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联测习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联测习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联测习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联测习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联测习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酶,包括DNA连接酶B.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C. 损坏胰岛A细胞的高尔基体不利于胰岛素的分泌D. 破伤风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是由线粒体提供的【答案】B【解析】【分析】、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坚挺,保持膨胀状态。、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详解】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不能合成酶。大部分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少部分酶的是细胞核,A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时,细胞失去水分,原生质层的皱缩程度大于细胞壁,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B正确;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若损坏胰岛A细胞的高尔基体不利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错误;破伤风杆菌是细菌,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B。【点睛】明确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液泡等细胞器的功能,结合题意分析便可解答本题。2.关于图的生理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图所示的过程,不会发生DNA聚合酶的催化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 翻译过程中,tRNA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D. 若图示DNA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则其控制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数少于n/6【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中显示两个生理过程,一个是以DNA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另一个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详解】DNA聚合酶的催化发生在DNA的复制。图示中只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因此不会发生DNA聚合酶的催化,A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也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翻译过程中,mRNA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C错误;图示中显示边转录边翻译,说明该生物是原核生物。由于遗传信息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表达氨基酸,因此其控制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数少于n/6,D正确。故选C。【点睛】易错点:本题中的D选项,要考虑终止密码子不表达氨基酸的特性,若是真核生物还要考虑到内含子。3.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发生,但也可用于培育生物新品种。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C. 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所依据的原理与杂交育种的原理不相同D. 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1、单基因遗传病(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2、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详解】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并非整条5号染色体都缺失,A错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两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不相同,C正确;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父亲色觉正常(XAY),母亲患红绿色盲(XaXa),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AXa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XA和Y未分离所致,D正确。故选A。【点睛】识记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题意分析准确判断各选项。4.生长素是最早从人的尿液中提取的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是生长素基因直接转录和翻译的结果B. 生长素既可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又可直接参与代谢C.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都是由外界的单向刺激(如单侧光照、重力)引起的D. 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仅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机理: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2)两重性: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生长。 (3)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详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不是由生长素基因直接表达的结果,A错误;生长素是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B错误;极性运输就是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往形态学下端运输,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C错误;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睛】明确生长素的本质、运输方式、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子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 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 p=a时,在F1中纯合体:杂合体为5:4D. 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体比例为5/9【答案】D【解析】【分析】哈代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如果是随机交配,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即种群基因库保持恒定。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之间存在以下的数学关系:当等位基因为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p+q=1。AA的基因型频率=p2,Aa的基因型频率=2pq,aa的基因型频率=q2。【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群体的基因频率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当亲代只有HH和hh,基因型的比例不同,p值不同,取值范围为0p1,A正确; 若亲代只含有为杂合子,则基因H和基因h的频率均为1/2,F1中HH、Hh、hh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1/2、1/4,与图中的b对应,B正确;从曲线图可知,当p=a时,F1中hh的基因型频率等于Hh的基因型频率,q2=2aq,q=2a。a+2a=1,a=1/3。F1中HH、Hh、hh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4/9、4/9,所以F1中纯合体:杂合体为5:4,C正确;从曲线图可知,当p=c时,F1中HH的基因型频率等于Hh的基因型频率,c2=2cq,q=c/2。c+c/2=1,c=2/3。F1中HH、Hh、hh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4/9、1/9,所以F1中中杂合体比例为4/9,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哈代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结合曲线图进行分析计算便可解答本题。6.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通过细胞膜使线粒体染色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因此一般使用层析液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来检验实验结果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答案】A【解析】【分析】理清“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实验的相关知识,从实验原理、选材、试剂作用、实验步骤等方面对各个叙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详解】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时,细胞应是活的。若用盐酸处理细胞,细胞会失活,从而影响实验,错误;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通常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错误;研究土壤小动物的密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错误;由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不宜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若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应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错误;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错误;观察人的成熟红细胞,若红细胞呈镰刀状,则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若红细胞呈现双凹圆饼状,则不是,正确。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其他均错误,所以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识记实验原理、实验材料选择、采用的试剂和试剂的作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某实验小组利用新鲜的绿叶为材料,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色素的原理是_;A、B是滤纸条上的标记,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层析液最先所处的位置是_(填“A”或“B”)处。(2)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过程中,偶然发现某植株缺失第II条色素带。该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缺失第II条色素带的植株,将该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25恒温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对某气体的吸收量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缺失第II条色素带的植株不能合成_,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_。改变该实验的_对a点的大小影响最明显。b点时罩内该气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叶肉细胞中该气体的产生量_(“大于”、“等于”、“小于”)消耗量。d点时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是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答案】 (1). 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法) (2). a (3). 叶绿素a (4). O2 (5). 温度 (6). 大于 (7). 上升【解析】【分析】1、色素的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因此在是叶绿素b,是叶绿素a,是叶黄素,是胡萝卜素。2、对曲线图分析可知,本实验通过氧气的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为光补偿点;d点之前,氧气的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从点起,即使光照强度增大,氧气的释放量不再改变,因此d点是光饱和点。【详解】(1)提取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若层析液高于滤液细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层析液应低于滤液细线,处于A处。(2)由分析可知,是叶绿素a,缺失第II条色素带的植株不能合成叶绿素a。从题中的曲线图可知,该气体的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所以测定的气体应是氧气。a点,光照强度为0,植株只进行呼吸作用。改变该实验的温度,会影响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氧气的吸收量。b点时罩内该气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还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要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叶肉细胞中该气体的产生量大于消耗量。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d点时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ATP和H的含量降低,短时间内,C3不能继续被还原成有机物,而CO2继续与C5转化为C3,C3的含量将上升。【点睛】识记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便可解答(1)题。结合图理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间的关系是解答(2)题的关键。8.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如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b为_,碳在中的流动形式为_。(2)温室效应可破坏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平衡,产生温室效应时_ (填、或)(3)若此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具有更新空气、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科学工作者在选取林场样方时应遵循_原则。若此森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4)中国古代诗词中,许多蕴含着生态学的知识,结合生态学知识回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揭示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_。【答案】 (1). 大气中的CO2库 (2). 含碳有机物 (3). (4). 间接 (5). 随机取样 (6). 自我调节 (7).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组分的多少等) (8). 竞争【解析】【分析】对图甲分析可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详解】(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因此,图甲中b为大气中的CO2库。表示捕食关系,碳以含碳有机物的方式在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流动。(2)当生产者从大气中的CO2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小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的CO2量,即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平衡,产生温室效应。(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森林具有更新空气、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为了排除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科学工作者在选取林场样方时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火灾后慢慢恢复的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4) 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描述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点睛】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仔细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碳循环的过程是解答()和()题的关键。9.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1)该植物群体中控制花色遗传的基因型有_种,若一品系的纯种白花与其它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其基因型为_。(2)若一基因型为AaBbCC红花品系与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杂交,子代均开白花,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在右图中画出该红花植株中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3)已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有一红花植株M分别与三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植株杂交,其结果如下表,则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4)现有红花、白花纯合植株若干,如何来验证其中一株白花植株N含有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请简要说明验证过程和判断方法。 _。【答案】 (1). 27 (2). aabbcc (3). (4). AABbCc (5). 用该白花植株N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其比例。F2中红花:白花=9:7,则证明植株N含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或:用该白花植株N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F1,F1再与该白花植株N杂交,观察统计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3,则证明植株N含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解析】【详解】(1)由“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c)”可知,控制花色遗传的基因型有33327种。基因型A_B_C_才开红花,因此,纯种白花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七种。其中只有aabbcc与其它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杂交,子代均开白花,说明子代不会出现基因型AaBbCc,由此可推测A、a和B、b这两对基因连锁,且A和不会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A、a和B、b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3)已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M是红花植株,其基因型为A_B_C_。由杂交组合一可推测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AaBBCc、AaBbC。由杂交组合二可推测的基因型可能为AAB_Cc、AaB_C。由杂交组合三可推测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_、AaBBC_。综上所述,的基因型为AABbCc。(4)验证其中一株白花植株N含有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的方法。第一种:可用该白花植株N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其比例。F2中红花:白花=9:7,则证明植株N含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第二种:用该白花植株N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获得F1,F1再与该白花植株N杂交,观察统计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3,则证明植株N含两对隐性基因一对显性基因。【点睛】本题考查特定情景条件下遗传规律的应用。在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的基础上结合题意进行解答。10.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现在最流行的是淀粉样蛋白(A)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A“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1)由题意可知,合成A的场所是_,A可通过胞吐的方式“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_(变少、不变、变多),原因是_。(2)AD病患者神经系统不兴奋和缺少_激素的效果很相似。AD病患者还会出现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据研究是由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引起的,这是_(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执行功能的结果。 (3)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的抗体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_【答案】 (1). 核糖体 (2). 变少 (3). A破坏线粒体,使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减少,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 (4). 甲状腺 (5). 非特异性免疫 (6). 注射A的抗体可与A结合,降低A对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破坏性【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A“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导致神经元受损,不能正常传导兴奋。2、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1)A是淀粉样蛋白,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因此合成A的场所是核糖体。A“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线粒体膜的损伤,细胞有氧呼吸受阻,产生的能量减少,使得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量减少。(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AD病患者神经系统不兴奋和缺少甲状腺激素的效果很相似。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3)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的抗体,A的抗体可与A结合,降低A对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免疫等知识,并结合题干进行分析。11.红遍大江南北的一档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讲到了发酵,因为发酵丰富了我们的餐饮生活。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传统发酵技术密不可分,如常见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酒在国人的餐桌上有着重要地位,每年葡萄收获的时候,家庭也可以制作葡萄酒。这一制作过程中,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型,其可以在_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而制作果醋使用的微生物,需要在_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醋酸发酵,若缺少糖源,则乙醇先变为_(1分),再转化为醋酸。(2)民间制作腐乳时,一般要加盐,加盐可以_,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在将发酵好的豆腐块分层摆放到瓶中时,需要逐层加盐,且随着豆腐层的加高而_。(3)向坛中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_。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异养兼性厌氧 (2). 缺氧、呈酸性 (3). 氧气充足 (4). 乙醛 (5).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 增加盐量 (7). 增加乳酸菌的含量,缩短制作时间 (8). 加入的食盐过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果酒、果醋、豆腐乳和泡菜的制作,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1)酒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既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又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下生长繁殖。酵母菌在缺氧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制作果醋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为醋酸;氧气充足,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先变为乙醛,再转化为醋酸。(2)民间制作腐乳时,一般要加盐,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随着豆腐层数的加高,豆腐与微生物的接触概率增加,因此,随着豆腐层的加高而增加盐量。(3)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向坛中加入“陈泡菜水”可增加乳酸菌的含量,加快发酵速率,缩短制作时间。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繁殖。【点睛】解答(1)题需知道酒、醋制作的菌种及其代谢类型。明确盐在豆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中的作用是解答(2)、(3)题的关键。12.Bt基因即苏云金芽孢杆菌(Bad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基因,因其表达产物Bt毒蛋白杀虫效果好、安全、高效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杀虫基因。如图为培育转Bt基因苗的基本操作过程。(1)Bt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