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放风筝教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放风筝教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放风筝教案 湘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放风筝教案 湘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放风筝教案 湘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放风筝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品位本文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位课文语言。【教学难点】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具学具】录像片、字幕投影。【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1.以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2.简介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3.录音机播放放风筝的一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三、出示阅读要求,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中的问题。(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深刻?为什么?2.小组合作研讨,班内汇报交流。对第(1)个问题,要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对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主旨。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欢乐。表现了贾宝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第(3)个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众多的人物中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真纯直。 4.抓住重点语段,欣赏品味。 (1)投影出示句子 “于是丫头们拿过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转眼间只剩下,转眼间有只剩下一点黑心儿,一会儿便不见了。” “飘飘摇摇”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 “飘飘摇摇”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摆动。“飘飘摇摇”这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飘飘荡荡”不好。 “鸡蛋”、 “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有“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描写了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高,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 “一时”、“转眼”、“一会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的体会。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失去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的异常快乐的心情。 (2)迅速找出自己的喜欢的语段,欣赏品味,同桌交流。 四、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文中描写的放风筝的场面,品味文中的妙词佳句 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主要从欣赏品味句子方面去谈。【板书设计】贾宝玉 姿态:飘飘摇摇林黛玉 放风筝丫头们等 形状:鸡蛋 黑星儿【教学反思】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么一段文字,选自红楼梦,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这段话描绘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大观园笑的群图。这段描写,若换成平庸之笔,只会用“哄堂大笑”四字了之,而曹雪芹却妙笔生花,写得那样精彩;史湘云笑得爽快,毫无拘束,连口中的饭都喷射出来了;黛玉笑得娇媚,柔弱中表现出节制;宝玉则连笑时也在撒娇,滚到贾母的怀里;贾母疼爱宝玉,自己要大笑,又要照顾突然滚过来的宝玉;王夫人猜到是凤姐作怪,笑的轻则,不扫众人之兴;薛姨妈也撑不住,却不同于湘云,一口茶只是喷在晚辈探春身上,失态而未失理;探春笑的控制不住了,手里的饭碗都扣在迎春身上,显示出一种亲密无间的姐妹情;惜春娇弱,叫奶母揉肠子,流露出天真的孩子气;奴仆丫头们忍不住的,只能躲出去偷着笑;忍得住的,就赶忙上来替小姐换衣服。同是笑,主奴不同,长幼各异,一人一副笑态,一人一种表现,纵情恣肆,让读者看了无不拍案叫绝。类似这样的精美段落,细节描写若在平时能相机滲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情操、文化底蕴肯定会慢慢丰厚起来。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风筝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课文学习设想 前置预习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采用符号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2.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做成资料卡,准备交流。3.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文学常识,学习符号圈点勾画的批注式读书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放在通过阅读对文章的整体感知;难点在由浅入深地尝试解读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课堂流程学 习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指导学生集体朗读目标,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明确自己与目标的差距,做好学习准备和心理准备。简单讲解符号圈点批注法用法(“”表示生字新词;“”表示易读错的字;“?”标出疑难。)明确目标,抓住关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活动一:自主学习我会做1.出声通读,边读边符号批注,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2.默读全文,进行简单文字批注,自学疏通文意:3.重点精读,圈点出疑难,积累名言名句活动二:自主学习我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丫杈( ) 憔悴( ) 模样( ) 嫌恶( )可鄙( )什物( ) 惊惶( )瑟缩( ) 虐杀( ) 苦心孤诣( )2.解释下列词语憔悴: 嫌恶: 惊惶: 瑟缩: 虐杀: 苦心孤诣: 3. 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 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5.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至少通过三次阅读,并同时完成任务。疑难可以多读几遍。检测预习成果,并自我总结预习中的得与失,减少不必要环节,提升自主学习效率。整体感知课文从线索和结构入手,培养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概括法之一:时间+人+事件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一、组内小展示:1.个人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按规定顺序发言。2.小组合作探究个人提出的疑难,解决相当部分的疑难。确定小组展示方式,明确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二、班级大展示:1.小组自选整体或个人的方式来展示课文朗读成果。(精心设计的朗读,小演讲,独到发现或者其他创造性的语言展示。)2.小组为单位学习成果展示:(1)板演展示:各组自选角度,自创形式,选派代表板演,展现学习成果。(机会均等前提下,尽量让后进组员板演,关注书写)(2)讲解互动:各组对板演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讲解或提问或引领大家学习。其他同学或别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理解适时提问、补充、质疑。(各小组1-2人讲解,随时做好课堂笔记)3.质疑提问解答,小组提出小组合作后仍未解决的疑难,师生探究解决。学生随时利用双色笔做好笔记。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小组长记录个人学习效果,教师巡回倾听掌握学情。教师巡回明确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师生随时订正谬误,点评朗读的优缺点。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语速和重音把握。知识储备:1.线索:用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以具体的景或物等为线索。有的文章还可以贯穿多条线索。2.朗读方式推荐:(1)范读(2)角色朗读(3)换字朗读(4)对比朗读(5)缺字朗读先学生解答,教师倾听,并要着重鼓励恰切而具有共性特点的高价值性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人都要谈,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完善自我储备。根据教师的点拨做好笔记,注意用双色笔。建立合理高效的合作交流模式。根据活动的要求先在组内交流,组长记录发言次数,组员认真倾听并适当补充。四达标反馈5分钟1.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嫌( )怒( )堕( ) 赚( )恕( )坠( ) 2.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 ,字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 , ,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关注自己学习成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文字批注法,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会分析、理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句子。2.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严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投影出示目标,指导学生集体朗读目标,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明确自己与目标的差距,做好学习准备和心理准备。明确目标,抓住关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一、通读课文,文字批注1.边读边文字批注,自由批注,不少于五处,必须是独立的思考的结果。(从最简单的入手,不管对错,先培养做批注的良好学习习惯)2.摘抄下一两则自己最精彩的批注。(必须是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杜绝抄袭参考资料)二、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作者看到北京的冬天,心情如何? 2.朗读第三段,讨论回答: (1)对风筝的态度我和弟弟有什么不同? (2)课文中的哪些文字体现了弟弟非常喜欢风筝? (3)“我”认为玩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那么“我”认为做什么样的事才是有出息的孩子干的呢? 3.研读58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4.研读912段回答以下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文字批注法的常用形式: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等。文字批注需注重读、听、思、写于一体。至少通过三次阅读,并同时完成任务。疑难可以多读几遍。先读问题,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作为答题的切入点。立足文本,反复细读,勾画关键字词,作为探究基础。前后勾连,对于文本解读,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在整体感知与局部探究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36分钟一、组内小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字批注成果。按规定顺序发言,人人发言。2.小组合作探究:整理个人学习成果,互相补充质疑。明确本小组的共性疑难问题。二、班级大展示:1.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推荐的文字批注成果。(推荐形式:朗读批注注意语速、板演批注重讲解互动、投影批注要熟练操作。)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记录别人所长,根据自己理解适时质疑、补充、订正。(各小组1-2人讲解,随时做好课堂笔记)三、质疑解答:小组投影仪出示合作展示后仍未解决的共性疑难问题卡,师生探究解决。学生随时利用双色笔做好笔记。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小组长记录个人学习效果,教师巡回倾听掌握学情,随时进行引导、点拨、补充。教师巡回明确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师生随时订正谬误,教师注重制止无效讨论,引导点拨为主,采用启发性追问。随时激励评价。知识储备:1.要点及时板书:(1)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说明“我”对弟弟的自省。(2)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也说明弟弟和“我”的亲情。2.了解鲁迅思想的核心,推荐尝试阅读野草)鼓励学生质疑,根据共性问题的价值度予以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