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课.doc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课.doc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课.doc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课.doc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0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潮第一课时主备教师:马春梅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习惯、语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中三分之一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较强,通过阅读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并能提出较有质量的问题,而且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另三分之一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或者一定的提示,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不很强,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最后三分之一学习能力较弱,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薄弱,课堂参与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知识,并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时重视对两头的兼顾,充分进行个别化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提高。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观潮,板题。大家知道吗?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二、出示目标:请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指名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大家有信心达到吗?三、初读课文,扫除生字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读要求:1、轻声读课文2、把不懂的生字读音弄清楚,读准确。3、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读同桌交流教师指导)四、读课文,理解词语1、我会读:观潮 盐官镇 笼罩 屹立 人声鼎沸 蒙蒙的薄雾 昂首东望 沸腾 横贯 山崩地裂 依旧 恢复2、补充词语若( )若()人()人() 风()浪()山()地()()天()地闷雷() ()东望浩浩() ()鼎沸()相接3、理解重点词语笼罩:指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五、默读思考:1、第1自然段和下面的自然段是什么关系?2、第2-第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六、学习会写字师:同学们读得真流利,让我感受到了认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字也写好。(一)先学。1、生观察,自由学、写。要求: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2、交流难写字。3、师检测(提写词语)(让班里的后进生上台板演)观潮 称为 盐水 笼罩 蒙蒙 薄雾 昂首挺胸 沸腾 横贯江面 依旧 恢复4、师生共评。(生自己说,教师适当补充或强调)。 薄:是上下结构。蒙:里面是两横。5、生补错。六、当堂训练(完成当堂作业题)课堂测试:1、 看拼音,写生字。Yn zho bo gun hu ng ( )官镇 笼( ) ( )雾 横( ) ( )复 ( )首东望2、比一比,在组词。 潮( ) 昂( ) 沸( ) 恢( ) 蒙( ) 朝( ) 迎( ) 佛( ) 灰( ) 家( )3、多音字组词。作业本课生字(2.2.2)写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三、介绍钱塘江观潮,感受这一天下奇观。四、复习四字词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五、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用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六、 听读三四自然段,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4、引导背诵三四自然段七、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八、全课小结板书: 1、观潮潮来前-平静观潮 潮来时-十分壮观 潮头过后-恢复平静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主备教师:马春梅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学情分析:学生从观潮、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学习中,感受到了祖国的腾飞、山河的壮丽及富饶,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而地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文本中的名词术语,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应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重点理解感悟第三自然段,从山和水的变化感受形态之多样,景观之奇异,利用媒体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来之笔。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大峡谷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去领略那里的神奇风光。二、出示目标师:一起来看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生齐读)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目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四指名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师:下面请几个同学轮流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师:刚才,几个同学把全文读了一遍,声音很响亮,但下面几个字在读的时候出现了错误,下面我们再把读一遍。五、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情况世界屋脊 咫尺为邻 不容置疑 一争高下 郁郁苍苍 云遮雾涌 神秘莫测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千姿百态 直入云天 皑皑雪山 神来之笔 人迹罕至2、理解“咫尺、堪称”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六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先让后进生回答,如果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其余同学补充。)师总结:文中通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向我们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说明的呢?(生答:师板书:列数字、作比较)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师: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神奇? “从到”这一组排比句,气势非凡,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多样,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当堂训练(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师: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1、 生练习。2、 指名说。3、 生评价。师总结:你们的介绍仿佛让老师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呀!以后,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把祖国建设得更美!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堪称第一 (列数字、作比较) 奇特景观 (排比) 关注热点 教学反思:3、鸟的天堂主备教师:马春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会认8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学情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巴金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同学们,“天堂”指的是什么?“鸟的天堂”指什么?它是什么?谁会用“天堂”这个词来说一句话。嗯,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巴金爷爷笔下的鸟的天堂。(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幻灯片出示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三、了解作者巴金-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创作了主要代表作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33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途经新会天马河,看到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五、生字检测灿烂 竹竿 光芒 船桨 规律 一株 缝隙 照耀 树梢 寂静我 会 读乐曲 树干 不可计数 缝隙 似乎 应接不暇 兴奋 划过去 易写错的形近字:拔河,拨号;六、学习会写字1、生观察、自由学写。要求: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2、交流难写字。3、师检测。(提写词语)(让班里的后进生上台板演)灿烂 竹竿 光芒 船桨 规律 一株 缝隙 照耀 树梢 寂静4、师生共评。(生自己说,教师适当补充或强调)。规:右边最后是竖弯钩。耀:“光”在做部首时最后一笔是竖提。七、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章可以分文几个段落?(游览顺序)八、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的事“天堂”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九、通过反复读、结合图画感受树的“大、茂盛”,鸟的“多、欢快”十、欣赏田汉的鸟的天堂十一、当堂训练本课生字(2.2.2)写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板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板题)二、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师;我相信,通过努力自学,咱们班的学生一定可以完成目标。三、自由读课文,理解文意1、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思考: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学生一:文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描写的是大榕树。学生二:文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的鸟儿在大榕树上生活的十分快乐,真像在天堂中一样。师总结:文章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四、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天堂”里生活的?生各抒已见,及时补充。师总结:是啊,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小鸟生活在大榕树的怀抱里,感到快乐、自由、幸福。就好像在天堂一样,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13自然段)五、读课文,总结全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你最喜欢哪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1、生自由读课文。2、全班交流。(生各抒已见,要求语句通顺,不重复)六、当堂训练。 -你说我说大家一起说1.“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课文里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作业: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出来。尝试用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办法描写一处景物。根据课文内容,并搜集有关材料,当一回小导游写一篇解说词,介绍小鸟天堂的奇观。板书: 树 大而茂盛 静态美 鸟的天堂 和谐 鸟 多而快乐 动态美教学反思:4 *火烧云 主备教师:马春梅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学情分析目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事物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部分学生需进一步培养,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兴趣,但阅读速度较慢。通过强化训练,进行跳读、浏览,自学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平时的生字扩写、默写联系。在字词基本功掌握方面,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所教的生字,但在拓展学习方面,各班仍存有较大的差异。同班学生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优秀生知识面较广,而个别学生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足。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较完整,但重点不够具体,条理性不强。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火烧云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天空的云吗?其实,它们非常有意思,咱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火烧云(板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达到本节课的目标。三、跟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默读课文,思考: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四、检测生字预习情况,读准词语火烧云 喂猪 笑盈盈 高寿 红彤彤 百合 茄子紫 跪着 模糊 凶猛 镇静 揉眼五、自学指导(一)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2、读1-3自然段,找一找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变化多、变化快)火烧云色彩变化: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请用不同的形式填写表示颜色的词语红彤彤 _ _ _ _ _ _半紫半黄 _ _ _ _ _ _ 葡萄灰 _ _ _ _ _ _ 六、自学指导(二)1、读4-6自然段,找一找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句?写了那些动物?火烧云形状变化:跪着的马、凶猛的狗、蹲着的狮子。2、想像一下,火烧云还能变成什么?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3、比一比,谁能读出作者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七、大显身手-用笔画出你心中的火烧云的形状教师:著名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副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同学们也用笔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火烧云。课下,同学们可以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其他自然景象,并充分展开想象,然后记录下来。八、作业:1、抄写生字词。2、搜集、整理表示颜色的词语。 3、完成练习册 。4、观察朝霞、晚霞,写一篇观察日记,不低于200字。 板书: 颜色变化 火烧云 形状变化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4积累对联,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5学习收集资料。二、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三、时间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四)总结、引导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修改习作(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三)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什么?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2读读背背(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第五课时(一)趣味语文。(二)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2读读记记3听写词语(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5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马春梅第一课时题西林壁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 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学情分析题西林壁时,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教学游山西村,应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板题示标。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庐山的古诗题西林壁。2、介绍庐山3、走近诗人苏轼二、出示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 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大家有信心达到这几个目标吗?三、 读古诗,读准字音 1、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两分钟时间,自由读一读古诗。2、生自由读。3、指名读。(根据情况评价)师:好了,古诗的字音大家都能读准了,而且也知道了正确的停顿位置,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并且借助自学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好吗?四、读古诗,欣赏画面,理解诗意1、生自由读古诗,并试说诗意。(师巡视)2、小组互说,交流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帮助对方尽量说出完整的句子)3、指名说。(及时补充)4、师总结诗意: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个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令人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5、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呢?是雄奇、壮丽、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认为没有真正认识庐山的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到了它的局部。那么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6、 生答 。(观察的角度不同,地点不同,看到的事物也不相同,从而得出看待问题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五、背诵古诗: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大家也都理解了诗意,并且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相信把它背下来也不是问题。你有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这古诗吗?赶快准备一下吧!1、生自由背诵。2、指名背诵(注意停顿恰当)3、齐背。六、当堂训练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那么敢试试把它默写下来吗?准备一下。(1分钟后比赛,看谁写得最正确)1、生积极准备。2、检测(背写在作业本上)。3、师全收全改。4、评讲出错率高的字。侧 此 缘七、拓展阅读从这首诗,我们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和地点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课文画杨桃。(生可说出自己的感想)板书:题 横 侧 地点西 远 近 看到景象各不相同 林 角度 壁 高 低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游山西村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 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学情分析游山西村通过记游抒情,写出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安静、欢跃的气象,反映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景物描写中寄托着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和世间事物消长的哲理。全诗层次清晰,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锻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学习这首诗,要体会这首诗的这些特点。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板题示标。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庐山的古诗游山西村。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 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大家有信心达到这几个目标吗?三 了解作者陆游陆游 ,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四、读古诗,读准字音。1、跟录音读2、生自由读。3、指名读。五、读古诗,理解诗意。师:好了,古诗的字音大家都能读准了,而且也知道了正确的停顿位置,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并且借助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好吗?1、生自由读古诗,并试说诗意2、同桌互说,交流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帮助对方尽量说出完整的句子)3、指名说。(及时补充)重点指导: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眼看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前面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却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品味对偶的手法;有节奏地朗读后两句诗;引导发现相对应的词,说出他们的特点;读出节奏、音韵。)4、师小结: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着农家朋友的柴门。六 佳句欣赏山重水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七、读古诗,思考:1、 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诗人游玩,心情如何?2、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八、背诵古诗。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也都理解了诗意,并且从中明白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地往前走, 相信把它背下来也不是问题。你准备好了吗?1、生自由背诵。2、指名背诵。(注意停顿恰当)九、诵读示儿当堂训练师:古诗大家都会背了,你敢试试把它默写下来吗?准备一下,1分钟后开始默写。1、 生自由背写。(背写在作业纸上)2、 检测,生背写。3、 师全收全改。 叙事板书:游山西村写景教学反思:6、爬山虎的脚主备教师:马春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11个生字。学情分析: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往上爬的,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猜谜导入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板题示标。师: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近爬山虎的脚。(板题)二、出示目标。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幻灯片出示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三、了解作者叶圣陶: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四、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读2.生字检测均匀 重叠 触角 休想 痕迹 逐渐 嫩绿 空隙五、学习会写字师:同学们读得真流利,让我感受到了认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字也写好。(一)先学。1、生观察、自由学写。要求: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2、交流难写字。3、师检测。(提写词语)(让班里的后进生上台板演)占领 铺满 均匀 重叠 叶柄 痕迹 根茎 逐渐 爬山虎 触角4、师生共评。(生自己说,教师适当补充或强调)。逐:走之底里面没有点。叠:下面的“宜”字没有点。六、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抓住爬山虎的什么来写?七、 师:爬山虎,你在哪呢?(引读第一段)八、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里感受到爬山虎叶子的美?先画记下来,再美美地读一读。1、 学生读2、 画出答案3、 交流读九、总结: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叶子由( )变成( ),绿得那么( ),叶尖( )朝下,铺得那么( ) ,不留一点儿 ( ). 十、拓展阅读当堂检测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叶子( ),就变成( )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 )。那些叶子( ),( )。叶尖一顺儿( ),在墙上铺得( ),没有( )的,也不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 ),( )。作业题本课生字(2.2.2)写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一、板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板题)。二、出示目标:小黑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师:大家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吗?生答(有)三、:学习第三段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爬山虎的脚的颜色:1、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2、检测自学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师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也是嫩红的。引导:作者从位置、数量、形状和颜色来描写。师:接下来,我们来回答问题,比一比谁回答得最好。指名后进生回答,如回答不完整可指名其他学生帮助;若还不完整,师补充。3、品读比喻句:“每根细丝,都像蜗牛的触角。”4、指导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指名读。)四、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师:请同学们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爬山虎爬墙时的动作的词语,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1、生自由读、思考。2、全班交流。3、生补充。五、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1、 本段主要讲什么?2、 完成填空。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样生动具体师小结:作者怀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耐心细致地对它进行观察。抓住了它的特点,使文章变得生动。我们以后写作也要向作者那样细心观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吧。六、背诵1、生自由练习背诵。2、同桌互查。3、指名背诵。七、课外练笔。师: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板书: 位置 形状 颜色爬山虎的脚 触 巴 拉 贴触着墙 没触着墙教学反思:7、蟋蟀的住宅主备教师:马春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会认8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观察性文章,前面已经学过爬山虎的脚,学生对此类文章很感兴趣。而且蟋蟀是学生熟悉的昆虫,课文中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1、看蟋蟀图片,介绍蟋蟀2、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动物、植物也有。你们知道蟋蟀的家什么样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法布尔三、出示目标。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多媒体出示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四、 读课文,整体感知五、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 读生字2、 读词语蟋蟀 住宅 隐蔽 丢弃 慎重 选择 住址 洞穴 搜索 挖掘 堤岸 隧道 骤雨 倾斜 钳子 扒土 抛出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3、扒: b(扒皮、扒着栏杆) p( 扒手、扒土)六、学习会写字师:同学们读得真流利,让我感受到了认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字也写好。(一)先学。1、生观察、自由学写。要求: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2、交流难写字。3、师检测。(提写词语)(让班里的后进生上台板演)住宅 隐蔽 放弃 扒土 选择 随遇而安住址 挖掘 搜索 倾斜 抛开 毫不可惜 4、师生共评。(生自己说,教师适当补充或强调)。挖:右边没有撇。蔽、搜的笔顺应该注意。倾、抛的结构要写好。5、生补错。七、 按照提示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段(1):蟋蟀出名的原因。 第二段(27):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810):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八、出示自学指导(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画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句段。、找出描写蟋蟀修建住宅经过的句段,读一读(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引导)九、当堂训练(完成当堂作业题)本课生字(2.2.2)写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知道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3、 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一、 板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课。(板题)二、 出示目标:小黑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3、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大家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吗?三、 读课文,理解文意1、 师:为了使大家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老师特地为同学们准备了自学指导,请看小黑板。2、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1、 生自由学。(师巡视,了解学情。)师: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2、 指名回答(其余同学听,做以补充)师:同学们刚才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指名后进生先回答,如答不对或答不完整,请其他学生更正或补充;若还不对,师更正,并板书出来。问题一:师: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前,先说一下“随遇而安”的意思。生答(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师:对,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从来不肯随遇而安,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分室内、室外)室外:向阳、隐蔽、干燥、弯曲、有门、有平台室内:光滑、简朴、干燥、卫生 师:对,正是因为蟋蟀的高标准要求,才使得作者把蟋蟀的洞穴形象地称为住宅。同时它的住宅还是项伟大的工程,那又是为什么呢? 问题二:1、 生回答。(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及修建住宅所使用的工具结合起来说,师注重引导)2、 指名品读。(蟋蟀的住宅是项伟大的工程,值得我们去赞赏,读出这种语气)3、 评议。(从感情是否到位上去评)师:小小的蟋蟀用自己柔弱的前肢和大腿修建住宅。这个伟大的工程,多么令人佩服啊!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4、 生说(从蟋蟀身上所看到的品质去说,对蟋蟀进行赞扬从而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一:蟋蟀这种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很好,这说明了它是一个知道努力奋斗的人。学生二:蟋蟀十分勤劳。师:蟋蟀真可算是一位伟大的工程师!在文中作者采用了大量拟人的手法,从而使文章特别生动、形象。下面就来动脑找一找,动手写一写,在文中找到这些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