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华版-治则与治法全解PPT课件_第1页
高思华版-治则与治法全解PPT课件_第2页
高思华版-治则与治法全解PPT课件_第3页
高思华版-治则与治法全解PPT课件_第4页
高思华版-治则与治法全解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治则与治法,-,2,治则与治法,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治法则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其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较强,较为具体而灵活。治则统摄具体的治法,而多种治法都是从属于一定的治则。,-,3,论治思想,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思想和纲领,决定了治疗原则的确立。其受古代唯物论与辩证法影响,是古代哲学在中医治疗中的体现。,-,4,治疗指导思想,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疾病本质,异法方宜三因制宜,以平为期致中和,阴平阳秘,中病即止,病后调养,论治思想,-,5,治则,治病求本,指标与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治则层次,正治与反治,调理脏腑,调理精气血津液,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第一层次,治病求本的具体化,第二层次,治病求本的补充,第一层次,-,6,正治与反治,指所用药物性质的寒热、补泻效用与疾病的本质、现象之间的从逆关系而言。“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微者逆治,甚者从治”,-,7,正治,正治(逆治):逆其症状性质而治疗的方法适用:疾病本质与表现一致治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8,反治,反治(从治):顺从临床假象而治的方法。适用:疾病本质与表现不一致治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9,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真寒假热: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如:内脏虚寒阴邪太盛阳气上浮泄利不止手足厥冷面赤,-,10,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真热假寒: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如:内热过盛阳气被郁不能外达急性热病高热不退四肢厥冷,-,11,塞因塞用,以塞治塞真虚假实: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虚不运脘腹胀满(健脾益气)气虚血亏闭经(补气益血),-,12,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真实假虚: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实证。,如: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泻法)瘀血所致的崩漏(活血化瘀法)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清利湿热法),-,13,治标与治本,含义: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标本关系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在中医学中常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关系:二者为对举的概念,不同情况下标与本之所指不同。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机为本,症状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意义:掌握疾病的标本,就能分清主次,抓住治疗的关键,有利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中找出和处理其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14,急则治标,标病甚急或不及时治疗影响本病的治疗。,大出血;二便不通,-,15,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痨病之咳嗽,咳嗽不甚,应滋养肺肾以治本。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新感已愈而转宿疾,也属缓则治本。,-,16,标本兼治,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如扶正祛邪,表里双解等,-,17,扶正祛邪,扶正(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益气、养阴、补血、助阳祛邪(祛除病邪,邪去正安)发汗、攻下、清热、消导、化瘀等原则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18,扶正正气不足的各种虚性病变祛邪邪气亢盛的各种实性病变扶正与祛邪并用正虚与邪实并存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先祛邪后扶正(先攻后补)正虚与邪实并存,正气虽虚,尚可耐受攻伐之力。先扶正后祛邪(先补后攻)正虚邪实并存,正气大虚,不可耐受攻伐之力。,扶正祛邪,-,19,调整阴阳,指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阴平阳秘,实证,虚证,-,20,损其有余,即“邪气盛则实”,“实则泻之”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即“阳盛则热”。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即“阴盛则寒”。,-,21,补其不足,即“精气夺则虚”,“虚则补之”,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虚滋阴以制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补阳以制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22,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治疗阳虚时,在补阳剂中适当加入少量补阴药。阳中求阴治疗阴虚时,在补阴剂中适当加入少量补阳药,补其不足,-,23,补其不足,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回阳救阴阴阳亡失,重在固脱。补气与敛汗,-,24,调理脏腑,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治疗脏腑病,不能只针对病变的脏腑,还应考虑各脏腑之间的关系。,-,25,补母泻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以相生规律确定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五脏实证可泻“我生”之脏,如肝实泻心但实则泻其子大多应用于针灸五腧穴,-,26,以相克规律确定治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抑强扶弱,-,27,根据脏腑关系调理,脏腑,通利小肠以泻心火,宣降肺气以通大便,脾胃同治,-,28,根据脏腑关系调理,虚则补脏: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五脏之虚自可补脏,六腑之虚亦可借补脏以扶正。实则泻腑: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六腑之实自可泻腑,无腑之实亦可借泻腑以驱邪。,-,29,根据脏腑特性调理,调理脏腑气机:应顺从脏腑气机升降规律脾;胃;肺;肝顺应脏腑喜恶苦欲:心恶热;肝喜调达恶抑郁;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30,调理精气血津液,“有余泻之,不足补之”恢复协调平衡,-,31,治精,精亏宜补:补精也称填精精脱宜固:固精也称摄精,-,32,治气,气虚宜补:肺脾肾之气。调理气机:气机失调滞、闭、脱、逆、陷,-,33,理血,血虚宜补:调理脾胃;调补心肺;补肾益精调理血运:血瘀;出血,-,34,调理津液,津液不足宜补:健运脾胃以生津液,另需阻止津液继续损失止呕、止吐、固表、清热等水湿痰饮宜祛除:肺脾肾肝三焦着手,-,35,根据精气血津液关系调理,调理气血:补气生血;调气行血(虚、滞、逆);益气摄血;养血益气;益气固脱(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调理气津:补气生津;调气行津;益气摄津;补津益气;益气固脱,-,36,根据精气血津液关系调理,调理精血津液:精血同源;津血同源,-,37,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38,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月相盈亏圆缺、昼夜阴阳变化特点选药治疗,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子午流注,-,39,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选药治疗,-,40,因人制宜,注重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差异的影响,-,41,治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治疗八法,-,42,汗法,概念:又称解表法,用解表发汗的方药,透邪于表,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适应症:外感表证、麻疹初期透发不畅、腰以上水肿、疮疡初起。注意事项:不要过汗,-,43,吐法,概念:引导病邪或毒物从口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是已”适应症: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毒物或痰厥、癫痫。内容:主要包括峻吐法、缓吐法与外探法三种。,-,44,注意事项1.吐法用于急剧之证,收效迅速,但易伤胃气,故虚人、妊娠、产后一般不宜使用。2.催吐之后,要注意调理胃气,糜粥自养,不可恣进油腻煎炸等不易消化食物,以免更伤胃气。,吐法,-,45,概念: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法,泻下通便或积水,治疗疾病一种方法。“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适应症:主要用于里实证。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胸腹积水,瘀血内停。内容:有寒下、温下、润下及逐水通瘀之别。,下法,-,46,下法,温下:适用于里寒实证。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逐水:适用于水饮停蓄胸胁,以及水肿、鼓胀等病症。润下:适用于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虚而便秘,或长期便结而无明显兼证者。,-,47,和法,概念:是运用和解疏泄作用的方药,以驱除病邪,调理脏腑气血等。适用范围: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2.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失调,胸闷不舒等病症。3.调和胃肠:,-,48,概念:又称温里法、祛寒法,是运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达到补益阳气,驱除寒邪以治疗里寒症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温中散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温法,-,49,概念:又称清热法,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范围:1.清热凉血2.清热解毒.清泻脏腑注意:不宜久用。苦寒清热药多属寒凉之品,有损伤脾胃阳气之弊。,清法,-,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