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能说出寓言蕴含的道理。3、能记住重点词句:涉、遽、契、是、惑。“是吾剑之所从坠”“不亦惑乎”;能熟练地背诵课文。4、领会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道理,在生活中不犯类似错误。学习重点: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学习难点:了解有关古籍的常识和寓言的特点。学法指导:学习古文,要从读、译、悟、记四个方面做起。首先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翻译要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与同学合作,疏通文意;再者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感悟作者的写作用意;最后,要加强积累,会背诵会默写。一、自主学习先把课文认真的读一读,然后再用正楷字答题。词语卡片1、给加点的字注音。涉( ) 坠( ) 遽( ) 契( ) 2、解释加点的字。是吾剑之所从坠:( ) 求( )剑 若此( )不亦惑乎( )遽契其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了解出处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约二十万字。当时秦国即将统一中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渐告结束,思想界也需要总结百家争鸣的成果。吕氏春秋便是适应这一时代需要,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而产生的。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二、 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划分节奏。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齐读课文,纠正字音,把握节奏。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并将自己难以翻译的字词句圈画下来(方法提示: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反复朗读、联系揣测)小组讨论明确,力求解决问题各小组推选一名组员将注释中没有且难以翻译的字、词、句的解释和本组不能解决的难点板演到小黑板上小组之间互相订正、互相释疑。4 、翻译下列句子,说出是什么文言句式。A、是吾剑之所从坠。B、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6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三、盘点收获四、达标检测1、填空。(1)郑人买履选自_。韩非,_国末期哲学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2)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 ,是 组织编写的。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遽契其舟( )(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