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与缺铁性贫血_第1页
儿童缺铁与缺铁性贫血_第2页
儿童缺铁与缺铁性贫血_第3页
儿童缺铁与缺铁性贫血_第4页
儿童缺铁与缺铁性贫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防治,.,Prevalenceofanemiainchildren05yearsoldWHOregion,2019,.,流行病学铁缺乏症(irondeficiency,ID)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和全球性健康问题,据估计世界13人口缺铁。我国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0002019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7个月7岁儿童铁缺乏症总患病率40.3%,IDA患病率7.8%。,.,缺铁的危害缺铁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婴幼儿严重缺铁影响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甚至不能被补铁所逆转。,.,儿童铁缺乏症的高危人群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危害大,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主要是624月龄的婴幼儿和青春期儿童。,.,一.铁的代谢MetabolismofIron,1.铁的含量和分布Totalbodyironanddistribution2.铁的来源Sourceofiron3.铁的吸收和转运Absorptionandtransportation4.铁的利用和储存Storageandutilization5.铁的平衡Ironbalance6.出生前后铁代谢特点Characterofironmetabolismininfancyandchildhood,.,1.含量和分布,含量新生儿75mg/kg儿童35-70mg/kg成人男50mg/kg女35mg/kg,.,铁的代谢铁的分布,分布血红蛋白64贮存铁32肌红蛋白3.2含铁酶,转运铁1,.,2.铁的代谢铁的来源,来源1)外源性:食物(1/3)动物性食物:血红素铁10%25%植物性食物:非血红素铁1.7%7.9%2)内源性:红细胞铁(2/3),.,3.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吸收1)食物中铁的吸收率1-20%谷类、蔬菜1%肉类、鱼类、禽类10-25%母乳/牛乳50%/10%2)形式:Fe2+3)部位:十二指肠空肠上段,.,4)影响铁吸收的因素Positivefactors(还原性物质)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Negativefactors碱性环境/草酸/植酸/钙/磷咖啡/茶叶-鞣酸,铁的代谢铁的吸收,.,铁的代谢铁的转运,转运:Fe2+Fe+加去铁蛋白铁蛋白(储存)转铁蛋白需铁组织(利用),.,Fe,去铁蛋白,肠粘膜细胞(储存形式),铁蛋白ferritin,转铁蛋白TF,Fe,血浆(转运形式),利用,Fe,血清铁SI,TfR,SI,吸收,转运,调节,.,调节:肠粘膜对铁吸收的调节贮存铁转铁蛋白受体(TfR),.,铁的转运,概念(Concepts):血清铁(serumiron,SI)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saturation,TS),.,Fe+,血清铁(SI)+未饱和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TS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saturation),.,铁的转运,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4.铁的代谢铁的贮存和利用,贮存铁:含铁血黄素铁蛋白Fe+幼红细胞线粒体原卟啉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Fe+肌红蛋白合成,.,铁的利用,铁与血红蛋白铁+原卟啉protoporphyrinIDA血红素+珠蛋白肽链血红蛋白,.,5.铁的平衡铁的排泄量,排出量15ug/kg/d(小儿)排出形式:肠道(肠黏膜、红细胞、胆汁)肾脏汗腺表皮细胞,.,铁的平衡铁的需要量,成人月岁1mg/kg/d早产儿mg/kg/d各年龄小儿每天摄入总量mg/d,.,6.出生前后铁代谢(重点),-胎儿期铁代谢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取孕后期3个月获铁量最多足月儿可满足生后45月需要早产儿易缺铁孕母严重缺铁,影响胎儿获取铁量,.,足月新生儿:生理性溶血23月:生理性贫血期45月:生长发育迅速,造血活跃,需铁增加,进一步消耗贮存铁6月2岁: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婴幼儿期铁代谢的特点,.,儿童期:较少缺铁,偏食、饮食搭配不合理、肠道慢性失血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需铁量增加;女孩经量过多,-儿童期和青春期铁代谢特点,.,二.病因和发病机制Etiology&Mechanism,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多胎铁摄入量不足:辅食添加迟生长发育需要,.,病因,铁的吸收障碍:搭配食物不合理慢性腹泻铁的丢失过多:慢性失血牛奶过敏,.,缺铁的病理生理,储存铁,RBC内铁,血浆中铁,.,铁缺乏贮存铁血红蛋白铁血清铁酶铁红细胞内合成含铁酶细胞分裂不受影响铁依赖酶,RBC正常或某些细胞功能紊乱,如生物氧化、细胞呼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神经递质分解与合成等血液系统症状:非血液系统症状:一般贫血表现行为发育异常髓外造血表现皮肤粘膜损害心血管系统症状细胞免疫功能缺铁性贫血发病机理,.,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一般表现髓外造血表现其他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反甲(匙状甲),.,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fl,MCHmol/L(500g/dl)Fe3+FEP血红素IDE:SF,FEP,细胞内缺铁(FEP增高还见于铅中毒、慢性炎症、先天性原卟啉增多症),.,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可染色铁):0+细胞内铁:铁粒幼细胞15%(正常20%90%),.,铁代谢检查,ID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SI(血清铁)SI:62.7umol/L(350ug/dl)TS:15%(30-50%),.,诊断Diagnosis,喂养史临床表现铁代谢骨髓检查铁剂治疗有效,.,鉴别诊断,铅中毒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慢性感染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益处,.,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1.健康教育,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2.孕期预防加强营养,摄入富铁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mg/d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u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3.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人乳喂养。纯人乳喂养者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12mg/(kgd)元素铁,直至1周岁。不能人乳喂养的婴儿人工喂养者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铁。牛乳含铁量和吸收率低,1岁以内不宜采用单纯牛乳喂养。,.,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4.足月儿应尽量人乳喂养46个月,及时添加富铁食物,必要时可按每日剂量1mg/kg元素铁补铁。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部分人乳喂养及人工喂养者,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并及时添加富铁食物。,.,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5.幼儿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喂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尽量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不建议单纯牛乳喂养。6.青春期儿童一般无需额外补充铁剂,对拟诊为缺铁或IDA的青春期女孩,可口服补充铁剂,剂量3060mg/d元素铁。,.,624个月婴幼儿补铁指南,资料来源:INACG/WHO/UNICEF补充铁剂防治缺铁性贫血应用指南,2019,.,其他年龄人群补铁指南,资料来源:INACG/WHO/UNICEF补充铁剂防治缺铁性贫血应用指南,2019,.,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筛查指标:Hb测定筛查对象:对缺铁的高危儿进行筛查,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46个月仍纯人乳喂养而未添加富铁食物、或未采用铁强化配方乳补授或不能人乳喂养婴儿、以及单纯牛乳喂养婴儿。筛查时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建议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Hb检测,其他儿童可在912个月时检查Hb。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幼儿,建议每年检查Hb一次。青春期儿童,尤其是女孩应常规定期进行Hb检测。,.,治疗Therapy,原则:去除病因、铁剂治疗良好的护理去除病因铁剂治疗输红细胞,.,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合理喂养,给予富铁食物,注意休息。2.病因治疗尽可能查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纠正喂食和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治疗慢性失血疾病等。,.,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3.铁剂治疗尽量给予铁剂口服治疗。(1)在不能进行铁代谢检测的基层医疗单位,如患儿存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并具有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明确原因,可拟诊为缺铁性贫血,开始诊断性补铁治疗。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尽可能开展铁代谢指标检查明确诊断。(2)口服铁剂治疗:采用亚铁剂口服补铁,利于铁的吸收。按每日补充元素铁26mg/kg,餐间服用,每日23次。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应在Hb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VitB12。,.,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循证医学资料表明,间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