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句子练习_第1页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句子练习_第2页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句子练习_第3页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句子练习_第4页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句子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句子练习 句子训练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是文章的基础。 要写好作文,就要练习写好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连贯、写具体。 把句子的基本功练好了,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句子训练一怎样把句子写完整一个完整的句子,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结构要完整。 结构完整的句子一般有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主要讲“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意思才能表达清楚。 如下面例句1姐姐学打字。 2妈妈是优秀教师。 3菊花真好看。 这三个句子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第一句告诉我们“谁干什么姐姐学打字”;第二句告诉我们“谁是什么妈妈是优秀教师”;第三句讲“什么怎么样菊花真好看”。 如果少了一个部分,句子就不完整,意思就不清楚了。 又如1你星期天去图书馆吗?2房子建好了吗?3爸爸下班了吗?这三个句子是向别人发问的。 都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句问“你星期天干什么”;第二句问“房子怎么样了”;第三句问“爸爸是不是下班了”。 为了表达出发问的语气,句子的末尾用了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字和“?”,句意更清楚,听的人就更明白了。 还有一种表达感情的句子,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例三1这棵白杨多高啊!2我玩儿得多么开心啊!第一句讲“白杨高”,第二句讲“我开心”,都是讲“谁”或“什么”“怎么样”,都有两部分,意思完整。 为了表达对白杨的赞美和“我”的高兴心情,句子的末尾加上了“啊”字和“!”。 把句子写完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的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 如下表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表基本句式完整句(例)不完整句1谁干什么学生写字1农民。 2扫地。 3小鸟。 4吃害虫。 1我是。 2是英雄。 3北京是。 4是益虫。 1弟弟。 2勤快。 3菊花。 4凉快。 什么小猫钓鱼2谁是什么爸爸是工人什么五星红旗是国旗3谁什么样解放军很勇敢什么教室真明亮想一想,练一练1按三种基本句式写句子,回答问题。 _谁干什么?什么干什么?_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_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同学们()小猴子()太阳()()是我的好朋友。 ()真大。 ()在海上航行。 3照“例”把句子写完整。 学习非常刻苦。 (怎么样)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图片展览。 (干什么)都是少先队员。 (是什么)(怎么样)青蛙(干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我家(干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汽车(干什么)(是什么)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读读培根的话,想一想,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你仿照培根说的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语文使人_体育使人_音乐使人_美术使人_不读书使人_怎样把句子写通顺作文,除了要把句子写完整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 写通顺,就是写的句子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事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如果句子写出来词序颠倒、不合事理,不合语言习惯,别人就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闹出错误和笑话来。 要把句子写通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 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哪个词和哪个词搭配,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不能颠三倒四。 例如1我告诉妈妈,鸡生蛋了。 2妈妈告诉我,鸡生蛋了。 3弟弟告诉我,妈妈生蛋了。 4告诉弟弟我,生蛋妈妈了。 上面四个句子所用的词都一样,但因词的顺序变了,所以句子的意思跟着起了变化。 第一句是讲“我”告诉妈妈一件事;第二句则是妈妈告诉“我”一件事;第三句闹成了笑话“妈妈生蛋了”;第四句由于词序排列混乱,意思表达不清楚,别人无法理解。 上述例句说明,要把句子写通顺,一定要注意词序的排列与词的组合。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事理。 例如1春天到了,种子在发芽、生根、长叶。 2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第一句,通顺,合乎植物生长的规律,第二句虽然也通顺,但不合事理。 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芽生根长叶。 违背事理的句子,在意思上是讲不通的。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 如我们常说“刮风了”“下雨了”。 如果说成“刮雨了”、“下风了”。 人家就要说你是胡说八道。 把句子写通顺,可以经常做如下练习1扩词成句。 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2词序。 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3词语搭配成句。 4按要求写句。 例_谁干什么_谁是什么_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想一想,练一练1照样子扩词成句。 例球足球踢足球国安队踢足球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中国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 马_青蛙_花衣_2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词成通顺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加上标点。 土层里的乌鸦啄吃喜鹊在和新翻松的地老虎_走来走去大草原上在羊群一眼望不到边的_军民联欢我们兴高采烈地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参加_3把下面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妈妈悄悄地落下去。 小勇轻轻地走上领奖台。 太阳不慌不忙地走过去蒙住小三的眼睛。 那像雪一样白的是天空中飘着的雪花。 那像晚霞一样红的是田野里的油菜花。 那千变万化的是山坡上的桃花。 那像金子一样黄的是果园里的梨花。 4下面的话应怎样排列?排好后把它写下来,加上标点。 分给大家吃妈妈让我把葡萄洗一洗吃过晚饭_吹得树叶乱摇一只蜘蛛垂落下来逃走了忽然一阵大风_5下面是词序颠倒的病句,请修改后写在横线上。 春风和煦地轻轻地吹着。 _北风凛冽地呼呼地刮个不停。 _他把劳动场面热气腾腾地写下来啦!_怎样把句子写具体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1翠鸟掠过湖面。 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 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 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 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1我们高兴。 2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有下列三种基本方法1加定语。 例队旗在空中飘扬。 “(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飘扬。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 加上这些定语后,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 表达的意思更明白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在语文作业里做过很多。 如;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的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上面句子中括号里要加的词语就是定语。 加上什么样的定语,能使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根据句子的内容,第句可以加下列一些词语“昨天”说明表演的时间“在百花剧院”说明表演的地点“精彩”说明什么样的表演“昨天在百花剧院精彩”的表演说明了表演的时间、地点和水平。 加上这些定语以后,显然,每一句都比原句要具体。 最后一句,不但告诉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还把表演的情况也说明了,自然是最具体的了。 第句可以这样加如果要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还可以让中心词“人群”带上递加式定语“广场上参加活动的满怀激情的”人群2加状语。 例弟弟跑来了。 弟弟是怎样跑来的?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状语。 加上状语就把弟弟跑的样子写出来了。 句子就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也做过不少。 例给下面的句子加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括号里要加的词就是状语。 加上哪些词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可以加上与“完成任务”搭配恰当的很多词语。 如加上“胜利、圆满、光荣”一类的词,就能表明任务完成的“情况”。 加上“提前、超额、昨天、早晨”一类的词语,就能表明完成任务的“时间”。 加上“都、全部”一类的词,就从“范围上”表明了完成任务的情况。 加上“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一类的词语,就表明了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的。 总之,不管加什么词语,只要与句子的中心词“完成”搭配恰当,又符合句子的本意,都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3加补语。 例飞机飞。 飞机飞得怎样呢?飞机飞得(又高又快)。 括号里的词语就是补语。 加上补语,就把飞机飞得怎样写具体了。 又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就把漓江水静的程度写出来了。 以上是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三种基本方法,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作文时就能运用自如。 想一想,练一练1照“例”把句子写具体。 例燕子飞过田野。 (什么样的燕子?飞过怎样的田野?)黑色的燕子飞过绿油油的田野。 天空飘着白云。 (什么样的天空?飘着什么样的白云?)_太阳升起来了。 (什么样的太阳?怎样地升起来了?)_西北风刮着。 (什么样的西北风?刮得怎样?)_例青蛙爬出来。 (从什么地方爬出来?)青蛙从洞里爬出来。 (它是怎样爬出来的?)青蛙从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洞是什么样子的?)青蛙从又黑又湿的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鸭子游过来。 (从什么地方游过来?)_(它是怎样游过来的?)_(小溪是什么样子的?)_孩子数星星。 (什么样的孩子数星星?)_(他在什么地方数星星?)_(他是怎样数星星的?)_(星星是什么样的?)_教室里摆着课桌椅。 (什么样的教室里?)_(怎样摆着课桌椅?)_(课桌椅是什么样子的?)_例_机器_制造_零件。 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零件。 _春风_吹遍_大地。 _山村里_闪烁着_灯光。 _周总理_关怀着_战士。 _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使每个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太阳冉冉升起,照在()草原上,草原到处洒满()阳光。 牧民们怀着()心情,放牧着()牛羊。 在()土地上,长着()庄稼。 那()玉米,()高粱,还有那()谷穗,真惹人喜爱。 把句子写具体,还可以进行单项练习,如下表想一想,练一练仿照上表的形式,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把样子写具体。 原句熊猫真可爱!_原句晚霞真美!_2把动作写具体。 原句老爷爷走着。 _原句山羊跑得快。 _3把程度写具体。 原句西瓜真甜!_原句天气真冷。 _4把神态写具体。 原句老师望着我。 _原句他沉思着。 _5把概念写具体。 原句这棵树大得很。 _原句这座山大高了。 怎样把句子写灵活作文,除了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得灵活,用多种多样的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 这样,语句就显得生动活泼,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多采,鲜明感人。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种句子形式,但最基本的,也就是在说话、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是下面表格中的四种上述四种句式是根据它们在说话、作文中的用途来分的。 我们必须好好掌握。 除了掌握好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这四种基本句式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变换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1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内容。 例如写文具盒的样子,就可以用下列三种不同的句式来描述什么样的文具盒?(长方形的、绿色的、塑料制的文具盒。 )文具盒是什么样的?(文具盒是塑料制的、长方形的、绿色的。 )什么样的文具盒是什么样?(塑料制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绿色的。 )又如这是谁的钢笔?(这是小强的钢笔。 )这钢笔是谁的?(这钢笔是小强的。 )谁的钢笔是这支?(小强的钢笔是这支。 )2用同一种句式表达不同的内容。 例例例3变换词序表达同一内容。 例列宁打碎了花瓶。 花瓶是列宁打碎的。 例空中的燕子摆着尾巴飞来飞去。 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 例蚕姑娘在蚕山上盖起了白色的新房。 在蚕山上,蚕姑娘盖起了白色的新房。 例你把这道题再仔细做一遍。 这道题,你再仔细做一遍。 你仔细一点儿,再把这道题做一遍。 上述四例,每组句子表达的意思虽基本相同,但词序改变以后句式变了,句子意思的侧重点就有区别了。 如果我们能运用多种句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文章的语言就生动活泼多了,表达的内容也就更确切了。 4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可以互换。 例如“日本女排被中国女排打败了”,可变换成”中国女排把日本女排打败了”。 这说明,这两种句式能表达同一个意思。 不过由于句式的变换,表达的意思有细微差别罢了。 作文的时候,用哪句好呢?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 请看例句?。 狂风被森林爷爷战胜了森林爷爷战胜了狂风。 例1这两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相同,但句式不同。 上句是陈述句,下句是“被”字句。 上句的陈述对象是“森林爷爷”,是说森林爷爷怎么样;下句的陈述对象是“狂风”,是说“狂风”怎么样。 ?下救出来。 民警叔叔把小勇从车轮了小勇。 民警叔叔从车轮下救出例2这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不同。 上句是陈述句,讲“民警叔叔”怎么样,下句是“把”字句,说“民警叔叔把小勇”怎么样。 表达的意思侧重点有区别。 ?命夺走了。 洪水把孔繁森爷爷的生水夺走了。 孔繁森爷爷的生命被洪例3这两个句子的句式不一样,上句是“被”字句,下句是“把”字句。 上句是说“孔繁森爷爷”怎么样;下句是说“洪水”怎么样。 上句突出强调“孔繁森爷爷”,下句突出强调“洪水”。 上述各组例句说明,“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可以互换的,互换以后表达的主要意思是相同的,但是意思表达的侧重点有细微差别。 因此,在说话、作文时,要学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句式,觉得哪种句式哪种说法最合适最得体就选用哪种。 5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例如这是很值得赞扬的。 这难道不值得赞扬吗?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和语气不同。 第一句是陈述句,语调平稳;第二句是反问句,感情比第一句强烈,它迫使读者经过思考得出肯定的结论。 在作文、说话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可变换句式来达到效果。 想一想,练一练1按下面要求各写一个句子。 述说一件事情的陈述句。 _提出问题的疑问句。 _表示强烈感情(如赞扬、愤怒、惊讶)的感叹句。 _表示请求(或命令、禁止、劝阻)意思的祈使句。 _2用同一句式写不同内容的句子,照“例1”填写在下面表格里。 小强在山村听见3用三种不同的句式写电冰箱的样子。 _4按要求改写句子。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我的心情不能平静。 _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_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时间是非常珍贵的,难道我们能不珍惜?_听了孔繁森事迹的报告,谁能不深受感动呢?_改成带“把”字的句式。 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_秋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 _改成带“被”字的句式。 肖强和李刚修好了教室里的门窗。 _抗日战士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战旗。 _“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把他迷住了。 _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染红了。 _“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小树林被大雪覆盖了。 _三条小鱼都被猫吃了。 _照“例”改变词序写句子。 例1明明捉到了蛐蛐。 蛐蛐是明明捉到的。 巨浪吞没大船。 _啄木鸟除掉了树上的害虫。 _例2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 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_河里的小鱼欢快地游着。 _蓝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_例3猴子在高杆的顶上倒竖了蜻蜒。 在高杆的顶上猴子倒竖了蜻蜒。 山羊在铜丝上不慌不忙地走来走去。 _一只老虎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食物。 _照“例”把下面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例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张衡坐在院子里指着天空数星星。 小猴子扔了玉米。 小猴子去摘桃子。 _太阳光淡淡的。 太阳光一点也不刺眼。 _怎样把句子写生动有些事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声音、性质、结构及活动变化,用直接叙述的方法,很难表达清楚,需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才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呢?请同学们先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有一位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善良少女,多次听人说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平、青春,是最美的颜色。 可是,她怎么也捉摸不出绿色的模样,想象不到绿色的形象。 于是,她四处求人给她讲什么是绿色?这个看来容易的问题却难住了不少人。 后来一位有学问的阿姨知道了,非常同情她,为了让这位失明女孩理解绿色,她专程登门去安慰她,亲切而温柔地告诉她“绿色是春天的颜色,它像春天一样可爱,看着它,心里很舒服,就像春天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一样;绿色是充满生气的颜色,它在阳光下闪烁着,就像生命在跳动。 比方说吧,春天里,人们快乐地唱呀,跳呀,笑呀,朝气勃勃的,而绿色呢?就是欢快的颜色中的小孩儿,特别活泼可爱;绿色是一种十分柔和的颜色,看着它,好像给人一种亲切温柔的感觉,就像你用手去抚摸绸缎一样;绿色,还是一种谦逊的颜色,春天一到,你到大自然里放眼一看山绿了,水绿了,田野也绿了,可是,人们总是赞扬花儿多么美丽,然而绿色从不计较这些。 啊,这么说吧,绿色就像你的心地一样,宁静、善良、优美。 双目失明的少女听了阿姨的这番描述,高兴极了,连声说“啊,我看见绿色了!我看见绿色了!真是太美了!不过,比起绿色来,我还差得远呢!太谢谢您啦!”这位失明少女为什么说她看见绿色了呢?这就是那位阿姨用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对绿色的描述,引起了盲姑娘的联想,使她感觉到绿色的存在,想象出绿色的美丽,体会到绿色的温柔。 反复细读阿姨对绿色的描绘,想一想,她是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形象的?是怎样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也是同学们在作文中常用的方法,除描写、比喻的手法外,还有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方法。 如下面段落中的例句秋天来临了。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似的。 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 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地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这段描写秋天原野景色的话,一共只有7句,却有5个是拟人句,如“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疑望着”;“白鹅欣赏自己”;“枫树的叶子喝了酒”;“稻子低着头弯着腰”;“雁群高兴地唱着歌”运用拟人的方法,把无思维的动植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使它们像人一样会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有性格有行为。 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排比句也能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感情。 这种句式由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意思相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组成,排成一串。 并且,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词语,反复出现在各词组或句子中,起连锁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有气势,很有表现力。 读读下面的排比句,体会体会句子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抗日战争时期没有教室,就在枣树林里上课;没有桌椅,就坐小板凳,双手搁在腿上写字;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土块代替。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阵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 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以上三段都是用排比句来写的。 第一段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的情景;第二段歌颂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的伟大精神;第三段则是描写柳絮飞向各处的景象。 三个段落内容虽然不同,但根据表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