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太阳高度角的图示,H,H,N,S,H,N,S,H,N,S,H,H=90-(-),H=90-(-),H=90-(+),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公式合并:H=90-|(同一半球取“-”,不同半球取“+”,为某地点的地理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也可以用:H=90-两地纬度差(两点的圆心角)来表示。,H=90-两地纬度差(两点的圆心角)通常用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三、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N,S,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_。当地点向北渐离直射点,两点的纬度差变_,正午太阳高度变_。当地点向南渐离直射点,两点的纬度差变_,正午太阳高度变_。,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演变:,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两分日时:,北半球冬至日时:,H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H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H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90,小,大,大,小,6634N,6634S,90N,2326N,2326,90,90S,2326S,1、试在下图中区分ABC曲线分别是北半球夏至日、冬至日、两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的哪条曲线。,正午太阳高度H,0,A,B,C,【课堂练习】,四、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日期的变化规律,N,S,A,B,C,D,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节气),H=90-两地纬度差(两点的圆心角),近似看成两点的距离,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冬至日:,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赤道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赤道及其以北,2、试在下图中分出哪条是30N、0、30S的正午太阳高度随日期的变化规律,3.21,6.22,9.23,12.22,3.21,(日期),正午太阳高度(H),30,40,60,50,80,70,90,【课堂练习】,A,B,C,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L,正午物体影长与楼房间距问题,h,H,影长:(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试分析我校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L=h/tanH=hcotH,L与H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南,Lmax,北,Hmin,Hmax,Lmin,O,A,B,OA区:底层正午光线全年被遮挡,光照条件最差。AB区:部分时间正午光线被遮挡,光照条件一般。OB外:全年正午光线都没被遮挡,光照条件最好。,为了获得最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楼的间距至少应为南楼影长的最大值即:LhcotHmin,如果将一栋新楼建在OA区、AB区或OB外,试分析新楼底层正午的光照条件。,课堂小结:,1、正午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考试复习关键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响应式Web开发项目教程(HTML5 CSS3 Bootstrap)(第3版) 课件 第5章 阶段项目-在线学习平台
-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与委托服务协议
- 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与推广协议
- 正式工作背景证明函(7篇)
- 通信网络优化管理方案
- 公共关系学品牌推广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协议细节说明
- 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市场拓展策略方案
-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试题及答案
- Flotherm学习教学教程
- 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不良事件分级及上报流程
- 申请做女朋友的申请书
- 【语文】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家电店庆活动方案范文
-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确认 工作导则》
- 医疗纠纷鉴定委员会工作制度及职责
- 投标项目售后服务方案
- 国土安全课件
- 第一讲-17.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