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_第1页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_第2页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_第3页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_第4页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1,隈研吾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有十宅论、负建筑。,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年获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硕士学位1985年198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客座研究员,丹下健三,隈研吾,2001年2009年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2008年任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教授2009年任东京大学建筑学科教授,2,“我总是试图捕捉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氛围。设计前,我们首先会发掘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使用的材料。当我们体会到当地的环境氛围,就会思考如何让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谦逊对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建筑中的某个细节过于强烈、抢眼,势必会破坏整体环境的和谐。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建筑作品能够以谦逊的姿态矗立于它所在的环境。我认为,我的建筑具有一种自然的属性,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与大自然的亲密。”,3,时代周报:“作为一名建筑师,却希望建筑“消失”,矛盾吗?”,“我总是试图捕捉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氛围。设计前,我们首先会发掘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使用的材料。当我们体会到当地的环境氛围,就会思考如何让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谦逊对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建筑中的某个细节过于强烈、抢眼,势必会破坏整体环境的和谐。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建筑作品能够以谦逊的姿态矗立于它所在的环境。我认为,我的建筑具有一种自然的属性,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与大自然的亲密。”,4,按传统做建筑,首先要“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但“竹屋”建在一条山沟上,“如果平整土地,会破坏原有的自然平衡,反而容易引起山体滑坡”。隈研吾充分地利用地形,“竹屋”的下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一层在山沟的上面,外表用当地的竹子包围。,“竹屋”2002年,5,碧绿幽静的山野中,如果没有一幢竹子搭建的小楼,便失了一些灵气。竹屋似乎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而应声而出,但又好像是先有了竹屋,其他的别墅都是来作配角的。,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都会想到中国。,6,梼原木桥博物馆2010年,梼原是日本一个以林木业为主的小镇,隈研吾希望做一个具有雕塑感的建筑,以此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他利用当地的大量木材,造出了一座木桥美术馆,它在山谷中横跨而出,与小镇、山谷、树林形成了和谐的关系。,7,“这是一个以桥形设施连接两个公共建筑的项目,这两个公共建筑长期被马路阻隔。它的功能不仅是两个建筑之间的通道,同样也是住房和工作间,是艺术家创作中心的理想地点。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挑战一项由小部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参考古代中国和日本经常使用的悬臂结构。它是可持续设计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因为你可以不使用大尺度的材料来实现一个巨大的悬臂结构。”,8,浅草观光文化中心2012年,浅草观光文化中心位于东京早期木结构建筑保留最多的地区,隈研吾在这座建筑上,也大胆地使用木头。他纵向排布木头,来让建筑显得纤细、透明,还可以滤减光线,使之更加节能。在文化中心的顶层,你还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遥望浅草寺对面的东京晴天塔。隈研吾说:“这里是东京最棒的地方!”,9,长冈是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旅游型小城市,这里的市政厅被隈研吾塑造成了一个带有顶棚的开放广场,能够让人们经常在此聚集、相遇。在这里,办证反倒成为一个很小的功能,5000人的体育馆位于其中供人使用。,长冈市政厅2012年,10,“我的老师们总会批评丹下健三的作品太过宏大,他们认为,尽管丹下健三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但城市并不需要里程碑式的建筑,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人性的空间。”,在建造时,甚至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并依据他们的意见,在市政厅内种上了许多树木。由于市民对于它的满意度非常高,使用频繁,也让这幢建筑有了极大的活力。,人性空间远高于里程碑式建筑,11,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2015,博物馆坐落于中国美院的象山校区。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呼应,以温和的形式嵌入到绿色环境中。为了将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建筑物的屋顶由一些废弃的屋瓦覆盖着,使建筑别有一番当地乡村小镇风情。,12,建筑立面同样使用这些废弃的屋瓦,固定在交织的不锈钢丝上。这样的立面帮助控制外部视野,并形成了有趣的室内光影效果。,成都知美术馆,木材的使用是为了平衡大量使用的钢材和玻璃,13,我所做的将建筑融入于环境中,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利用光线营造建筑的通透感。,时代周报:作为一名建筑师,却希望建筑“消失”,矛盾吗?隈研吾:我倒并不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矛盾之处。毕竟早在20世纪,许多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就已经非常重视建筑物与环境的融合问题。,时代周报:作为在中国已有十余年项目经验的著名建筑设计师,有什么想法可以给中国建筑业借鉴?隈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