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一、 文学常识作者孟子,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二、 基础知识1、 生字难字(略)2、 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举用。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士:狱官。市:市井,集市。任:责任,使命。空乏:资财缺乏,即贫困。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他爱到贫困(之苦)。拂:违背。乱:扰乱。动心:使心惊动,内心警觉。曾益:增加。曾通“增”。恒:常常。过:犯过失。衡:通“横”,梗塞,指不顺。虑:“思虑”。色:颜色。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入:指在国内。拂:通“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于:从。例“舜发于畎亩之中”于:到。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个。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喻:明白。则:如果。例“入则无法家拂士”3、 通假曾:通“增”,增加。衡:通“横”,梗塞,指不顺。拂:通“弼”,辅佐。4、 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 结构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环境中造不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述人处困境才奋发,国无忧患必灭亡的道理。四、 写作手法略。五、 习题练习1.用原文回答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也重视人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一节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阐明了什么道理?它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用?第一节一共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练的杰出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的道理。这六个人的典型事例,为本文要论证的观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3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都出身卑微,经历磨难,最张都有所作为。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磨难对人的成长有益,能促使人成功。因此,我们应不惧怕困难,从容对待,勇敢战胜困境。4在作者看来,“天将降其所为”。这样的磨炼带给人什么益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原来不具备的本领。5本文作者提出的“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那么多“忧患”,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成才,那么作者的这一论断岂不失去了意义?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现在虽没有过多忧患,但逆境坎坷不如意的事还是存在的。我们学习的是古人经受磨炼使性情坚韧的精神,不但不过时,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更应有忧患意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和谐发展,事业腾飞。6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7孟子有许多名言留传于世,请你写出相对完整的一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8结合本文,说一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增长经验与才干,磨砺性情,增强忧患意识,使人充满生活激情。9有人做事怕犯错误,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就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人无完人,犯错误在难免。要敢于面对错误,我们要从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加以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奔向成功的基石。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意识?请举两例说明。祖国统一,一直是我们共同的企盼,我们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不允许台独分子分割祖国。粮食问题也是我们所担忧的,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农田越来越少,加之环境恶化,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主要从,个人价值的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方面来谈即可)11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成为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作用,它可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2文章第二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个人作为和治理国家。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侧重论述了哪方面的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侧重于“生于忧患”14结合文章内容,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由这些人们熟知的话中,你得到哪些启发呢?选择你喜欢地方,写出你的感想。可选择其中的任何一句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起。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活中可以将自己所经历的挫折与失败,当作磨砺自己的机会并从中吸取教训,为将来成才做准备。15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炼有的人发奋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磨砺者自身,应该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材,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16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列对联。上联:历经忧患成大器下联:贪图安乐葬人才上联:孔仲尼扼而演春秋,生于忧患下联:李后主囚乃赋离愁,死于安乐上联:生无情轻如鸿毛下联:死有义重于泰山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18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论述的?造就人才,治理国家。19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20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年代顺序(如果按严格的时间顺序,百里奚应该排在孙叔敖的前面)21“发”和“举”的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发”是“起”,指被任用;“举”是“被举用,被选拔”。但舜为帝王,其余为臣子,故而有细微的差别。22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炼他?磨炼的好处是什么?思想、生活、行为 或者说 心理、身体、生活境遇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2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此段的论证方法是什么?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24学过本文,你获得哪些启示?首先,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理想的人不仅要树立雄心壮志,还要随时准备去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诸如苦难、挫折、贫贱、屈辱、失败等,要勇于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做生活的强者。另外,还应更深刻的认识问题的另一面,即人生的艰难困苦和挫折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杯苦酒,而且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不平常的事,才有不平凡的人,正如孟子所说,逆境和磨难可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相反,顺境和安乐常常使人堕落腐化,一事无成以至于毁亡。做人如此,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只有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才能振兴和腾飞。25三皇五帝中不乏业绩突出者,为何偏举舜一人为例?因为他出身卑微,历经磨难。26孟子在回答弟子公孙丑的疑问时曾对管仲颇有微辞,说他这个人,曾西都不愿和他相比,难道你以为我愿意学他吗?为何在本文中还赞扬管仲能够“举于士”?二人道不同,但是管仲的经历却能证明论点,当然引用。27、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本文都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排比;增强语势,引出下文的议论;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28、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告诉人们磨炼意志是人们最需要的。29,文中的“必先”一词有领起下文的作用,请问它领起的是哪个句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0、第二段的内容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围绕“苦其心志”展开的。31、作者告诉我们,人要担任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应怎样做?必须首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痛苦的磨炼,必须经过挫折和锻炼,这样才能担起大任。32。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绝不可沉溺于安逸之中,否则会遭到失败和灭亡。33.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请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生活好了更需要受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磨炼,人才需要锻炼,竞争需要意志坚定的人才,现在的学生缺少的就是经受挫折和磨难的锻炼。34、请用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概括一下你对本文的理解。困难炼品质对磨难出英才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化门窗系统安装及节能环保技术支持协议
- 2025新型太阳能庭院照明系统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5年度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安装维护服务协议
- 2025新型生物科技产品全国独家代理销售及推广协议
- 2025年度生态农业投资合同担保及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 2025年度特种车辆租赁及全方位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西式火锅餐厅整体装修设计及经营权移交合同范本
- 2025个性化印刷合同:创意儿童绘本定制印刷服务协议
- 2025年绿色能源工业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合同
- 2025年跨境电商货运综合保险与供应链资金支持合同
- 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建设林草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 缴纳社保免责协议书
- 《癫痫持续状态》课件
- 2025-2030在线语言教育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骨干教师培训讲座内容
- 软件售后季度工作总结
- toc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投顾系统研究
- 汽车抵押借款合同协议范文样本
- 废气处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