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疾病查房PPT课件_第1页
帕金森病疾病查房PPT课件_第2页
帕金森病疾病查房PPT课件_第3页
帕金森病疾病查房PPT课件_第4页
帕金森病疾病查房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帕金森病,寿飞,2,-,26床患者葛亦江男性79岁农民主诉:行动迟缓、肢体抖动半年,加重2月,3,-,患者葛亦江,男,79岁,于2013年05月14日12时08分入院。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行动迟缓,肢体抖动,行走不稳,日常生活能自理。2月前上诉症状加重,行走不能,起床翻身困难,无法自行穿衣,嗅觉减退,进食有哽咽感,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出生诸暨,农民,小学文化,吸烟史53年,20支/天,饮酒史60余年,3斤黄酒/天,已戒3年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子1女家族史:父母均已逝,2弟1姐,案例,4,-,体格检查,患者入院时意识清,言语尚清楚,双侧瞳孔3mm,对光反射灵敏,呼吸规则,心律齐。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V-级,双侧巴氏征阳性。T37.8(),P84次/分,R20次/分,BP140/78mmHg。坠床危险因子评分7分,压疮评分19分。,5,-,治疗经过,入院时予二级护理,普食,抗震颤麻痹、活血等对症治疗。14日下午T38.1(),予温水擦浴一次后T38.0(),予美林混悬液10ml口服,降温T37.7()。有受凉、畏寒寒战病史,予头孢呋辛胶囊0.25gBid口服抗感染治疗。16日23:25分患者烦躁不安,予安定针10mg静脉推注。17日01:05T39.1(),予消炎痛栓0.05g塞肛,平衡液针补液处理,降温T38.0()。17日04:06患者突发呼之不应,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皮肤略青紫,立即予胸外按压,呼吸皮囊辅助呼吸。半小时后患者呼吸、心跳未恢复,呈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口唇青紫,四肢无活动,医生诊断死亡,做好尸体护理,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6,-,诊断,入院诊断:帕金森病?死亡诊断:猝死、帕金森病、肺部感染,7,-,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尿常规示:亚硝酸盐2+,白细胞3+,细菌数3341个/uL。胸片示:左下肺感染?主动脉迂曲钙化。,8,-,护理问题,1、躯体活动障碍:与肢体抖动,行走不稳,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肌减退有关。2、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3、营养失调:与进食困难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本病相关知识与药物治疗知识。,9,-,护理措施,1、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巡视,主动了解病人需要。指导和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生活方便。传呼器置于病人床边,生活用品置于病人伸手可及处。2、安全护理:尽量不让病人从开水瓶中倒水,选用不易打碎的不锈钢饭碗、水杯,避免玻璃和陶瓷用品,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特别强调专人陪护。护士应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双侧床栏,防止跌倒/坠床。3、饮食指导:告知病人于家属导致营养低下的原因、饮食治疗的原则与目的,知道合理选择饮食和正确进食。4、疾病知识指导:应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程进展和主要并发症,告知常用药物用法、服药注意事项、疗及不良反应。,10,-,帕金森病,11,-,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为临床特征,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本病多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在遗传分型中也有家族性和少年性帕森病。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率约占全部病人的7580。,帕金森病简介,12,-,年龄老化,帕金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研究发现,自30岁以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氧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力,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然而,仅少数老年人患此病,说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蜕变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本病发病的促发因素。,帕金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达1%,而40岁以前发病者甚少,年龄老化可能与发病有关。研究发现,自30岁以后,多巴胺能神经元在纹状体的含量岁年龄增长而降低,且与黑质细胞的死亡数呈正比。,而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蜕变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本病发病的促发因素。,帕金森病病因,13,-,帕金森病病因,环境因素,帕金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研究发现,自30岁以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氧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力,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然而,仅少数老年人患此病,说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蜕变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本病发病的促发因素。,流行病学显示,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或某些工业化学品等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14,-,遗传因素,帕金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研究发现,自30岁以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氧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力,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然而,仅少数老年人患此病,说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蜕变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本病发病的促发因素。,本病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有报道10%左右的帕金森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病因,15,-,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多从一侧上肢开始,呈现有规律的拇指对掌和手指屈曲的不自主震颤,类似搓丸样动作。具有静止时明显震颤,动作时减轻,入睡后消失等特征。随病情进展,震颤可逐渐涉及下颌、唇、面和四肢。少数病人无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静止性震颤,16,-,帕金森病临床表现,肌强直,病变的早期多由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骼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你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如果患肢同时有震颤,则有断续的停顿感,就象两个咬合的齿轮转动时的感觉。会出现折刀样肌强直、铅管样肌强直和齿轮样肌强直。,17,-,帕金森病临床表现,运动迟缓,病人随意运动减少、减慢。多表现为开始的动作困难和缓慢,如行走时启动和终止均有困难。面肌强直使面部表情呆板,双眼凝视和瞬目动作减少,笑容出现和消失减慢,造成面具脸。手指精细动作很难完成,有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的倾向,称为写字过小征。,18,-,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姿势步态异常,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19,-,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其他,常见为自主神经症状,如便秘、出汗异常、流涎、性功能减退和脂溢性皮炎等。,20,-,帕金森病临床诊断,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有时鉴别困难要借助辅助检查。,21,-,帕金森病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早期无需药物治疗,当疾病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时,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症状,并可减少并发症而延长生命。抗胆碱能药物:适用于震颤明显的年轻病人,如安坦。金刚烷胺:能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多巴胺,并阻止其再吸收,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复方左旋多巴:复方多巴制剂可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和减少其外周不良反应,是治疗PD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减少和推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如普拉克索。,22,-,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多巴胺替代治疗,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使乙酰胆碱一多巴胺系统重获平衡。左旋多巴是医治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1)左旋多巴胺:(2)美多巴:是左旋多巴200mg和苄丝胼50mg或左旋多巴100mg和苄丝胼25mg的混合剂,国内多用。有普通型和缓释型两种,不但可以减少服药次数而且也较稳定。(3)息宁(左旋多巴200mg,卡比多巴50mg),与美多巴的功效相似,也有普通型和缓释型两种,国外较多用。虽然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重大突破,但长期(一般3-5年)应用时,可出现“长期左旋多巴综合征”。(1)发生“剂末现象”,即每一剂药物的疗效。在服下一剂前出现症状加重,它与服药周期有关,是可预知的。(2)“开-关现象”,症状加重与缓解的波动,与服药时间无关,不能预知。(3)不自主的异动症,发生在血浆多巴胺水平最高峰时,或整个药物有效期持续存在。(4)晨僵、僵住等。,23,-,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用药原则,神经核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手术只是改善症状,不能根治,术后仍需药物治疗。,24,-,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康复治疗,如进行肢体运动、语言、进食等训练和指导,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5,-,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中的帕金森病基因治疗,26,-,帕金森病护理,本病主要见于老年人,胃肠功能多有减退,还可合并胃肠蠕动乏力、痉挛、便秘等症。此外,本病肌张力明显增高,肢体震颤,能量消耗相对增加。还有些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痴呆、食欲减退、不知饥饱等。故在病人的营养方面应注意调理。首先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充分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适量进食海鲜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多次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膳食和营养,27,-,本病早期,病人运动功能无障碍,能坚持一定的劳动,应指导病人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应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走路时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厕下蹲及起立困难时,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动作笨拙,常多失误,餐时中谨防烧、烫伤等事故发生。端碗、持筷有困难者,为其准备金属餐具。无法进食者,需有人喂汤饭。穿脱衣服,扣纽扣,结腰带、鞋带有困难者,均需给予帮助。穿着应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及开襟在前、不必套头的衣服。拉链与纽扣可用尼龙粘链代替。尽量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不要用橡胶或生胶底的鞋子,因为鞋子抓地时,可能会使患者向前倾倒。,给予众多指导和帮助,帕金森病护理,28,-,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帕金森病护理,29,-,本病老年患者常有免疫功能低下,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宜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天气等情况增减衣服,决定室外活动的方式、强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预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以防止尿便浸渍和褥疮的发生。被动活动肢体,加强肌肉、关节按摩,对防止和延缓骨关节的并发症有意义。结合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翻身时,应注意有无皮肤压伤,并防止皮肤擦伤。,预防并发症,帕金森病护理,30,-,皮肤护理指导:勤洗勤换,保持皮肤卫生,防止局部皮肤受压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预防压疮。活动与休息指导:鼓励病人维持和培养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卧床病人协助被动活动关节和按摩肢体。安全指导:避免登高和操作高速运转的机器,不能单独使用煤气、热水器及锐利器械,防止受伤等意外;避免进食带骨刺的食物;外出需人陪伴。照顾者指导:关心体贴病人,协助进食、服药和日常生活的照顾,督促病人遵医嘱正确服药,防止错服、漏服,细心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帕金森病健康宣教,31,-,心脏骤停-突然发生的心脏的有效搏动停止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心源性猝死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呼吸心跳骤停,心脏呼吸骤停-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跳呼吸突然停止,使有效循环功能立即消失,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全身重要器官特别是脑的严重缺血与缺氧,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等系列症状。,32,-,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呼吸心跳骤停,33,-,呼吸心跳骤停,34,-,心脏骤停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前驱期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终末事件期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呼吸心跳骤停,35,-,心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心音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生物学死亡期从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及复苏的及时性。尽早实施CPR和电除颤是关键。,呼吸心跳骤停,36,-,诊断:,呼吸心跳骤停,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抽泣样呼吸,瞳孔散大,无对光反射,心电图表现为室颤、心室静止、心肌电-机械分离,37,-,呼吸心跳骤停,38,-,1.识别心脏骤停:判断病人意识,呼吸运动,大动脉搏动。2.呼救:高声呼救,请求他人帮助。3.初级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等。4.高级心肺复苏:是以基础生命支持为基础,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主要措施有气管插管、给氧、除颤、电复律、起搏和药物治疗。,呼吸心跳骤停,39,-,呼吸心跳骤停,40,-,1、胸外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下1/3处,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至少100次/分。,呼吸心跳骤停,41,-,2、开放气道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托下颌法。3、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呼吸心跳骤停,42,-,4、除颤,呼吸心跳骤停,左乳头左下方,右锁骨下胸骨右侧,43,-,复苏有效指征:1、瞳孔:大变小(有效);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无效)2、面色:发绀变红润(有效);面色灰白(无效)3、颈动脉搏动:每一次按压可以触到一次搏动;按压结束,搏动消失,应继续按压。按压停止,搏动仍在,心跳恢复(60/40mmHg)4、神志:有眼球活动,对光反射出现,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有效),呼吸心跳骤停,44,-,心肺复苏终止指标: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确定病人已死亡。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呼吸心跳骤停,45,-,常用复苏药:肾上腺素:心肺复苏的首选和最有效的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