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00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反映了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血缘关系,没有体现出分封制和郡县制,故A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故D项排除。【点睛】“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是关键信息。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A. 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B. 按照德才察举官员C. 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D. 依据能绩任免官吏【答案】D【解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答案选择C项。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应该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按照德才察举官员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发生在汉初,故排除C。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 以分权实现集权C. 尚书省权力最大D. 太尉权力分到兵部【答案】B【解析】甲图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便于皇权集中;乙图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集中了皇权,故B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4.“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 设枢密院B. 设立南书房C. 设置殿阁大学士D. 设立内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机构,无决策权,C选项符合题意。枢密院在宋朝掌管军事,A选项排除。康熙帝设置南书房,B选项排除。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置内阁,D选项排除。5.清代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A. 实际上是清代宰相府B. 办事流程严谨且保密C. 仅是皇帝的辅政机构D. 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奉上谕”可知军机处只是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要处,是皇帝的辅政机构,故AD错误,C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6.自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1个奥波尔,至公元前327年,每次给薪6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9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A.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B. 城邦经济繁荣发达C. 重视消除贫富差距D. 民主已发展到顶峰【答案】A【解析】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表明雅典政府对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给予鼓励和重视,故A项正确;实行公职给薪制并不能表明雅典经济繁荣和民主发展到顶峰,故BD项排除;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并非解决贫富差距,故C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从中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公民参政。7.下面为反映古雅典禁止未经批准自杀规定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当时雅典A. 公民个人自由受限制B. 提倡人们独立思考C. 反对人们的冒险探索D. 鼓励个人追求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漫画反映出古希腊人未经批准的自杀是被禁止的。自杀是公民个人事情,但是被城邦禁止,显然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选项A正确,选项D排除;自杀被禁止和独立思考无关,排除选项B;禁止未被批准的自杀不等于反对人们冒险探索,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自杀是公民个人事情,但是受限于城邦法律。8.下图中罗马民众围观的是十二铜表法。古罗马法学家评价这一法律:“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B. 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C. 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D. 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说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审判、量刑从此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9.罗马皇帝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他们逐步形成了A. 习惯法B. 十二铜表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答案】D【解析】由材料“罗马帝国”“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等关键信息可知,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万民法。所以答案选D选项。A、B选项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排除。C选项不符合题干中描述的含义。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结合材料的描述,这一时期是罗马帝国时期,而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产物,所以本题直接排除A、B选项。结合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选项。10.有人指出,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形成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标志的体系。这一言论A. 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B. 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C. 指出了罗马法得到不断的完善D. 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答案】A【解析】从材料“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中可以看出,罗马法对后世的大陆法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成就、不断完善和内容,故BCD项排除。点睛:材料“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反映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1.1742年,英国下院就威尔特郡一场补选是否遭受不法操控展开辩论,首相沃波尔遂借此事提出他对议会的不信任。最终,沃波尔在投票中受挫,事后沃波尔同意从政府辞职。这反映了英国A. 议会对首相的制约B.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C. 责任内阁制已完善D.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答案】A【解析】由于沃波尔对于议会不信任导致自己的下台,说明议会对于首相的制约作用,故A正确;B属于责任内阁的原则;C是18世纪初就确立;D是1689年权利法案公布。12.1787年9月17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变。对此,以下正确的理解有。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四肢”指联邦政府,“头脑”指美国总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是指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制,邦联制下中央政府没有权力,而联邦制下中央政府是唯一的统一的政府,故正确,错误。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故正确。分权制衡原则是中央政府的行政运行原则,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结合以上,C项正确,排除其它几项。【点睛】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北美独立革命胜利后,13个殖民地组成了邦联,但不久以后就依据宪法组成了联邦制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13.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三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德国A. 宰相应对议会负责B. 宰相对皇帝负责C.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D. 宰相是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由材料“主政28年的宰相仰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政见不合而辞职”可知,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这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故B正确;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A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的君主立宪而不是君主专制政体,它只是赋予代议制皇帝极大的权力,体现了专制色彩,故C错误;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国家权力中心是皇帝,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宪法规定,皇帝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14.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1年圆明园遭到破坏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D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和法国无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描述是错误的,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引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本题C的表述才是完全正确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15.“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C.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口号D. “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大国操纵会议,把原本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A项正确。“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提出的,排除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不断侵略中国的背景提出,排除C。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提出“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排除D。所以选A点睛: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是提出的口号是什么,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即可知道答案。16.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 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 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B项错误。 封建习俗在广大农村地区依旧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是突出推翻秦朝以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17.毛泽东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是A. 旧民主主义革命B. 无产阶级革命C. 新民主主义革命D. 社会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以五四运动为界,中国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故排除A而选C;从世界范围来看,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革命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了,故B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材料不符,所以排除C。【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的考查就涉及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几个概念的区分。18.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三次探索开始于革命方式的变化甲革命道路的变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央领导的变化乙A.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B. 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C.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D. 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革命方式的变化”指的是从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变成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方式,“中央领导的变化”指的则是遵义会议上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其它选项组合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党的正确的革命探索【名师点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战)19.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并没有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港澳地区在抗战结束后并未收回主权,错误,因此选项A、B、C排除;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选项D正确。20.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C. 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 百万雄师过大江【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片可以看出,这明显是中共避开了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向中原地区挺进的战略行动,而不是国民党的军事行动,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共避开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向中原地区挺进的战略行动,实行战略反攻,直指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的序幕,故选B;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百万雄师过大江应该反映和长江相关的信息,与材料无关,排除D。21.蒋介石曾说:“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这一谈话A. 发表在卢沟桥事变以前B. 表明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C. 导致国民大革命的高涨D. 利于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依据材料“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诚意接纳抗日任何党派,表明了抗日的决心,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37年9月23日发表的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B选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不是国民政府实行的;C选项错误,材料是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谈话,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2.1938年7月6日,国共两党在武汉召开国民参政会,会上要求全国军民“一切的奋斗要巩固武汉为中心,以达成中部会战胜利的目标”,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这场战役A. 使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B. 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C. 国共合作取得首次胜利D. 实现国民参政会的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因此选项A正确;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是平型关战役,选项B排除;国共合作取得首次胜利是平型关大捷,选项C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23.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B. “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 “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 “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故A、B两项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道路,D项错。答案选C项。24.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巴黎公社革命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A. 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B.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C. 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答案】A【解析】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有普法战争,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二者都是因为国际战争而爆发,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时无产阶级革命还不成熟,也没有成熟的政党领导,排除BC项;D项只符合十月革命,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4分,26题18分,27题20,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答案】(1)西周以血缘为标准;汉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隋唐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影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3)趋势: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选拔方式越来越公平、公开、科学。【解析】【详解】(1)根据“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得出西周以血缘为标准;根据“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得出汉初以德行为标准;根据“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得出魏晋以门第为标准;根据“按科应试,共同竞争”得出隋唐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和所学知识,可从门阀世族的衰落、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等角度分析总结。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科举制的影响,可从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僚体制的成熟、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等角度总结回答。(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公平、公正、科学等角度来归纳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北美殖民地,议会是在殖民过程中由各个殖民点(城镇)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代表名额一般是公平分配的,因此,人们普遍相信,议会议员首先是他那个地区的人民选到议会里的“代理人”,而不是代表某种更广泛利益的独自思考的“政治家”。因此,人民是现实地选举了代表,代表也是现实地代表当地选民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现实代表制。摘编自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材料二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摘编自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美殖民地议会组成的特点。材料中的“现实代表制”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在选举形式上的不同点。【答案】(1)特点:代表的名额分配比较公平;代表要对选民负责。问题:殖民地人民力图保障自身的利益。(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意义: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不同:德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由世袭产生;法国共和制下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代表名额一般是公平分配的”“代表也是现实地代表当地选民”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殖民地保障自身利益出发回答。第一小问从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特点回答;第二小问意义从德国统一以及经济发展角度回答。依据材料二“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以及材料三“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归纳回答。点睛:法国共和政体和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比较项目德国法国国家元首皇帝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议会选举国家元首的任期终身制任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有国家的权力中心皇帝议会议会权力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行使立法权,受总统制约,但享有真正、独立的权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邱逢甲春愁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ECS 1496-2023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技术规程
- 服装行业定制化趋势分析
- 公务员面试模拟员面试题及答案
- 华融资产校招真题及答案
- 恒丰银行招聘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集团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光大集团秋招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樟树市特聘动物防疫专员招募17人参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东惠州市博罗县自然资源局招聘编外人员76人参考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年周口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DB11-T 941-2021 无机纤维喷涂工程技术规程
- 中学校长思政课讲话稿
-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及保证措施
- 石油库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野生动物讲解课件
- 皮肤科工作汇报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
- 冬季防火安全班会课件
- HRBP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 如东物业收费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