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总结.ppt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总结.ppt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总结.ppt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总结.ppt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例析,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动词的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情形。(一)动词的宾语前置(二)介词宾语前置,(一)动词的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莫肯顾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己知不知己)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不余欺不欺余)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莫之许莫许之),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曷”、“胡”、“恶”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同上)(安在在安)子何恃而往?(彭端淑为学)(何恃侍何),3用“之”把宾语提到前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不知句读;惑之不解不解惑),4用“唯是”表示宾语前置唯利是图(唯利是图图利)唯命是从(唯命是从从命),5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你既然如此记着我)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孔雀东南飞)(见丁宁叮咛我。以上两例中的“见”指代“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见背:背弃我),(二)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1在文言文中,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往往提前。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谁与归与谁归)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何以以何)客何为者也?(司马迁毛遂自荐)(何为为何),2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是以以是),3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东向坐向东坐;南向坐向南坐),二、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这种语序古今一致。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之为“定语后置”。,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使报秦”是“人”的定语。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好事”是“少年”的定语。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烧溺死”是“人马”的定语。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具体而微”是“雁荡”的定语。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毛遂自荐)“门下有勇力文武备”是“食客”的定语。,2中心词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能不易其志”是“缙绅”的定语。,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铿然有声”是“石”的定语。,5没有标志的定语后置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五”是“人”的定语,“八”是“窗”的定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十二”是“金人”的定语。,三、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于+名词“于”译为“在”,表处所。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于”译为“比”,表比较。其势弱于秦。(六国论)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于”译为“对”,表对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终不敢加兵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何快于是(齐桓晋文之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于”译为“向”,表对象。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而耻学于师。(师说)“于”译为“在”,表范围。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于”译为“在”,表对象。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于”译为“到”,表对象。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于”译为“到”,表时间。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自荐)“于”译为“与”,表对象。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于”译为“从”。青,取之于蓝(劝学)“于”译为“受”,表被动。不拘于时(劝学),2以+名词最常见的形式是:动词+之+以+名词。“以”翻译为“用”、“把”、“拿”。这种形式,在现代汉语中还有遗留,如动之以情(以情动之)、晓之以理(以理晓之)、诱之以利(以利诱之)、绳之以法(以法绳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以上各句,划线部分就是后置的介词结构,翻译时移到谓语之前。,四、被动句,1用“为”(wi)表示被动。格式:主语+为+名词+动词。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2用“为所”表示被动。格式:主语+为+名词+所+动词。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3用“为所”表示被动。格式:主语+为所+动词。可以理解为是省略了宾语。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记,4用“于”表示被动。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施动者。格式:主语+动词+于+名词。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5用“见”表示被动。格式:主语+见+动词。信而见疑。(屈原列传)是以见放。(屈原列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表示被动的“见”可以翻译为“被”。“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的时候(类似宾语前置),译为“我”或“自己”,不表示被动。这是要和表被动的“见”区别开的。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见”可理解为“背”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前置,相当于“我”。全句是“慈父背弃了我。”,6用“见于”表示被动。格式:主语+见+动词+于+名词。“见”和“于”都紧靠动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7用“被”表示被动。格式:“被名(代词)”。用“被”引进动作行为的施动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格式:“被谓语”。动作行为的施动者省去。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安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8用“受于”表示被动。格式:主语+受+动词+于+名词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9意念上的被动。没有表示被动的语言标志,但从文意上看,主语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被授予上卿官职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污:被污染帝感其诚(愚公移山)帝感其诚: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感动。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五、省略句,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主要有3种类型。(括号中为补出的省略成分。)(1)承前省。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以上都是承接前面主语而省,也有承接前句宾语而省的。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2)蒙后省。(公)度我入军中,公乃入。(鸿门宴)(3)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独乐乐)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省略谓语“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省略了谓语,应该补出“俟”、“候”等动词文意才顺畅。翻译时要补出。省略谓语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类型:(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歧路亡羊),3省略宾语省略宾语有如下两种类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所省多是代词“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游褒禅山记)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战)(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介词“以”“与”“为”等之后的代词宾语常常被省略。齐使以(之)为奇,窃载与(之)之齐。(孙膑)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之”:赵王,4省略定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省略定语中心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绿”的中心词“叶”,“红”的中心词“花”分别省去了,翻译时要补出。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之声)不绝。(石钟山记)纵一苇(之舟)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之水)。(赤壁赋)贻笑大方(之家)。,6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于”“以”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时,介词常常省略。(1)省略介词“于”。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过秦论)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屈原列传)舍相如(于)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中也有不少省略“于”,如:运筹(于)帷幄,付之(于)一炬,置之(于)度外,祸起(于)萧墙,防患(于)未然,鹤立(于)鸡群,付之(于)东流。(2)省略介词“以”。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借助成语掌握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活用的一般动词。如:袖手旁观不毛之地不翼而飞不蔓不枝口蜜腹剑衣锦还乡无所事事春华秋实朝秦暮楚粉墨登场苗而不秀春风风人一鼓作气沐猴而冠,2使动用法。如:祸国殃民汗牛充栋兵不血刃生死肉骨(肉骨:使白骨长肉,喻恩惠极大)3意动用法。如:草菅人命鱼肉百姓幕天席地友风子雨,二、动词的活用。,1活用为名词。如:欺人之谈集思广益混淆视听追亡逐北量入为出见多识广鉴往知来救亡图存得不偿失,2使动用法。如:闭花羞月劳民伤财触目惊心骇人听闻降龙伏虎惊心动魄痛心疾首生死肉骨(生死:使死人复生),3意动用法。如:幸灾乐祸不耻下问相知恨晚羞与为伍,三、形容词的活用。,1活用为名词。如:激浊扬清拈轻怕重乘坚策肥(生活奢华)删繁就简吐故纳新披坚执锐扶老携幼舍近求远改邪归正推陈出新化险为夷积少成多扶危济贫去粗取精成人之美,2活用为一般动词。目空一切自圆其说独善其身急功近利身先士卒,3使动用法。如:大快人心平易近人富国强兵爽心悦目丰衣足食正本清源竭泽而渔完璧归赵破釜沉舟,4意动用法。不远千里厚古薄今是古非今兵贵神速善善恶恶甘之如饴贵耳贱目(不重事实)登山小鲁,四、名词作状语。,1表示比喻,意为“像一样”。水深火热雷厉风行风驰电掣龙腾虎跃蚕食鲸吞蝇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