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1苏教版.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1苏教版.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教案1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示例一家里的灶头教学目标1、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2、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教学参考网络教案授课方法讲解式 练习式 点拨式教学辅助手段多 媒 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写景状物类散文的特点: 格物:对现实中的景、事、物有所感悟,观察分析研究致知:抓住外在内在的特征,求得真知融情:在此过程中融入人生的体验,人生的情怀而使文章富有生命力。二、此类文章的一般思路1、引出写作对象2、写景状物,由自然之物作类似的或相反的联想引伸,时空拓展3、结合现实议论抒情言志,升华主题阅读此类文章的步骤: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三、景物描写手法(见学案)四、学习家里的灶头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 1、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 第一部分(1)对灶头作总体介绍 第二部分(27)灶台 第三部分(811)灶壁 第四部分(1218)灶塘 第五部分(1921)总结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灶头,是明线;母亲,则是暗线。从学过的写景咏物类文章导入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小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四、研读赏析课文1、围绕灶头作者叙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小结) 明确: 逼饭粢 蒸糕 蒸菜(红烧肉、拼盘、“一品锅”) 妈妈做的家常菜(黄豆芽炒咸菜 螃蜞豆腐) 送灶 母亲在灶间的教育 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 母亲在灶上忙碌 姐妹烧火 姐姐的模仿 煨山芋“填脚炉”爆黄豆) 2、这些往事的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能指出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如: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开心死人!” 蒸菜“一品锅是蒸菜中的一只鲜得人掉眉毛。” 螃蜞豆腐“哎呀,那个鲜啊!就滑到肚子里去了。” 送灶“这州官把老百姓烧好东西吃。” “吃过晚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太平。”母亲在灶间的教育“我们小孩子在外头惹厌多半就只好实话实说了。”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 母亲在灶上忙碌、姐妹烧火、姐姐的模仿、煨山芋、“填脚炉”、爆黄豆) 效果:通过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描写、夸张等) 写出了童年的美好生活,母亲为儿女带来温饱。以镜头切换的方式介绍童年时代 发生在灶塘边的劳动与嬉戏的场景,这些细节的描写将物与人有机的联系了起来,渲染出家庭的劳动气氛,表现了热烈、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生活情调。3、从这些细节文字中,感觉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形象)? 明确:辛劳、能干、持家本领高;善于教育孩子。 4、灶头对我们家而言有什么意义?对母亲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灶头:使家庭充满 温暖和温馨,伴随孩子成长。母亲:使家庭充满温馨,教孩子明白事理和学会做人。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与怀念,对往日不再重现的遗憾。5、文章最后三节有何作用?你能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吗?明确:作用 一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与提升,点出了灶头的逝去,点出了灶头的作用,它贫穷与荒凉也充盈了温暖。二是全文线索的总结,那就是母亲,灶头与母亲分不开,是母亲使家庭充满了温馨,也是母亲教会了孩子如何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