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高品质版_第1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高品质版_第2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高品质版_第3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高品质版_第4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高品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叮叮小文库六国论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 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与时俱进精神。2. 通过听示范朗读和自由诵读相结合,找出并提出文言知识疑难点,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总结文言实、虚词、活用情况和句式特点。3.了解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二、学习重点1. 掌握“兵、弊、互、率、完、暴、弥、至于、颠覆、再、殆、速、智力、不行、当、礼、故事、”的含义;归纳多义词“得、非、或、相、势”的义项;掌握文中重要虚词“而、之、以、为”的用法;总结归纳本文特殊句式和用法。2. 洞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心论点的内涵,了解苏洵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理清思路,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三、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文章“改造史例、为文造势、为文造情”的史论笔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流程课前预习:教师在简单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下提出如下预习要求: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正文章中的字音、通顺熟练地读完全文。2.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理清句意,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基础知识,提出疑难问题。预习作业主要在夜自习上完成,同学在预习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举手提问,让学生自己完成文言文的疏通意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讲课时教师除了补充些文言知识外,其他如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等文言知识均由提问学生(学生的覆盖面要大)、检查预习效果的形式来完成。第一课时:一、 导入 (2分钟)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原来苏轼行的酒令是( 嬴政并吞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个大动荡、大碰撞,也是大融合时期。七雄争霸并于秦,后世英杰多扼腕。对这段历史,后人多有评说。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苏轼和苏辙之父)就曾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那就是六国论。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来领略苏洵精辟与广博的分析。 二、 解题、作者简介(3分钟)1. 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2.“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散文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一般有两种,即政论文和史论文,政论文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史论文主要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提问:本文属于政论文还是史论文?(史论文)3.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可谓是大器晚成”),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 (苏轼)、“小苏” (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联系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三、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请四个男生读课文,并请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读音。(5分钟)易读错的字:(1)弊在赂(l)秦 (2)六国互丧(sng)(3)率(shui)赂秦耶(y) (4)小则获邑(y)(5)思厥(ju)先祖父 (6)暴(p)霜露 (7)暴秦之欲无厌( yn) (8) 草芥(ji) (9)与(y)嬴 (yng)而不助五国 (10)洎(j)牧以谗诛(zh) (11)革灭殆(di)尽 (12)胜负之数(sh)(13)当(tng)与秦相较 (14)或未易量(ling)(15)下咽( yn) (16)悲夫 (f)(17)为(wi)秦人积威之所劫 (18)日削(xu)月割(19)苟(gu)以天下之大 (2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gsh)四.整体把握文章论证结构(20分钟)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中心论点及各段的主要内容。1.提问:本文在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赂”何以使得六国破灭?答:第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门见山,鲜明简洁!并且接着强调“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是正面解释由于贿赂秦国导致实力亏损,才是被消灭的根本原因。2.提问:联系课文后边的内容来看,“是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贿赂了秦国呢?哪些国家没有贿赂秦国?“六国中“不赂者”因何破灭?(师补充介绍秦灭六国的顺序:秦灭韩灭魏灭楚灭燕灭赵灭齐 )答: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齐、燕、赵。没有贿赂的国家是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的,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失去了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存自己对抗强大的秦国。老苏似乎早已料到读者会有如此疑问,于是紧接着从反面阐述了“不赂者”丧的原因,通过设问消除了读者的疑问,使总论点稳固、周密、无懈可击,同时也形成了总论点下的两个分论点。3.提问:文章第三段围绕哪一个分论点展开?答:第3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论点。 4.提问:文章第四段围绕哪一个分论点展开?答:第4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 紧承第2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文中写齐、赵、燕三国虽“义不赂秦”,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路秦”的中心论点。 5.提问:第五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作者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答: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政治主张。 6.提问: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做对比?师补充北宋当时的政治处境。答:第6段,借时讽世,借古喻今,讽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将六国的情况与北宋情况作对比,证明六国力量远弱于北宋,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点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历史与现实有时候是惊人地相似,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苏洵睹之心忧,忧而思救,一个“赂”字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复辙,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7.总结:五.局部研习文章(一)第一、二小节:1. 提问:解释词义(1分钟)(1)非兵不利 (2)战不善 (3)弊在赂秦 (4)赂秦而力亏 (5)破灭之道也 (6)或曰 ( 7)六国互丧 (8)率赂秦耶(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教师补充 (2分钟)非:不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不对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苟子劝学)或:或许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有人、有的人 或曰: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有时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联系“莫”: 没有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没有谁2.提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什么句式?(1分钟) 答:典型的判断句式,也在古代汉语中只是表示判断语气的语气助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实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在古代汉语中用“亦”表示现代汉语中“也”的意思。3.提问:翻译“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分钟)答:“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道:原因,联系“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余嘉其能行古道”。(二)第三小节:1.提问:解释词义 (2分钟)(1)秦以攻取之外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较秦之所得 (4)其实百倍 (5)则秦之所大欲 (6)固不在战矣(7)思厥先祖父 (8)暴霜露,斩荆棘 (9)以有尺寸之地(10)子孙视之不甚惜 (11)举以予人 (12)然后得一夕安寝(1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6)此言得之教师补充:(1分钟)得:动词,得到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适宜,得当 此言得之 (六国论)找到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2.提问:翻译(7分钟)(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3)则秦之所大欲,诸侯所大患,固不在战矣。(4)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以有尺寸之地”以字用法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孤例,但经常考。举以与人,两种解释)六、结语(1分钟)苏洵这位充满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命运的北宋散文家,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以六国为喻,反复申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其结果是削弱自己,强大敌人,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这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的论证结构和具体研习了文章的一、二、三段的文言知识,然而针对“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两个分论点作者又是怎样进行论述的呢?我下节课继续学习。请大家做好预习工作。七、作业1.整理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用法。2.完成学习与评价(必修教材配套练习)语言基础及内容大意部分练习。八、板书过渡弊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叹古)赂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 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讽今)第二课时:一、 导入 (1分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内容上理解了苏洵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一个“赂”字,在从“赂者”和“不赂者”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述后,借古讽今,对北宋统治者进行规劝。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领略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磅礴的气势。二、检查上节课的内容(3分钟)1.提问:请同学翻译(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三、局部研习文章(一)第三小节1.齐读第三小节,思考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饮鸩止渴)2. 提问: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 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比较秦和“赂”之国不同的做法与结局,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比: 数量上,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 程度上:得难献易;有限无厌;奉繁侵急。中间有形象的描述,如写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用“暴霜露,斩荆棘”;写成效来之不易,用“以有尺寸之地”,用夸张手法,极言其所得甚微。对于“割城”、“赂地”的具体方式,“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了“赂秦”的频繁,“五城”、“十城”,用层递的方式揭示赂秦的数量越来越大,换来的只是“一夕安寝”,实在是损失巨大,收效甚微。一个“视”字,一个“又”字,用类似漫画的手法刻画出割地求安者的痴态和秦国侵略者的贪婪。“起”与“寝”紧紧相应,突出秦兵来得急,苟安已不可得。这样描写把历史大事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如身临其境。韩魏楚三国君王没有看到长远利益,只为眼前考虑,患的是政治上的近视眼。 在本段的最后,还采取引证法,引用战国策中的话,从道理上揭示了以地事秦的必然后果。通过三小层就赂秦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二)第四小节1.齐读第四段2.解释词义(2分钟)(1)终继五国迁灭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5)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7)斯用兵之效也 (8)始速祸焉 (9)二败而三胜 (10)后秦击赵者再 (1)李牧连却之 (12)洎牧以谗诛 (1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4)智力孤危 (15)刺客不行(16)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17)当与秦相较 (18)或未易量教师补充:(2分钟)相:互相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偏指一方,相当于“你”“他”等 相见恨晚递相,先后 死者相藉 (捕蛇者说)亲自观看 伯乐相马3提问:后秦击赵者再 。句式?(状语后置)4.提问:翻译(4分钟)(1)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於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始”与“始有远略”区别,)(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向使则表示假设关系的常用句式)5.提问:齐、燕、赵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唇亡齿寒)诸侯国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感情色彩齐国与应嬴而不助五国智力孤危战败而亡鄙夷燕国以荆卿为计赞美赵国牧以谗诛惋惜联系:赵国似乎专门出大将,我们学过的有廉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长平之战赵国君王听信谗言弃廉颇而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造成长平之战打败,几十万大军被秦军活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刺秦王前于易水边在好友高渐离击筑声中唱的短歌,体现了一种刺秦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是不会还的坚定意志。6教师总结:本段从不赂秦的国家(齐、燕、赵)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进而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不附于楚,燕赵有正确的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把“赂者”的失败和“不赂者”的失败联系起来,全面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三)第五、六小节:1.提问:解释词义(3分钟)(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其势弱于秦(7)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8)苟以天下之大(9)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0)是又在六国下矣2.提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被动句)(2分钟)3.提问:翻译(5分钟)(1)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2)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於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3)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提问:比一比,谁读得好。请同学朗读第五、六段,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点,注意语气、语调,读出情感。四、拓展(启发学生辩证看待文章中关于“燕行刺客”,赵“用武而不终也”的论据)五、结语本文在一个“赂”字上,即历史与现实的共同点,六国与北宋皆是采取屈辱求和的对外策略,以借古讽今的手法,运用对比、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了六国破亡的原因,劝谏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六国为借鉴,对辽、西夏的侵犯奋起反抗。历史是一面镜子,常常照出丑陋才能有挽救的希望。而不知回望历史,不懂吸取教训,只会重蹈覆辙。所以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祥和的年代,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多年。当时间日复一日不断延伸开去,许多人已经忘记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伤痕。可历史的悲剧往往会惊人的相似。所以,可怕的不是那段血写的历史,可怕的是那不堪回首的历史再重演。还记得吗?160年多年前,闭关自守的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八国联军的大炮卑躬屈膝,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大好江山,任侵略者随意践踏,泱泱大国,支离破碎。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用罪恶的双手在中国大地上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漫长的八年抗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知道吗?我们的民族饮下的是一杯杯落后的苦酒。 愿北宋重蹈覆辙的故事永远成为故事!五、布置作业1.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应鉴赏练习。2.围绕“六国”史实,写一篇随笔,结合谈谈对那一段历史的解读。六、板书设计:对爸爸的印象,从记事的时候,就有了,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沉默少言的,但是脸上却始终有微笑,不管家里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爸爸在,一切都能够雨过天晴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我和哥哥),却很幸福。爸爸从来不会因为缺钱,而让我们感觉得些许的拮据和紧张,哪怕的低三下气的问人借钱,爸爸都会按时给我们交了学费,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兄妹俩拖欠学费。爸爸闲下来的时候,就会给我和哥哥讲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很苦很累,还经历过自然灾害,穷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在我的印象里,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过年的时候,不管这一年钱赚的多还是少,爸爸总会让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买新衣服,当然了,妈妈也必须买新的,唯有爸爸,他是家里面唯一一个可以穿旧衣服过新年的人,这就是我关于爸爸的儿时的印象,他爱家人,从来不肯委屈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成长岁月里的爸爸在我们渐渐成长的的岁月里,作为孩子,我们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青春期的叛逆,我们也给爸爸惹了不少祸,但是,不管我们闯的祸有多大,最后都是爸爸出面,来摆平解决一切。在这个渐渐懂事的过程中,爸爸扮演着一位良师的角色,事情过后,爸爸也会趁机好好的教育我们,让我们懂得,我们做的是对的,值得鼓励的,还是不对的,今后需要去改正的。爸爸在社会上经历的多了,懂得的道理也比我们多很多。我们是在跌跌撞撞的认知中去探索这个社会,而爸爸就是这条探索道路的指明灯!在我们长大的青春光阴里,我们在爸爸身上看到了责任、懂得了承担的重要性!爸爸,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他让我们(大哥和我)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去更好的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渐渐上了年纪的爸爸:我只想用“渐渐上了年纪”来形容现在的爸爸,不想要用已经“老去”来形容爸爸。没错,岁月是真的很无情的,不知不觉间,爸爸的眼角多了些许的皱纹,额头的皱纹也不自觉的来向他报到了,爸爸再伟大,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蹉跎。两角鬓白的爸爸,让我们看着多了很多的心疼,一向雷厉风行、无所不能的爸爸,渐渐地,变得老了,特别是当我们都成家以后,爸爸也算是把他一生最重要的任务也都完成了,上了年纪的爸爸,更多的心思,留在了妈妈的身上,一路走来,是妈妈的陪伴和默默的奉献,才让爸爸能够在外工作的时候,毫无杂念!妈妈,就是爸爸最为坚强的后盾,而我们,是爸爸努力奋斗的最大动力,如今,爸爸渐渐地老了,作为儿女,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能做的就是多陪伴他们,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爸爸的一生,都在付出,为了家和家人而付出,如今的我们,都已经成家,更加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心酸苦楚,我们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让父母不感到孤独!我们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跟母亲之间的关系,血浓于水,彼此间的那种爱,是神圣而又不可侵犯的,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也是妈妈无怨无悔的把我们抚养成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好还是不好,妈妈都一味的去包容,去引领着我们我和妈妈的温情小生活,母爱,总是那么的伟大!都说慈母多败儿,其实啊,母亲在我们的生活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母亲的无私奉献,又怎会有我们的今天呢?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忽略了母亲的重要性,甚至是把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变成了理所当然!其实啊,也是因为我们从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母亲的爱,也就变得不那么的珍惜了!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更要好好地对待我们的母亲,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总是很慈祥的,她也有属于她自己的小忧愁,但是,却从来都不会让我们知道,不管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坎坷,她总是自己一个人想办法面对和解决!以至于曾经的我一直觉得母亲是万能的,没有什么困难事情是母亲不能解决的!儿时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那年的的大冬天,下了很厚很厚的雪,我跟哥哥上学的地方是需要骑着自行车去的,妈妈早早的叫醒了我和哥哥,并且告诉我们下大雪了,路上滑,要早点出发,路上慢一点走,当我们吃了早饭准备出发的时候,妈妈也跟着一起出发了。大冬天的,天黑黑的,母亲拿着手电筒,给我和哥哥照明,因为下了雪,有的路段不好走,我们就推着自行车,一路上有说有笑的,时不时的哥哥还会调皮一下,就这样,母亲拿着照明灯,一路护送我和哥哥到了学校,现在回想起来曾经的岁月,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温暖!不知不觉间,我们就都长大了,哥哥也成家了,有自己的孩子,妈妈看着我们生活幸福,她也就是开心满足了,可是,岁月却是那么的无情,不知不觉间,妈妈的眼角就多了些许的皱纹,她在岁月的淘洗中,渐渐地老去了!她没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唯一的希望,就是我们都能够生活的健康,平安,快乐,幸福!母亲,从来都不曾奢望我们能够有多么大的丰功伟绩,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平安快乐,她的一生心血,都在我们这些孩子身上,而对于她自己,似乎总是少了很多的关心,作为儿女,长大后的忙碌,确实忽略了对母亲的爱,当我们真正的意识到母亲老去的时候,岁月一晃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母爱,虽然平凡,但是却很伟大,我跟妈妈的温情小生活,那些记忆中的点滴,一直萦绕在脑海中,让我感受到幸福,感受到温暖!爱你,亲爱的妈妈,愿你生活幸福,健康平安!其实也就是平凡的一年,和往常相比较,也没有太多的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自己就业了,不再是学生了,也不再是那个向父母伸手就要钱的小姑娘了!步入社会的自己,很开心,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