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而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为两个方面:1、共性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具体表现时所呈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体差异,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心理结构,第一节心理与精神的概念,.,解决两个问题,1、什么是医学心理学?2、为什么要学医学心理学?,绪论,.,一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定义: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医学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或者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二、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心理学,.,(一)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医学的主导思想,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并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也称为医学观。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1生物医学模式,概念:生物医学模式指仅从生物学角度片面地看待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间转化,而不考虑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影响内容:认为健康就是各器官生理功能正常和生物细胞没有损伤;疾病就是微生物侵入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损伤产生病变,.,过去多发病是结核病、天花、鼠疫、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白喉、猩红热等传染病。,.,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如传染病逐渐被控制,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今67.59%的死因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2.人类死亡的前10种原因,与不良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有关。,吸烟、酗酒、滥用药物、过量饮食与肥胖、运动不足和对社会压力的不良反应,行为危险因子,.,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3.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强。,心理疾病,.,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4.对心理社会紧张刺激造成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科技进步,.,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5.物质文明发展后,对心身舒适的要求提高,既要减轻身体痛苦,也要减轻精神痛苦。,.,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美国心身医学家恩格尔于1977年根据现代疾病谱已由生物因素单一致病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谱转变为主要由社会、心理行为和生物因素综合致病的慢性病谱,死因谱也作了相应转变的客观事实,认为生物医学模式需要转变而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整体观:心身统一观: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主动调节和适应观:,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互相联系,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作用,.,值得注意,新的医学模式不是否定生物因素的重要性对单纯研究生物因素这一不合理框架的修正,增加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身体健康是最大的本钱。,身心健康,.,第二章主要理论,.,第二章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第二节行为学习的理论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第四节认知理论第五节心理生物学理论,各有道理,侧重点不同,.,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称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FreudS,18561939,.,(一)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潜意识。,心理活动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的部分,是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包括本能冲动、痛苦经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1本我(id)存在于潜意识,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生物性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2自我(ego)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通道,是人格中最重要部分,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处于潜意识3超我(superego)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心理活动水平与人格结构的关系,(ego),(superego),快乐原则,至善原则,现实原则,各种欲望和冲动,(id),“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保持平衡。“自我”无法调节时,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的源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主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如果这三种力量不能保证这种动态的平衡,必将导致心理失常。,.,本我缺失,没有动力,就会自杀;本我薄弱不足,就会抑郁;本我过强,就会亢奋,无法无天,强奸抢劫。自我缺失,则不识时务,处处碰壁;自我过强,则老于世故;超我过强,道德感过强,连心爱的女人都会让人;超我缺失,则无基础道德习惯,.,.,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思潮研究重点是易于观察的外显行为而非主观的深层心理活动。开创者:美国心理家华生(Watson),.,行为的概念,狭义:行为是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广义: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学习的理解:,不管是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华生,J.B.Watson(1878-1954),.,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非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1、实验与解释,.,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2、经典条件反射规律,1.强化(reinforcement):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促进过程,即US的作用过程。.泛化(generalization):某些与非条件刺激(US)相近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应(CR)的效果。.消退(extinction):如果非条件刺激(US)长期不与条件刺激(CS)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可保证: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的祖先的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强盗。”,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三)操作性条件反射,B.F.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发射,1、实验解释,.,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正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则该行为增强负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则该行为增强消退:行为的结果使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减弱。惩罚:行为的结果使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减弱。,RS(积极)R(促进),RS(消极)R(促进),RS(积极)R(减弱),RS(消极)R(减弱),.,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斯金纳认为一些精神疾病和病态行为都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获得的。,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更大范围的行为类型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获得的。,.,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三、社会学习理论,Albert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另一种学习形式,称作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宣称模仿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一、主要理论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是20世纪中期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精神分析、第二行为主义)。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马斯洛和罗杰斯等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RolloMay,19091994(罗洛.梅),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马斯洛),CarlRansomRogers19021987(罗杰斯),JamesFrederickThomasBugenta1915(布根塔尔),.,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一、主要理论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needs)。他把人的需要称为“似本能”(instinctoid),需要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但取决于后天的环境。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MaslowA.,.,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需要的五个层次:,.,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认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缺失状态中的人会产生心理疾病,而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则可以避免疾病。马斯洛的心理治疗的基本观点是,满足基本需要对成功的治疗或减轻神经症具有首要的作用。,.,第四节认知理论,Ellis,.,换个角度看问题,从不合理到合理,.,艾里斯ABC理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A,中介因素:B直接引起了C,一般认为:A直接引起了C,B,C,.,第五节心理生物学理论,心理生物学研究是目前心身相关研究中的最前沿部分,也是今后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五节心理生物学理论,一、主要理论内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和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们对心理的生物学基础有了更为精细和直观地认识。(一)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二)神经内分泌的研究(三)神经免疫学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相似图形试题及答案
- 食品工艺学说课课件
- PT编辑课件教学课件
- 二年级期末试卷及答案
- 一级乐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PS课件教学课件
- 韩文汉字考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分解质因数题目及答案
- 电信入围综合施工组织专题方案
- 强制执行申请书(劳动仲裁)
- 饮料生产中的风味控制与风味优化技术
- 针织服装设计课件
- esd防静电知识培训
- 投标书-备品备件长期供应方案
- 《国家司法考试》课件
- 专业婚介培训课件
- 骨科运用PDCA循环提高深静脉血栓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措施的落实率品管圈QCC持续质量改进成果汇报
-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2
- 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讲中英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