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计算【知识点拨】一根据化学式计算1原理抓住化学式的概念,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数字的涵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求算关系。2类型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确定化学式求一定质量纯净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以及逆运算根据样品中某元素的实际含量求样品的纯度不同物质中含等量同一元素的计算(某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求等量的不同物质中含同一元素的质量比3方法公式法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某物质的纯度100方程法根据不同物质所含某成分的量相等列方程式计算关系式法从化学式中找某一元素的原子含量关系列式计算(原子守恒)估算推理法通过分析推理或简单的心算、口算快速求解4中考热点分析热点(1)相对分子质量的求算。此类计算作为传播最新科技、最新发现或普及健康知识等内容的载体。热点(2)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求算。5解题方法化学计算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大,题型变化多,综合性强,解法灵活讲究技巧性等特点,常作为中考的选拔性题目。复习化学计算时,一要重视补基础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性质、基本计算等基础知识;二要注意补思维缺陷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性;三要注意补能力缺陷培养自学能力,类比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总结规律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此外,还必须掌握解题技巧,要举一反三,对典型题进行一题多解或一解多题的训练,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或共同方法。因此,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正确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对化学式前及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理解正确,避免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或质量分数计算的根本性错误,导致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连环性失分。要用化学原理加数学手段指导化学计算的解题过程,切不可将化学计算理解为单纯的数学问题。要能训练运用化学式与化合价,原子个数比和元素质量比或质量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计算。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解题技巧,在掌握基本计算的基础上,探索一些能使计算简化的特殊解法。例如比较组成有相似之处的物质中某一成分的含量,可用估算推理法;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实际含量,可巧用极限法推测其中所含的杂质成分;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组成巧合,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等。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计算原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关系2计算类型以代数式表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物、生成物均为纯净物的计算有关不纯物质的计算多步反应计算缺数据或多数据计算信息给予计算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3解题步骤根据题意设未知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物和待求物之间的质量比代入纯净的已知和未知物质量列正比例式求出未知简答4常用换算公式纯净物质量不纯物质量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净物质量纯净物的体积密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5计算技能和技巧方程式或方程组法守恒法或差量法讨论法或估算法6思维模式(步骤)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灵活组合,应用基础知识思维判断,并借助数学计算得出结论7中考热点分析依据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求算,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解题时应用的化学原理和数学抽象、简捷的文字表达,考查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此类题型有A不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纯净物质量,必须利用化学反应中元素或物质质量的守恒才能切入的计算B利用极限估算法判断参加反应的混合物组成的计算C含一定量不参加化学反应的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成分质量的相等,计算相关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的无数据或缺数据计算E有关天平平衡的计算F有关反应曲线的计算分析G计算反应前或反应后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以上题目如出现在填空、选择题型中,一般是已知一种纯净物质量或用估算法就能解答的题目,计算过程都较简捷;如出现在计算题中则可简单可复杂,但多与溶液计算综合出现,成为中考的压轴题8解题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型繁多,复习和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训练掌握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代入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量应该是纯净物的质量,若不纯应乘以质量分数后代入,体积要乘以密度代入要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善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发现或明确或隐含条件。例如利用反应前后某一物质质量的相等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巧设数据化抽象为形象解答缺数据或无数据计算题等。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计算技巧,复习时有针对性地归类加以强化训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计算型训练,这是中考命题的新趋势三、有关溶液的计算1、有关溶液的计算要求达到掌握,掌握即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包括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掌握温度、溶剂条件都不改变的计算。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求掌握有关概念和加水稀释的计算。2、考试要点溶解度概念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如练习部分中的第1、2、4、6、9、13、14等题,考试热点有关概念和加水稀释的计算,有关质量和体积的换算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等。如练习部分中的第3、5、8、10、11、15、16、17题。【例题解析】1相同质量的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是()A、711B、117C、11D、1411思路从化学式可看出在一个CO分子中只含一个氧原子,在一个CO2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显然CO中碳元素的含量要大于CO2中碳元素的含量,则A、C肯定不合理。但B、D究竟哪个合理,还要经过计算。在质量相同时,实际上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比就是碳元素的质量比。首先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再计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设CO和CO2的质量均为MCO中碳的质量应为MCO2中碳的质量应为M质量比为117答案B。2某三价金属的氧化物中,该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该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所生成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56B、160C、320D、400思路从题中给的3价金属可写出其氧化物化学式,从其金属质量分数可求出该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从3价还可写出其硫酸正盐的化学式(完全反应),即可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答案D3将184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共得到264G二氧化碳和144G水。求(1)该化合物同哪几种元素组成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2)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思路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都是原化合物成分,不是空气提供的;生成物的氧元素至少有一部分是空气供给,也可能全都是空气供给的。将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与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之和与原化合物质量相比,如果相等,说明原化合物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如果反应后生成物中所含碳、氢元素质量和小于原化合物质量,说明原化合物中除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外,还含有氧元素。解264G72G碳元素质量144G16G氢元素质量184G72G16G96G氧元素质量各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00391(碳)10087(氢)100522(氧)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383又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所以化学式为C3H8O3。4一定温度下,向某硝酸钾溶液中加入4G硝酸钾固体或蒸发掉20G水,都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20GB、16GC、8GD、4G思路该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恒温蒸发20G水后达到饱和,若把蒸发掉的20G水收集起来,则该溶液可看作是由这两部分混合而成;一部分是饱和溶液A,另一部分是20G水B。因为A已经是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溶质,所以向该溶液中加入的4G硝酸钾固定实际上是被20G水B所溶解,而4G硝酸钾已使该溶液达到饱和,则结论是在该温度下20G水中溶解4G硝酸钾固定即达到饱和。由此可计算出该温度的溶解度。设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为X,X20G答案A5现有某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硝酸钾溶液,它们的质量是100G。甲学生把其中一份溶液蒸发掉2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G晶体;乙学生把另一份溶液蒸发掉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45G晶体。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思路甲学生将溶液恒温蒸发25G水后有晶体析出,则无论析出晶体多少,所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学生蒸发5G水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蒸发25G水,再接着蒸发25G水,则第一次蒸发25G水后,与甲学生蒸发25G水后,所剩溶液是相同的,都是饱和溶液。那么,第二次蒸发掉25G水时是将所剩的饱和溶液蒸发25G水。乙学生蒸发5G水析出的45G晶体也相应地分为两部分,即第一次蒸发25G水时应析出与甲学生操作中析出同样多的晶体,即2G,则乙学生第二次蒸发掉25G水时析出的晶体量应为45G2G25G。这就是说,在该温度时25G水中溶解25G硝酸钾刚好是饱和溶液。则其溶解度A应为,A100G答案100G6温度为T时有某固体的水溶液400G,恒温蒸发10G水后,有5G该固体结晶析出;滤出晶体,再恒温蒸发10G水后,又有10G该固体结晶析出。若将原溶液连续恒温蒸发水分,则能正确表示析出晶体质量与蒸发水分质量的关系的图是下列图中的()思路根据例2和例3的分析,可以求出该物质在温度T时的溶解度A。,A100G由溶解度可以求出该溶液蒸发掉多少克水后溶液刚好饱和。第一次蒸发10G水分析出5G晶体,由溶解度可算出该5G晶体若制成饱和溶液所需的水分M为,M5G则可知,该溶液原来为不饱和溶液,开始蒸发水分到5G时刚好达到饱和,因此,最先蒸发5G水时并无晶体析出,从蒸发5G水后再蒸发水分便开始析出晶体,以后每蒸发100G水便会有100G晶体析出。由此可确定正确的图应是D。答案D7将FE、MG、AL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放出的气体质量相同,其原因可能是()A、放入FE、MG、AL的质量相同,跟足量的盐酸反应B、放入FE、MG、AL的质量比是28129,跟足量的盐酸反应C、放入FE、MG、AL的质量比是562427,跟足量的盐酸反应D、放入FE、MG、AL均过量,跟三种金属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思路金属不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同,有三种可能酸足量,反应结束时金属全部溶解,则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比为MFEMMGMAL28129金属足量,酸全部反应,消耗酸的溶质质量相同,当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时,消耗酸溶液质量也相同。若金属质量不同或酸的质量也不同,则应具体计算。答案B、D。8某学生取一瓶稀硫酸,等体积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镁带和锌粒,把镁带放入甲烧杯中,锌粒放入乙烧杯中,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镁带有剩余,乙烧杯中锌粒已全部反应,根据实验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B、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C、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D、甲烧杯中产生的氢多或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思路(1)若反应结束时,两烧杯中的酸全部反应完,则反应的酸的质量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一定相等;(2)若反应结束,乙烧杯中尚有剩余的酸存在,而在甲烧杯中酸必定完全反应(镁带有余),因此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定比乙烧杯中产生的多。答案D9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质量相同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向左边加入MG铁,向右边加入MG锌,当反应停止后,若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反应物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铁,可能有剩余的物质是_。思路ZN、FE与H2SO4的反应为ZNH2SO4ZNSO4H265982FEH2SO4FESO4H256982(1)若金属都过量,并都有剩余,H2SO4质量小于M,H2SO4全部反应,生成H2质量相等,天平仍平衡;(2)若金属质量与H2SO4质量比为6598,则ZN和H2SO4都完全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