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论治,中医临床基础学科,-,2,【目的要求】1.熟悉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2.掌握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3.了解太阳病转归。,【教学内容】1.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2.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3.太阳病转归。,-,3,概论太阳病是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一般来说,此时病位浅,病情轻,习惯称太阳病为表证。而表证分为表热、表寒两类,因太阳以寒为本,故称太阳病为表寒证。,一、生理组成(营卫肺)+功能(卫外),太阳,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与,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相表里,-,4,1、小肠:上接于胃与心相表里,既能接受胃中的容物,将其秘别清浊。其清者为津液,上归于肺;浊者为糟粕,经二便排出。又能导心火下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小肠者,受盛(承受容纳)之官,化(分化食物)物出焉”。因小肠有泌别清浊的功能,所以小肠有病,除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还会导致水液的代谢紊乱。,-,5,2膀胱:膀胱位于下,有贮尿排尿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在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中,膀胱所藏之津液,得到下焦阳气的温煦。一方面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而主小便的排出;另一方面又能化气循太阳之经脉布达于表,名为卫气;行使其“温分内,充皮肤,司开合”的功能。,-,6,太阳主表,全赖少阴阳气的温煦。故有“太阳之根,即是少阴”之说。太阳主表的功能,是通过调节营卫的开合,适应自然界气温的变化,使人体气血得以正常的运行,以保证人体生存的需要,古人又称太阳为六经之藩篱。灵枢经营卫生气篇云“太阳主外”;类经云“歧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7,二、病因病机-寒邪侵入太阳,卫外失常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为人身之藩蓠,故邪气犯表,太阳首当其冲,邪正交争,营卫失和而出现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则称为太阳病。,营卫失和,风寒袭表,卫失固密,营阴外泄表虚证,卫阳闭遏,营阴郁滞表实证,-,8,若太阳病日久不解或因治疗不当亦可以导致邪气不得外解,深入于里,则可出现邪热内扰证;若平素正气不足,既可出现心阳虚,亦可出现脾阳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之症候。若邪循经入于下焦既可影响膀胱气化出现蓄水证;亦可因邪热与瘀血搏结而形成蓄血证;若邪热与痰水搏结胸胁则形成结胸证;无形邪热积聚心下胃脘则可形成痞证。,-,9,三、治法:发汗,若患表证日久不解,呈现阵发性的发热恶寒,称为表郁轻证,治疗当用辛温之品,小发其汗,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类;或用辛温之品,微发其汗,方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若兼有内热亦可选用微发其汗,兼清内热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表寒证,辛温解表,表虚证调和营卫桂枝汤,表实证发汗平喘麻黄汤,-,10,太阳的兼变证:兼证:太阳病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本证外又兼有其它的证候,因此在治疗上除了用治疗本证的药物外,还应加上治疗兼证的药物。其治疗原则是在主方中随兼证进行加减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变证:病情发生本质的变证,治疗时当重新辨证,然后依证重新立法选方,故仲景对于变证没有指出具体的治法,而只是很原则的指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1,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所谓提纲,是指能反映本经病证特征的条文,它不是描述一种疾病的证候,而是高度概括一类疾病的特征,六经病提纲则是反映了六经病证的特征。,【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原文学习:1.理解语意2.掌握病机提要:太阳病脉证提纲。释义:头项强痛:指头痛项强。,-,12,一、病因病机太阳主表,统摄营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篇“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应象大论1.病因风寒2.病机营卫失和,-,13,二、主证分析恶寒,正气趋表与邪相争,脉应之而浮脉浮,风寒外袭营卫不和,卫阳闭遏,营阴郁滞,不能温分肉、充皮肤恶寒,不能循太阳经输布而致局部筋脉失养,头项强痛,-,14,三、对于本条有无发热的看法1.认为本条有发热陆渊雷:“恶寒既常于发热俱,且伤寒以发热为主,则知经文恶寒二字,即暗含发热在内”。2.认为本条无发热因发热的出现有早晚之别,因此提纲条文未将“发热”纳入提纲条文。按语:提纲是高度概括一类疾病的特征,既然太阳病早期既可以有发热,亦可见到不发热,因此提纲条文就不必写入发热。,-,15,二、太阳病分类(一)太阳中风证,【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提要:太阳中风的脉证提纲。释义:脉缓:非迟缓之缓,与紧相对而言。中风:指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一种病症,与后世的中风证完全不同。,-,16,一、病因病机:1病因:风寒(偏重于风)2病机:卫失固密,营阴外泄。二、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缓。,(二)太阳伤寒证【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17,提要:太阳伤寒的脉证提纲。释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指出外感表证之“发热”的出现有早、晚不同;“必恶寒”是太阳病的诊断要点。一、病因病机:1病因:风寒(偏重于寒)2病机:卫阳闭遏,营阴郁滞,-,18,二、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三、伤寒中风证鉴别:,中风,伤寒,脉浮,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脉证,病机,有汗,脉缓。,无汗,脉紧。,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阳闭遏,营阴郁滞。,-,19,【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提要:温病的特点及误治变证。释义:本条虽以太阳病冠首,但并非太阳病。,(三)太阳温病证,-,20,本条不属于太阳病,用太阳病冠首的目的在于辨证。外感疾病有风寒、风热之不同。麻桂辛散,虽能解表,但其性温,故不能尽愈表证。本条以辛温药物发散的变证为例,告诫后世医家临证用药要注意风寒、风热之辨。仲景虽已认识到外感疾病单用辛温药物解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于用辛温药物不能治疗的外感热病,未能提出具体的治疗原则和有效的代表方剂。,-,21,温病学萌芽于秦汉晋唐时期,成长于宋至金元时代,成熟于明清。本条可以分四段讨论:一、“太阳病为温病”。指出温病的主证。1.什么是温病?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病毒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临床以发病急,变化快,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22,2.鉴别,二、“若发汗已语言难出”指出风温的形成和脉证。1.风温指由于误用辛温发汗而导致的一种变证,也有的认为:所谓风温,指用风药而造成的变证叫风温。,-,23,程应旄“温病为风药所坏,遂名风温”。温病中的风温是指感受风热病邪所致的外感热病。多发于春冬两季,其发于春季的称风温,发于冬季的又可称冬温。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属于风温的范畴。风温与春温都发生于春季,组两者的区别在于,风温初起以表热证为主,春温初起以里热证为主。,-,24,2.风温主要脉证分析;温病的发生由于感受温热之邪所致,治疗忌用辛温。若误用之则必致津液损伤,内热炽盛,热熏蒸肌肤而形成身灼热的风温证。身灼热热盛之象,形容身热如燔如火。脉阴阳俱浮邪热充斥内外,鼓动血脉,故三部脉均浮而有力。自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泄。身重邪热内盛、伤津耗气。“壮火食气”。,-,25,三、“若被下者若火熏之”说明屡经误治可致痊愈转危。“若火熏之”有两种断名法,一种认为:指再次用火熏的方法。伤寒论教参资料另一种认为:形容病人皮肤的色泽,程郊倩“若火熏之者,对发黄色言,黄而加黑。“皮肤暗晦犹如火熏。五版伤寒论若火熏之与微发黄色相对而言,以第二种解释较为客观。,-,26,风温证属于热盛津伤,本应清热养阴,若误用下法,则必夺其阴,津伤则无津下输故小便不利,此乃化源枯竭;津伤血损,不能上荣于目,故两目转动不利,津伤热炽,热盛神昏,大便失约。若不能辨其真伪,把小便不利,大便失禁、误认为阳虚不能固摄而又用火法,以火治热犹如火上浇油,而致两阳相熏灼,使火毒炽盛,熏灼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轻者,可见皮肤微发黄色,重者,因热极风动筋脉失养,可见如惊痫,四肢时时抽搐,皮肤若火熏色等危候。,-,27,四、“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一次误治,尚能延长病人的生命期限,一误再误,必加快病人的生命期限。逆:治疗错误尚:尚且,还。引曰:引,延长,引曰,即延长时间(寿命)促命期:促,缩短,缩短病人生命的期限。一次误治还能延长病人的寿命,一误再误必然加快病人的死亡。,-,28,【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於阳也;无热恶寒者,发於阴也。发於阳,七日愈。发於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提要:辨病发于阳发于阴及愈期的判断。释义:一、病发于阳,发于阴的含义:1寒伤阳,为发于阳;寒伤阴,为发于阴。2发于阳,指发于太阳;发于阴,指发于少阴。,三、辨病发于阳阴,-,29,3.太阳中风为发于阳;太阳伤寒为发于阴。4已发热为发于阳,未发热为发于阴。5发于阳指发于三阳,发于阴指发于三阴。按语:(1)成氏注解,随文解义,言语不清,令人费解。(2)陈氏注解,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伤寒论中的诸多现象无法解释。如太阳病可见到不发热,而少阴病亦可见到反发热,临证无法以此辨证。,-,30,(3)方氏以风伤卫,寒伤营来注解,十分牵强,而临床辨证并不是以发热的有无来确定中风、伤寒的。不管中风、伤寒皆可见到发热恶寒。(4)柯氏以发热为阳,无热为阴的注解,不能指导临床。阳明病初期可见不发热而恶寒,而少阴病初期可见到身热不恶寒。如此推论则阴阳不辨矣。(5)钱氏认为此条统论阴阳,发于阳,泛指发于三阳;发于阴,泛指发于三阴。,-,31,【原文】伤寒一曰,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提要:根据脉证的变化,推断疾病的传变与否。释义:“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为六经之首,故邪犯人体,太阳受之;“脉若静者”,浮脉主表,太阳受邪,其脉浮,知邪在太阳;“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非太阳脉证,知邪已入里,故云:为传也。,四、太阳病传变,-,32,【原文】伤寒二三曰,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提要:运用排它法诊断疾病的归属。释义:素问热论提出六经病证,日传一经;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仲景运用排它法指出:二三日,无阳明、少阳证者,邪仍在太阳。第4、5两条体现了仲景对内经的学术思想的发展,六经病的传变与否,应以临床脉证为诊断依据,不可单纯拘泥于时间的长短。,-,33,【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阴,使经不传则愈。(8)提要:太阳病自愈之理及预防传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检查会议
- 脱细胞真皮基质研究与应用
- 微波模块技术深度解析
- 2026届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一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6届广东省珠海一中、惠州一中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生命的化妆课程体系构建
- 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与机制
- 铁路运行控制技术
- 娃娃菜种植技术
- 宋朝科举制度
- 瑜伽生活方式中心生活馆项目建议书
- 固体矿产钻探工真题模拟汇编(共634题)
-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 智慧消防项目申报书
- 高级职称评定工作总结(3篇)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软件项目开发需求规格说明书(标准模板)
- GB/T 9797-2022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镍、镍+铬、铜+镍和铜+镍+铬电镀层
- GB/T 32288-2015电力变压器用电工钢铁心
- FZ/T 01008-2008涂层织物耐热空气老化性的测定
- 精神科病历书写精神科病历书写及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