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 学位论文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I 摘 要 作物 种质资源又称 作物 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 ,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 作物种质资源 已 经 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拥有的最有价值和战略意义的物质财富。然而, 我 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 对作物种质资源缺乏价值观,没有市场机制下合理健全的价格体系,造成“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不合理现象的长期存在,而“资源无价”现象将严重影响资源的保护和 可 持续 利用,并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本研究 结合 “十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 “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与产权保护研究 ” , 应用作物种质资源学和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对作物种质资源及其价值概念、价值属性、价值特点、价值分类、价值内涵以及价值评估方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地探讨了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构成分类及其评价方法 ,提出了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原则和依据,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模式, 基本建立了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体系 。 根据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原则和依据,应用上述研究方法 , 对 作物种质资源个体材料中的典型代表 “ 矮孟牛” 的直接使用价值 构建了评估模式,对其 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评估 。结果表明, “ 矮孟牛” 种质在 1983 1992 年期间的年均 直接使用价值是 元 。 结果表明, 本研究建立 的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 模式与方法能够对作物种质资源 价值进行量化 评估 , 为种质资源的 产权保护和资产化管理 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 “矮孟牛” , 直接使用价值 as is of of s of of a on of of is a of so a s be of in of of in of of to of of a iu i iu 983in be to of a of Ai 录 引言 . 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3 本概念 . 3 物种质资源的基本概念 . 3 值的概念 . 3 物种 质资源价值概念 . 5 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含义 . 4 物种质资源的价值理论 . 5 物种质资源价值属 性 . 5 物种质资源价值特点 . 6 物种质资源的价值内涵 . 7 物种质资源价值分类 . 9 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 11 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第二章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 18 究内容和方法 . 18 究内容 . 18 究方法 . 18 究结果 . 19 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原则 . 19 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依据 . 20 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模式构建 . 21 同价值的评估方法 . 24 论 . 25 第三章 小麦种质“矮孟牛”直接使用价值评估研究 . 26 麦种质“矮孟牛”概况 . 26 估依据与方法 . 27 估依据 . 27 估方法 . 27 估结果 . 29 产价值 . 29 性价值 . 32 论 . 32 四章 本研究结论与展望 . 34 论 . 34 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 34 麦种质 “ 矮孟牛”直接利用价值评估研究 . 34 望 . 35 附录 . 36 参考文献 . 42 致 谢 . 46 作 者 简 历 . 47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引言 1 引言 种质资源又称 遗传资源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 所必须的物质基础 ,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科学家破解基因图谱和纳米技术的突破,新世纪被人们称为 “ 知识经济时代 ” 或“ 生物经济时代 ” 。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一要靠科学技术,二要靠资源 (安道昌, 1997) 。 自然科技资源是一个国家的 “ 家底 ” 。占有自然科技资源的多少以及利用自然科技资源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 。与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种质资源早就被当作重要的战略物 资 , 尤其 近年来,发达国家 不断采取各种手段, 从发展中国家搜集、掠夺生物遗传资源,并通过对世界生物遗传资源的控制,进 而加速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和经济垄断。 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争夺战已然开始。这是一场科技水平的较量, 也 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对国家和民族生死攸关。 因此,作物种质资源 亦已 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拥有的最有价值和战略意义的物质财富 ( 柯榜凯 , 2002) 。 中国 是世界八个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在世界上拥有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然而, 中国 也是发达国家掠取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地区。 中国 是种质资源大国, 但 并非知识产权大国。没有知识产权,就等于“拿了就白拿”。如 果等到人家拿了我们的东西做成了高价产品再卖给我们时,悔之已晚。 20世纪以来,随着 新品种大量推广、人口增长、环境变化、滥伐森林和耕地沙漠化,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原因, 作物种质资源 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而且数量巨大。 1996年在德国莱比锡召开的国际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会议上,各国提交报告都认为作物种质资源已大量消失。美国在过去 100年间,玉米品种丧失了 91%,西红柿品种丧失 81%;在 1904至 1994年,美国的 7098个苹果品种中有 86%彻底消失了;韩国 1985年一些农场种植的 14种作物的品种,到 1993年已有 74%被替代;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地方稻谷、玉米,非洲的地方硬质小麦,拉 丁美洲的不少地方种植作物品种 (如玉米、菜豆、苋菜、西瓜、番茄等 )也正在被新品种替代或丧失。 据估计,目前中国的自然物种正以每天一个种的速度走向濒危甚至灭绝,农作物栽培品种正以每年 15的速度在递减(薛达元, 2005)。 而这种种质资源的替代或丧失,随之而产生是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和一致性的增强,其后 果是容易导致作物遗传脆弱性和病虫等自然灾害的暴发而造成农业损失( 卢新雄 等 , 2003) 。 国内对 作物 种质资源缺乏价值观,没有市场机制下合理健全的价格体系,造成“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不合理现象的长期存在,而“资源 无价”现象将严重影响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作物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引言 2 长期性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当前, 中国 及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已认识到作物种质资源的战略重要地位,开始从资源获取和惠益共享及监管 与保存 机制等方面加强对其研究,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将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的认识作物种质资源的作用,从而促进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及其产权保护工作的进展,为政府决策和建立有关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本概念 物 种质资源的基本概念 种质资源 即 遗传资源 ,又称生物遗传资源 。种质系指 农作物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方嘉禾, 2001;顾万春, 1999) 。 1992 年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中对“遗传资源 ” 的定义是 :“ 遗传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而“遗传材料”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 (薛达元, 2005) 。因此,遗传资源实际上是指具有实际 或潜在价值的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通常情况下,农业科技工作者将 携带各种遗传物质(基因)的栽培植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称作物种质资源,亦称 作物 遗传 资源 ,基因资源。它包括各种栽培植物的种、品种、品系和类型,以及其野生近缘植物 ( 002; 1999) 。 作物种质资源 包括它的所有繁殖材料和利用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根、茎、叶、芽、苗、花、组织、细胞和 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方嘉禾 等 , 2001; 田稼 等 , 1994) 。 作物种质 资源 所携带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遗传物质 基因,是物种改良的基础,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 (庄巧生, 2003) 。 作物种质资源 的研究对象包括所有栽培植物(不包括林木)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即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和饲草作物三大类,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谷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纤维、油料、糖料、饮料、染料、香料、特用等作物)、绿肥作物和药用作物。园艺作物包括蔬菜、果树和花卉。饲草作物包括豆科、禾本科和其他各类饲草 (方嘉 禾 等 , 2001;田稼等 , 1994;郑殿升 等 , 1996;郑 殿升, 2000) 。 值 的概念 从哲学的角度考察,价值是各门具体科学和各个具体生活领域所说的价值高度概括,可以表述为:“价值这个概念所肯定的内容,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进一步明确而言,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和功能能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4 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效或效用价值,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者说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姜文来, 1998) 。 从经济学角度来考察,价值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之一,它是伴随着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而出现的,是哲学上“价值”的具体、特殊 或个别。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卜卫 等 , 1999) 。 市场价值 是指被 市场认同并为市场所驱动。围绕这一价值概念已建立了许多用于确定价值的方法体系,如成本途径、收益途径和比较途径。非市场价值只是在没有确定的市场,或特定目的下需要非市场价值时才被使用 (中国价格导向, 2003)。 国内对市场价值没有统一的定义,广泛认可的定义是:“在符合公平交易所要求的必要条件的竞争性市场上,在买方和卖方双方都行为谨慎、精明、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且不受非正常强迫的情况下,经过一段合理的展示期,特定资产权利在特定日期以现金、现金等价物或其 他经准确说明的条款表示的最可能的价格 (王诚军, 2003) 。 ” 国际上 对市场价值的定义在 1993年 2月之前未能统一。此后,国际资产估值标准委员会在澳洲墨尔本开会,与会国通过了一条国际认可的市场价值的定义,文意是: “ 于估价日一物业在经适当市场推广后,由一自愿卖方售予一无关系的自愿买方所得的最佳金额,该笔交易是基于买卖双方均有知识,行事谨慎及没有被压迫的情况下进行。 ” 此市场价值定义现已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使用 (张燕敏, 1998) 。 由以上关于市场价值的定义可知,市场价值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市场前提:买方和卖方均完全出于自愿;具有适当的期间完成交易,而不是急于出售或急于购买 (中国资产协会, 1999) 。 市场价值是所有评估业务的核心基础,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评估也遵循这一原则。 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含义 在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中, 价值评估是在产权利益主体变动的前提下,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以计算科技成果转化后的获利能力及所能产生的收益为基础,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科技成果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现行公允值。从根本上讲,价值评估体系有三个特点,即功利性、人文性和工具主义。功利性是指人们需求它们的程度:人文性是指人类考虑价 值取向时并未考虑对其它有只觉生物的价值;工具主义则是指所有生物都只是满足人类的工具而已( 002; ) 。 作物种质资源也是一种自然资源,尽管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但对于它的评价总体上也应遵循自然资源评价规律。广义的自然资源评价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自然资源自然属性的评价,强调资源本身的功能数量。评价的意义在于避免出现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同时,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其所在环境的功能性破坏和数量上的耗竭。故可称为自然资源的生态评价。二是针对自然资源经济属性的评价,强调资源的质量及其利用所产生的价值 。质量不仅仅是指资源本身品质的好坏,应该包括资源品种、数量、品质等在时间和空间的组合配置。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5 此种评价意义在于估算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多大,故可称为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完整的自然资源评价应包括上述两个方面 (武吉华, 1999)。因此,作物种质资源全面价值评估应也应包括上述两方面。 物 种质资源 的 价值 理论 物种质资源价值 认识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 一种生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 核心组成 ,也是生命系统的重要支持。自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以来,人们的观念随着种质资源的不断流失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传 统的主流经济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为 作物 种质资源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衣食等基础物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为高产、抗病、节水、环保等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遗传材料,为疾病防治前沿研究、新药物与疫苗开发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为认识和研究生物物种提供最基本的原始材料,已成为原始创新、获得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和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的重要战略资源。 显然, 作物 种质资源并不象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那样,将其和其他自然资源一起划分为公共物品,是没有经济价值的,相反, 作物 种质资源中 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同时,作 物 种质资源 的价值寓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之中,因此,作物种质资源价值同生物多样性价值一样,距离市场和商品的社会属性较远,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所以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是十分困难的。另外,种质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也是当今世界资源经济学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涉及到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学的交叉前沿,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巨大挑战。尽管不存在市场交换和市场价值,可是为什么要从经济角度,并用货币表示其价值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 1)货币是人们常用的表达效用、福利和价值的标尺,它便于公众理解 种质资源 的价值,并且使政府在制定持续 利用 种质资源 政策时,能够将其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 2) 作物种质资源 的维护和经营的成本是用货币来表达的 (郭中伟等, 1998) 。 物种质资源价值属性 值具有经济意义 农业的起源是人类为了自我生存而对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的过程,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看,种质资源价值属性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种质资源的利用,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环境,造成了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逐渐减少,种质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种质资源与经济问题是相关的,只有二者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保证 长远目标的实施。 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6 值具有财富意义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的衣食提供了原料,为人类的健康提供营养品和药品,而且为人类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为选育人类所需的各种作物新品种,开展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基因来源,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值具有总值概念 种质资源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所以它除了具有为人 类提供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外,还具有作为生命支持能力的众多重要作用,如生态作用,研究作用,信息作用等。因此,它具有多价值性,具有总值的概念。 值具有单价概念 对于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而言,每一种都有自身的特性,都有自身的价值,具有单价概念。 值具有生产和消费概念 种质资源在 人类的作物育种和粮食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 用于生产的同时,也作为消费品为人类服务。 值具有效率概念 种质资源如果用于育种、科研等的过程中的时候,才会具有使用价值,这个过程限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诸如种质资源本身的特性、当时的科研水平等,其转化为使用价值的过程有长有短,速度有快有慢,效率不同 物种质资源价值特点 值的有用性 种质资源的价值体现的是人类与植物遗传资源之间的关系, 作物 种质资源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不断选择的,是人类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直接服务于人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需求的增加,使得一单位的种质资源满足人们需求的功能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单位种质资源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这就是种质资源的可用性在其价值上的体现。 值 是行为 目的 人类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发展,这一点在 作物 种质资源价值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因为它的存在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择的,打上了人类的烙印,也体现了人类的行为目的。 值的质量标准 作物 种质资源价值的大小与其本身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人类在利用、评价它时,不能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7 不对它的性质及其他方面做一衡量,所以,它的价值具有一定质量标准。 物种质资源的价值 内涵 关于环境与自然资产的价值,人们大多或是从价值的施予方角度来界定,如 1992)将“ 自然 的价值”认定为 4类共 37 种功能。也有从价值的使用方角度加以定义,如 “ 环境的价值”确定为 4类,即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 990 )。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作物 种质 资源是具有多种价值的生物资源。 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 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它们是: 作物种质资源 的功能、人类对 作物种质资源 功能的感知、 作物种质资源 的存在状况 (徐嵩龄, 1998) 。 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 是 与它所提供的功能密切相关的。这种功能产生自生物个体及至基因( 品质及特 征;同时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也与 它们对人类可感知的功利性领域的作用有关。可以将人类可感知的功利性领域概括为三类:经济领域( 或经济相关领域)、非经济领域( 或称与经济无关领域)、代际转移领域。 作物种质资源 在经济领域的价值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市场价格挂钩; 作物种质资源 在非经济领域内的价值( 如文化、美学、精神等)虽基本上与市场无关,但仍通过当代人的支付意愿来表达; 作物种质资源 在代际转移中的价值,则因进一步丧失客观性( 因为不存在“ 未来人”这一受体)而不得不取决于当代人的代际伦理观。上述感知领域的差异,是完善 作 物种质资源 价值概念与选择计量方法时必须考虑的 ;作物种质资源 的价值还与 作 物的生存状况有关。 物种的灭绝意味着种质资源的消失,这是不可逆与不可替代的,在构造种质资源价值概念与计量方法时必须考虑 ( 993;2000) 。 用价值 作物种质资源直接使用价值是 指作物种质资源直接用于生产 进行 作物育种和遗传改良方面的价值。 作物育种实质上是种质资源再加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已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增加粮食产量,主要不能靠扩大种植面积 ,因为大量开垦荒地会损害生态环境,危害生物多样性。要使农业持续发展,粮食持续增产主要得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欲提高单产,灌溉、施肥及其它栽培措施固然重要,而优良品种却是首要因素。选育良种要靠植物基因的多样性。目前任何高新技术都还不能创造基因,而只能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复制或修饰基因,丰富的植物基因存在于多种多样的品种 (包括古今中外的品种 )及其野生亲缘植物即 作物种质资源 中 (刘旭, 2003) 。 由于 作物 种质 资源在作物育种上的利用 ,中国在 建国以来,主要作物品种更新换代 3 6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8 次,良种覆盖率达到 85%以上,为粮、棉、油单 产和总产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给农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 1949 1996 年,中国粮食单产从每公顷 1050 公斤 提高到 4300公斤 ,粮食总产从 1321亿 公斤 提高到 4900亿 公斤 ,分别增加了 要是靠品种更新来实现的。其中,水稻经过 4次品种更新,每公顷从 1890公斤 提高到6212公斤 。水稻“野败”型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实现了杂交籼稻三系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利用,至 1995 年累计增产粮食 2580 亿 公斤 ,是中国水稻生产上的一次革命。据专家估计,水稻矮秆基因和雄性不育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分别 使我国水稻产量增加 20%以上。小麦经过 4 次品种更新,由每公顷 630 公斤 增加到 373 公斤 ,小麦品种植株由高变矮,千粒重由小变大,抗病性不断增强,成熟期愈来愈早。 1949 1995年,中国育成种植面积 顷 以上的小麦品种 400 个以上,其中种植面积达到 67 万 公顷 以上的 33 个。中国玉米杂交种的推广面积已占玉米种植面积的 70% 80%,使每公顷产量由 1335 公斤 提高到 5023公斤 。棉花经过了 6次品种更新,共育成 260 多个新品种,使每公顷产量从 375 公斤提高到 750 公斤以上,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产棉大国。至 1982年,中国选育甘蓝型油菜品种(系) 225个,选育的甘蓝型“三系”配套“秦油 2号”油菜,平均每公顷产量 1800公斤以上,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杂交油菜品种 ( 刘旭, 2003) 。 作物种质资源间接使用价值是指不需要收获产品、不消耗资源就能体现的价值。包括几个方面 : ( 1)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之一,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作物种质资源 对生态系统中种间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 具有巨大 的贡献。 所谓协同进化就是 环境与有机体的统一过程,这里所说的环境也可以是由其它的生物有机体构成的。协同进化理论揭示了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关联;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合理利用 作物种质 资源的途径。当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自然资源就会发生改变和调整,自然生态系统也会因人类的作用而转变为农业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选择会发生作用,当然,人类有时也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物种驯化和种植。所以,人类与 作物种质资源遗传 在社会与生态系统层次上也存在协同进化 ( er 2001)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观光园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 作物遗传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其结构与过程支撑了食物生产与食物安全 (2) 教育、科学等人文价值 整个人类的农业发展史就是一个文化发展史,尤其是传统知识与作物遗传多样性之间。有许多作物都是 传统农耕社区的主要食物来源,这些地区传统农耕社区一直对这些主要粮食作物进行选择和驯化,这些粮食作物也是当今人类粮食生产的主要来源。 遗传上具显著差异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 的不同植物品种,通过原住民村社的精心选择、培育以及创新,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并且在自然生境中继续着各自的进化过程,具有不同的特性。 并被打上 不同的文化烙印 (李波, 1999) 。 作物遗传 多样性的丧失除了对环境造成破坏以外,传统文化由于大部分不具有文字记录,从而也随着 作物遗传 多样性的严重破坏而逐渐消亡。传统知识是原住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与大自然斗争的产物,这种传统文化的丢失,在某种程度上将比 作物遗传 多样性丧失本身的损失更为严重。 使用价值 作物种质资源存在价值是 指 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继续存在(包括其知识存在)而自愿支付的费用。存在价值是资源本身具有的一种经济价值,是与人类利用无关的经济价值,也与人类存在与否无关 ,但资源的存在价值仍然有。存在价值似乎与伦理的准则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有关 ( 陆文聪 等 , 2000) 。 种质资源本身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例如:发达国家的一些人,对他们从未打算参观和利用的某一物种和环境附加了价值。他们希望子孙 后代可从这些物种的存在而得到一些利益。或可能只是满足于知道海洋 里 曾拥有鲸,中国有大熊猫。 值 作物种质资源 选择价值 是 指 个人和社会对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 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如果用货币来计量选择价值,则相当于人们为确保自己或别人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获得某种效益而预先支付的一笔保险金 (李银霞, 2002) 。 作物种质资源遗赠价值是指当代人为将来某种资源保留给子孙后代而自愿支付的费用,这种价值还体现在当代人为他们的后代将来能受益于某种资源存在的知识而自愿支付其保护费用 (张晓秋, 2004) 。 物种质资源价值分类 人类对种质资源的认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护和利用并作为一种技术而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有关经济价值方面的探讨则至今仍相当落后。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口的不断增长, 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理论界出现了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思考,其中就包括对种质资源价值的关注。实际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前的作物种质资源概念已从单一的生产资源变化到多功能资源的概念,如还包括环境资源和文化资源等。 现代社会对作物种质资源价值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0 世纪 80年代之前,人们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 对作物种质资源价值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生物学属性方面的直接价值,对其所做的评价也只限于生物学方面的评价; 20世纪 80年代之后,随着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自然宪章 , 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探讨逐渐有 所提高,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到作物种质资源的潜在价值,并尝试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评价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这是对作物种质资源价值探讨的开始;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空前高涨,生物资源的有限性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人口、环境的压力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生物资源特别是支持人类生命系统的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人类已经开始从经济、社会、环境及对未来的发展影响等各方面对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进入了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价值阶段( 1993; 994) 。 关于作物种质资源总价值的分类有许多,“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1995 1997)中提出生物多样性的总经济价值应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和存在价值,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概念相当于生物自然资源 (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1998; 生物多样性公约, 2001) 。另外薛达元( 1999)提出选择价值介于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之间的观点。国内 徐海根、 王健民等提出了 不同的分类体系,将种质资源按类型分为自然存在价值和 社会利用经济价值,按时间尺度又分为历史价值、现代价值和未来价值, 国际上也提出了不同的 价值分类体系。总结国内外价值分类法,发现 很多人认同 图 的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分类形式 (王健民, 2004;薛达元, 1997;李波, 1999; 003;002; 2000; 朱彩梅 等 , 2005)。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使用价值选择价值 遗赠价值 存在价值非 使 用 价 值农作物种质资源总价值图 物种质资源的价值分类 of of 里的 直接使用价值 是 指直接提供食物、药物、原料等消费物品以及提供景观、娱乐等环境物品方面的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选择价值是人类和社会为保留将来开发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支付意愿,选择价值的特点是在于这种资源不是现在被利用,而是可能将来被利用,类似于为保证一种资源和服务的供应所支付的保险费;存在价值是指人类为确保某种资源继续 存在的支付意愿,与人类现在或将来利用有关;遗赠价值是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指为后代遗留下来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价值。 上面 这种 价值 分类比较精细、深刻,对理解作物种质资源价值所包括的内容、范围和意义大有启发。但是,在几种价值之间,特别是选择价值、遗赠价值和存在价值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而且难以定量计算 (李金昌 等 , 1999) 物种质资源 价值评估方法 关于价值评估方法,国内外 有关自然资源价值 方面已有很多,中国也有 很多 自然资源 价值核算 方面 的理论, 并 探索和 建立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模型,为经济决策及产业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是直到 目前, 中国 针对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评估工作尚未起步。 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评估就是反映作物种质资源的属性与人类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在众多的 经济学家中,将作物种质资源看成是公共物品或非市场物品而对其进行评价的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评估的方法上看,与当前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中所用的方法基本相同,根据评价某项价值载体的市场有无,评估方法可归纳如下 (李金昌 等 , 1999;欧阳志云, 1999;徐嵩龄, 1998;郭中伟 等 , 1999;侯元兆, 1998;崔丽娟,2001; 王舒曼 等 , 2000;丁易, 2003) 市场有无替 代 品 市 场 存 在有 实 际 市 场 存 在无 市 场 公 共 物 品替 代 花 费 法直 接 市 场 价 格 法生 产 成 本 法人 力 资 本 法市 场 价 值 法机 会 成 本 法恢 复 和 保 护 费 用 法影 子 工 程 法旅 行 费 用 法享 乐 价 格 法规 避 行 为 和 保 护 费用 法其 他家 庭 生 产 函 数 法剂 量 - 反 应 关 系生 产 函 数 法条 件 价 值 评 估 法1. 市场价值法 中国农业 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 人们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既会给人类带来经济正效益,也会造成环境负效应,通过资源在市场上的价值表现,将两种效益进行换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市场价格来估算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 种质 资源可以看成是一种生产要素,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从而导致生产利润和产量变化,而产品的价值、利润是可以用市场价格来计量的,市场价值法就是利用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的变化所引起的产品、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估算变化的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W=P Q 式中 W:种质资源 的经济价值 P: 产品价格 Q: 因 种质资源 利用特性变化而引起的产量变化 优点: 市场估值法是使用最广、最易于理解的估值手段,大多数的估值研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估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06 图形的旋转变换与中心对称(七种考法)(解析版)
- 2025年马术教练资格认证考试实践操作试题卷
- 2025年大学辅导员选拔考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论深度分析试题
- 榆林市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海员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怀集科四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承德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护理学导论考试试题题及答案
- 江苏省淮安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专题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重度窒息治疗指南解读
- 多模态交互反馈机制
- 眩晕中医课件
- 实验活动6 1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企业NAS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DL∕T 523-2017 化学清洗缓蚀剂应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
- 200句话搞定初中英语1600单词(详解版)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含答案)
-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语文综合实践《走进传统节日探寻文化根脉》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 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