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行情变化全球密布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一、南方共同市场南 方共同市场,位于南美洲南锥体之地,所以,又称为南锥体共同市场。南方共同市场是 由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4个国家于1991年成立的。1996年决定接纳 智利和玻利维亚为成员国,从而使成员国扩大到6个国家。1998年,南方共同市场与安 第斯共同体签订了实行一体化的框架协议,决定在两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间逐步 取消关税,消除贸易壁垒,统一司法体系,在200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成 员国间现已基本上消除了关税壁垒,实现了自由贸易。对85以上的进口商品已确定了共 同对外关税,计划在2006年前对全部进口商品实行共同关税,实现关税同盟。南方共同 市场是仅次于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二、安第斯国家共同体安 第斯国家共同体是由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南美洲5国于 1969年成立的。1994年5月,5国达成了于1995年1月1日建成安第斯自 由贸易区,并在此后不久启动安第斯关税同盟的协议。1998年,安第斯国家共同体与南 方共同市场签订了实行经济一体化的框架协议。三、墨西哥与中美洲自由贸易区墨西哥与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伯利兹、哥斯达黎加等中 美洲7国,于1996年在圣何塞会议上通过了建立墨西哥与中美洲自由贸易区协议,以推 进该8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四、中美洲共同市场1960年12月,萨尔瓦多、危地马拉等5国成立了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进行经济合 作的中美洲共同市场。此共同市场成立后,成效不大。五、拉丁美洲共同市场1960 年2月,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和秘鲁等拉丁美洲的主要国家,为了降低 和消除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等目的成立了拉丁美洲共同市场。但成立后的作用很不如人意。自1995年起,拉丁美洲国家开始协商成立包括全部拉美国家参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 织,现已取得重要进展。六、东非共同体1967年,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3国成立了东非共同体,希望通过3国的合作, 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由于多种原因,东非共同体于10年后解体。1 998年,3国又重新成立了东非共同体。七、西非经济货币联盟西 非的贝宁、多哥、尼日尔、马里、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和几内亚比绍等8 个国家,于1994年成立了旨在促进成员国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西非经济货币联盟。此联盟人口7000多万,土地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较大的 较有影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除几内亚比绍以外,其余7国都是法郎区国家。该组织计划从2000年1月1日起,对来自成员国以外的进口产品征收共同关 税;成员国间互惠减免关税。八、西非国家共同体 1975年,贝宁、冈比亚、加纳和利比里亚等国成立了西非国家共同体。目的是消除成员国间关税壁垒,并对从成员国以外进口产品实行统一关税。九、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992 年,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安哥拉、莫桑比克、斯威士兰、津巴布韦、刚果(金)和塞内加尔等14国成立 了南部 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于2000年开始启动自由贸易区计划,成员国之间将在2008年前将所有非敏感性商品的关税减为零,并在2012年前完全实现贸易 自由化。十、马格里布共同市场由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和利比亚等国家在1964年成立。目的是免除成员国间部分工业品的关税,并规定统一的对外关税。十一、非洲经济共同体1991年非洲各国通过了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决定用34年的时间分6个阶段逐步建立非洲共同市场。先用5年时间巩固和加强现有的次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最后统一货币,建立非洲中央银行,选举非洲议会。十二、中非共同市场中非共同市场,是由加蓬、喀麦隆、中非和刚果(布)等国于1964年成立的。十三、南非欧盟自由贸易区1999 年10月,南非与欧盟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南非与欧盟在未来12年内建成一个自由贸易区。协定规定欧盟在2002年末前对南非向欧盟出口的95 的商 品免征关税,南非在2006年对从欧盟进口的86的商品取消关税。南非欧盟自由贸协定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南非大受其益,也为欧盟今后进一步开拓南部 非洲乃至整个非洲 大陆市场创造了条件。代夫等南亚国家于1985年成立的。20世纪90年代,这些南亚国家又提出了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并决定将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最后期限提前到2000年。十四、阿拉伯共同市场阿拉伯共同市场,是由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在1965年成立的。在此基础上,1989年又成立了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十五、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1997年3月,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毛里求斯、肯尼亚、阿曼、新加坡、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等14个环印度洋国家,在毛里求斯正式成立了环印度 洋地区合作联盟。该联盟成员国分属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3个洲,多为英联邦成员国,官方语言多为英语。十六、俄、白、哈、塔等5国关税同盟1999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5国成立了关税同盟。计划对内取消关税壁垒,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十七、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 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3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以亚外的12个新独立国家先后成 为独联体成员国。1993年5月,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阿塞拜疆、格鲁克亚的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通过了关于建立独联体国家经济联盟宣言。同年9 月,在莫斯科签订了独联体国家经济联盟条约。联盟条约把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商品、劳务、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经济区作为目标。十八、中欧自由贸易区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3国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建立中欧自由贸易区的协定,宣布成立中欧自由贸易区。协定计划在8年内分3个阶段在成员国间实现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目标。1995年,斯洛文尼亚成为成员国。199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为成员国。十九、澳新自由贸易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于1966年签署澳新自由贸易协定,成立了澳新自由贸易区。此外还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国家联盟3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日本回味繁荣不应忘记战争 繁荣背后有战争的影子2006年11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打破了战后最长的经济景气记录后,日本媒体也历数历史上的多次“景气”记录,遗憾的是,他们都把战争忘记了。其 实,日本过去经历的几次所谓经济繁荣时期,其实背后都有战争的影子。如日本最得意的19世纪末的长达64个月的经济繁荣期,从1892年开始至1898结 束。期间发生的甲午战争,清政府战争赔款达5.1亿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6.4倍,是日本投入的战争费用的1.5倍。日本可谓大发了一笔战 争财,这笔钱成就了日本长期的经济繁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尽管不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却也使日本大发“战争财”。现在 日本的某些政府官员或者学者都是以怀念甚至羡慕的心态,回味那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他们甚至将中国在甲午战争后给日本的赔款导致的经济增长命名为“日清 战争景气”,不仅不深究是用怎样的手段获得这个经济增长的,反而称其为日本值得骄傲的成功。可以说,通过战争,从亚洲邻国 的掠夺所获,是奠定今日日本第二经济大国的历史基础。19世纪日本发迹的经济的“第一桶金”,就是从中国人民身上攫取的。但是日本媒体和政要在谈起这段历 史时,不仅不思悔过,却常常吹嘘所谓日本的“成功经验”,“日本的经历足够成为亚洲各国的表率”。去年12月在出席亚太峰会之前,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所作的 亚洲战略演讲,就突出地表现了日本的这种心态。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在谈到日本“耻”的文化的时候,曾经论及日本人对做过 的错事,常常不是从是否符合道理,是否符合大家公认的价值观来判断,而是从是否会让自己出丑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对过去的侵略行为,日本人不能像当年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那样反省,同样对过去大发战争财的丑恶经历,日本则是能避之则避之,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掩饰、美化过 去的丑恶行为。而在深受日本右翼势力影响的人群中,这种心态更是为甚,因此常常出现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的行为。参拜靖国神社如此,对待历史的态度如此,这次在回忆自己的经济景气历史时也是如此战争造就了美国 军事是美国文明的基因和扩张之剑,是美国国际地位、世界影响和对外战略的核心支柱 美国的军事转型不仅仅是作战能力升级换代的军事战略问题,而是国家大战略的选择 经济、军事与扩张的循环,就是美国大战略的内在动力和运转机制“战争在美国历史上是始终存在的。”美国战争史专家米利特和马斯洛斯金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军事因素充分参与了美国兴起、扩张和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历程。军事是美国文明的基因和扩张之剑,是美国国际地位、世界影响和对外战略的核心支柱。战争让美国强大对 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要取得长久的成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强大的国家总体行动能力,这指的是在必要时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一 国的富裕不等于该国的强大,一国所具备的潜力也不意味着该国一定能走向强大。第二,在内政与外交之间形成互补的良性循环:搞好内政是外交成功的基础,成功 的外交又帮助政府提高处理内政的能力。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是确保形成这种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200年来,美国是世界上最 成功的国家,也最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两项基本条件。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对1890年前后的美国进行了对比,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使用社会资源能力的强弱,决定 了美国对外扩张的成败。从1865至1889年间,美国共有22次扩张的机会,只成功6次。从1890至1908年间,美国共有32次扩张的机会,成功了 25次。这是因为1890年前,美国联邦政府尚未强大到足以支撑扩张的程度;而1890年后,美国各州的权力向华盛顿集中,华盛顿的权力则向白宫集中,一 个强大的联邦政府开始形成。因此,完全可以说,美国发动的战争造就了强大的联邦政府,强大的联邦政府带来强大的国家总体行动能力,并运用这个能力发动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造就了美国。美国形成了经济、军事与扩张的环形机制从1775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前,美国领土从7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777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扩张82588平方公里,每天扩张226平方公里。这种扩张速度类似于食肉动物中的猎豹。经 过国内、北美大陆和海外扩张,美国形成了扩张欲望、商业利益与使用武力的互动机制。商业利益和扩张欲望需要武力开路,借助武力实现;商业利益的扩大为武力 的增强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扩张的欲望。经济、军事与扩张就这样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使美国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一战和二战扩展、强化了美国商业与军事的互动机制,并赋予其现代技术的内涵。这一时期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刺激了技术、管理和经济规模的发展,造成国家对经济 事务控制能力的提高和大型军工企业的出现。冷战更是长时期地把“商业、扩张和武力的互动机制”引入到相对和平时期,军工复合体的出现就是这一机制的显著特 征。美国学者库恩兹指出:美国在冷战中的经历表明,军事因素与经济因素不是相互排斥的。国防开支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同时数十万驻扎在海外的美军部队又奠 定了美国经济外交的基础。总之,经过历史的积淀,美国形成了经济、军事与扩张之间的环形机制。战争对于美国历史具有中心性。它不仅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工具,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这是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根本区别,也是美国对外战略行为的根源。现在,这一环形机制正在进行历史性的膨胀。2002年,美国兰德公司在国家实力评估:资源、绩效、军事能力的报告中再次确认了经济与军事互动的重要性, 提出国家实力最终是两个因素互动的产物:一是一个国家主导经济增长的能力;二是利用经济实力提升军事能力,并反过来加强现有的经济优势,维持稳定的政治秩 序,最终既确保自身的战略优势,同时也有利于总体的国际体系。美国也是通过这样的视角来评估未来新兴大国的战略能力的这些国家是否在努力掌握经济主导 部门、是否拥有强有力的政府、是否将资源转化为有效的军事能力。美国把经济、政府能力与军事的互动关系作为观察新兴大国的 框架,根本原因在于这是美国战略机制和战略行为的自我投影。“控制空间就控制了世界海洋,控制世界海洋就控制了全球商业,控制全球商业就会成为最富裕的国 家,最富裕的国家就有能力控制空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这一论述,典型地说明了美国的经济、武力与扩张这个互动机制的当代形态。军事转型是美国大战略选择要使经济、军事与扩张之间的环形机制膨胀起来,实施军事转型和发动对外战争必不可少。为了适应技术和社会的革命性变化,美国必须进行军事转型,以使经济、军 事与扩张之间的环形机制能在新时期成功运转。所以,美国的军事转型不仅是作战能力升级换代的军事战略问题,而是国家大战略的选择。这项大战略选择酝酿于里 根总统离任时期,成形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新世纪美国工程报告,其系统的启动则始于布什任内。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军事转型不是 “军事革命”,新保守主义者推崇的“新帝国主义”也并非那么新,它们只不过是经济、军事与扩张的环形机制合乎逻辑的习惯性延伸。与军事转型类似,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对外军事行动(高达150余次),特别是四场较大规模的战争,表面上是“对危机事件和威胁的反应”,实则皆有深远 的地缘战略和以武力改变国际经济竞争态势的考虑。每一场战争,在开战的地域上,都由点到面地增大了美国在世界主要能源产地的军事存在及战略影响;在开战的 时机上,都在美国生产率没有实质性提高的情况下增强了美元的强势地位,支撑美国在赤字下的经济繁荣。美国军事转型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的可使 用性和战争的可控制性,从而提高塑造世界战略地貌和全球经济体系的能力。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经济、军事与扩张的环 形机制在新世纪得以延伸的最好体现,只不过它又被赋予了美国扩张的新的内涵。一方面,它延续了美国历史上用武力实现扩张并攫取经济利益的模式;另一方面, 它又公然声称要通过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府,在价值观与制度上实现彻底的变革,并希望把这种变革扩展到整个中东地区。这是军事打击与内部 变革双管齐下的新扩张模式。经济、军事与扩张的循环,就是美国大战略的内在动力和运转机制。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军事与自卫同义,军备是国民经济的负担,军事是对外政策的工具。但对于美国来说,军事意味着“扩张和繁荣”,对外政策反而会成为军事的工具。当代美国的军事 转型,发展新一代武器,以及作战思想和部队编组的相应调整,与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只是用新方式再现“冷战时期大发军备财的 好时光”,进一步地使军备和暴力本身成为“生意”。美国的经济、军事与扩张的环形机制由此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致命的循环。联合国称9-11事件将使世界经济损失3500亿美元“911”袭击事件将使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降低一个百分点,损失达3500亿美元。除了美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联 合国经社事务部发展政策分析署署长伊恩金尼伯格在发布报告时表示,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本来已经比预计放缓,而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911”事 件。联合国因此将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由原先预测的2.4%调低到1.4%。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不把人身损失计算在内,袭击给美国带来的财产损失达400亿美元左右。 植袭击不仅破坏了美国的航空、保险、旅游和金融领域的经济活动,而且破坏性正在向制造业、零售业、技术产业等领域蔓延。更具破坏性的是,它使消费者的信心受 损。报告预计,美国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会出现“绝对下降”。报告还指出,“911”事件不仅打击了美国经济,也给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报告把欧盟的经济增长率由原先预计的2.7%调低到1.8%,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则由预计的0.7%调低到0.5%。不过,下降幅度最大的将是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东南亚经济。联合国报告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由原先预计的4.1%降低到1.7%。报告还相应把非洲和西亚的经济增长率由原先预计的4.3%和2.6%,分别调低到3%和1.9%。报告还警告说,如果对阿富汗发动的军事行动继续升级,那么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就会增加,更多的国家将会受到影响。报告同时还推迟了全球经济复苏的预计时间,把原先预计的“2001年下半年全球复苏”修改为“2002年年中微弱复苏”。报告预计2002年的世界经济将增长2%。世界经济显现危机征兆“911”事件以来,美国经济从减速进入负增长;已两季负增长的日本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欧洲经济已从坚挺转向急速下降;亚洲经济除中国外,整体增速将降至2以下。据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为1.1。“911” 事件之后,美国又发生了一连串的恐怖事件,导致国民心理发生极大动摇,严重影响了大众的消费信心。9月份美国零售额比上个月锐减2.4,出现了现行统计 标准下的最大跌幅。另一方面,航空运输业和国际旅游业骤减2030,而保险费和国际运费暴涨,则引起外贸进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同时上涨。 据美国和英国的经济研究机构测算,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7月至9月份为-1,10月至12月份将为-2左右。在连续两季负增长的情况下,多数研究机构认 为,美国已经进入1991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衰退周期。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经济,特别是东亚地区,大多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和 对美出口依赖型经济。美国伤风,东亚感冒,是现存经济结构的必然。本来多病的日本经济,今年一季度就已降为零增长,在“911”事件和美国对阿富汗军事 打击的影响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下降0.30.5。以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经 济,是最早、最直接感受到美国经济负面影响的。中国台湾地区9月份的对美出口剧降40以上,4月至6月已出现-2.4的负增长,预计全年负增长将低于 -2.0。这将是台湾自有经济增长统计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新加坡9月份的对美出口也减少了30以上,全年经济负增长已成定局。韩国、马来西亚、泰 国、中国香港的经济增长率都将大幅度下调至2以下。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整个东亚地区(不包括日本、中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2以下。在欧洲,德国经济顶多只能保持零增长,但9月份的失业率已达9,预料明年还将突破10。法国的经济命脉旅游业在“911”事件的冲击下遭受重创,其经 济增长率将下降至2以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世界经济年增长率为2时,就算是“危险线”。而据美国摩根斯坦利的预测,2001年世界经济的 增长率为1.1,表明红灯已经亮起。前三次经济危机时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975年1.9、1982年1.1、1991年1.4。对2002 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全球各大经济研究机构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美国对阿富汗军事行动长期化已成定局,新的恐怖袭击事件还会不断出现,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尽管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相继推出新的景气对策,但多数非政府研究机构认为,美国经济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的后半段才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真正 的景气增长要推迟到2003年。期货市场的产生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国际贸易普遍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更为复杂,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场供求预期变化的 远期合约交易价格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要求有能够连续地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全过程的价格,以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以及 回避由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顺利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期货交易就产生了。一般认为,期 货交易最早产生于美国,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开始。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 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为美国国内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 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 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需要建立更多 的储运设施。(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 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 个问题: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 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 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三)安全预评价程序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 交割期的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 讨个好价。一些非谷物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 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3)旅行费用法1848年3月13日,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初,还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还只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和现货中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新增加的六个内容是:风险评价;公众参与;总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土保持;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在期货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堪称革命的变革,一是合约的标准化,二是结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实现了合约标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标 准期货合约。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反映了最普遍的商业惯例,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 非常方便地转让期货合约,同时,使生产经营者能够通过对冲平仓来解除自己的履约责任,也使市场制造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 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合约标准化的同时,还规定了按合约总价值的10%缴纳交易保证金。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结算出现了 较大的困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起初采用的结算方法是环形结算法,但这种结算方法既繁琐又困难。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 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和现代期 货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将环境污染引起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直接经济损失有:预防和医疗费用、死亡丧葬费;间接经济损失有:影响劳动工时造成的损失(包括病人和非医务人员护理、陪住费)。这种方法一般通常用在对环境有明显毒害作用的特大型项目。联合国:海啸区可能出现粮食供应紧张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11日发表公报指出,受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袭击以及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收成前景恶化。从中长期来看,上述灾区将会出现粮食供应紧张。1)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据粮农组织估计,在受海啸袭击严重的南亚和东南亚12个国家和地区,约有20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由于当地不少家庭在海啸中失去了父母和亲人,失去了谋生的 手段,或缺少赖以生存的家庭收入来源,因此,这些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极为严峻。粮农组织呼吁国际社会紧急提供26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帮助受灾严重 的地区解决粮食问题。(2)综合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内容。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达利园企业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 后勤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六上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山西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天津专用 人教版九上第21 22章参考答案
- 科三科目一考试题及答案
- 全国202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 内蒙古自治区2025法检系统司法辅助人员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仿真试题及答案
- 《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翻译需求动机研究-洞察与解读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设计)
- 2025四川省监理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药制剂进修汇报
- 2025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 第4课 科技力量大 第三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学生成长班会课件
- 毕节市七星关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2024
- 铝粉代加工铝锭合同范本
- 2025年母婴护理员(初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公司办公室安全检查表
- 化学生物学-第五章-相互作用与分子识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