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精ppt课件_第1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精ppt课件_第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精ppt课件_第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精ppt课件_第4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诫子书,诸葛亮,任垚,.,目标导航,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合作探讨,1.组内成员交流,每位同学依次展示。2.针对两个目标,分别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发言。3.全班交流,回答较好的小组奖励一颗星。,.,字音,夫(f)淡泊(b)淫(yn)慢险躁(zo)遂(su)穷庐(l),.,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字口诀,变,.,实词归纳,一词多义行夫君子之行(名词,操守、品行)三人行(动词,走)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问、学业),.,古今异义,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环境、心情安静。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词类活用,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明确。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的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虚词归纳,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课堂检测,翻译: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小结,.,作业布置,1.整理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并工整地写在抄写本上。2.背诵诫子书。,.,目标导航,1.了解诸葛亮的基本信息。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做简要分析。3.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4.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概括诫子书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感情。,.,合作探讨,1.组内成员依次交流,取长补短。2.组长做好交流记录,并选定每个问题的发言人。3.全班讨论,针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奖励。,.,诸葛亮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本文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封家书也可以看做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了“静”和“俭”对于培养君子美好品性的重要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老子道德经,.,主题概括,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作者对后代寄予的志存高远的厚望。,.,“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两者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要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