现上涨态势。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前降后涨的趋势,下半年开始涨幅逐渐加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上年为100),其中城市为99.9;农村为100.7。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各项核心经济指标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全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经过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43.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9%,增幅高于当期全国增长水平7.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2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增长27.2%,增幅高于当期全国增长水平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33.48亿元,增长10.6%。二、工业经济保持强势增长,效益水平继续提升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84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7%,增幅高于全国增长水平10.1个百分点。其基本特点表现为:1.多种经济类型企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8.2%;股份制企业增长23.6%;股份合作企业增长3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2.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42.8%。2. 重工业引领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轻工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9.3%;重工企业增长34.2%,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4.9个百分点。3.中央企业实现快速增长,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71.85亿元,增长39.7%,比全省规上工业增速快10个百分点;中央企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3%,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在全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效益得到继续改善。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173.86亿,增长3.6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1.48%,同比提高65.1个百分点。三、投资的扩大态势得以持续一季度,全省累计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0.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从其特点来看,一是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项目,一季度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工业项目投资达178.27亿元,占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0.8%,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二是地方项目依然是投资主体,一季度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方项目投资180.35亿元,占全省城镇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81.7%,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三是非国有投资的作用仍然突出,一季度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达到159.55亿元,占全省城镇以上投资的比重达到72.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四、农村消费市场趋于活跃,热点商品销售增长仍然较快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从社会消费品销售的不同区域来看,一季度全省城镇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7.59亿元,增长18.2%;乡村实现零售额95.20亿元,同比增长15.4%。从构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不同行业来看,一季度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8.43亿元,同比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35亿元,增长22.1%。从商品类别来看,一季度全省事关民生的重点商品销售额增长较快,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6.6%;蔬菜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2.6%,服装类零售额增长48.0%;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56.7%;煤炭及制品类增长1.83倍;汽车类增长30.8%。五、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有所增加一季度全省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37.0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5%,其中,累计完成进口总值28.53亿美元,同比增长78.0%; 累计完成出口总值8.48亿美元,同比增长46.3%。一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7.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6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六、税收收入带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142.37亿元,同比增长42.0%,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31.4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完成各项税收收入111.25亿元,同比增长52.5%;完成非税收入31.12亿元,同比增长14.1%。一季度全省财政支出284.16亿元,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较多,达到35.55亿元,同比增长28.5%。七、金融机构存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存贷比持续提高截至一季度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910.59亿元,比年初增加504.9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725.76亿元,比年初增加425.34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5.5%,比年初提高0.5个百分点。八、工业节能降耗取得积极成果经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1348.00万吨标准煤,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82 吨标煤,比去年同期下降9.18%。九、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升,食品价格上涨是主因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3(以上年为100,下同),高于上年同期3.6个点,高于当期全国总指数1.1个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8.2,高于上年同期4.4个点,高于当期全国水平3.1个百分点。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唯一的国家级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行政辖区10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起步区3平方公里。第二方面2010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吉林省吉林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中说:国务院同意吉林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区东临松花江,西至长吉北线,南起长珲高速公路,北至通溪河。 现有各类企业893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常驻人口6.8万人。建区以来,已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财政收入1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松花江城区段的下游,城市的下风头,地势平坦,是吉林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市区老企业实现“退二进三”的理想承载区,也是外商在中国东北地区投资建厂的首选区域。开发区地处东北交通主干线的枢纽,内外运输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东北地区铁路主干线长图铁路贯区而过,有九站和新九站两个铁路中间站,开发区内还设有日编解作业量4000辆的铁路编组站,区内企业铁路专用线已达25公里,铁路运输十分便捷;开发区距长春85公里,东北高速公路网主干线的长珲高速公路贯区而过并设有出口,另有吉长北线.从开发区沿高速公路到长春只需要四十多分钟 到龙嘉国际机场只有60公里,空中交通十分方便。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对开发区履行管理职能,在项目审批等方面享受省级管理权限。开发区按照“依法管理,开放运行”的办区理念,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各项管理权限,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并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重新完善了投资优惠政策。在开发区兴办生产企业,按国家、省、市规定的收费项目最低标准执行,办理各种证照只收取工本费;水、电、汽等费用执行吉林地区最低价格。新建工业项目,缓收或减收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开发区对进区项目实行“代办制”,从立项审批到竣工验收的各项手续全过程派专人代为办理。 吉林经开区以园区化集群式的模式布局,重点发展大工业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集中建设发展的理念,依托吉林市及开发区现有支柱产业.规划了五大工业园区,即化学工业园、轻工化纤纺织工业园、品牌食品工业园、机械电子工业园和生物能源与环保产业园。 突出发展化工(包括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天然气化工)、轻工化纤纺织和品牌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能源与环保产业和安全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建设科技先进、生态文明、和谐发展、功能完备的工业集中区。经过八年的开发建设,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形成比较完善工业项目入区和发展生产的条件。松江北路是连接开发区与市区的“生命线”,2004年8月实现了通车;目前,开发区规划区及其边缘三纵两横主干道路网已经形成,小区道路正在进一步完善,所有管线一次性敷设,自来水供水能力8万吨/日,工业净水能力15万吨/日,排污水能力6万吨/日;现有2座二次变电站,配电容量12万KVA;现有一家大型热电厂和两家自备电厂,每小时可供应各种品质蒸汽5000吨;固定电话和移动通讯与市区实现同步;区内照明基础工程基本完成,主要街路实现亮化;绿化工程全面铺开,主要街道已经栽种树木和花草,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目前,已经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香港新实业集团、华润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四川沱牌集团、德国巴斯夫公司、美国嘉吉公司、德国恩卡公司、意大利蒙特公司、韩国信信正工株式会社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建厂。除吉林化纤、吉林燃料乙醇、吉林松花江热电厂等已经建成企业外,还有一批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2007年确定开工建设项目69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6个,基础设施项目13个;招商引资跟踪促进项目100个。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这些项目主要包括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自备电站、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乙酸乙酯、吉林艾卡粘胶纤维有限公司5000吨/年连续纺、吉林康乃尔化学有限公司30万吨苯胺、辽宁奥克化学集团公司年产8万吨环氧乙氧基化系列产品、江苏恒力集团纺织园区、香港新实业国际集团(吉林)山梨酸有限公司的山梨酸钾、吉林大榆气体有限公司10万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吉林市航源碳纤维有限公司碳纤维、吉林鼎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东北地区安全技术产业基地、吉林市吉诚钢结构压型彩色钢板有限公司双面彩涂钢板、吉林市博大生化有限公司生物法玉米乙烯工程、吉林怡达化工有限公司乙二醇醚及其醋酸酯系列产品、美国嘉吉集团农普瑞纳饲料(吉林)公司年产10万吨饲料、吉林沱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50万吨玉米深加工和有机硒、吉林市恒宇化工有限公司5000吨/年愈创木酚、吉林市三鼎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乙醛酸、吉林市博海生化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环氧乙烷、香港启峰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香港世华集团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项目、韩国澳鑫公司净水设备制造项目等。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城将初具雏形,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吉林经开区在立足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豪迈地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吉林市经济发展的增长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项目承载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未来三年,是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落实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