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吕世琦)种子生活力和非破坏性测定_第1页
种子学(吕世琦)种子生活力和非破坏性测定_第2页
种子学(吕世琦)种子生活力和非破坏性测定_第3页
种子学(吕世琦)种子生活力和非破坏性测定_第4页
种子学(吕世琦)种子生活力和非破坏性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子生活力和活力非破坏性测定,农增帅农康明农静川农姝琪农永军,种子生活力和活力非破坏性测定,国内外非破坏性测定展望,文献阅读,种子活力问题在种子科学界的萌芽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1876年,Nabbe提出“发芽强度”1933年,Goss提出“发芽96%和62%的发芽苗能否等同”等问题世界上的活力研究热出现在50年代初期:1950年,ISTA主席Frank首次提出种苗活力,并在年会上讨论1953年,ISTA专门成立活力委员会1957年,Isely首次提出种子活力概念1977年,ISTA的活力委员会正式通过上述活力概念1980年,美国官方种子检验协会通过上述活力定义,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概念的发展,一、,二、,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定义,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胚具有的生命力,它反映的是种子发芽率和休眠种子百分率的总和,种子生活力测定能提供给种子使用者和生产者重要的质量信息,反映的是种子批的最大发芽潜力,种子活力: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种子迅速整齐萌发并长成幼苗的潜在能力。,(1)种子发芽、幼苗生长速率和整齐度(2)种子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出苗能力(3)贮藏后,保持发芽力的性能,非破坏性测定:既不破坏种子生活力也不破坏种子活力的前提下,利用某些方法间接地测定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关系,高活力高生活力生活力活力(环境),1.发芽试验法标准发芽,适用于各种作物种子2.综合分析法利用一种指标难以准确评定种子活力的高低,发芽指数、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综合多项指标,所以通常采用多种指标联合评定,种子标准活力和生活力的测定方法,四、,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方法,三、,三、,种子活力测定的方法,基于新技术的非破坏性方法,生活力,近红外光谱法,原理: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获取种质的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信息,寻找光谱吸光度与种质生活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不同波段范围建立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生活力定量校正分析模型,过程:1.样品集近红外光谱采集2.样品集生活力(活力)的测定3.光谱数据分析和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4.模型的修正,电导法,原理:浸出液电导率与PH值(种子浸泡液的pH值与种子生活力成正相关,与电导率负相关),激光散斑测定,原理:激光照射在不光滑的物体表面,散射光发生干涉形成激光散斑,图像处理后得到重要信号,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内部成分和含量不同,高活力种子内部粒子更加活跃,激光散斑技术能反应种子内部粒子活跃度,表征种子活力的高低,红外热成像技术测定,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热可以反应其新陈代谢水平,而新陈代谢水平的高低恰是种子活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对种子温度信号的捕捉和分析可以用来研究种子活力,高光谱技术,原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主成分图像,确定波段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种子活力鉴别模型,测得种子的不同活力,国内外非破坏性测定展望,传统物理化学方法,基于真正测定种子活力实验:,基于新技术非破坏性方法,迅速测定种子活力,但是结果受环境影响大、对种子造成损伤,主要借助人力操作,步骤繁杂,工作量大,周期长,导致测试过的种子不能用于生产,部分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检测模型尚未建立健全,因种子种类众多、结构和外形相异,很难将实验得到某一种子的参数评定所有种子,准确地测定种子活力,但是工作量大、周期长,繁琐,五、,阅读文献,1余波,杜尚广,罗丽萍.种子活力测定方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7:011.2朱丽伟,马文广,胡晋,等.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种子质量的应用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2:013.3李美凌,邓飞,刘颖,等.基于高光谱图像的水稻种子活力检测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1):1.4阎富英.国内外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测定技术的最新进展J.种子,2005,24(6):.5耿立格,宋春风,王丽娜,等.近红外光谱无损测定大豆种子生活力方法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006):1208-1212.6李灵芝,马榕荫,柴建方,等.非破坏性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