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世界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在运动呢?二、认识到判断物体运动要借助参照物。1、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图片中的这些物体在运动吗?2、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3、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让学生不断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借助参照物)4、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参照物的概念。 看看你们能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到电影院看电影你是怎样有快有准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小结:看来有了统一的标准确实能为我们准确地确定位置提供便利。7、谈话:现在在教室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能不能用简短的语言清楚的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小组讨论一下。小组代表发言:我把某某某同学的座位号定为一组一号,我的位置就是某排某号。教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统一的标准来确定位置了。三、认识改变参照物就会改变对运动的判断。1、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确定参照物。 坐在缓慢行使的汽车上,怎样发现汽车在前进?你只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 为什么会有附近的树倒退的感觉?此时你又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呢?2、乘坐交通工具人动了没有?3、从这些判断中你明白了什么?4、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四、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1、 提问: 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为什么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五、认识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的重要性。1、小组讨论: 如果你坐在一列飞速行使的火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 那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2、根据汇报得出结论: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也是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所不可缺少的。3-2物体运动的快慢过程与方法: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运动的速度排序。会使用秒表。科学知识:知道物体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通过一定的距离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消息。教学重点:测量和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准备:秒表、米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物体运动有快也有慢,我们用什么来对运动得快慢进行描述呢?二、认识运动的速度1、猜一猜:谁移动得快?2、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3、假如他们(它们)行进的距离不一样,情况会如何呢?4、小组讨论: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为什么没有得到第一呢?5、小组交流:由于兔子有一段时间在睡觉没跑,而导致了在规定的距离里兔子反而显得慢了。6、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运动的速度。三、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1、4人一组,测一测走路的速度并记录。 用正常的步伐走10米。花了多长时间?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10米花了多长时间? 用正常步伐走10秒,能走多远?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1秒钟能走多远? 分析记录得出两种状态下的速度。(单位时间里的距离:每秒/米)2、给运动速度排序,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P30四、认识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1、阅读P31资料2、提问: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出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3、为什么要强调风向呢?说明了什么?(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五、拓展有些正在运动的物体,乍看上去似乎是不动的,你用什么办法判断出它们是否在运动呢?怎样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呢?3-3物体运动的方式过程与方法: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科学知识: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教学难点: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准备:教师风车;分组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1、谈话:这个静止的小球运动了,物体运动的方式是什么?今天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提问:你知道物体有哪些运动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认识移动(直线运动)、转动(旋转运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1)认识移动画移动的示意图(2)认识转动(3)认识滚动(4)认识三种运动方式的异同点2、观察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特点(1)观察钢尺、橡皮筋的运动特点(2)观察荡秋千时的特点(3)比较它们运动的异同点三、巩固总结1、总结2、扩展:P34这些物体包含哪些运动方式?3-4小车的运动(2课时)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搜集证据。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科学知识: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使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小赛车、平整的三夹板、米尺、塑料块、胶带。(每组一套)。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提出假设。1、同学们喜欢玩车吗?今天,我们就要来玩车,研究小车的运动。用赛车做一个实验。(边说边演示)2、老师把刚才的实验过程用一张图画在黑板上。问:一辆载重汽车行使得快慢可能哪些因素有关系?二、自主探究 探究小车行使得快慢与哪些有关。1、刚才同学们猜测小车行使快慢与轮子多少、汽车拉力大小、路面好坏有关,怎样来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呢?2、如果利用桌上的器材,让你来做实验,你准备怎样来做?3、你到前面来试一下,好吗?4、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改变什么?(需要改变的是:坡度大小)5、教师演示错误实验过程(出发点不同、车重不同),让学生指出错误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起点和终点.6、做实验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实验报告单。7、强调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 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距离。 注意不可以改变桌面的情况!8、每个实验做一次行不行?为什么?9、最后结果这一栏怎样填?(平均数、估算)10、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11、汇报实验结果。(两小组)12、小结:尽管每一小组的数据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行使得越快。三、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小车的运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3-5摆的研究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科学知识: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实验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教学准备:铁架台、钩码、细线、计时器、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大摆钟走慢了。二、认识摆1认识摆:我们继续看这座大摆钟。大家看,这左右摆动的东西叫做摆。2、介绍摆:三、制作摆,发现问题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比一比,哪个小组动手能力最强,做好了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3、请一位同学带着你们小组制作的摆上台,请你给大家演示怎样操作摆,并且数摆动的次数,行吗?4、同学演示,其他同学观看,帮助纠正。5、下面,我们来观察自己制作的这个摆的摆动。老师帮你们记时15秒,你们轻声数摆动的次数。6、分组实验,教师计时15秒,实验两次。学生填好实验记录。7、各组汇报实验结果。8、实验结果出来了,你有什么发现吗?9、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的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是次数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不同小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10、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你能大胆地做个假设吗?11、学生大胆猜想。四、研究摆(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你准备怎样实验?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3怎样改变摆角呢?4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5汇报实验结果。6观察,归纳,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角没有关系。(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我们又该怎么办呢?2归纳: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计时,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4汇报实验结果。5观察,归纳,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没有关系。(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没有关系。1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重都没关系,那和摆线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把各小组的摆依次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摆长,从中你发现了什么?4得出结论并板书。五解决问题。现在你们知道小明家的钟该怎么把时间调正确了吗?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命世界养蚕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知识与技能: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猜这是什么东西?(猜蚕卵)2、教师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二、我想知道的问题、说说我们知道的。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2、学生汇报。、讨论我们想知道的。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3、学生汇报。三、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四、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1、播放蚕卵孵出的资料片。思考:有什么新发现?2、(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五、我们一起养好蚕1、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2、教师讲述: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下一课我们将举行领养活动,请大家作好准备。2-2给蚕宝宝记日记过程与方法: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能够自主的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学知识: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生长的必要条件。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珍视整个养蚕期间搜集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学生用:放大镜,直尺,天平。教师用: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其他动物幼体的图片资料。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蚕宝宝出生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了蚕宝宝的哪些变化?2.交流蚕的新变化。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描述其他新发现。3.观察蚕宝宝换外衣。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蚕宝宝蜕皮的。说说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蚕宝宝蜕皮要用多长时间?你的蚕宝宝蜕了几次皮?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况。观看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录像片。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别?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服?4.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蚕宝宝怎样吃食物?蚕宝宝怎样运动?讨论: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有什么用。量一量蚕宝宝的身体长度。称一称蚕宝宝有多重,比比谁的蚕宝宝大。把你的蚕宝宝画下来。5.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前身体是什么样的,它会做些什么?你能帮蚕宝宝盖新房做些什么?观察蚕宝宝是怎样为自己盖新房的。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你有什么发现?2-3我们来抽丝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如何抽丝;初步学会如何测量蚕丝的长度。知识与技能: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抽丝成功的乐趣;感受养蚕抽丝对世界物质与文化交流的作用。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不畏困难,不辞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蚕茧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汇报: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1.谈话:请同学欣赏一段录像,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汇报交流。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材料的准备: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10分钟的蚕茧、水中滴了一些颜料、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时及记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丝的长度。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2-4养蚕经验交流会过程与方法:讨论蚕一生的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难点:能将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教学准备: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趣味情景面试题及答案
- 勤学善思面试题及答案
- 前端工程师面试题及答案
- 千万工程面试题及答案
- 普高特长生面试题及答案
- 配送司机面试题及答案
- 农村公交面试题及答案
- 南充国企面试题及答案
- 青海省湟川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民航法务面试题及答案
- 办公楼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光声成像技术简介课件
- 《领导力》读书笔记
- 2023年江苏省初中物理竞赛试卷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GB/T 13576.1-1992锯齿形(3°、30°)螺纹牙型
- 北医安全法规考试题
- 绝对值的练习课课件
- 2023年昆仑银行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十八般兵器解读课件
- 重医大内科学教案06血液系统疾病-2贫血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