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宋明理学_第1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2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3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4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4课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理学,心学,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地位变化,产生,发展,重创,成为主流,汉以后,儒家思想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文化繁荣,1、经济:,2、政治:,3、文化:,一、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佛、道兴盛,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合一”,儒学新发展,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形成学术发展的良好氛围,佛教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但三教彼此在反复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盛,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教并修,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它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终儒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理学,理学,又称“道学”,宋明儒家哲学思想。在回应佛、道的挑战时,新兴的儒学思潮力图建立起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即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把抽象的“理”(实指封建伦理准则)提到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二、宋明理学,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1、理学的含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2、基本流派:,陆王心学,2、思想,主要指儒家伦理道德,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1、理:,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方法论:,“格物致知”,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南宋:官方哲学;元代:四书章句集注为考试内容;明初:统治地位(官学化);外传,3、地位:,材料一:“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世界本原是理,是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释义: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具体说:接触,体验,明“理”。,格物致知,材料四: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上述思想有何消极影响?,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摧残、迫害女性的身心健康,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秩序和专制统治,陆九渊心学(南宋),阳明心学:,(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求理方法论:,“致良知”,世界观:,求理方法论:,(核心),(明朝),陆王心学,良知即理,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心是世界本原,“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的反省。,陆王心学之陆九渊:,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材料一:良知即天理。材料二: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材料三:“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良知即天理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陆王心学之王阳明:,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实质:,维护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地位:,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伦理观: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世界观:都认同世界的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认识论: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实质:都维护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理”是世界的本原,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B,选择题,2、朱熹提出“存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