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_第1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2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3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4页
22理想的风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理想的风筝【教材分析】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意志坚强、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三篇文章中的三位老师各有各的特点,让学生在学文中体会、学习老师的精神品质是编者的意图。选编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而与其他两篇文章不一样的是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因此,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笑谈腿疾”、“旋转板书”和“放风筝”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品味文字,揣摩文字的表达效果,(笑、泛、酸涩、尊敬、浮、漾)带领学生触摸到文字背后藏着的刘老师那颗伟大的心,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品味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反映人物品质,塑造人物形象起到的作用。4、了解并掌握省略号的作用。5、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学习重难点】1、品味文字,揣摩“笑、泛、酸涩、尊敬、浮、漾”等文字的表达效果。2、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品味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感悟刘老师品质。3、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资料链接】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他创作了很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2010年7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1993年他被查出患癌症,先因胃癌切除一部分胃,又因肺癌切除左肺,又切去了脾脏。虽有这些痛苦经历,他依然笔耕不辍,写了300多万字文章,出版了诸多著作。第一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步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列举典型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3、通过“笑谈腿疾”、“旋转板书”两个特写镜头的描写,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开朗、敬业爱生的品质。4、能体会到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看拼音写词语。tang ruo wu gong lian qiao hua feng zheng( ) ( ) ( ) ( )(二)给下面的“转”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转 zhun 改变方向、位置; zhun 绕着某物移动。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 ),便转( )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 )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 )多少次。而他每转( )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三)边读课文边想想课文中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四)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二、课堂研讨。一、渲染情感,揭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苏叔阳回忆他的老师刘老师的一篇文章。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2. 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课前,同学们一定都认真地读了这篇课文,你读了课文后,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也读了课文,先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刘老师是个乐观的人,因为虽然他腿有残疾,但是他却能笑着用一个幽默的小故事来说自己的那条残疾的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写人的文章,往往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课前预习时老师已经布置了任务让同学们去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刘老师几件什么事情?现在我们大家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你想得对不对?3、师生交流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把小标题概括好。(相机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4、那课文1-3小节是写什么的?(写作者由天空中的风筝想到刘老师,想到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师板书:忆起老师)那课文10-11小节呢?(写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师板书:思念老师)5、同学们你们看,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很快理清文章的脉络,把长文读短了,同时还可以在头脑中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法。三、走进事例,了解刘老师。1、学习“笑谈腿疾”。(1)同学们,要想了解一个人,我们必须“听其言、观其行、悟其思。”也就是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第四自然段“笑谈腿疾”这个部分。学习要求:1.自由的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一画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2.仔细品味画出的词句,选择一两处写写自己对人物的感受。(2)师生交流。学生说完后,出示句子“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理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这句话并不是写刘老师的,而是写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泛”字的表达效果。一个“泛”字准确地写出了同学们慢慢产生的,淡淡的,难过的,那种充斥整个身心的感情。谁来读出这种感觉?教师小结:同学们,谈到腿疾,刘老师竟然是笑着说的,可以感受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乐观的人);听了刘老师的故事,同学们都笑了,同学们为什么笑?(感受到刘老师的幽默);课为什么笑过后,同学们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感受到刘老师身体的伤痛,行动不便,人生的不易、);这种酸涩之情,为什么又转化为敬佩之情了呢?(刘老师笑对人生的坚强,生命的顽强,更不因自己残疾而自卑,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在外人看来都觉得是酸涩的事,刘老师竟能笑着面对,他的乐观、坚强、豁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30年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2、学习“旋转板书”。(1)过渡: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既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也要关注别人的感受去体会人物的形象。现在我们再来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旋转板书”,同学们就会熟练多了。出示要求:1. 自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把刘老师写板书的每个动作划下来;2. 用心读读刘老师写板书的动作,把你的感受和同桌的同学讨论交流。(2)师生交流。我看到同学们大多都划出了这些动作:(撑地、离地、一转、转向、写、转向)看着刘老师写板书的这六个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六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大家一起说)他,第二个镜头是他,然后他,接着他,随后,最后2.从这些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艰难、吃力、危险,是啊,稍不留神就可能狠狠摔一跤,你能把这种艰难,危险读出来吗)在你心里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转啊!我听出了你的担心与难过。3.有人也许会这样问刘老师,刘老师,你写板书这样艰难、这样吃力,那你上课时就少些点板书,或者不写板书?学生也能听懂啊。(对孩子,对事业负责的老师)请你们再看看,为了事业,为了孩子,刘老师一天要这样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一年呢?十年呢?读到这里,你又产生了怎样的心情?(课件结尾放进去)评价这就是你激动的心跳。读好这段话,让你的感动充盈在字里行间,好吗?4. 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粗壮的粉笔字,更写下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爱,写下了自己自强不息的人生!)起恭恭敬敬地齐读。(开头、结尾全放进去)3教师小结:多么荡气回肠的一转啊!作者这朴素而感人的语言,平实而令人怦然心动的几个动作描写,(板书:动作)一次次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的敬业与执着。难怪,30年了,作者回忆起往事,依然在心底深情地呼唤:四、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抓刘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学生的感受认识了乐观开朗、敬业的刘老师。我们同学以后在写文章时也应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去描写一个人,还可以通过别人的感受从侧面去描写一个人。 作者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的事例。三、当堂训练。1、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表达效果。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理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四、巩固练习。(一)读片断,完成练习。1、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这句话把柳枝、连翘花当作 来写,你读了以后的感受是 。2、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文中两次写到“笑”。刘老师笑着讲女娲甩泥造人,结果自己的腿也被甩掉了,表现刘老师的 ;教室里腾起了一片笑声,这是因为 。(2)笑过之后,同学们心里泛起了酸涩的感情,这“酸涩的感情”是指 。听了刘老师的话,同学们更加尊敬刘老师了,这是因为 。 第二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省略号的用法。2、通过“放飞风筝”的特写镜头的描写,继续体会刘老师的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3、感悟体会课文中的语言,揣摩体会“浮、漾”等词语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读一读,体会省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表示说话未完或感情未尽;表示说话的迟疑或转折;表示惊恐情绪和慌乱语调;表示语音的断续或延长;表示说话者的沉默或思考。1、“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 )2、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 )3、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 )二、课堂研讨。一、温故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飞(读课题理想的风筝)回想一下,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飞风筝)从前两件事中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乐观开朗、敬业爱生)2、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饱含着他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你能读读吗?(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思念刘老师的乐观幽默,思念他对工作的投入、对学生的关爱,作者在什么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二、品读13节,学习见物思人的写作方法。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写景导入,很有特色,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2、课文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引导学生找出第二节相关的语句感情朗读)。体会这段景物描写的妙处 。写了几种景物?把它们当成什么来写的? 出示句子:柳枝绿了,连翘花开了,风筝飞上天了。与文中的句子比较,文中的句子好在哪里?3.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作者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又,每逢,不由自主)有感情地读读第1、3小节。4.写人的文章由写景导入,你们觉得有什么好处呢?“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是文章开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学一学。5“每逢这时”,作者为什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预设:(生:放风筝是在我的记忆中刘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自然过渡,导入教学第七九自然段三、学习“放飞风筝”。1、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2)画出相关语句,点出重点词语,把感受到的用简练的语言批注在旁边。(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所画的语句。2、学生自学,批注3、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 过渡:通过自学,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第7自然段:预设(“亲手制作”)教师引导:刘老师亲手制作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从刘老师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的风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能制作各式各样风筝的人对生活该是多么地热爱呀!)第8自然段:预设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把风筝亲手送上蓝天的快乐;教师引导:从“决不肯”中你感受到什么?(一种执着,执着地爱着生活)是啊,刘老师不肯失去的是为生活增添快乐的机会。引导个别读,体会执着、顽强,对生活的的热爱。预设2.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教师引导:读着这句话,我们的脑海中“便”也出现了当时的情景。(谁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再现刘老师放飞风筝的情景。)看,春风下放飞风筝的刘老师是多么地快乐,幸福。望着扶摇直上的燕子风筝,刘老师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刘老师的心也跟着飞上了高远的蓝天,他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也一齐飞在青云之上。)“他的脸上漾出了甜蜜的笑”。预设3.我常常站在他旁边,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教师引导:理解“漾”字。(液体因太满而向外流。形容刘老师发自内心的快乐。为什么他放风筝时是那么快乐?(他放的是亲手制作的风筝;以残疾的身体放起了风筝是很不容易的;他觉得放起的风筝自由自在,自己仿佛也自由自在)刘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他是那样的快乐。他流溢出来的快乐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第9自然段预设1.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教师引导:你的脑海里出现了这幅图画了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悟:刘老师是个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的人。(意说明在挑战自我,他用残疾之身为学生作出榜样,影响教育着学生;笑着即不怕困难,乐观;叫着即表示心中的快乐;蹦跳着是一种忘我;喊着是一种自信,虽然我有残疾但我能做得很好)预设2.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教师引导: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感受,刘老师生命的强壮和力量也正在感染着我。回想一下作者记叙的方式:用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画面,通过我的感受写出了刘老师对我的影响之深。师总结:这样热爱生活,这样的自信,顽强,时常挑战自我,让生命发出最强音的刘老师怎能不让人思念?深情地齐读: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想念您”四、品味心声,升华“思念”1、教师引读第10自然段,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2、其实,苏叔阳一生都深受刘老师的影响,他在一篇回忆录里说:高中毕业后,受小时侯教历史的刘老师的影响,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文革开始了,他由一名大学教授变成一位伞厂工人,每天受到非人的折磨,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是刘老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笑对命运。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灾难又一次降临了。他的身体接连遭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