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地理结业考试说明_第1页
2015地理结业考试说明_第2页
2015地理结业考试说明_第3页
2015地理结业考试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大庆市初中结业考试 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终结性考试,指导思想是体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并能全面准确地考察初中阶段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结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命题原则(一)基础性原则。 根据2011年制定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命题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将乡土地理作为检验地理知识学习情况的有效载体,尽量反映我省、我市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二)科学性原则。 试卷要结构合理,试题表述力求准确、严密、简洁、不发生歧义。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体现水平测试的基本性质,避免“繁、难、偏、旧”试题,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全卷且有一定的思考余地,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三)地理性原则。 试题要力求体现地理的学科特点,加强对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能力的考查,加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的考查,突出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创新性原则。 试题设计要体现时代性和鲜活性,选取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最新资讯做为背景资料,注重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生活实践和热点问题,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表现试题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适当增加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五)思想性原则。 关注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体现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家乡、关注祖国、关注全球。三、适用范围2015年大庆市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二(七年级)学生。四、命题范围及说明 范围: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内容及要求: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地球仪了解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特点。知道南北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不包括极地地区)地球的运动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结合季节变化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能够绘制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知道地球公转时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特点。地球上的五带了解地球上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了解地球五带的范围和界线、说明各带的特点。地图能在常见地图上辨别方向。(不包括极地地区定向)会根据比例尺量算距离。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著名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陆地和海洋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特点,根据地图描述各大洲和大洋的经纬度范围。说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岛屿、群岛、大陆、海湾及著名海峡。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能运用板块学说的观点分析世界上主要山系、火山带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多变的天气能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气温及降水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世界的气候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认识大洲根据地图说出七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东南亚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欧洲西部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以及地形、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举例说出欧洲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中东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分布、输出情况。日本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美国在地图上指出美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美国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巴西在地图上指出巴西地理位置和首都。举例说出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澳大利亚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环境特点。印度在地图上指出印度地理位置和首都。运用图表说出印度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俄罗斯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地理位置和首都。根据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经济发展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主要工业基地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说出各自突出特点。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东北三省在地形图上找出东北三省主要平原、山地和河流,并描述该区域地形特征。 运用东三省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内部的地形和气候差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与工业结构特点。塔里木盆地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黄土高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长江三角洲举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到其他区域。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三江源根据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北京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台湾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运用有关资料理解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港澳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四、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2.考试时间:与生物合卷共150分钟。3.考试分数:地理卷面满分100分。4.内容比例:地球和地图15%,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