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飞实习报告推荐 成飞实习报告 记成飞两周行 4284班维拉 如今早已不是大学生毕业不愁、国家包办的年代了,在完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踏入工作岗位无疑是将自己至于竞争的不利地位。所以在彻底脱离学校的庇护之前,能试足社会,深入生产一线感受一下将来可能的工作环境,对我们当中大多数处于学习和工作过渡状态的同学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我们身为以“三航”为主献身国防的西工大学子,能到成飞进行参观生产实习,实为幸运。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名“国营132厂”,是我国设计、研制和成批生产现代歼击机的中国要基地。成飞本着“航空报国,富国民”的发展理念,为国家防务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这里也有幸目睹了歼七、歼十、歼二十、枭龙等军机以及一些民机的部分生产过程。 因为牵扯到国家安全,成飞集团几乎处处都有涉密信息,所以我们到达成飞的第一课,也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课就是保密意识的培养。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为国防建设提供人才的重点高校之一,无论是在办公楼还是教学楼都贴满了增强保密意识的提示牌,在成飞也是如此。缺乏保密意识的人,哪怕不经意间泄露了一点点机密,就有可能被投机分子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对国家安全造成我们可能意想不到的威胁。在之后几天的实习中,我们在厂区里几乎随处都能看到制造大纲FO(FabricationOrder),它可以说是各个工段生产零件的依据,其中详细标明了生产工段、材料牌号、工艺流程、所用设备等等完成一个零件生产所必需的参数。在我们实习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东西中,FO可以说是最需要保密的了,在实习报告中我们可以写下各工序的名称,但具体的零件号、图号以及图纸中的详细信息都是只能看看作罢,这也让我体会到商业机密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绝对重要性。 然而就在抄工序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虽然那些工序名称我们都在课本中学到过,但是真正看到工人师傅们在干活的时候,我依然无法将他们手头的工作和FO中的步骤一一对号入座,还得请教师傅。这让我觉得书本上的知识离应用其实还是有很大距离的,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就是实践的缺乏。尽管有的工人师傅他们学历不够高,但是在厂里干的活多了、时间久了,他们懂的不见得比我们少。在看到一旁摆放的零件的时候,我也仔细观察过其结构,然而很多细节我还是自己琢磨不透。比如在钣金厂蒙皮工段我看到了某机型舱门蒙皮毛坯件内表面有很多形状规则的浅凹坑,我就想:其一,这些凹坑是怎么成形的?因为零件本身只有几毫米的厚度,这么浅的深度用普通机床铣是很难操作和控制的;其二,凹坑有何用途?和同学讨论了一番后我们一起找了一个经验老成的师傅请教,师傅就告诉我们这些凹坑是用化学铣铣出来的,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很少一部分材料就很好控制了,关键是控制化学液浓度和浸润时间。说到作用,师傅让我们抬头看了看房梁,说这跟房梁是一个道理,在加强舱门强度的同时又减轻了其重量。众所周知飞机如果能在减重的同时又不影响其正常工作,那对 发动机的要求就会相应降低一些,这对飞机性能的提高是有很大影响的。恍然大悟的同时我不禁又想,其实这门的道理很简单,只要稍加思考便能得出结论,可能是我还没有适应“工人思维”或“工程师思维”吧,以至于有时候问出很弱智的问题。 我们班在两周时间里相继参观了钣金厂、钳焊厂和铸锻厂,我深深觉得即使学完了书本上的东西,跟实际的生产实践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我们在材料成型原理和工艺课上只是比较笼统地学习了铸造、塑性成型、焊接几个大类,以及各种工艺方法下的几个不很细的小类别。但在成飞,仅仅一个钣金厂就是塑性成型里负责很细化塑性加工的一个厂,即以铝合金为主要材料的薄板、型材的冷加工。它还分为下料、型材、冲压、液压、蒙皮、落压、热处理、喷丸等多个工段,每个工段的材料形态、加工技术各不相同。例如我所在的蒙皮工段,就是以大型蒙皮拉伸成型、滚弯成型、超声波校正、外形切割、镜面蒙皮的抛光修复技术为主,所用材料多为流线型,对形状及贴合度的要求高。工艺又分为滚弯、轧压、拉伸,其中拉伸的贴模度较好,但一个主要缺点就是在拉伸机上夹持部分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且蒙皮越宽浪费越严重。随着科技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成型强化方法,如喷丸强化、高压水切割等等,虽然我们因为条件限制没能亲眼看到这些工艺流程,但是师傅的讲解无疑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原来在书本之外还有这么精彩的世界。 在铸锻厂的参观虽然最短,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是师傅按照生产流程给我们讲述精铸工艺的经历却让我最为难忘,不仅是因为师傅带病给我们几波人轮番讲解的精神让人感动,而且期间师傅还不时地提问,感觉亲切和蔼,也保证了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保持大脑高速运转。在这当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工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零件缺陷及生产条件屡次改善工艺的过程。在精铸的修模与组合间,我们了解到,原来的工艺是一个在直浇道上对称分布六个零件,浇注时每箱放置一组模具,即每箱最多可一次性生产6个零件。而经过工艺改善后,在一个直浇道上单侧均布5个零件,浇注时每箱放置相对的两组模具,这样每箱就可以多铸4个零件,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还有,在蜡模上零件形状原有的直角部分添加一小块蜡,浇注后再加工掉,如此可防止直角处应力集中产生开裂。除了这些,在生产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验证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的哲学道理。同时告诫我们在工作中只是一味动手,是很难有所创新和突破的,动手的同时又动脑才是工作的真理。 在成飞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工人师傅这个群体,他们大多踏实敬业、富有经验,给我们的实习提供了很大帮助。有一个师傅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是中巴合作枭龙战机项目中负责带巴基斯坦徒弟的师傅之一,我在实习中给他们当了一段时间的翻译。很难想象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全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就是仅仅靠着打手势、写写画画这样的方式,老巴们的笔记本上也记得满满当当。趁着我提供的翻译之机,老巴们迫不及待地拿出笔记本,把以前没学明白的地方一股脑全拿出来答疑了(好家伙,这要是没翻译,难道他们就打算这样回国造飞机?)。这位师 傅倒是很淡定,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连飞机上哪个部位用具体哪种材料,型号什么的都记得一清二楚,连手册都不用翻。师傅说干得多了,这些东西早就印到脑子里了。这就是所谓“行行出状元”吧。说到状元,我还了解到各个分厂还通过举行各种“比武大赛”来提高员工技能,具体形式就是不用机器,全程靠手工进行零件的加工,评出各项状元进行宣传和作为学习榜样。这种方式摆脱了工人在流水线上进行较为单一工作的枯燥和无聊,既有竞争性和趣味性,也在比赛中让工人们互相切磋,自我改进,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可谓一举多得。这也成为管理学在实际企业运作中的一个不错的例子。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住在成飞技校宿舍,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知道自己的目的,而且主动地去做。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