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孔子的社会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之为“至圣先师”。“至圣”是指他是中华思族理想人生的最高标准,“先师”是指他是中华民族教育方针的最先倡导者和实践者。,第一节社会规范思想礼,孔子早年即以“知礼”出名。他学习而通晓了当时贵族阶级的种种礼,并将其传授给平民子弟。他一方面考究礼的来龙去脉即礼的沿革(礼的历史方面另一方面又注意到礼的意义,即礼的内心本源(礼的心理方面)。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行周公之道,像周公一样制礼作乐。周公所制的礼,带有贵族性、等级性、宗法性。孔子则将其平民化了,使之适用于社会大众。,孔子虽然有志建立一番政治事业,但他的政治理想却不尽在政治领域,而是主张“礼治”。,礼是就人心中本有的感情加以疏导,以一种恰当有分寸的方式在行动上表达出来的。它不靠权力,而是靠社会民众自动自发地遵行。法治是政治性的,礼治则是社会性的。政治的基础在社会。如果社会性的礼乐能维持不坠,即使政治上层出现一时的混乱,也动摇不了社会运行的根本,不会伤及社会生活秩序的命脉。反之,礼坏乐崩,礼乐教化遭到破坏,必然会天下大乱,这时任何政治措施都将无济于事。所以为政者不能仅把目光局限于政治,更要致力于礼乐教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使民心敦厚,风俗淳朴,政治的根基本才能稳固,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礼乐的对象,是社会一般民众。孔子认为,对于民众,要指导他们如何去行事,这就是礼乐的功效;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行事,却不一定要让他们知晓其中的用意。,孔子常以“礼乐”并称,“诗礼”并举。“礼”代表了规范性、道德性的一面,“诗”与“乐”则代表了整合性、艺术性的一面。他常向人指示规范性与整合性兼顾,道德与萃取柱合一的理想境界。,孔子一方面能以艺术的态度欣赏礼乐,另一方面又深知礼乐的社会规范功能。,诗的社会功能在于以艺术化的方式消除人际关系的紧张,化解群体的冲突。至于礼的社会规范功能,孔子弟子有子说:,人生无论大事小事,在一定场合下的行为,礼都有种种供人依循的规范准则。礼看似是对人加以限制,造成分别,其实作用在于调和人与人的关系,使相通相和如一体。从一定意义上讲,礼是一门人际相处的艺术。得体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端庄的仪态,都有一种人文之美。礼就是要在个性与群体性之间求得和谐的一种方式。,从字源学的角度年,礼(禮)有体(禮)的意思。礼具有使人彼此结为一体的功能。人之所以能彼此结为一体,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不是只有自己,而是也能顾念到对方他人的存在。所以“礼”要求人们对他人心存敬意。,孔子认为,“礼”的实质在于能让。在社会的政治秩序中,虽然有上下之分,但如果能以礼治国,则下对上、上对下就会各自有让有敬,各为对方留有余地。双方有回旋的余地,关系才不致紧张,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下,一切措施推行起来也就不困难了。,在各种礼之中,孔子最重丧祭之礼。丧祭之礼是活人对死人的礼。孔子认为,丧祭之礼虽然无功无利可图,却能训练培养人的不忍之心、超功利之心,使人道民德趋于敦厚。人心经过丧祭之礼的训练,养成不忍与超功利的品德,当然有利于活人之间和谐相处。所以,丧祭之礼,确有其礼会功能。,第二节社会规范的核心仁,孔子的礼乐思想大多承袭自周公,然而孔子又特别提出“仁”字,为礼乐画龙点睛。,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内心,礼是仁的表达形式。仁是内心的深情厚意,由此而求表达,于是有礼乐。没有内心的仁,礼乐都将失其意义。但仅有内心的仁,没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则仁也不能落实。仁与礼,一内一外,相反而相成。,从字义上看,“仁”是两人相处的意思。人不能离开他人单独生存,必须与别人相搭挡,相配合。人不是形而上的抽象存在,而是作为人父、人子、人夫、人妻存于世上的。但人各有己,又无不爱己。若只知有己,不顾及对方他人,就是不仁,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克己复礼”就是以礼约束自己,按礼的要求行动,不逾越人我之间所应有的界限。,仁是孔门教育的宗旨,是孔子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但孔子不轻易说谁是“仁人”。所以孔子的弟子子贡曾怀疑“仁”是高远难行的。,在孔子学说中,认为“仁人”的境界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仁只是一种人与人彼此间痛痒相关,息息相通的心情。,在孔子的社会思想体系中,“求仁”是与“知命”相配合的,知命才能求仁,只有认识到有不可知、不可必的“命”,才能体会到有可知、可必的仁。在孔子看来,社会人群种种当然的道义也是命。命不仅来自上天与自然,而且更多地是来自于社会。,在孔子学说里,仁道的范围很广,而其基础则是孝悌。,善待父母是孝,善待兄长是悌。孔子认为,人能有孝悌之心,自然能有仁心仁道,就像树木,根深才能叶茂。人必先对父母兄长有爱有敬,才能对他人有爱有敬。,第三节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互不理解是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孔子认为应该致力于理解对方,而不必计较对方是否理解自己。,人与我各处于双方关系的两端。孔子则要人从自己一端去努力;君要尽君道,臣要尽臣道,父要尽父道,子要尽子道。每人都应致力于履行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应的行为规范,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还指出了在人际关系中改善自己一端的方法。如反复省察自身;对自身督责严,对别人督责轻等。,第四节论贫富问题与社会整合思想,一般说来,人们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孔子对此的态度也无异于常人。但富贵与贫贱只是个人一己的事,孔子更重视的则是超乎个人之上的仁道,即人群相处之道。他说:“富贵不能妄得,贫贱不可轻去。是“得”还是“去”都要以仁道为标准。从字源考察,“君”与“群”的字义相近。孔子所谓“君子”,就是指行为不违背人群相处之道的人。,孔子对经济生活的态度,似乎因对象不同而各异。对于来求学的人,孔子常教其安于贫贱;对于一般社会民众,孔子则主张先解决其经济问题。,在孔子学说中,经济问题固然重要,但他从来都不是为经济而经济,使经济与社会群体的整合与运行相脱节。而是要求使经济生活永远要服从于社会生活秩序的和谐。他说:贫与富是相对的,是由比较而来的。若贫富差距不大,也就无所谓贫富。贫富不均还可能引起贫富双方的对立冲突,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和谐,由经济问题而引发社会问题。,孔子极重视“信”对于整合社会的价值。在孔子学说中,信有互信、自信、守信、信任、信心、信实等多层含义,而且彼此相关。孔子说: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正如车之軏,贯通于心与心之间,既将互动双方的心紧密联系,而又使各自有一定活动的余地。相反,如果互动的双方彼此猜忌怀疑,那么一切社会活动都将无法顺利地进行。,总之,孔子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整合思想是建立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信赖的基础之上的,这与近现代西方的主流社会整合思想有显著区别。近现代西方社会强调契约化、法治化,这种社会整合思想的前提是认为人与人不能相互信赖,人都会损人而利已,孔子常以“忠信”并举。从字义上看,中心为“忠”,人言为“信”。“忠信”就是表里如一,口上说的就是心里想的。孔子所谓“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孔子还明确指出了建立人际互信的途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门教育,就是要使人们一方面不失人所本有忠信之心,另一方面要旷观博览人文历史,而人们的社会行为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与落实。,总而言之,孔子认为“信”是维系社会群体生活秩序和谐运行的关键。“信”一面要在人们的内心生根,一面则要在人文历史中立基。“信”大体是一种人世之信,不是超世的宗教之信。孔子社会思想虽与宗教社会思想都同样重视信的社会整合功能,但孔子却没有一般宗教轻视、贬低世俗社会物质生活的倾向,也没有厌弃人世而力图逃离世俗社会的想法,孔子的社会思想,彻始彻终是一种人世的人生教训,而不是出世的宗教。孔子社会思想的这一本质性特点,成为其后两千多年儒家社会思想的共同本质和基础。,本章要点:,1、孔子竭力提倡“礼治”。孔子所说的“礼”,不但是一种政治原则,一种仪文,而且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规范。孔子是从维护奴隶制的社会秩序的高度提倡礼的,所以他对那些违反周礼的人和事深恶痛绝。想恢复和维护“周礼”,就必须为社会各阶层的人“正名分”,也就是明确社会分工,规定各种社会角色。孔子的“正名”理论为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设计了一个有意义的方案。,2、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孔子的所谓“克己”也是一种人的心理素质的修养,是要把“礼”的规范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的过程。“仁”是孔子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在抽象的“仁”的概念之下,孔子还提出低一层次的道德规范,作为具体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3、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是什么呢?在关于“仁”的理论之下,孔子提出了具体层次上的理论“忠恕”。在操作层次上是要做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而建构了在中国社会通行两千多年的基本人际关系准则。孔子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整合思想是建立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信赖的基础之上的。这与近现代西方强调契约化、法治化主流社会整合思想有显著的区别。,4、孔子所的处代,贫富对立已严重地威胁着旧有的统治和社会秩序。孔子看到了这个重大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一个“安贫”的解决问题方案。孔子以为这种“安贫”的方案不够完满,于是又从伦理方面和神学方面论证人们应当“安贫”的依据。他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里所谓道即是一种社会规范,意思是“社会所允许的正当行为”。孔子对待贫富问题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5、孔子认为“信”是维系社会群体生活秩序和谐运行的关键。他所提倡的“信”是一种人世之信,不是超世的宗教之信。孔子社会思想虽与宗教社会思想都同样重视信的社会整合功能,但孔子却没有一般宗教轻视、贬低世俗社会物质生活的倾向,也没有厌弃人世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护安全培训做法与意义课件
- 商铺门面租赁合同解除协议书9篇
- 到山下去看树课件
- 化工企业机电安全培训课件
- 初级起重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兴县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课件
- 国产无人机营销方案(3篇)
- 媒体营销项目营销方案(3篇)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重点校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附答案】
- 内蒙古银质针课件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前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技术指南
- 拆除工程施工安全培训
- 质量源于设计课件
- 2023年快递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600题)
- 郭天祥51单片机教程
- GB 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完美版)Review of Unit 5
- 掌骨骨折查房课件
- 大学食堂装饰装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