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达标测试卷安徽专版八年级语文 上(R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2)按提示默写相应的句子。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以俯仰两种视角,写出了月夜与云霞的美丽。答谢中书书中“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山之高峻、水之清澈。2名著导读。(13分)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他,因为在中国,像许多其他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皮肤黝黑、粗糙,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qi、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和颜悦色,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1)以上片段选自美国记者_的红星照耀中国。其中“他”是_。(2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黝()黑粗糙()羞qi()(3)成语“和颜悦色”的意思是:_。(2分)(4)在作者动身前往红都保安时,“他”给了“我”哪些帮助?(3分)(5)第一次接触“他”,作者对他的印象是怎样的?(3分)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材料一: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材料二: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材料三: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2)据材料三,你想对那些占便宜的顾客说点什么?请用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或运用一种修辞劝解。(4分)(3)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诚信”的社会风气?(4分)二、阅读(5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3分)汪曾祺笔下的沈从文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沈先生瘦瘦小小,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我1946年到上海,因为找不到职业,情绪很坏,他写信把我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他在信里说了一些他刚到北京时的情形。同时又叫三姐从苏州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安慰我。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看见儿子小虎搞机床设计时,说“要算耐烦”。看见孙女小红做作业时,也说“要算耐烦”。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他年轻时常常夜以继日地写。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来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时夜间写作,竟至昏倒,伏在自己的一摊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我就亲眼看到过他的带有血迹的手稿。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是在国文周报上连载的,每期一章,共二十一章,他告诉我,写了半年。这篇东西是他新婚后写的,那时他住在达子营。巴金住在他那里。他们每天写,巴老在屋里写,沈先生搬个小桌子,在院子里树荫下写,巴老写了一个长篇,沈先生写了边城。沈先生称自己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示范而写的,因此试验了各种方法。为了教学生写对话,有的小说通篇都用对话组成,如若墨医生;有的,一句对话也没有。月下小景确是为了履行许给张家小五的诺言“写故事给你看”而写的,同时,当然是为了试验一下“讲故事”的方法。同时,也为了试验一下把六朝译经和口语结合的文体。这种试验,后来形成一种他自己说是“文白夹杂”的独特的沈从文体,在四十年代的文字(如烛虚)中尤为成熟。他的亲戚,语言学家周有光曾说“你的语言是古英语”,甚至是拉丁文。沈先生讲创作不大爱说“结构”,他说是“组织”。我也比较喜欢“组织”这个词。“结构”过于理智,“组织”更带感情,较多作者的主观。他曾把一篇小说一条一条地裁开,用不同方法组织,看看哪一种方法更为合适。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个性的字迹。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他很爱自己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柳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凤凰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和三姐一同回了一次凤凰,领着她看了他小说中所写的各处,都还没有大变样。家乡人闻听沈从文回来了,简直不知怎样招待才好。他说:“他们为我捉了一只锦鸡!”锦鸡毛羽很好看,他很爱那只锦鸡,还抱着它照了一张相,后来知道竟作了他的盘中餐,对三姐说:“真煞风景!”锦鸡肉并不怎么好吃。沈从文说时大笑,但也表现出对乡人的殷情十分感激。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对年轻人打鼓失去旧范很不以为然。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沈先生的两个儿子,小龙小虎,兄弟怡怡。他们都很高尚清白,无丝毫庸俗习气,无一句粗鄙言语,他们都很幽默,但幽默得很温雅。一家人于钱上都看得很淡。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大概开过家庭会议,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在昆明,在北京,我都见到过,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之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节选自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有删改)4本文开篇画线句子能否删除?为什么?(5分)5第段“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分)6通观全文,沈先生是个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7沈先生逝世后,其妻妹著名书画家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词,其中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评价,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二(18分)漫啜秋光浓似酒叶静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秆绿叶的荞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荞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有删改)8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4分)9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0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1)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从修辞角度赏析)(2)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赏析加点词语)11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三(16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涂潦:泥淖雨水。畚锸:箕畚铁锹。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1)念无与为乐者_(2)盖竹柏影也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4)徙知徐州_(5)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_(6)卒全其城_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4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15【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三、写作(55分)16请以你是我最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1.(1)山山唯落晖日暮乡关何处是征蓬出汉塞谁家新燕啄春泥老骥伏枥岂不罹凝寒(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1)埃德加斯诺周恩来(2)yuco怯(3)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4)动手替“我”拟订采访旅程;答应让“我”骑马去保安并安排第二天早晨就动身;给毛泽东和苏区其他干部打电报,告知“我”就要来到等。(5)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九年来宣传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3(1)人言即信,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承诺;守信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失信的人会丧失一切。(2)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修辞:诚信就像一面澄澈的镜子,能照透每个人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维护个人形象,维护这个传统美德,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3)多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楷模典范,引导人们学习;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做出相应惩罚。二、一4.不能。结构上:以地域、民族特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沈从文“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的记述;内容上:以“湘西少数民族特有的蛮劲、狠劲”,揭示沈从文写作和工作时的特点。5这句话是沈先生对“我”因找不到工作而情绪很坏的批评。人面对困难不该自暴自弃,这是弱者的表现。文人手中有了笔就能无所畏惧。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表现沈先生不畏困难、锲而不舍的品格以及做事一定要做出名堂来的韧劲。同时引用传主的话也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6沈从文的血管里有湘西少数民族的血液,有蛮劲狠劲,是敢于拼搏的人。他是一个做事情“耐烦”,锲而不舍,对作品苦心雕琢,精益求精的人。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写了半年,他年轻时常常流鼻血夜以继日地写作,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家乡的人,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是一个看破人事乘除,得失荣辱置之度外,心地明净的人。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需结合文章分析,答出三点即可)7示例:“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是对其文学成就和为人的高度赞扬。沈从文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正是因其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之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此外,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其边城在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二8.从视觉角度写了太阳西下的情形及落日照耀下树林的色彩。从嗅觉角度写了秋天成熟的草木等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和芬芳。9衬托祖父的形象。“背草捆的老人”这一形象和祖父互为印证,说明只有像他们这样勤劳、坚持、有耐心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丰收,得到温暖。老人也是秋光中的一道风景,对老人的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揭示主旨。10(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的蝉声优美动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光的喜爱之情。(2)“犟种”一词表面上是说那些没有被风吹掉的僵桃,实则是形容祖父的倔强,写出了祖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屈服的精神。11强调只有辛勤地劳作,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渡过难关,才能获得人生的丰收。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三12.(1)考虑,想到。(2)大概是。(3)只是。(4)到、去往。(5)这里。(6)终于。13(1)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器人发展趋势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资格认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机电试验报告课件
- 2025年国际贸易师技能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智能制造技术深度解析模拟题集与答案
- 2025年安全部门培训教育题集含答案
- 2025年天津安全员C考试模拟题集解析
- 课件《湖心亭看雪》
- 2025年潜水安全员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教学法热身导入课件
- 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合同
- 【初三】【九年级】【物理】2025【秋】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电子厂维护方案(3篇)
- 西藏公务员真题2025
- 电商退换货流程标准操作手册
- 2025年佛山转业士官考试题库
- 基孔肯雅热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急处置演练脚本
- 2025年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水土保持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选100题】)
- 2025年秋季新学期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校长讲话:四重人生境界一颗育人初心-新学期致每位教书人
- 精英人才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