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_第1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_第2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_第3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_第4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成员:梁柳珊梁舒颖蒋璇王曼玲林诗颖连秀华指导老师:张光福,一、吉利收购沃尔沃背景,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评价说:“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是一场盛大的跨海婚礼。”,二、收购双方简介,1、并购方-吉利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成立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2、被并购方-沃尔沃公司,1999年4月1日,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收购沃尔沃。然而,福特公司在过去几年的经营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福特汽车在2004-2009累计亏损已达390亿美元。如下图所示,福特在金融风暴中损失不小。福特汽车2004-2008年企业财务状况一览表(单位:亿美元)而金融风暴来袭,主营豪华车业务的沃尔沃轿车公司更是遭到重创,其在2008年的销量仅约36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由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据福特2009年财报披露,2009年沃尔沃累计亏损达到6.53亿美元(税前)。可见,沃尔沃公司已经病入膏肓,福特也在公司战略中指出想摆脱沃尔沃等公司的拖累。,三、收购历程,2009年4月,福特汽车对中国企业发出出售沃尔沃的情况说明;2009年10月,吉利和福特双方首次正式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2009年12月,吉利引入两名拥有跨国公司管理经验的重量级高管,负责沃尔沃项目;2009年12月23日,吉利集团和福特集团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并表示将在明年2季度完成交易;2010年3月28日,签署最终协议,整个并购过程结束。,四、并购动因,1、吉利选择沃尔沃的动因吉利之所以重金收购沃尔沃,看上的是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就已经开始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吉利提出了“生产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车”的主张,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思想,沃尔沃成为吉利的首要购买对象。,2、沃尔沃选择吉利的原因,首先,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汽车的巨大包袱。2009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出售沃尔沃这个亏损大户,并获得一笔宝贵的流动资金,对于正执行拯救计划的福特汽车公司而言,是一个必须完成,而且要尽快完成的任务。其次,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因此,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五、收购评价,(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并购绩效评价1.吉利汽车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分析,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2008年吉利汽车表示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冻比率达到了18.06和17.64的最高值,这也是由于并购沃尔沃积累资金和利润,导致流动资产增加的原因,在并购完成后这两项指标都下降到正常范围。但是反应长期偿债能力的长期资产负债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表明:吉利汽车的长期偿债能力在下降。并且资产负债率在2011年达到65.3%,这说明吉利汽车利用财务杠杆的程度在加深,同时,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在加大。,2.吉利汽车盈利能力分析,对经营者来讲,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就是对公司利润率的深层次分析,本文主要选用2006年-2013年吉利汽车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分析,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总资产回报率在2009年下降但是在2010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2010年到2013年总资产回报率也大体上呈上升趋势。净资产收益率在2007年和2009年的呈下降趋势,而完成并购的2010您到现在大体上都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吉利汽车净资产收益率在上升。但是通过和同行业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吉利汽车盈利能力在减弱,这说明并购并没有马上发挥他的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吉利汽车的盈利能力。,3.吉利汽车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是对企业资金周转状况进行的分析,资金周转得越快,说明资金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越好。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分析,从该表不难看出存货周转率在2009年达到21.87%这一极值,这是由于吉利并购沃尔沃运用的大量的资本,资本运营效率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在完成并购的2010年到2013年内也是大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从总体上看,吉利公司的运营效率在逐步提高。,(二)面临的难题,1、人才关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人才。那些研发、管理、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精英,才是沃尔沃真正有价值的财富,离开了这些人,沃尔沃就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的品牌。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是对吉利的一次巨大考验。2、品牌关在品牌定位上,沃尔沃虽然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但由于缺乏顶级豪华车型,已经很难比肩。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势必将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赢利,但是,随着价位的下探必然会使品牌形象有所下降。豪华品牌一旦失去了高端定位,直接参与到大众市场的竞争,往往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吉利如何才能确保沃尔沃的豪华品牌地位呢?3、资金关为了收购沃尔沃,吉利可谓倾囊而出。尽管吉利把收购资金转嫁到国内外银行及项目基地的地方政府方面,但玩转沃尔沃的庞大资金极有可能从此拖累吉利。资本运营从来都是唯利是图,吉利如何处理好这些利益攸关方的关系也是一道难题。如果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吉利不能满足这些资本的回报诉求,必将会给“吉沃”的运营带来阻碍。,4、经营关沃尔沃目前的产销规模无法和奔驰、宝马、奥迪相比,要实现持续的赢利是不太可能的。吉利让沃尔沃在短期内恢复赢利并不困难,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赢利能力的豪华车制造商。能不能帮助沃尔沃最终达成60万辆以上的年产销规模,成为衡量吉利运营下的沃尔沃是否取得最终成功的一项硬指标。5、工会关作为吉利的“丈母娘”,沃尔沃的工会显然是个难缠的主。瑞典是传统的北欧福利国家,工会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对于吉利来说,完成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必将是一场灾难。6、文化关海外收购中,跨国文化很难兼容,这就像西餐的刀叉和中餐的筷子相遇。吉利和沃尔沃的汽车文化俨然不同,一个散发着“农村青年”气息,另一个则保留着欧洲豪华名车的高贵血统,百年的贵族气质和十几年的草跟特色相遇,能够产生一往情深的爱恋吗?,六.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结论,通过以上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并购绩效分析,我们发现并购对主并方和目标公司在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