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三)(45分钟100分),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沙俄历史上,多少高瞻远瞩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但历史已经将责任无可推卸地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面前,迟一天解决,问题就会更严重。那么上文中的“潘多拉的盒子”指的是()A.外来入侵B.国家的分裂C.落后的农奴制D.黑人奴隶制,【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迟一天解决,问题就会更严重”,可推知选C。因为在19世纪中期,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废除农奴制迫在眉睫,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2.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一个农奴家庭。以下是对她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B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C罗斯拥有一块份地D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地主卖到另一个农庄【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罗斯出生在1850年,她30岁时即1880年,俄国于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获得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农奴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所以D项符合题意。,3.(2009扬州中考)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下列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C.农奴获得“份地”需要用高价赎买D.获得解放后的农奴仍受到“村社”的管理【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1861年改革中,被宣布解放的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而且须向地主交纳高出实际地价23倍的赎金,所以C最能证明题干中列宁的观点。,4.(2009盐城中考)学生甲: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以肯定为主。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基本否定。你的正确判断是()A甲、乙俩人观点都错B甲对,乙错C甲、乙俩人观点都对D甲错,乙对【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看它对历史产生的客观影响,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甲、乙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够全面。这次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应以肯定为主。,5.下列是1819世纪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确立相关情况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但也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B林肯当选总统是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D俄国沙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林肯的态度是反对奴隶制,但不主张立刻取消奴隶制,而是逐步取消奴隶制,所以林肯当选总统是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6.超级大国美国至今已走过了200多年的漫漫征程,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过“绊脚石”,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里的“绊脚石”有()英国的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度封建专制统治幕府统治的危机A.B.C.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流程应该为:,7.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黑奴吁天录中描写某国南部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与种植园主英勇抗争的故事。请判断该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是()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C.法国大革命期间D.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从题干中“黑人奴隶”“种植园主”可看出这部小说应写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8.王鹏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中遇到这样一道题:1862年9月以后,林肯的名字就与这份宣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份宣言是什么?请你帮他回答()A宅地法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使战争开始有利于北方。所以选B。,9.下列场景能够正确反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现象的有()近代工厂逐渐增多土地买卖日趋频繁新式学校发展迅速天皇权力逐渐增大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能力。联系明治维新内容可知:,10.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D.提倡“文明开化”,【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解题流程为:,11.古代史上,日本师从中国成为礼仪之邦;近代史上,日本求知于世界,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推动日本从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美国的扶持D发动侵略战争【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日本社会性质的转变得益于历史上的两次改革。,12.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下面关于两国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革前都面临民族危机B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C都废除了农奴制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3.如今汽车已开始走进中国百姓家。追根溯源,这得益于20世纪初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由此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为此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汽车大王”的是()A卡尔本茨B亨利福特C莱特兄弟D爱迪生【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词“流水线生产方式”“汽车大王”可看出应选B。,14.2010年4月10日,载有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的客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坠毁。客机上包括波兰总统夫妇以及众多波兰高官政要在内的96人无一生还。这一空难震惊世界!那么,推动飞机上天的主要是()A.蒸汽机的发明B.珍妮机的出现C.电力的广泛使用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具体解题流程为:,15.2009年3月28日晚20:30开始,全球千座城市约10亿人参与了“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节约能源。下列成就,不属于“电气时代”出现的是()A内燃机的发明B火车的发明C石油开采的出现D飞机的发明【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而火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16.K.M.潘尼卡说:“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这场“内战”前形成的两大对立集团是()A德日奥、英法美B德意日、英法俄C德意奥、英法俄D德意奥、英法美【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知识迁移能力。两大对立集团是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7.结合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结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国中,位于最南边的是()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奥匈帝国【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结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即三国同盟德奥意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位于最南边的成员国,结合地理知识,不难判断是意大利。,1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A.凡尔登绞肉机B.坦克等新式武器的应用C.萨拉热窝事件D.意大利秘密加入协约国【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发动战争的借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一战爆发前,一位往来于世界各地的意大利商人目击了这次世界大战“导火线”发生的全过程,他当时正处在()A.波斯尼亚B.塞尔维亚C.罗马尼亚D.保加利亚【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它发生在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所以选A。,20.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主要是用来形容()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B.战争进展的快速性C.战争范围的广泛性D.战争的残酷性【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教材上对战争情况的描述进行分析。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可见战争的残酷性。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3分,共50分)21.历史诊断题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1)1861年改革是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勒索。错误:资产阶级改正:地主(2)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派出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错误:德川家康改正:岩仓俱视,(3)20世纪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的是英国。错误:英国改正:美国(4)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俄国和英国。错误:英国改正:法国(5)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之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错误:德军改正:法军,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材料二“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就站在他的纪念堂前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它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马丁路德金1963年演说,材料三面对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日本紧锁的国门终于被打开,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而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谁之口?他进行的改革对当时俄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谁?他对美国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5分)(3)材料三中“日本的国门被打开”于年;面对“内忧外患”,明治天皇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有什么影响?(5分)(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在19世纪60年代,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相适应,顺应历史发展的一股社会进步潮流是什么?(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能力。第(1)、(2)、(3)题属识记层次的题目,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不难作答,第(4)题属中等难度的题目,抓住关键信息“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相适应,顺应历史发展的一股社会进步潮流”可知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答案:(1)人物:亚历山大二世。影响: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事件: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人物:林肯。贡献: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3)1853。措施:明治维新。影响: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3.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诞生。,(1)英国之所以能够承办第一届世博会,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你列举两例史实说明之。(2分)(2)请你列举一例英国在动力机械方面的重大突破。(2分)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世博会主办权。,(3)如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设一个展厅,下列哪些最新科技成就应成为本次博览会的展品?答案:_与_(只填序号)(4分),材料三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4)根据材料三,中国获得“世博会”的主办权说明了什么?(2分)(5)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博览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以及理解分析能力。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综合考查。第(1)题属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可结合题目中的三个方面的提示链接所学知识,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国的殖民扩张以及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等,归纳总结出答案。第(2)、(3)题属识记层次,容易作答。第(4)、(5)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的比较密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第(4)题主要围绕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分析。第(5)题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从促进各国交流,引领世界潮流等方面作答。,答案:(1)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或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拥有广阔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科技: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科技处于领先地位。(答出两点即可)(2)瓦特改良蒸汽机。(3)BC(写名称不得分)(4)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有了很大发展。(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5)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突出时代主题,引领世界潮流。,2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历史溯源(1)请你帮助小海同学完成“萨拉热窝事件”的知识卡片。(4分),材料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材料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揭穿谎言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