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ogy-GeneralPPT课件_第1页
Ecology-GeneralPPT课件_第2页
Ecology-GeneralPPT课件_第3页
Ecology-GeneralPPT课件_第4页
Ecology-General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学及其形成与发展,定义: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词义:Ecology:oikos(住所,栖息地);Ecologyandeconomics:Ecologyastheeconomyofnature.概念的发展: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E.P.Odum,1956)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科学与社会的桥梁)(E.P.Odum,1997)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2,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朴素的自然观;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19世纪,生态因子对生物分布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以后,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出现,推动了生态学的发展,.,3,从生态学鼻祖Odum的两部代表著作看生态学的发展Ecology:Onelinkbetweenthenaturalandsocialscience,E.P.Odum,1975Ecology:Abridgebetweenscienceandsociety,E.P.Odum,1997,.,4,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支学科,(1)按照生物组织层次的分支学科,Molecularecology;Evolutionecology,Autecology;Physiologicalecology,Populationecology,Communityecology,Ecosystemecology,Landscapeecology,Globalecology,.,5,(2)按照生物类型的分支学科Animalecology;Plantecology;Microbialecology;Humanecology;(3)按照栖息地类型的分支学科Freshwaterecology;Marineecology;Estuaryecology;Terrestrialecology;Forestecology;Desertecology;Grasslandecology;Wetlandecology;(4)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分支学科Mathematicalecology;Chemicalecology;economicalecology;Geographicecology;(5)应用生态学(appliedecology)Agro-ecology;Resourceecology;Pollutionecology;Fisheryecology;ecologyofwildlife;Urbanecology;Ecologicalengineering.,.,6,1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1.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2生态因子分类:生物因子(bioticfactors)动物(animals)植物(plants)、微生物(microbes)等非生物因子(abioticfactors)条件因子:温度、湿度、pH;资源因子:营养物、水、光照等。,.,7,1.3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1)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作用(action):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反作用(reaction):生物对环境的改造、改变等作用,一般称为反作用。(2)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种内关系:密度效应、动植物的性行为、他感作用;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和被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相生相克,1.1.2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8,生物种间相互关系基本类型,.,9,1.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因子补偿作用,.,10,1.5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s):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Lawof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状况的食物的量。谢尔福德“耐受限定律”(Shelfords“Lawof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者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1.2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11,限制因子作用示意图,1.2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12,生态因子的作用,.,13,耐受限图解,.,14,生态幅(耐受力、耐受幅、生态价),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亦称生态价(ecologicalvalance).,.,15,1.6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胁迫(stress):环境中某种因子出现异常,并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干扰(disturbance):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指各种生态因子破坏了部分或全部的植物个体、种群乃至群落正常生命过程。,.,16,1.7生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适应(adaptation):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活繁衍后代的现象称为适应。生态类群:多种不同的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如生理、形态、结构以及物候等),具有相似需求性和耐受力,表现出比较一致的适应性特征.生态型(ecotype):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同一种群,适应于分布区内各个部分的局部条件,而出现某些生理、形态上的差异,称为生态型,也称生态差型(ecocline),以表示种内生态属性的连续性变化。恢复(restoration):使受干扰的生物及其群落回到最初状态或未受损伤、完善的健康状态。恢复力(resilience)和抵抗力(resistance):恢复力指群落在受到外界干扰后回到原来状态的能力;抵抗力指群落免受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的能力。,.,17,1.8气候因子的生态作用(光照、温度),1.8.1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植物的适应(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a)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补偿点(lightcompensationpoint);光饱和点(lightsaturationpoint)。黄化现象(etiolationphenomenon):植物因受光不足,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现黄色、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细软、伸长较快、叶子不舒展的现象。某些植物的黄化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豆芽、韭黄、石刁柏等。,.,18,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净光合作用,真正的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9,根据需光度(lightrequirement),植物的生态型分为,阳生植物(heliophyte,喜阳植物heliophyllus)适应性特点:叶一般小而厚,枝叶稀疏、树冠透光、枝下高较高。光补偿点相当于全光照的3%5%。如:蒲公英、杨、柳、桦、松、杉和栓皮栎。阴地植物(sciophyte,喜阴植物、适阴植物sciophiles)适应性特点:叶一般大而薄,枝叶浓密、枝下高较矮。光补偿点相当于全光照的0.5%1%。如:人参、三七、半夏、细辛、铁杉、观音座莲、山酢浆草、连钱草、紫果云杉、红豆杉。,.,20,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净光合作用,真正的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净光合作用,真正的光合作用,阳地植物,阴地植物,.,21,(b)影响光强的环境因素,纬度天气地形(山地的阴坡、阳坡);植被(高大植物、森林植物顶冠层的遮光);水体(光在水体中的衰减、水体消光系数、光补偿深度等),.,22,(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a)生理有效辐射: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谱范围在可见光区(380760nm)大部分波段的光,这部分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糖的合成;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促进蛋白质合成;(b)生理无效辐射:绿光等很少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辐射。,.,23,影响光质的主要因素,海拔高度空气湿度大气中的尘埃臭氧层植物顶冠层,.,24,(3)光周期的生态作用及植物的适应,(a)光周期: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光周期现象:受光照和黑夜时间长短变化所制约,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依次有规律出现的现象。(b)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性植物:中间性植物:(c)影响光周期的因素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恒定,因此,光周期是地球上最严格和最稳定的周期性变化现象。季节纬度,.,25,1.8.2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温度对生物生理过程的影响对光合作用、植物酶活力等地影响(2)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对生物发育的影响(3)极端温度与生物的适应对低温的适应:生理上、形态上对高温的适应:生理上、形态上,.,26,(4)温度与植物的地理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分布(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及草原寒带苔原在山区垂直分布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夏绿阔叶混交林山地夏绿阔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矮林带亚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山地苔原,.,27,1.8.3水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水的生态作用(a)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b)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陆生植物的水分平衡植物吸收水分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表面(主要是叶子)蒸发散溢到体外的现象。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转,降低植物的体温,促进营养盐的运转和分布。土壤供水适宜、通气好、光照强、温度高、风速大,都能促进蒸腾作用。,.,28,(3)植物对水的适应,(a)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b)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各器官对氧气的需求;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适应于水流,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水下叶片多分裂为带状、线状,而且叶片很薄(有的甚至仅一层细胞),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营养盐和CO2的叶面积。(c)水生植物类型: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浮叶植物(leaf-floatingplant),漂浮植物(floatingplant);挺水植物(emergentplant),.,29,1.8.4土壤的生态作用及植物的适应,(1)土壤的生态作用(a)土壤的特性: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动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生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生物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