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笔会发言稿:写给忧伤的诗歌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笔会发言稿:写给忧伤的诗歌我喜欢诗,但不知道自己最终能否成为一个诗人尚存未知,但我钦佩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人应是一面旗帜,一面战鼓。记得2003年从星星诗刊上读到雨田的一首诗酒鬼:“独自卧在黑暗的角落世界上的一切与你无关你用呕吐出的眼睛审视醉在地上的一堆瓶子最后,你把自己倒进杯子喝了下去”;孙磊在风吹我中写道:“风吹我,像吹一件破衣裳”。干净利落的文字,简洁地勾勒出一个丰满的形象,动人心魄。诗歌的力量从此也可见一斑。从那时起,我开始想诗究竟是什么,诗人应该做些什么?在别人的眼里,诗人可能是一个疯子,一个对自己对世界冷言冷语的疯子,可以用更多的不可能充满着诗歌,可以赤祼着自己的灵魂在夜里游走,可以坐在潮湿的地上划出一些新鲜的不为人知的符号,可能为梦中出现的诗意惊坐而起诗歌应当是一种不带有任何枷锁的灵魂的舞蹈,更多形式的尝试,更自由地发挥,只有这样才是诗歌发展的本意,我们的作品才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也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下赘述: 一、歌者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体裁存在到今天,无疑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和魅力,或多或少还保留了诗歌本身应该具的节奏,对于诗歌的更加自由许多人也保留了不同的观点,现阶段对中国古诗词的研究,以及诗歌基本常识的深化,也不同程度上呼唤诗歌的向自然清新的回归,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当经济大潮推向当今的社会之时,喜欢读诗歌作品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诗歌的作者已不能像小说的作者那样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但是真正喜爱诗歌的人还是有的,而且通过我们努力这样的一个群体的数量也会来断的增加。坚持诗歌写作,推广诗歌向更自由的方向发展,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种对于诗歌体裁逐渐消亡的论断使我不敢苟同,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有着其自有的优势,而且它的这种自由是其余体裁无法做到的。所以对于诗歌体裁何时消亡我们也大可不必担心。但是这这种论断产生的背后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诗歌的更自由地发挥和大众化倾向同时被很多人所不齿。但我要说的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对诗歌解除的一些束缚呈现出了它的生机,波折总是会有的,但今天许多流派的出现,也加剧了诗歌的繁荣。不管是哪一种流派都不能忽略大众的阅读理解,这样才不至于诗歌在我们这个时代缺失了读者,使诗歌走向更狭窄的胡同,不能被更多的读者群体所接受和传播。陈鱼在评论曾提到:“诗是由诗人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只有在双方互相汲取又互为迷醉中,诗歌才能获得完整的生命人们共通的基质:语言的才情,对世事的洞察,对情感的领悟,最重要的是诗歌中那些突兀而至的让人达到阅读喜悦的灵感的扑朔迷离。”当代诗歌的游离与作者的写作初衷有很大的关系,各体裁间的相互鄙视是造成这一思想的重要原因。写作者对于诗歌的理解没有达成共识,过于沉醉于自己的情感或者以自己寻求生僻而产生出来的隔阂,是诗歌推广和阅读的一大障碍。在读者的心中,对诗歌的不理解,也说明了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某些硬伤。说到诗歌不能不提到唐诗,说到唐诗不能不提到李杜白居易。从中我们获得关于诗歌盛世的颂语之后,还应当清醒,诗歌作为精短的一种体裁,是否同时也经受着灼伤。是否我们还沉寂在历史留给我的月光中自斟自饮?旧体诗的一些细微的变化,也说明了旧体诗也在向大众化靠拢,一些旧有的条条框框变得可有可无,这应当是可喜的一面。在新诗观念的创新上我们不能不提到屋子,屋子也一直是推广新诗向大众化发展的一面旗帜。屋子的组诗我的祖国各地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诗观,没有张扬,内敛、平实的个性使他的诗具有深意,对于拓展新诗的读者群体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他在东北中写道:“总会有意趁邻家女孩不备的时候/像毒蛇一样伸出舌头/狠狠地朝女孩那稚嫩的小手紧握的冰棒上/舔上一口,然后又满足又惬意的跑掉。”完全是生活的语言,却将一淘气馋嘴的男孩勾勒得活灵活现。又如大连一诗中:“透过身后那弥漫的晨雾,屋子将双脚打上鞋钉/犹如马蹄一般,在汉字的身旁使劲的/近掘。他把手放在空中/面朝大海,极尽所能的幻想英雄离去时的背影。”很平常的叙述,却也正是这种平常,却能让读过此诗的人去想象他的那种生活状态,是否与生活中的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屋子的诗很耐读,我们匆匆的走过时,好像并没有发现什么,但只要我们肯回首,便能发现生活中我们一直拥有却未曾流露的一种感觉和一种思想。正是这种行动的践行,使我们看到了诗歌本身存在的一种力量。也正是有了这种开始,我们才能扩大我们诗歌的总读群体,才会有更多的关注和评论。“聚拢的马群将被劫走/星星将被吹散/他在所有的脚印上覆盖/一种新的草药”,“窗子忧伤的关上了/有两盏橘黄朴素的灯也要熄灭了/他们来了/他们是黑色的风”;“苹果突然熟了/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将要死去,我们不熟悉的慢慢生根”海子黑风二、评论:诗歌的存在必定有来自己不同方向的声音,不管是扼杀还是捧杀,都会最终使一部分诗人失去理智,使诗歌走进更孤独的胡同。诗歌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像一个迷路的孩子需要阳光的指引需要向导,我们多年来的评论工作做得还相当不够,对诗歌的建议说得含糊不清,相反地对诗歌以外的花边投入过多精力。更多地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提些不切实际的意见,令人不知所云,无所适从。诗歌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诗歌自身文本的更新与创造。陈鱼在她的评论中还提到,“对诗歌的评点和言说,有时候是多余的和愚蠢的。言说者有时就像那新闻发言人,与其说是由他出场来宣告某事实和观点,不如说是由他来遮挡后面生龙活虎的真实。在权威失去权威性,话语也失去话语能力的当下,人们习惯于在小圈子里自说自话;习惯于在泛滥的赞美声里保持怀疑;习惯于在活力丰沛的语言声里麻木;也习惯于对着不着痛痒的好话坏话充耳不闻。”对诗歌的评说,可以这样说。但是另一方面我还是应当听取不同的意见,在仁者见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诗歌作者也相当重要。对诗歌的点评要中肯到位,这是所有诗歌作者近乎一致的呼声。这就要求诗评者不要站在俯瞰一切的高度上评论,而应走下讲坛,讨论诗的主旨,走向,意象的取舍。榕树下的诗歌在某些社团呈现一边倒的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也应让我们足够的深思,一些好作品得不到绿叶,一些无新意的作品获得推荐追捧,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些不仅与我们的鉴赏能力有关,而且更与我们的审美情趣吻合。社团的壮大,应当有其高质量的评论队伍,而只有社团的不断强大才能促进榕树向更高更快更远地方向发展。民间也曾是评论部成立最早的社团,同时也对评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论要像文章那样去写。三、自足:诗歌的文本自足说的应是相对其他文的一种自我完善。它有着自身的功用,是生活中我们无法用其文本所能承载的张力,基于此诗歌形式的变化与内容的结合对于诗歌的发展无疑具有着挑战性。当前诗歌的流派很多,但真正长久生存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见。我们也无意于将当代诗过于细致的分化,但对其创作思想的整理,对诗歌的写作大有裨益。诗歌的内在节奏是我们分析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诗是跳跃性的音符,是想象张开翅膀后留下的声音。对于它的美丽,通常是通过文字的彰显,达到思想的共鸣,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体验。诗歌文本的自足当然还包括对诗歌语言的一种创新。天下第一山下在他的看客一诗中写道:“你出门的时候设想过许多河而这条是你从来没有遇见过的忽而缠绵忽而猛烈贴着月光飞过。”细腻而形象是诗歌的一种特征,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四、使命:诗评家陈超说过:“比较而言,今天的诗充满美感而缺少活力,能链接的无穷游动,使诗歌话语成为幻美之境的快急旅行,没有噬心历史载力。或许这些诗人想引超越现实为立论依据,但我想说,这是一个体面的圈套。”细品他的话,不无道理,我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似乎缺少一种深刻挖掘生活的能力,在新诗的创造上缺乏创新,即使有所创新并没有坚持下去,走到一定的高度后,便停止不前。诗歌的创新说起来并不容易,但我们写过了许多首诗歌之后再回头,会发现是一种重复,即使不是语言上的重复,至少也是思想的重复。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去动笔。生活中的许多一瞬间即逝的珍奇值得羽化成诗。但是我们在选择之中摒弃了生活,而只选择了想象。诗歌的自足来源于生活,更期待诗歌在更质朴的状态还原诗歌的多彩与新生。生活的诗意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充实。我认为没有完美的诗歌,但可以追求更美。诗歌所应承载的应远远要比一艘船要多,当它经过时所留下的快乐同时也应有快乐以外的痛苦与无奈。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有自我,缺少冷静与毅力,往往在没有靠岸的时候选择了规则与规范,因而使这一文本变得毫无生气,也毫无力量可言。多思则神形备。对于诗歌的思索要有立体空间思维,不管我们经过的方式多么的简单,我们乘坐的工具是多么的简陋,我们都应让它自足,让其丰厚。虽然有时我们也往往让其超载。我想诗歌的灵感对于诗歌的创作本身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仅依赖于灵感创造出来的诗歌往往星光的乍现,美丽却不具有持久性。网络诗歌中关于爱情、思乡的诗篇很常见,一些诗歌的质量也相当不错,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有关于更贴近农村生活具有泥土气息的乡村民声方面的诗歌却相对稀缺,当然这也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与体验有关。诗歌的历史载力,应当从不同的侧面得以体现,这种单向的发展倾向,对网络诗歌的发展不利,对整体诗歌创作也十分不利。这可能与网络作品的传播性质有关,但是我希望在以后多出现些乡土诗人,让生活的多个侧面出现在我们优美的诗行。在我们民间发表的作品中,当然也出现了许多反映百姓疾苦的诗篇,而且写得相当不错。西屠的这首他们是在割草,还是在仰望星空中有这样的诗句:“他们割完草,开始挖土一具深埋多年的马从土里拔腿离开田垄里,燃起的熊熊大火烧光的是一片细小的草叶还是一只,在天空摔倒又折断翅膀的黑鸟。”喻意深刻。诗句中呈现同情,悲伤。诗歌隐藏的力量在深埋、摔倒、折断翅膀的经历中,有其现实意义,给人一种厚重、大气、铿锵之感。0451033家乡人 中有这样的诗句:“一辈子的情愿他们常常反对反对沉山反对土地反对镜子一面照出影子的玉米粥同时反对计划生育往更深的山里反对孤单孩子出生。”“老了他们反对孩子反对出走反对镜子一面称作城市的虚幻更反对自己举着的锄头锄不掉远走的脚印恰如逃跑。”落后与先进文明的对照,使这首诗意义上简单的诗歌呈现了他清新自然的一面。也并不是说诗歌的使命仅存于此,更多的应是多元化的均衡发展,忽视了任何一个方向,都会使我们的诗歌创作走向狭小。五、技巧:诗歌无技巧。记得汤问曾说过他不谈诗歌的技巧。在此我深表同意。诗歌的技巧应是在内涵上的追求,内容上的充实。情感的表现是否丰满,足以弥补诗歌语言所带来的不足,因为诗歌的最大的技巧应是无技巧。生活中诗意的追求,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更能达到预期以外的效果。从这一点上来说,摒弃所谓的技巧是一件好事儿。诗意是诗歌作者应当追求的。诗意是打开我们的心灵把平淡的生活装进心里,然后任由它横冲直撞,在某一天只要你愿意打开一个窗口。他便可以自然的流出来。感情和思绪只有找到它最吻合的喻体,诗歌便充满了诗意。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一直沉溺于对意象的创造,却无真正细腻有味地表达,这应当说是诗歌的一种缺失。仿佛给客人做了夹生饭却总是让人别客气一样。目前,社团的诗歌还停留在注重卖弄文字技巧的边缘,一些诗歌作品在自吟自唱内心的孤苦,很难形成开阔意义上的走向。这也应是诗歌作者在以后应该审视的问题。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诗歌亦如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诗歌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在不断变革的今天,更应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合和责任感,可以像一条小溪灌溉农田,可以像一脉江河奔腾向海,也可能像海沉淀中承载生命的尊严和命运的帆船。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小升初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家禽饲养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动物检疫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水生产处理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林木种苗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行业新型保温材料市场趋势与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水文勘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印刷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土建施工人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2030中国立体护围卫生巾行业竞争优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匹克球裁判试题及答案
- 2025秋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中心社会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水浒传》核心知识点与深度解读》
- 深圳微利房管理办法
- 诊断学血管检查
- 大连市甘井子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生产安全会议纪要
- 护理文书书写PDCA案例
- 哪个团队收益大+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
- 制作瓷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