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昆虫的分类,InsectTaxonomy,.,昆虫分类学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节植物昆虫中的主要类群,昆虫分类学(insecttaxonomy)是研究昆虫的命名、鉴定、描述及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科学。,.,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分类学概述,(一)为什么要分类(分类学的含义及意义)(二)如何分类(分类的方法)(三)为什么能够分类(分类系统),.,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分类学含义和意义1.含义:分类(classification):就是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方法。分类方法学(taxonomy):分类理论的研究,包括基础、原理、方式、法则等。,.,(一)分类学含义和意义,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意义昆虫分类学是整个昆虫学研究的基础识别昆虫和了解生活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植物检疫,.,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分类学的任务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系统发育(phylogeny),.,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东亚飞蝗,三、分类阶元,.,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分类阶元(一)物种概念,自然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Linnaeus)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认为种的类型不变,起源与发展无关,这是错误的。,.,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有生物的种类是由较低等的共同祖先演化来的,不同的种是由不同的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因之生物的种与种之间都存在着血缘关系。,三、分类阶元(一)物种概念,物种是繁殖群体,但认为种是由不同的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不可知论”,.,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分类学家陈世骧教授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三、分类阶元(一)物种概念,物种是进化单元,.,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分类阶元(一)物种概念,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的一类昆虫,他们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并自然条件下能够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并与其他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的现象。,物种的特征:(1)进化的基本单位(2)占有一定的分布空间(3)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4)物种间生殖隔离,.,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四)分类特征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身体上的各类不同特征,主要包括: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五)动物命名法,最初的命名法规是在林奈(1758年)自然系统(第10版)中对生物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现在使用的动物命名法规是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动物命名的基本法则。,.,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学名的构成,.,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双命名法,.,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名法:一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种名+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就构成了“三名”。如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1、学名的构成,.,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优先律在动物分类的实践中,经常发生1个物种被两个或多个作者分别多次作为新种来记载发表的情况,因此1个种可能同时存有几个名称,这时就要应用优先律。即一个分类单元的名称是最早给于它的可用名称。,.,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模式标本当一个分类阶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并发表时,描述者必须指定1个或多个标本。正模(holotype):原作者记载新种时,所指定的单个模式标本。副模(paratype):原作者记载新种时,除指定其中的1个标本作为正模外,其余的标本均为副模。,.,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六)分类检索表,检索表的概念,检索表(identificationkey)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选取不同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制作成简短的条文,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常见检索表的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双项式和单项式。制作检索表的基本原则:将标本不断的“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间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不能使用含糊词句。,.,检索表的制作,根据下列所给出的昆虫类群及特征,分别制作双项式、单项式和包孕式检索表:螳螂目口器咀嚼式,前翅复翅,前足捕捉足。鞘翅目口器咀嚼式,前翅鞘质。鳞翅目口器虹吸式,前后翅均膜质。半翅目口器刺吸式,前翅半鞘质,多具臭腺。同翅目口器刺吸式,前翅质地相同,多具蜡腺。双翅目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后翅为棒翅。膜翅目口器咀嚼式,前后翅均膜质。,(六)分类检索表,试试看!,.,双项式检索表:,1.口器咀嚼式.2口器吸收式.42.前、后翅均为膜质.膜翅目前翅加厚,后翅膜质.33.前翅鞘质,翅脉不可见;前足非捕捉足.鞘翅目前翅半透明(复翅),翅脉隐约可见;前足捕捉足.螳螂目4.前翅膜质,正常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双翅目前、后翅均正常发达(后翅无退化现象)55.前、后翅均鳞质,口器虹吸式.鳞翅目翅面上无鳞质覆盖物,口器刺吸式66.前翅为半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多具臭腺.半翅目前翅质地相同,多为膜质,部分种类具蜡腺.同翅目,检索表的制作,(六)分类检索表,.,1(6)口器咀嚼式2(3)前、后翅均为膜质膜翅目3(2)前翅加厚,后翅膜质4(5)前翅鞘质,翅脉不可见;前足非捕捉足鞘翅目5(4)前翅为复翅,翅脉隐约可见;前足捕捉足螳螂目6(1)口器吸收式7(8)前翅膜质,正常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双翅目8(7)前、后翅均正常发达(后翅无退化现象)9(10)前、后翅均鳞质,口器虹吸式.鳞翅目10(9)翅面上无鳞质覆盖物,口器刺吸式11(12)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多具臭腺.半翅目12(11)前翅质地相同,多为膜质,部分种类具蜡腺同翅目,第五节分类检索表,单向式检索表:,检索表的制作,(六)分类检索表,.,A.口器咀嚼式B.前、后翅均为膜质膜翅目BB.前翅加厚,后翅膜质C.前翅鞘质;前足非捕捉足鞘翅目CC.前翅半透明,翅脉隐约可见;前足捕捉足.螳螂目AA.口器吸收式B.前翅膜质,正常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双翅目BB.前、后翅均正常发达(后翅无退化现象)C.前、后翅均鳞质,口器虹吸式.鳞翅目CC.翅面上无鳞质覆盖物,口器刺吸式D.前翅为半翅,多具臭腺.半翅目DD.前翅质地相同,多为膜质,部分种类具蜡腺同翅目,五、分类检索表,包孕式检索表:,检索表的制作,(六)分类检索表,.,检索表的使用,?,注意检索表的格式,检索表所含的类群数与条数是什么关系?,1.无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