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及调试-质量培训ppt课件_第1页
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及调试-质量培训ppt课件_第2页
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及调试-质量培训ppt课件_第3页
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及调试-质量培训ppt课件_第4页
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及调试-质量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及调试质量培训,讲师:XXX,.,一、施工准备阶段二、取源部件安装三、仪表设备安装四、执行器安装五、控制仪表和综合控制系统六、仪表线路安装七、仪表管路安装,八、防护九、管道试压十、仪表设备的防爆和接地十一、脱脂十二、仪表试验十三、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质量方针“质量就是标准,在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有高的标准,就有高的质量;“习近平”质量是进度、质量是产品、质量是效益、质量更是未来的安全”“质量是灰尘,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质量零容忍”,.,工业仪表的作用工业生产中的五大参数是:温度、压力、物位、流量、成分。1、工业自动化仪表(industrialprocessmeasurementandcontrolinstrument)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显示、记录或控制的仪表,又称工业仪表对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显示、记录或控制的仪表,或(工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2、自动化仪表在系统中起着“眼”“脑”和“手”的作用。被控参数的数位,必须用各种变送器来检测;各种数学运算和逻辑判断,必须用各种调节器和逻辑运算器来进行;系统中的执行指令,则必须由各种执行器来完成。,.,3、工业自动化仪表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工具。它总是伴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向前发展。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艺要求口趋复杂以及对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安全性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截止到现在,控制系统已经历5次大的革命性跃进,从气动信号开始到今天的仪表总线系统。自动化仪表有了质的飞跃。4、仪表施工我们通常把一个装置的仪表作为一个单位工程来化分。控制室及现场仪表作为两个分部工程,其它工作作为分项工程。5、控制室部分:“三站、一网”。三站:过程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师站)、管理层站。一网:以太网,用网线把三站连接起来。6、现场部分:“三管一线”,三管:测量管、穿线管、气源管。一线:电缆线。,.,仪表安装使用规范1、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2、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HT355120133、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质量技术规程SHT352120134、自动化仪表安装图册HG/T215811995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定GB50166927、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SY403193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201411、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1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1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15、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172010,.,1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1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1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200819、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21、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201022、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3503200723、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H/T3508-201123、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SH/T3543200724、炼油建设项目交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Q/SY14762012.。25、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SH3083199726、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GB50611201027、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范HG/T20513-200028、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HG/T20512-2000,.,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T49891994热电偶用补偿导线GB504842008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SH/T30202013石油化工仪表供气技术规范SH/T31262013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SH35012011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182013石油化工阀门检验与管理规范GB/T42132008气动调节阀GB/T172131998工业过程控制阀,.,1、规范中的用词说明: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的规定”或“应按执行”。,.,一、施工准备阶段二、取源部件安装三、仪表设备安装四、执行器安装五、控制仪表和综合控制系统六、仪表线路安装七、仪表管路安装,八、防护九、管道试压十、仪表设备的防爆和接地十一、脱脂十二、仪表试验十三、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术语1、自动化仪表:对被测变量和被控变量进行测量和控制的仪表装置和仪表系统的总称。2、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3、控制:为达到规定的目标,在系统上或系统内的有目的的活动。4、现场仪表:安装在现场控制室外的仪表,一般在被测对象和被测对象附近。5、检测仪表、用以确定被测变量的量值或量的特性、状态的仪表。6、传感器:接受输入变量的信息,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同种或别种性质输出变量的装置。7、转换器:接受一种形式的信号并按一定规律转换为另一种信号形式输出的装置。8、变送器:输出为标准化信号的传感器。9、显示仪表:显示被测量值的仪表。10、控制仪表:用以对被控变量进行控制的仪表。11、执行器:在控制系统中通过其机构动作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装置。12、检测元件:测量链中的一次元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宜于测量的信号。13、取源部件:在被测对象上为安装连接检测元件所设置的专用管件、引出口和连接阀门等元件。,.,14、检测点:对被测变量进行检测的具体位置,即检测元件和取源部件的现场安装位置。15、控制系统:通过精密制导或操纵若干变量以达到既定状态的系统。仪表控制系统由仪表设备装置、仪表管线、仪表动力和辅助设施等硬件,以及相关的软件所组成。16、综合控制系统:采用数字技术、计量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具有综合控制功能的仪表控制系统。17、仪表管道:仪表测量管道、气动和液动信号管道、气源管道和液压管道的总称。18、仪表线路:仪表电线、电缆、补偿导线、光缆和电缆桥架、电缆导管等附件的总称。19、回路:在控制系统中,一个或多个相关仪表与功能的组合。20、防爆电气设备:在规定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21、危险区域:爆炸性环境大量出现或预期可能大量出现,以致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专门措施的区域。22、本质安全电路:在规定的条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和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23、关联设备:内装能量限制电路和非能量限制电路,且在结构上使非能量限制电路不能对能量限制电路产生不利影响的电气设备。,.,一、施工准备阶段1、施工技术准备1.1、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参加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并做好记录。且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都已批准。1.2、施工单位应参加设计交底,并做好记录。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可以合并进行。对复杂、关键安装和试验工作应编制施工技术方案。1.3、施工方案应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后编制,施工方案应主要内容包括:a、工程概况、施工内容及特点;b、执行的施工验收规范标准;c、施工程序、方法、技术措施及质量标准;d、质量控制措施;(A、B、C三级质量控制)e、HSE控制措施;f、施工部署(人力计划、进度计划及施工设备工器具等)。,.,1.4、针对装置仪表工程特点、环境气候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写施工方案;仪表系统试验、大型机组仪表安装和调试应编写专项施工方案。1.5、自动化仪表工程的工程划分、质量控制点确定、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应在质量计划中明确。1.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1.7、施工单位在冬季、雨期进行施工时,应制定冬季、雨期施工技术和安全措施,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编制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包含下列仪表工程的内容:1、编制依据2、工程说明及工程特点;3、主要工程实物量一览表;4、施工组织机构、施工部署及施工总体进度网络计划;5、人员需求计划;6、主要施工机具、标准仪器(表)需用计划;7、施工工艺程序、主要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及主要技术培训项目;8、应执行的标准规范和质量程序文件清单;9、应编制的主要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清单;10、质量计划;11、HSE计划;12、主要材料需用计划;,.,2、施工现场准备2.1、仪表施工应具有下列临时设施和场地:a、仪表库房和材料库及露天材料堆置场;b、加工预制厂;c、工具房及其它设施;d、阀门试压站;(监理关注)e、仪表调校室及效验设备。(质量部三个100%)3、仪表设备和材料到货验收和保管:3.1、仪表设备和材料到货后应进行检验或验证。3.1.1、仪表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内容:a、开箱前检查包装和密封是否良好;b、仪表设备外观检查是否完好无残损;c、型号、规格、材质及数量与装箱单、合同技术附件及设计文件要求一致;d、铭牌是否清晰牢固,检查防爆及防护等级;e、质量证明文件齐全,防爆产品应提供防爆合格证,进口仪表如无合格证,应提供同一批次产品检测报告、原产地证明或报关等资料。,.,4、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在熟悉工程设计文件后,应参加图纸会审,图纸会审应包括下列内容:4.01、检查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设计深度;核查仪表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分工界限在设计文件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4.02、确认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中应执行的标准规范;4.03、核查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IC可适用于IIA、IIB的使用条。c、III类:III类电气设备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III类电气设备按照其拟使用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特性可进一步再分类。III类:电气设备再分类:IIIA:可燃性飞絮。IIIB:非导电性粉尘。IIIC:导电性粉尘。,.,1、防爆形式对应标准,.,2、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选型表,.,a、隔爆型电气设备(d):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和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b、增安型电气设备(e):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c、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d、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产生电弧或火花,也不产生能够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表面或灼热点,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e、防爆特殊型(s):电气设备或部件采用GB3836-2010未包括的防爆型式时,由主管部门制订暂行规定。并经指定的鉴定单位检验后,按特殊电气设备s型处置。,.,11.10、各组别的引燃温度为:T1为:450t;T2为:300t450;T3为:200t300;T4为:135t200;T5为:100t135;T6为:85t100。,.,11.11、EX(ia)IICT6的含义a)、防爆声明:EX符合某种防爆标准。如我国的国家标准。b)、防爆方式:ia采用ia级本质安全防爆标准。(可安装在0区)c)、气体类别IIC:被允许涉及IIC类防爆性气体。d)、温度级别T6:仪表表面温度不超过85度。IEC防爆等级标准格式:Ex(ia)CT4E:按CENELEC标志认可Ex:防爆公用标志ia:防爆型式(本质安全):设备组别C:气体组别T4:温度组别。,.,12、IP防护等级IP(INTERNATIONAL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所起草。将电器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这里所指的外物含工具,人的手掌、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电器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电器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电器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IPXX12.1、第一个标示数字防护等级定义a)、0:没有防护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防护b)、1:防止大于50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人体(如手掌)因意外而接触到仪表内部的零件。防止较大尺寸(直径大于50mm)的外物侵入。c)、2:防止大于12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人的手指接触到仪表内部的零件防止中等尺寸(直径大12mm)的外物侵入。d)、3:防止大于2.5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2.5mm的工具、电线或类似的细节小外物侵入而接触到仪表内部的零件。e)、4:防止大于1.0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0mm的工具、电线或类似的细节小外物侵入而接触到仪表内部的零件。即防护足以造成危害的粉尘。f)、5:防尘完全防止外物侵入,虽不能完全防止灰尘进入,但侵入的灰尘量并不会影响仪表的正常工作。g)、6:灰尘封闭(即封闭体内在20毫帞的低压时不应侵入灰尘),.,12.2、第二个标示数字防护等级定义a、0:没有防护没有防护b、1:防止滴水侵入垂直滴下的水滴(如凝结水)对仪表不会造成有害影响。C、2:倾斜15度时仍可防止滴水侵入当仪表由垂直倾斜至15度时,滴水对仪表不会造成有害影响d、3:防止喷洒的水侵入防雨,或防止与垂直的夹角小于60度的方向所喷洒的水进入仪表造成损害。e、4:防止飞溅的水侵入防止各方向飞溅而来的水进入仪表造成损害。g、5:防止喷射的水侵入防止来自各方向由喷嘴射出的水进入仪表造成损害。h、6:防止大浪的侵入装设于甲板上的仪表,防止因大浪的侵袭而进入造成损坏。i、7:防止浸水时水的侵入仪表浸在水中一定时间或水压在一定的标准以下能确保不因进水而造成损坏。k、8:防止沉没时水的侵入仪表无限期的沉没在指定水压的状况下,能确保不因进水而造成损坏。(例如:IP65即表示完全防尘,并可以防护来自所有方向的水柱),.,12.3、保护等级设备的保护级别EPL是IEC60079142007新引入的一个概念,同时2010版的国标GB3836-1.2.3.4-2010也已经引入IEC的概念。a、对于I类煤矿甲烷爆炸性环境用设备,其保护等级为:Ma、Mb。b、对于气体、蒸气环境中设备的保护级别为:Ga、Gb、Gc。c、对于粉尘环境中设备的保护级别要达到:Da、Db、Dc。说明:Ma:在正常运行、出现预期故障或罕见故障,甚至在瓦斯突出时设备带电的情况下均不可能成为点燃源。Mb:在其正常运行中或在瓦斯突出和设备断电的时间内出现预期故障条件下不可能不可能成为点燃源。Ga:在其正常运行、出现预期故障或罕见故障时不可能成为点燃源。Gb:在其正常运行中或预期故障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点燃源。Gc:在其正常运行中不是点燃源,也可采取一些附加的保护措施,保证在点燃源预期经常出现的情况下(如灯具的故障)不会形成有效点燃。Da:在正常运行、出现预期故障或罕见故障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点燃源。Db:在其正常运行中或预期故障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点燃源。Dc:在其在其正常运行中不是点燃源,也可采取一些附加的保护措施,保证在点燃源预期经常出现的情况下(如灯具的故障)不会形成有效点燃。,.,设备保护级别(EPL)是根据设备成为点燃源的可能性和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和煤矿瓦斯爆炸环境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对设备规定的保护级别。设备保护级别(EPL)共分8个级别。设备保护级别与危险场所的对应关系,.,13、接地13.1、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中采用的设备、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13.2、接地线应避免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附近引入控制室。13.3、供电电压高于36V的现场仪表的外壳,仪表盘、柜、箱、支架、底座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位,均应做保护接地。13.4、供电电压不高于36V的现场仪表开关等,当设计文件无特殊要求时,可不做保护接地。13.5、仪表保护接地系统应接到电气工程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上,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13.6、在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桥架和电缆导管可重复接地。13.7、仪表及控制系统应做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应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以及特殊要求的本质安全接地,接地系统的连接方式和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13.8、仪表电缆电线的屏蔽层应在控制室仪表盘柜侧接地,同一回路的屏蔽层应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不得浮空或重复接地。13.9、铠装电缆的铠装两端应进行保护接地。(仪表系统保护接地电阻值小于等于4,屏蔽接地和工作接地小于等于10),.,13.10、当有防干扰要求时,多芯电缆中的备用芯线应在一点接地,屏蔽电缆的备用芯线与屏蔽层,应在同一侧接地。13.11、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13.12、接地系统的连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并应采用镀锌螺栓紧固。仪表盘、柜、箱内的接地汇流排应采用铜材。并应采用绝缘支架固定。接地总干线与接地体之间应采用焊接。13.13、当控制室、机柜室内接地干线采用扁钢时,应进行绝缘,并应绝缘到接地装置连接点。13.14、本质安全电路本身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规定外,不应接地。当采用二极管安全栅时,其接地应与直流电源的公共端相连。13.15、接地线的标识颜色应采用绿、黄两色或绿色。13.16、防静电接地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13.17、仪表控制系统、仪表控制室等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仪表机柜间的防静电地板应做接地”“现场仪表的接地”,.,13.18、当设计没有规定时,仪表系统保护接地电阻值4,屏蔽接地和工作接地电阻值10.13.19、室内总接地板应与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网和自然接地体)在不同的两点相连接。13.20、接地线的截面积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制造厂的规定,当设计文件与制造厂无规定时,一般接地连线14mm,机柜间接地分支线416mm,机柜至接地干线汇流排应大于1025mm,接地总干线汇流排接至电气接地装置应大于1650mm.13.21、各类接地连接导线两端应采用镀锡铜端子压接,铜(或不锈钢)螺栓可靠固定,防止松动,连接部位应用PE热缩管做防氧化处理。13.22、所有接地导体、电线、电缆应宜短,敷设宜为直线路径,并应采用专用槽板敷设,避免不同系统电缆混合、平行敷设,不得弯曲、保留余导线或将导线盘成环状。13.23、控制室/机柜间仪表电缆槽入口处应单独设置汇流排,并与之作等电位接地,汇流排直接接入室外电气接地装置。13.24、接地干线应穿绝缘管(PVC管、PE热缩管)敷设,直到与接地装置的连接点。,.,13.25、仪表保护接地系统应接到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网,连接应牢固可靠,接地良好,不应串联接地。13.26、在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槽及电缆保护管,可重复接地。13.27、通向室外接地装置的连接点或与电气接地网的连接点应设置明显的标志。13.28、单层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在机柜间仪表盘柜侧单端接地;铠装置电缆的铠装金属层应两端接地;内屏蔽层机柜间侧单端接地;分屏蔽层机柜间侧及现场接线箱两端接地;多对单层屏蔽电缆备用芯线和电缆屏蔽层应在机柜间同一侧接地。13.29、现场仪表设备端电缆的信号屏蔽层应用PE热缩管作绝缘处理,同一回路的屏蔽层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不应浮空或重复接地。13.30、经过中间接线箱的屏蔽电缆应在接线箱内用端子将两端电缆的屏蔽线连接起来,不同的屏蔽层应分别连接,不应混接。13.31、电缆槽、电缆保护钢管应在控制室入口处,连接到单独设置的接地母排上。铠装屏蔽电缆的铠装金属、双层屏蔽电缆的外屏蔽层应在机柜侧连接到接地母排上。,.,.,.,.,.,十一、脱脂1、一般规定1.01、需要脱脂的仪表、控制阀、管子和其它管道组成件,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脱脂。1.02、用于脱脂的有机溶剂含油量不应大于50mg/L。含油量较大的溶剂可先用于粗脱脂,再用合格溶剂进行精脱脂。含油量不应大于350mg/L的溶剂应进行脱油处理,并应经检验合格后再作为脱脂剂。1.03、设计文件未规定脱脂溶剂时,可按下列要求选用脱脂溶剂:a、金属件的脱脂应选用工业用二氯乙烷、四氯乙烯。b、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脱脂应选用工业用三氯乙烯。c、铝制品的脱脂应选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d、工业物料为浓硝酸的仪表、控制阀、管子和其它管道组成件的脱脂应用65%的浓硝酸。(删除了使用四氯化碳脱脂剂脱脂的规定)1.04、脱脂溶剂不得混合使用,且不得与浓酸、浓碱接触。1.05、当采用二氯乙烷、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脱脂时,脱脂件应干燥、无水分。1.06、接触脱脂件的工具、量具及仪器应经脱脂合格后再使用。1.07、脱脂合格的仪表、控制阀、管子和其它管道组成件应密封保存,并应加设标识;安装时严禁被油污染。,.,1.08、制造厂脱脂合格并密封的仪表及附件,安装时可不再脱脂,但应进行外观检查,当有油迹或有机杂质时,应重新脱脂。1.09、脱脂合格后的仪表和仪表管道,在压力试验及仪表校准、试验时,应使用不含油脂的介质。1.10、脱脂溶剂应妥善保管,脱脂后废液的处理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1.11、脱脂应在室外通风处或有通风装置的室内进行。施工中应采取穿戴防护用品等安全措施。2、脱脂方法2.01、有明显锈蚀的管道部位,应先除锈再脱脂。2.02、易拆卸的仪表、控制阀和管道组成件脱脂时,应将脱脂的部件、附件及填料拆下放入脱脂溶剂中浸泡,浸泡时间应为1h-2h。2.03、当不易拆卸的仪表脱脂时,可采用灌注脱脂溶剂的方法,脱脂剂的灌注量应为仪表组件内部空间的2/3-3/4,灌注后浸泡时间不应小于2h。2.04、管子脱脂可采用在脱脂槽内浸泡的方法,浸泡时间应为1h-2h。2.05、采用擦洗法脱脂时,应使用不易脱落纤维的布或丝绸,不得使用棉纱。脱脂后,脱脂件上严禁附着纤维。2.06、当用氢氧化钠溶液脱脂时,应将溶液加热到60度-90度,应浸泡脱脂件30min,再用水冲洗后将脱脂件放入15%的硝酸溶液中中和,并应用清水洗净风干。,.,2.07、经脱脂的仪表、控制阀、管子和其他管道组成件,应进行自然通风或用清洁无油、干燥的空气或氮气吹干,当允许用蒸汽吹洗时,可用蒸汽吹洗。3、脱脂件检查3.01、仪表、控制阀和管道组成件脱脂后,应检查合格。3.02、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应视为检查合格:a、当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擦洗脱脂件表面时,纸上应无油迹。b、当用紫外线灯照射脱脂表面时,应无紫蓝荧光。c、当用蒸汽吹洗脱脂件时,应将颗粒度小于1mm的数粒纯樟脑放入蒸汽冷凝液内,樟脑在冷凝液表面应不停旋转。d、当用浓硝酸脱脂时,浓硝酸中所有含有机物的总量不应超过0.03%。(对清洁度要求高的不锈钢(0Cr18Ni9Ti)遇油脂等有机物会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氧、浓硝酸等强氧化剂工程;油脂等有机物与化工生产的物料相混合后,能改变物料使用特性的工程;油脂等有机物能引起化工生产用的触媒中毒,影响化工过程正常进行的工程;是为了清除设备、管道的工作表面氧化物的需要。或因要求设备、管道的工作表面除去杂质,提高其清洁度,而必须脱脂的工程。即氧气、双氧水、含油管线等),.,十二、仪表试验01、仪表设备安装和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检查、校准和试验。02、仪表安装前的校准和试验应在室内进行,试验室应具备下列条件:a、室内应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并应无振动、无对仪表及线路的电磁场干扰。b、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03、仪表试验的气源应清洁、干燥,露点应低于最低环境温度10C以上,气源压力应稳定。04、仪表工程在系统投入前应进行回路试验。05、仪表调校人员应具有有效的资格证书。06、用于仪表校准和试验的标准仪器仪表,应具备有效的计量检定合格证明,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宜超过补校准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07、仪表校准和试验的条件、项目、方法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08、仪表校验和调整后误差符合该表精度等级要求,零点、量程正确。09、现场不具备条件的仪表,可不做精度校准和试验,只对其检定合格证明文件有效性进行验证。,.,10、仪表校验合格后,应及时填写效验记录,数据真实、字迹清晰,并调校人、质量检查员、技术负责人签认,注明校验日期,表体上粘贴校验合格证明标签。注明仪表位号。11、效验不合格的仪表,应及时会同监理和采购部门确认,独立存放或退库。12、设计文件规定禁没和脱脂的仪表校准和试验时,必须按其规定进行。13、单台仪表的校准点应在仪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选取,不应少于5点。当进行回路试验时,仪表校准点不应少于3点。(一)单台仪表校准和试验1、温度检测仪表的校准试验点不应少于2点。直接显示温度计的求值误差应符合仪表准确度的规定。热电偶和热电阻可在常温下对元件进行测验,可不进行热电性能试验。但应对鉴定合格证明的有效性进行验证。2、压力、差压变送器的校准和试验应进行输入、输出特征试验和校准,其准确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输入输出信号范围和类型应与铭牌差应符合被校仪表的精度要求。还应按设计文件和使用要求进行零点、量程调整和零点迁移量调整。3、现场不具备校准条件的流量检测仪表,应对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和有效的检定证明进行验证。应通电或通气检查各部件工作应正常,检定合格报告过期时,应送检,重新计量标定。,.,4、开关量仪表校准和试验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整定值进行校准试验。5、浮筒式液位计可采用干校法或湿校法进行校准。干校挂重质量的确定、湿校试验介质密度的换算,均应符合产品设计使用状态的要求。SH/T352120136、贮罐液位计、料面计可在安装完成后,直接模拟物料进行校准。SH/T352120137、称重仪表及其传感器可在安装完成后,直接均匀加载标准重量进行校准。8、测量位移、振动、转速等机械量仪表,可使用专用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试验。9、机械量检测监视仪表校验时,应按设计文件核对仪表位号、型号、规格、被测表面材质。探头、仪表、前置放大器,延长电缆及其他零部件均应按位号成套供货。10、涡流传感型轴位移、轴振动、轴转速探头均应作间隙输出电压特性试验试验宜用模拟法,试验器的探头试片材质宜与被测轴的表面材质一致。11、试验时探头应与同一位号的延长电缆、前置放大器成套进行试验。12、探头特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确定零度间隙时,应将测微计对准刻度“0”,使探头端面与试片表面轻轻接触,不宜过紧;b、调整螺旋测微计,缓慢增加间隙,每隔100m记录一次电压值,直到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基本不变为止;,.,c、将所得数据标在直角坐标图上,作出探头的间隙电压特性曲线,该曲线中间应为一直线线段,其电压梯度应符合该仪表的产品技术文件要求13、轴位移监视仪连同探头、专用电缆、前置放大器等按下列顺序作系统试验:a、接通电源,调整探头与待测表面的间隙为特性曲线的中点,或调整间隙为出厂资料中的规定数值,使仪表指示零;b、旋转测微仪,使试片向前推进,推进的距离为仪表的最大刻度值,仪表应指示正向最大刻度,否则,调整“校准”电位计。然后旋转测微计,使仪表为零,并使度片向后移动到最大距离,仪表应指示负向最大刻度值。零位和范围反复调整,直到符合要求;c、调整测微计,使试片表面与探头间距分别为全刻度0、50%、100%,记录仪表的读数,允许误差为5%。14、轴振动监视仪的校验可采用相应的轴试验器中心倾斜转盘作为振动源,在校验前,应对校验源的振幅值进行标定。15、轴振动监视仪校验按下述步骤进行:a、探头应安装在倾斜转盘中央上方的固定卡套中,使滑动臂对准“0”,用塞尺调整探头和倾斜转盘的间隙为1mm,或等于探头特性曲线直线段的中心。b、抽去塞尺,接好探头与前置放大器的连线,分别给仪表和转盘接通电源,仪表应指示零。,.,c、将转盘转速调整到额定转速;d、调整探头卡套滑臂,增加转盘倾斜度,以提高转盘旋转时的振动值,使滑臂末端分别指示测量范围的25%、50%、75%、100%,轴振动仪的指示与此相对应,允许误差为5%,否则应反复调整仪表的零点与范围。16、报警及紧急停车参数的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调整探头间隙,使仪表指示零,仪表面板上的“OK”指示灯应亮;b、分别按下仪表正负限报警试验按钮,旋转报警调整电位器,使指针指示工艺要求的正负限报警值,松开按钮,指针应回零;c、分别按下仪表正负向紧急停车试验按钮,旋转仪表的调整电位器,使指针指示工艺要求的正、负向停车值,松开按钮,指针回零;d、调整测微计,使探头间隙刚好超过报警值,报警黄灯应亮。再调整测微计,使探头与试片的间隙刚超过停车值,红灯应亮,负方向应按着同样的方法试验,报警允许误差值为5%。17、转速显示仪的校验可用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脉冲信号源,信号频率应在0Hz-20000Hz范围内可调,脉冲幅度应可调整,校验步骤如下:a、根据机组提供的主、从齿轮的齿数,计算出对应的频率数,并调整好显示表的分频开关;b、送电前,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信号频率置于“0”,信号电压置于“0”,检查接线与电源无误后,分别接通电源;,.,c、把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整到100Hz,旋转电压旋钮,逐渐提高信号电压,直到转速显示仪开始显示频率数字;d、调整频率旋钮,使频率分别为被测机械最大额定转速的0、25%、50%、75%、100%、120%,转速表的显示数值允许误差为仪表量程的0.2%。18、磁致伸缩位移检测器应作传感器线性、重复性、分辨率试验:a、传感器线性:在位移检测器测量范围内,分别每隔5%FS位移刻度记一组输出和LCN显示数据,位置磁铁相应运动,连续读取测量数据20组,将所得数据标在直角坐标图上,作出探头的位移输出特性曲线,该曲线应为一直线性段,其电压梯度应符合仪表的技术要求;b、分辨率测试:移动螺旋测微仪0.05%FS位移刻度mm,位移检测器LCN显示值应同样变化;c、重复性试验:测微器在传感器的正反两个方向测量范围内来回移动,每隔5%FS位移刻度mm,读取一次正向测量和反向测量数值,计算正反方向测量的差值H0.05mm。,.,19、分析仪表的检测、传感、转换等性能的试验和校准,以及对试验用标准样品的要求,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20、在线分析仪表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进行校验。21、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器应在送电后进行下列检查和调整:a、断开任意一根连线,仪表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b、按下报警试验按钮,仪表应指示报警刻度处;c、气体检测器应用样气标定,标准样气中被测气体含量应在仪表测定范围内并在报警值以上;d、多点式报警控制器应相对独立,并能区分和识别报警场所位号;e、报警设定值应根据下列规定确定:1)、可燃气体报警(高限)设定值25%LEL;(爆炸下限值,占空气中浓度)2)、有毒气体的报警设定值1TLV;(有毒气体浓度)21、可燃气体的报警误差:25%设定值以内;22、有毒气体的报警误差:25%设定值以内;(二)控制阀和执行机构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阀体压力试验和阀座密封试验等项目,可对制造厂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进行验证,对事故切断阀应进行阀座密封试验。(联锁事故切断阀应作耐压强度试验,参见3521规程,SH3551)2、应进行模头、缸体泄漏性试验以及行程试验。(SH/T3521抽检5%),.,3、事故切断阀和设计规定全行程时间的阀门,应进行全行程时间试验。4、执行机构在试验时应调整到设计文件规定的工作状态。1)、执行器出库时,应对制造厂质量证明文件的内容进行检查,并按设计文件要求核对铭牌内容及填料、规格、尺寸、材质等,同时检查各部件不得损坏,阀芯、阀体不得锈蚀。2)、执行器阀体应进行耐压强度试验。试验在阀门全开状态下用洁净水进行,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所有在工作中承压的阀腔应同时承压不少于3min,且不应有可见的泄漏现象。3)、控制阀应进行气密性试验。4)、控制阀的泄漏量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试验介质应为540清洁气体(空气或氮气)或清洁水;b、试验压力为0.35MPa。当阀的允许压差小于0.35MPa时,应为设计文件规定值;c、试验时,气开式控制阀(FC)的气动信号压力为零,气关式控制阀(FO)的信号压力宜为输入信号上限值加102%;切断式控制阀的信号压力应为设计文件规定值;d、当试验压力为阀的最大工作压差时,执行机构的信号压力应为设计文件规定值;e、控制阀泄漏量试验时的允许泄漏量应符合下表要求,.,泄漏量分级,.,f、事故切断阀及有特殊要求的控制阀应进行泄漏量试验,试验介质为清洁空气,试验压力为0.35MPa,或规定允许压差。g、泄漏量采用排水取气法(见表)试验应收集1min内控制阀的泄漏量,其允许泄漏量应符合下表;,.,h、控制阀应进行行程试验,行程允许偏差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i、控制阀的灵敏度试验可用百分表测定,根据定位器输出/弹簧工作范围确定通入薄膜室压力为10%、50%、90%三点停留,阀门分别停留于相应行程处,增加或降低信号压力,测定使阀杆开始移动的压力变化值,该值不得超过信号范围的1.5%,有阀门定位器的控制阀压力变化值不得超过0.3%。j、事故切断阀和设计文件明确规定全行程时间的执行器,应进行全行程时间试验,在执行器处于全开或全关状态下,操作电磁阀,使执行器趋向于全开或全关,用秒表测定从电磁阀开始动作到执行器完成全行程的时间,该时间不得超过设计文件的规定。k、执行器试验调整完毕,应放净试验用水,并用空气吹干,然后把进、出口封闭置于室内或棚屋内保存。,.,Q为液体的体积流量(m/h);P为阀前后压差(KPa);/为液体相对密度(规定温度范围内的水的相对密度:/=1)。由上式1)可以推导出调节阀允许泄漏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1Kv1/10P/(2)式中:Q1为调节阀的允许泄漏量(m/h);Kv1为调节阀的最大阀座泄漏量((m/h));根据规定,一般单座调节阀的泄漏等级不得低于IV级,双座调节阀不得低于III级,其对应的最大阀座泄漏量Kv1分别为10-4X阀额定容量和10-3X阀额定容量。其中,阀额定容量即为调节阀的额定流量系数Kv。当试验介质为水时,因为水的相对密度/1,所以调节阀的允许泄漏量计算公式可以改写如下:,.,单座调节阀:Q1Kv1/10P/10-4Kv/10*P10-5KvP(3)双座调节阀:Q1Kv1/10P/10-3Kv/10*P10-4KvP(4)由(3)、(4)可以看出,调节阀的允许泄漏量只与额定流量系数Kv和阀前后压力P有关。通常情况下,在计算调节阀的允许泄漏量时,单位(m/h)太大,测量实际泄漏量时也很不方便,现在经常采用的单位是mI/min。由于1m/h16667mI/min,所以(3)、(4)两式可以写成:单座调节阀:Q16667Q10.16667KvP(5)双座调节阀:Q16667Q11.6667KvP(6)式中:Q为调节阀允许泄漏量(mI/min)。对于精小型系列调节阀,造型样本上直接给出的就是额定流量系数Kv值,分别按单座或双座(套筒阀)公式计算即可得到其允许泄漏量,而是Cv值,此时,可先将Cv值转化成Kv值,Cv1.16K;Kv0.86Cv;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单座调节阀而言,公称通径越大选用的试验压力越小,分别为:P0.35MPa、0.2MPa、0.1MPa、0.05MPa,而对双座(即套筒式或笼式双座)调节阀则全部选用0.35MPa的试验压力。其它Kv值或Cv值对应的允许泄漏量的计量方法相同。,.,5、现场总线仪表应用总线通讯器检查设备内部参数。6、单台仪表校准和试验应填写校准和试验记录;仪表上应有试验状态标识和位号标识;仪表需加封印和漆封的部位应加封印和漆封。SHT3551-中规定:现场可抽检5%的调节阀,发现问题按比例扩大抽检.(三)仪表电源设备试验1、电源设备的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当采用500V兆欧表测量时,不应小于5兆欧。2、电源设备应进行输出特性检查。3、不间断电源应进行自动切换性能试验。(四)回路试验和系统试验1、回路试验应在系统运行前进行,试验前应具备下列条件a、回路中的仪表设备、装置和仪表线路、仪表管道应安装完毕。b、组成回路的各仪表的单台试验和校准应已经完成。c、仪表配线和配管应经检查确认正确完整,配件附件齐全。d、回路的电源、气源和液压源应已能正常供给,并应符合仪表运行的要求。,.,2、回路试验应根据现场情况和回路的复杂程度,按回路的位号和信号类型合理安排。回路试验应做好试验记录。3、综合控制系统可先在控制室内与现场线路相连的输入输出端为界进行回路试验,再与现场仪表连接进行整个回路的试验。(五)检测回路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检测回路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模拟补测变量的标准信号,回路的显示仪表部分的示值误差,不应超过回路内各单台仪表允许基本误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值。2、温检测回路可在检测元件的输出端向回路输入电阻值或毫伏值模拟信号。3、现场不具备模拟被测变量信号的回路,应在其可模拟输入信号的最前端输入信号进行回路试验。(六)控制回路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器和执行器的作用方向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2、通过控制器或操作站的输出向执行器发送控制信号,检查执行器的全行程动作方向和位置应正确。执行器带有定位器时应同时试验。3、当控制器或操作站上有执行器的开度和起点、终点信号显示时,应同时进行检查和试验。,.,(七)报警系统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系统中有报警信号的仪表设备,包括各种检测报警开关、仪表的报警输出部件和接点,应根据设计文件规定的设定值进行整定。2、在报警回路的信号发生端模拟输入信号,检查报警灯光、音响和屏幕显示应正确。报警点整定后宜在调节器件上加封记。3、报警的消音、复位和记录功能应正确。(八)程序控制系统和联锁系统的试验应符合下列条件1、程序控制系统和联锁系统有关装置的硬伯和软件功能试验应已完成,系统相关的回路试验应已完成。2、系统中的各有关仪表和部件的动作设定值,应根据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整定。,.,3、联锁点多、程序复杂的系统,可先分项、分段进行试验,再进行整体检查试验。4、程序控制系统的试验应按程序设计的步骤逐步检查试验,其条件判定、逻辑关系、动作时间和输出状态等均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5、在进行系统功能试验时,可采用已试验整定合格的仪表和检测报警开关的报警输出接点直接发出模拟条件信号。6、系统试验中应与相关的专业配合,共同确认程序运行和联锁保护条件及功能的正确性,并应对试验过程中相关设备和装置的运行状态和安全防护采取必要措施。,.,.,.,.,十三、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过程控制技术已由分离设备向共享设备发展、自动化技术由模拟仪表向智能化仪表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现场扩展时,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人工控制阶段;模拟仪表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开始);计算机集中监督控制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分散控制系统(DCS)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1、第一代为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该气压信号仅在本仪表内起作用,一般不能传送给别的仪表或系统,即各测控点只能成密封状态,无法与外界沟通信息,操作员只能通过生产现场的巡视,了解生产过程的状况,处于人工控制阶段。,.,2、第二代为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操作员需要综合掌握多点的运行参数与信息,需要同时按多点的信息实行操作控制,于是出现了气动、电动系列的单元组合式仪表,出现了集中控制室。生产现场各处的参数通过统一的模拟信号,即:0.020.1MPa的气压信号,010mA或420mA的直流电流信号,15V直流电压信号等,送往集中控制室。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控制信号,形成闭环控制系统,但控制性能只能实现单参数的PID调节和简单的串级、前馈控制,无法实现复杂的控制形式,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集中控制室的设立及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3、第三代为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由于模拟信号的传递需要一对一的物理连接,信号变化缓慢,提高计算速度与精度的开销、难度都很大,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也较差,于是便开始寻求用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出现了直接数字控制(DDC),即用一台计算机取代控制室的几乎所有仪表盘,出现了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是一种多目的、多任务的控制系统。计算机通过A/D或D/A通道控制生产过程,不但能实现简单的PID控制,还能实现复杂的控制运算,如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4、第四代为集散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控制结构,是4C技术即:1)计算机(Computer)技术;2)控制(Control)技术;3)通信(Communica-tion)技术;4)CRT显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集中了连续控制、批量控制、逻辑顺序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它的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只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智能部件构成,这样就具有了分散控制、集中操作、综合管理和分而自治的功能;并且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递也不仅仅依赖于420mA的模拟信号,而逐步地以数字信号来取代模拟信号。集散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系统安全可靠、通用灵活、具备最优控制性能和综合管理能力,为工业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开创了新方法。,.,5、第五代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ControlSystem)是继DCS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控制体系发展,是一次质的飞跃。1983年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推出了智能化仪表Smar变送器,这些带有微处理芯片的仪表除了在原有模拟仪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复杂的计算功能之外,还在输出的420mA直流信号上叠加了数字信号,使现场与控制室之间的连接由模拟信号过渡到了数字信号,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把“分散控制”发展到“现场控制”,数据的传输方式从“点到点”到“总线”,从而建立了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大系统概念,大大推进了控制系统的发展。,.,(一)、DCS部分其实就是集散控制系统,利用4C技术组成的控制系统,将工业生产等进行集中控制,分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