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模式系列稿之四校园足球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 新华体育 新华网.doc_第1页
北理工模式系列稿之四校园足球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 新华体育 新华网.doc_第2页
北理工模式系列稿之四校园足球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 新华体育 新华网.doc_第3页
北理工模式系列稿之四校园足球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 新华体育 新华网.doc_第4页
北理工模式系列稿之四校园足球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 新华体育 新华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2CM 新华网喀山月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姬烨) 当中国足球一败再败时,人们总会抱怨青少年人才的匮乏,把更多期望给予校园足球。以北理工为班底的中国大运男足,在喀山大运会上接连逼平强敌,虽然最后不敌实力强劲的东道主俄罗斯队,未能小组出线,但他们在比赛中打不垮、不放弃的顽强表现,让人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目前,校园足球的理念普遍停留在培养好苗子和职业球员方面。而现实却是,北理工模式在中国依旧只是一花独放,校园足球的发展还远未达此目标。 值得欣慰的是,北理工模式不但培养了能在中甲立足的学生军,更展现了体育回归教育、特别是足球对青少年的帮助与历练。足球、或者说体育,对于学生们来说,原本就是教育的一个过程,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成长。这,才是校园足球的最大意义所在。 在北理工,学校没有因为要参加中甲联赛而降低对队员的学业要求,而大多数队员也在这种“逼迫”之下,做到了考试成绩、足球生涯的双丰收。 北理工副校长、分管足球队的李和章直言不讳:“学生军在球场上接受了竞争教育、团队教育、挫折教育。用人单位反馈说,这群孩子的吃苦精神、综合素质比普通大学生要好,我从没发愁过他们的就业。” 生存在“职业足球”大环境中的北理工,在资金、生源等许多方面确实有着诸多困难,但他们依旧在顽强地坚持着。 作为校园足球的旗帜,北理工正在用孤独地坚持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足球其实是教育的一个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年轻人。 现如今,当我们大力倡导足球进校园时,一个大前提被忽略了,体育正在被学校赶出校园,更别提充满对抗的足球了,这个世界第一运动越来越陷入校方不重视、家长怕受伤、学生没兴趣的向下死循环。怎么教,怎么练,怎么保障保险,都是摆在校园足球前进路上的一道道难题。 北理工主教练袁微抱怨,比起、年动辄好几百人,近几年学校招生时报名的只有几十人,真正前来考试的就更少。国安俱乐部总经理张路更是“危言耸听”:北京已经选不到踢球的孩子了。 经过近年对校园足球的专注,北理工总教练金志扬对于如今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也十分担忧。他甚至表示:“足球没上去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我们民族未来的青少年的体质。” 在学校里给体育、给足球应有的位置,北理工只不过做到了最起码的,但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北理工却成了异类。 校园足球绝不应该仅仅以培养优秀运动员为唯一目标,而是要推动足球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进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如果其他学校的足球水平真的发展了,人才自然也出来了,”金志扬说。 足球与教育密不可分,体育更是教育的一种手段。2011赛季以前,国安远征军回忆起奔赴客场的经历,赛后两小时退场是常事。然而近两个赛季,随着近年来公安、足协等部门的重视,以及各赛区加强管理,远征军在赛后半小时左右便可撤离,并且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冲突事件。不过对于球迷和赛区管理,中国足协依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诸如有些赛区强迫客队球迷提前退场等。 御林铁杆 为“国安兄弟”丢工作 李军说,他还会远征,“哪怕再次丢掉工作。”在他心中,早把国安看作兄弟 和很多北京人一样,80后李军是位铁杆国安球迷。对他来说,国安就像兄弟,十多年来荣辱与共。除了主场必到,客场比赛他也不会轻易错过。 “基本上每赛季15个客场会去10个左右。”李军说。 2011年,国安迎来帕切科时代。赛季初,球队表现优异,到了联赛中期,魔鬼赛程让国安有些喘不过气来。“那是一个3连客,先北上打长春,然后南下踢深圳,最后奔嘉兴跟杭州打足协杯。”李军说,“那个阶段,国安确实很困难,本来老将就多,所以我当时就想去这3个地方远征,给国安加油鼓劲。” 然而,丰满的设想遭遇了骨干的现实公司拒绝了小李的休假申请,“领导态度很强硬,就俩字儿没戏。” 碰了壁的小李没有灰心,他向同事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倒班凑出远征的时间,“全都问了,人家都说没法倒,甚至有人说我疯了,哪儿有一下休10天的啊。”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李军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坚持远征。 “我想了,最坏的结果就是丢掉工作,但我真的太想与球队在一起了,况且球队那会儿正处于困难期。” 就这样,李军开始了远征路。为了节省费用,他坐硬座,吃泡面,累了就在车站大厅休息一下。 “我就是一个挣工资的普通孩子,可不得省着点花吗?”李军说。 北京、长春、深圳、嘉兴、北京,李军在10天内累计行程超过60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直线距离。“那次远征真是又远又累,不过我觉得很值,当你看到国安将士赛后向球迷致谢时,心中的感觉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太美妙了。”李军说。 让李军喜上加喜的是,国安在那次魔鬼赛程中赢了两场。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给了小李当头一棒,“我被公司辞退了”。在接到辞退通知的那一刻,李军心中有些失落,“工作没了。” 不过李军说了,未来国安遇到魔鬼赛程时,他还会远征,“哪怕再次丢掉工作,因为在我心中,早就把国安看作是自己的兄弟。” 幸运女侠 与韩国球迷互换围巾 多年远征,苏云遇到太多冲突,也被吓哭过,但这“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迈入大学,许多姑娘还沉浸在图书馆或小树林时,苏云加入了国安远征军的行列。“这么多年,遇到过太多冲突,被吓哭过一次,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苏云说,即便有些球队不开放客队看台,她也会跑去坐在主队球迷堆中,用微弱的力量为国安加油。 2011年国安客场对阵大连实德,一片蓝色海洋中,不时闪烁几条绿色围巾。“客队看台不开,我和朋友买散票坐在主队球迷中间。”苏云说,大连球迷还算爷们儿,看举着国安围巾的是姑娘,也没有过多计较,“这要是男球迷,估计能打起来。”当然在远征路上,这种“优待”并不常见。 苏云记得有一次去西安,客队球迷没有独立看台,一大群国安球迷坐在主队球迷中间。散场后,对方球迷将水瓶子等杂物扔过来,“感觉跟下雨似的,他们安检也不查,可对我们查得很严。他们扔完东西后走了,我们准备离开时发现看台的门锁了。最后只能管保洁人员借梯子,爬到场地里,从球员通道出去。” 随国安征战客场的球迷看台上,总能看见热血沸腾的光膀子球迷。不过无论天多么热,女球迷都会全副武装。“得在国安队服外面再穿件其他衣服,来球场前、散场时,都得脱队服。”苏云说。 苏云第一次遭遇客队球迷为难是在2005年,国安客场打山东。几个山东球迷差点儿把苏云的同伴从出租车上拉下去。家里人起初反对苏云去客场。2007年以前,由于安全问题,随国安远征的女球迷少之又少,但她的坚持最终让父母妥协。“跟随国安去客场,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苏云说。 说起这些年远征中被为难、遇惊险,苏云淡淡一笑,“真的都习惯了。” 除了国内联赛,苏云还会追随国安去亚冠赛场,最近一次经历是在首尔。“之前我们接到的通知是不限制装备,但安检时都不准带,只带进去一个鼓,我们的横幅、大旗都不让带进去。”苏云说,这是她第三次远征韩国了,每次对方球迷都很友好,散场后问路,对方都挺热情,“这次在首尔,散场后他们的球迷还跑到我们客队看台,要求换围巾,这在国内是不大可能的。” 情侣惊魂 冲突后特警大巴解围 赵亮说,远征军不会“偷懒”,基本从头站到尾,队员热身时就喊口号加油 2011年4月30日,张晨带着刚刚在一起的女友小欣,一起随国安远征南昌。这次经历,让张晨至今心有余悸,“以前我也经历过这种冲突,但都是我自己,没什么顾虑。这次是带着女朋友,真怕她出什么事。” 此前,小欣只是逢国安主场必到,从未去过客场。有了男友的保护,二人决定一起去南昌,随国安远征。 “其实之前国安和南昌关系挺好的,没想到会有什么意外。”张晨说。直到南昌队3比0领先时,有主队球迷朝客队看台扔了个水瓶,两边球迷开始对骂。赛后,安保也全撤了,引发了接下来的冲突。 “当时我和我女朋友,还有另外一个朋友,一边跟他们推打一边往外跑,跑了好远,身上好多皮外伤,后来在公安的保护下,离开球场。”张晨说。 据他回忆,在公安局下面围了大批球迷,南昌领队刘俊威希望国安球迷承认是他们率先挑衅,去跟南昌球迷道歉了事。“我们当然不能去道歉,要不然性质就变了。最后又来了辆特警大巴,把我们带进了特警大队,算是解了围。”张晨说。 张晨说,自己以前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2009年客场去河南,当时正值武汉退赛一周年,好多人还从武汉来河南,把我们围到半夜两点,火车都给误了。不过好在只是围,没出什么危险。” 有了女友后,张晨去客场的次数少了一些,“我们会尽量选择去没那么大积怨的客场。” 对于情侣来说,远征客场除了一起给国安加油,还能来一次短途旅游,“比赛前后,我们可能会去当地好吃的、好玩儿的地方转转,有一部分情侣会抱着我这样的心态,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忠诚的,去了只为看国安比赛。” 在采访的诸多远征球迷中,人身安全是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事。“但有机会还是会去,因为感觉不一样。”球迷赵亮说,在主场哪怕你坐着,一句话不说,氛围还是挺好的,“但你去了客场,人特别少,那时候你觉得自己在跟国安一起战斗,怎么形容呢,自己不是去锦上添花的,而是雪中送炭的。” 赵亮说,一般到了客场的球迷,都不会“偷懒”,基本都是从头站到尾,而且从比赛开始前,队员热身时就在不停喊口号加油。 远征骨干 望足协完善球迷管理 宋忱称,中超安保工体全国最强,但由于没有统一规定,有些地方组织得很差 “我大概一年去7场,全跟下来不太现实。如果我去的话,帮忙负责协调一些工作。”作为北京球迷协会骨干,宋忱在每次远征客场前,先要了解一下去多少人,“询问一下6大球迷协会一共去多少球迷,再根据经验预估一下散客。将大概数字告诉国安俱乐部,他们会给对方俱乐部发函,告知人数,好在公安局备案、准备球票。” “每个球迷组织有可能组团,但不会所有人统一行动,大家只是约好,比如今天比赛7点半开始,那咱们5点在体育场西门集合。”宋忱说。 他介绍,比赛当日上午,几位骨干球迷、俱乐部相关人员会在一起开会,沟通一下可以携带多少标语、旗子,大鼓和横幅一般不准带入。当日下午,他们会比集合时间早半个小时来到体育场,与对方负责票务的人员接洽,把票拿到手。然后大部队集合完毕分发球票。 跟随国安去过数不清多少客场的宋忱说,单从安保来看,工体是全国最强,广州、上海几个大城市赛区也都不错,但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处罚和监管力度也不够严格,有些地方组织得很差。 每一个赛区客场球迷票价格不同。“国安收100元,算最贵的,但是安保肯定是最好的。”宋忱说,很多地方对国安收100元的客场票不满,并在国安去往客场时同样收100元,“这个时候,我们就得为自己球迷争取利益了。我说收100元没问题,但你们要保证安保力度跟工体一样。” 据宋忱了解,欧洲联赛都会有与球迷有关的具体规定,“拿意甲举例,每一场比赛,会固定安排多少座位,加之人家都是会员制,只有会员才有资格去买客队看台的票。根据普通比赛、关键之战、同城德比,会分比赛安保级别,与警察局协调好出动多少警力。如果赛区出现问题,该怎么惩罚,规定得相当清楚。” 遗憾的是,中超目前根本没有出台完善的政策,来管理球迷和各个赛区。宋忱说,中国足协一位领导,在得知曾经大连赛区会提前10分钟强迫客队球迷撤离后,表示予以理解,“这是特别不负责的做法。” 数字化 200 国安每个客场,大概有200名球迷参加远征。青岛、沈阳这种距离稍近,交通较便利的城市,人数会多一些。本赛季前往青岛的球迷有将近1000人。贵州、广州,基本也就几十人。 20+ 远征军年龄大概在22至30岁,以大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为主。 12 2011赛季前,比较重大的冲突,一次在河南,一次在江西。两次冲突中,郎征都在客队看台保护了球迷。“很感谢球迷专程从北京来客场给我们加油,他们就像球场上的第12个人。其实球员也好、球迷也好,去客场难免会挨骂,希望大家能保护好自己。”郎征说。 3000 国安球迷基本自驾、乘火车或飞机赴客场,住比较实惠的连锁酒店。每次远征的吃住行费用,人均在500-3000元左右。往返上海、广州这些比较远的城市,机票、食宿加起来3000元左右,几乎是普通球迷半月工资。 1 资深球迷宋忱表示,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赛区居然安排主、客场球迷从同一个门进场,“一些摩擦就避免不了地发生了。” 指南针 1 提前找到组织 一般情况下,各赛区不对外卖客场球迷看台的票。如果你并非几大球迷组织的人,最好提前找到“远征军”的组织者,方能与大部队一同在客队看台为国安加油。要不然你就只能买主队的票,坐在主队球迷堆里。 近两年,虽然国安贴吧里不再有组织球迷一起去客场的帖子,但进去之后询问一下每个客场的组织者还是能得到回复的。有些场次,俱乐部或者北京球迷协会,会派人跟随,不过最靠谱的还是找绿色狂飙、御林军、兄弟连等几大球迷组织,每一个客场都会有专人负责,与对方俱乐部协调好购票和进场事宜。 一般去客场看球,组织者会与球迷约定提前两三个小时会合,然后大家一起进场。 2 低调进出客场 此前曾出现过国安球迷穿一身绿色球衣,赛后出现在对方赛区街头,结果被打。在客队球场外穿国安队服、戴国安围巾,要是再系个绿发带、吹个绿喇叭,在客队大街上晃悠,这或许会被人视为过于“高调”。一般情况下,“警察蜀黍”来了之后也只是劝告:下次不要身穿国安队服单独行动。 最稳妥的办法是穿一身便服,进了球场再穿上国安队服。进出场更衣,最好选择在洗手间等比较独立安全的地方。 “就算赢了球也别太高兴,咱得低调点儿,穿个队服在散场时喊一句国安是冠军,那真是纯找揍。”球迷赵亮说。他还建议,提前查好回酒店的路线,“如果在体育场周围操着北京口音问路,可能也挺危险的。” 3 停车远离球场 诸多赛区都发生过砸车事件,并且车被砸了只能认倒霉,很难抓到事主。2011年国安球迷大巴在河南被砸,大巴车载着一车50多名球迷和一车碎玻璃碴子,打着双闪开着不到40迈车,悲催驶回北京,其实这本可以避免。 经历那一次事件的一位球迷称,大巴车就停在球场边上,司机在旁边饭馆里眼瞅着车被砸个稀烂也没法制止。如果大巴从北京开过来,停得离球场远一些,球迷们自行前往球场,就不会发生这一切。 新華網喀山月日體育專電(新華社記者姬燁) 當中國足球一敗再敗時,人們總會抱怨青少年人才的匱乏,把更多期望給予校園足球。以北理工為班底的中國大運男足,在喀山大運會上接連逼平強敵,雖然最後不敵實力強勁的東道主俄羅斯隊,未能小組出線,但他們在比賽中打不垮、不放棄的頑強表現,讓人看到瞭這樣的希望。 目前,校園足球的理念普遍停留在培養好苗子和職業球員方面。而現實卻是,北理工模式在中國依舊隻是一花獨放,校園足球的發展還遠未達此目標。 值得欣慰的是,北理工模式不但培養瞭能在中甲立足的學生軍,更展現瞭體育回歸教育、特別是足球對青少年的幫助與歷練。足球、或者說體育,對於學生們來說,原本就是教育的一個過程,能更好地幫助青少年成長。這,才是校園足球的最大意義所在。 在北理工,學校沒有因為要參加中甲聯賽而降低對隊員的學業要求,而大多數隊員也在這種“逼迫”之下,做到瞭考試成績、足球生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