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针刺麻醉上ppt课件_第1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上ppt课件_第2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上ppt课件_第3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上ppt课件_第4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上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针刺麻醉,.,针刺麻醉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特点历史沿革针麻的临床运用针刺麻醉的作用针麻方法,.,特点,针刺麻醉并非麻醉针刺麻醉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针刺麻醉不是由中医针灸专业人员发明的针刺麻醉的理论数据非常宝贵,.,针刺麻醉并非麻醉,麻醉的定义使用某种方法使人全身或局部暂失正常的感知觉及反射让接受手术的病人没有疼痛,.,1950年代麻醉学形成的黄金时期,中国开始重视并开展一些局部麻醉与多种神经阻滞术研究术中病人生理功能的变化与控制深入研究心肺复苏技术开始掌握并稳定硬膜外麻醉技术总体麻醉水平相对低下,.,针刺麻醉的起源,五十年代初:术后针灸止痛(五官科小手术)1955年,在我国的某些医院中将这种术后止痛的针灸法,逐步扩展应用于多种中、小型手术,有的还把针刺列为十余种手术的术后止痛常规兰州市对五官科手术中术后止痛比较明显的合谷、颊车、天柱、印堂、足三里等十余个穴位进行临床筛选,发现合谷穴使用频率最高,效果亦较明显(1957),.,针刺麻醉的起源,1955年:韩国学者宋台锡在日本专业针灸杂志医道日本第10期上刊登了一遍题为“针刺完骨穴有卓越的麻醉性催眠作用”的文章,在该文中,首次提出在针刺催眠状态下进行外科手术的设想,并称之为针刺催眠麻醉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针刺可用于手术麻醉的设想者,.,针刺麻醉的起源,1958年8月30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师尹惠珠,采用针刺双合谷,在没有注入任何麻醉药的情况下顺利为一位患者摘除扁挑体。并在手术病史记录麻醉类别拦里,写上“针灸(双合谷)”字样,从而使之成为世界上首份针麻病例,.,针刺麻醉历史,1958年1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47例病人作了总结,发表“针刺代替麻醉为临床麻醉开辟了新的道路”一文表明针刺代替药物麻醉的手术成功率为80,.,针刺麻醉的历史,到1959年年底在全国半数左右省市开展的针刺麻醉手术,已涉及到临床各科达90余种(中、小型手术)1960年6月至1961年7月: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院与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做了针麻下肺叶切除术42例,其中37例成功,.,针刺麻醉的历史,1965年12月,国家科委以秘密级文件正式颁发了关于“针刺经络穴位麻醉应用于胸腔(肺)手术的临床研究成果报告”(档案号006915),报告上海第一结核病院与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用手针针麻临床施行肺切除手术186例,成功177例,占95.5,失败9例,占4.5。至此,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成为我国针刺麻醉史上第一个国家级成果,.,针刺麻醉的历史,1965年11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陈公白等,用针刺麻醉,完成28例脑部肿瘤摘除术1966年10月: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顾时等在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的配合下,对12名二尖瓣狭窄、心功能在二、三级的病人进行针刺麻醉下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针刺麻醉的历史,1966年2月28日,由国家科委和卫生部联合召开的针刺麻醉研究工作座谈会决定将针刺麻醉的研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从此,针刺麻醉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针刺麻醉的历史,1970年:26个省、市、自治区的203个单位开展针麻,病例达57,156例手术种类接近一百种,遍及各科常见手术1971年7月18日,我国新华社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创造成功针刺麻醉”为题,首次向全世界正式公布了这一消息,.,针刺麻醉的历史,1972年,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令人百思不解的针刺麻醉手术所倾倒。于是,他在带回中国人民友谊的同时,也捎走了针灸术的信息,形成了至今仍风靡欧美的“针灸热”。1974年,完成针刺麻醉手术106万例从全面积累转向重点深入,.,十个临床专题科研协作组:北京,上海等14个省:全国针麻肺切除术组江苏等16个省、市:全国针麻输卵管结扎组北京等13个省、市:全国针麻剖腹产手术组上海等14个省、市:全国针麻神经外科组吉林等6省:针刺麻醉上颌窦手术协作组四川等21个省:全国针刺麻醉甲状腺手术组辽宁等9个省、市:全国青光眼手术针麻组广东等7个省、市:针麻腹股沟疝手术组湖北等9个省、市:针刺麻醉阑尾切除手术组全国针刺麻醉四肢手术协作组,.,19751979年,针刺麻醉手术总例数跃增至200万例。但这五年间所作的手术种类已基本上集中在一、二十种范围内,并对主要手术,进行了全国性的大样本重复。1980年提出针麻三关: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及内脏牵拉反应单纯依靠穴位针刺不能满意地解决镇痛不全的问题,.,1980年,强调采用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针刺复合麻醉,既可以达到无痛,有助于克服“三关”,又因麻醉药物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小,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病员康复药物辅助针刺麻醉时,可以出现三种情况:一.药物的作用和针刺相撷抗(称为针刺麻醉减效药);二.药物能增加针刺镇痛的效果(称为针刺麻醉增效药);三.对针刺麻醉不产生影响,.,八个通过卫生部鉴定的针刺麻醉手术,针刺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常规麻醉方法)前颅窝手术(常规麻醉方法)颈椎前路手术(常规麻醉方法)拨牙术(常规麻醉方法)剖腹产术(常规麻醉方法)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常规麻醉方法)肺切除手术(常规麻醉方法)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常规麻醉方法),.,针刺麻醉的作用,三条原则前提:针刺穴位所产生的生理效应或临床作用依据:外科手术的需要不受传统的临床麻醉概念的限制,.,针刺麻醉的作用,确认为下列五个重要基本方面:(1)镇痛作用;(2)抗内脏牵拉反应;(3)抗创伤性休克;(4)抗手术感染;(5)促进术后恢复。针刺麻醉针刺镇痛,.,针麻方法,体针麻醉头针麻醉面针麻醉鼻针麻醉指压麻醉激光麻醉耳针麻醉,.,体针麻醉,取穴原则操作方法,.,体针麻醉,取穴原则手术切口部位及其邻近部位神经和手术区属同一神经支配的穴位电针镇痛效应较佳。甲状腺手术时针刺扶突,主要是刺激了颈浅神经丛的颈皮神经分支颅脑手术针刺颧髎,则是刺激三叉神经分支;上肢手术取腋平穴等,均属同神经取穴。,.,体针麻醉,针感较强的穴位胃手术:取足三里、脾经的三阴交,地机,公孙结合手术类别,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来选经取穴胸内手术时患者常有心悸、气短、烦燥等反应,郄门和内关都具有宁心、安神、理气的效能,故可选用,.,体针麻醉的操作,一:针感患者:酸、麻、胀、重,针感可由四周扩散或向上下放散,甚至有触电样感觉医生手上:沉、紧、涩等感觉针感与针麻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体针麻醉的操作,二:诱导针刺穴位后,必须持续刺激一段时间,机体的镇痛效应和机能调节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临床上把这段时间称为针麻诱导期根据人体测痛试验结果,针刺20分钟左右,痛阈值方可达到最高水平,.,体针麻醉的操作,20分钟以后,痛阈值或缓慢增加或略有下降趋势,因此延长诱导时间并不会提高镇痛效果诱导期内,对穴位的刺激,应逐渐加强刺激强度,使患者能接受和适应较强的针感耐受为度,.,体针麻醉的操作,三:穴位的刺激方法手法运针电针刺激电脉冲频率常用28Hz或40200Hz电脉冲可连续,断续或以疏密波刺激强度开始要小,以后逐渐加大,一直增加至病人能耐受的最高程度适应现象:即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病人的针感逐渐减弱,故在针麻期间应经常调整刺激强度或断续刺激,.,头针麻醉,取穴原则一:基本穴感觉区的上1/3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腹部手术为防止肌肉紧张和牵拉反应,可选运动区的上1/3二:根据切口部位和手术涉及的脏器选穴如胸部手术取胸腔区上腹部手术取肝胆区眼科手术取视区等,.,取穴原则,三、按临床经验取穴下腹部手术,如阑尾切除术、子宫全切术、肠吻合术等,常用感觉区(上1/3),运动区(上1/3)和肠生殖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选用感觉区的下1/3胃大部切除术,取感觉区(上1/3),运动区(上1/3)、胃区或肝胆区,.,操作方法,1.52寸之毫针刺入,动作轻捷,捻转进针针体放平再沿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用手捻转,要求固定快速捻转,每分钟在180200次左右手术中应持续刺激,亦可用电脉冲刺激,每分钟频率200次以上。诱导时间与体针麻醉同,.,指压麻醉,取穴原则与体针麻醉相同可采用耳穴按压,如拔牙在耳垂部进行点压。亦可耳、体穴结合按压。经验取穴:如胃次全切除按压太阳及颊车穴。操作方法采用重手法,即以能够引起明显得气感为度实验证明,用重手法指压后的痛阈与对照组痛阈相比,提高明显,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耳针麻醉,取穴原则根据临床经验取穴。即通过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某些穴位有特定的功能,如交感和神门两穴有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所以此两穴在耳针麻醉中应用较广。根据反应点取穴。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在耳廓上的某些相应的代表区或其邻近的部位常出现压痛,电阻降低,局部变色、变形,出现丘疹、脱屑等反应点,针麻时即可选此反应点,.,操作方法,进针法:耳廓肌肉菲薄,反应也较敏感,故进针宜浅而快。通常用0.5寸毫针,进针时左手固定耳壳,右手持针,以180度顺时针方向捻转快速进针,深度以不刺入耳廓软骨或耳廓对侧皮肤为宜。刺激法:基本与体针相似,可以手捻(捻转幅度为180度左右),亦可用电脉冲刺激,一般频率为40200Hz。,.,操作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