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讲学稿(1)(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讲学稿(1)(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讲学稿(1)(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讲学稿(1)(新版)语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新授1 作者:巴里齐默尔曼等 学习目标与要求:1、 熟读课文,掌握注释与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2、 理解文本大意,了解热点雨林被毁坏的惊人现状。知识链接:热带雨林常识 1、介绍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点: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世界第一大河、世界仅有的“酱油河”、巨嘴鸟、黑色食人鱼)、西非刚果盆地、东南亚(中国的台湾、云南、海南等地),是地球的绿色项链。 2、热带雨林的特点及若干知识: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在21度左右,有“地球之肺”之称,“树上生树”、“叶上开花”、吃昆虫的猪笼草、跳舞草、富有特色的藤蔓、“绞杀现象”的典型爬树龙等有趣动植物。 3、热带雨林已成为地球上最复杂和生物种类最多的环境。它们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却拥有地球动植物物种的90%。理应称热带雨林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4、科学家曾经估计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有150万。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这个数字已上升到3000万5000万。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 。雨林中约中三分之二的动植物在树冠层上生活和栖息,这些附生植物多达万种,活像蔚为壮观的空中植物园。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给加点字注音。濒( )临 灰烬 ( ) 白垩( )纪 驯( )化 焚( )烧 疟( )疾 奎( )宁 牲畜( )2、选词填空 。 意味深长 休戚相关 连锁反应 濒临( ):接近;靠近。( ):指意义深远,有无限的情趣。意味,思想、情趣。( ):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3、 默读课文,试着为课文分层,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建议从文中找出词语并标注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 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他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将不同的答案的题在你讲学稿上标注出来,并直接提出质疑。 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默读课文,找出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 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默读课文,雨林的毁灭既然是世界性的灾难,为何人类还要摧毁雨林?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 任务一:积累本文的重点字词,并在组长的督促下每个词抄两遍。 任务二:根据你对本课的所学,归纳你所掌握的说明文解题技巧,并回忆所学过的说明方法。课题:第18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1 授课时间 第 周 班级 姓名 模块四:当堂训练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ku( )宁 cu( )毁 i( )症 效l( )白( )纪 fn( )烧 bn( ) ln( )二、阅读文本,回答问题。环境污染在古代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环境污染只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而古代的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没有污染、十分干净的环境中。其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事实。因为,几乎所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都证明,我们的先人也同样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例如,在古埃及的鼎盛时期,人们生活的环境却肮脏得令人难以想象。那时,到处都是从未修整过的街道,而街道两旁都是破破烂烂的茅屋,人口众多的家庭居住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而屋内同时还是虱子、臭虫、苍蝇、蚊子、老鼠以及各种寄生虫甚至毒蛇的出没场所。考古学家曾经在许多生前身份显赫的木乃伊的身上发现了虱卵。富人尚且如此,穷人就更不用说了。当时还没有厕所,人们通常都在路旁的水沟中便溺,没有被水冲走的粪便在阳光的曝晒下散发着刺鼻的臭气,各种肠道疾病、传染病和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也在人们居住的地方横行肆虐。那些在作坊里打铁或染布的工人,对那些有害的气体完全束手无策。在美洲大陆的古代印加帝国,情况也同样糟糕。1542年,一位旅行家曾经描写过一片被烟尘严重污染的山谷,那里整日笼罩在印第安部落篝火的浓烟之中,空气十分恶劣。当代古学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对加那利群岛的一具古尸进行解剖时发现,其肺叶中有一层厚厚的烟黑,可见当时环境污染已有多么严重。古代军队的驻地也是传染病的孳生地。为此,古罗马军队还制定了一条纪律:精锐部队不得在一个地方驻扎5天以上。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如果不这样,士兵们就有可能染上伤寒和痢疾等在当时来说很可能会致命的传染病。由于水源污染严重,古代的铁木尔大帝也曾颁令禁止士兵饮用生水。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环境才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当时的工场和作坊以及市民的住房附近仍然堆满了垃圾脏物,因为没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城市的清洁卫生根本就无法保障。那时,城市里还经常发生火灾。然而,火灾却往往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从卫生角度看,一场大火常常能将那些垃圾连同病菌一起烧掉。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现代人提出来的,这恰恰证明我们对环境问题已有了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决不意味古代不存在这一问题。事实证明,环境污染在古代甚至更为严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