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翻译思想_第1页
林语堂翻译思想_第2页
林语堂翻译思想_第3页
林语堂翻译思想_第4页
林语堂翻译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语堂翻译思想,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人,被誉为“幽默大师。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虽然他一生中论及翻译理论的文章不少,但他的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论翻译一文中。,主要作品,小说瞬息京华(MomentinPeking),又名京华烟云、风声鹤唳(ALeafintheStorm)、啼笑皆非(BetweenTearsandLaughter)、唐人街家庭、红牡丹等散文和杂文文集剪拂集、孔子的智慧(TheWisdomofConfucius)、锦秀集、文人画像、无所不谈,又名无所不读、雅人雅事、语堂文存等教育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语言学论丛、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中国新闻舆论史、当代汉英辞典传记苏东坡传(ThyGayGenius)、武则天传(LadyWu)译著冥寥子游、不亦快哉、东坡诗文选、幽梦影、板桥家书、老子的智慧、浮生六记(全为中英对照系列),译者的修养,在论翻译一文中,林语堂把翻译看成是一门艺术,他要求译者应具备三个条件:(1)“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2)“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3)“译事上的训练”。由此可见,林语堂要求译者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要进行必要的翻译训练。,翻译标准与译者的责任,在论翻译一文中,林语堂指出翻译的标准问题大概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第一标准:忠实,林语堂认为忠实标准是“译者第一的责任,就是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不负著者的才思与用意”。在他看来,“忠实”的真正涵义在于:(1)非字字对译,因为“字义是活的,随时随地用法而变化的,一个字有几样用法,就有几个不同意义。其所以生此变化,就是因为其与上下文连贯融合的缘故”所以“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2)须传神。“字神”是什么?就是一字之逻辑意义以外所夹带的情感上之色彩,即一字之暗示力,。因此“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译成须忠实于原文之字神句气与言外之意”;(3)绝对忠实不可能。“字译之徒,以为若字字译出可达到一百分的忠实。其实一百分的忠实,只是一种梦想。翻译者能达七八成或八九成之忠实,已为人事上可能之极端”,因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从上可以看出,林语堂从语言学和美学的角度深刻地论述了“忠实”的具体涵义,使我们评价译文时有了具体的操作标准;此外,林语堂“忠实”的标准还告诉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相对的“忠实”,而无绝对的“忠实”,这从思想上把译者从“绝对忠实”的思想误区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利于翻译实践的发展。,第二标准:通顺,林语堂认为“通顺”是译者对本国读者的责任,也是“忠实”的内在要求。可见,林语堂把翻译看成是一种社会活动。从价值论的角度看,译者只有当他的译品被社会所接受,他的个人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因为正如马克思指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因此,译文是否“通顺”被看成是译者的一种责任的观点是科学的。在如何使译文“通顺”的问题上,林语堂认为译者首先“必须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地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后将此全句意义依中文语法译出”;其次要按中文心理行文,因为“翻译者所表之思想,既本于外国文,则不免多少受外国文之影响,且译者亦不应过改其本来面目”。,从上可以看出,林语堂的立论依据是心理学。对他有关使译文“通顺”的观点,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为:译者在翻译方法上应采取意译,在译文表达上应按译语读者心理上能够接受的译语习惯行文。中外翻译理论研究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进行思维和语言的转换,而且还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可见,林语堂有关“通顺”的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译者对译语读者负责和意译法,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忽略翻译中的文化交流。,第三标准:美,林语堂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translationasafineart)”。因此,译者在译艺术文时,“不但须注意其说的什么,并且须注意怎么说法”。要做到这一点,林语堂认为“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可见,“美”的标准主要应用于文学翻译中,它揭示了译者对艺术的责任。矛盾曾说过:“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