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北京版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不要总是笼统说热爱大自然)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教学要求素质思想品质教育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美。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基础知识教学点 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能力训练要求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重点难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课前准备幻灯,投影,录相。课时安排一课时。一 教学目的(同教学法要求)二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海湖在哪儿吗?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景色怎么样?请带着问题读一读阅读提示。我们初步知道了青海湖大小及地理位置。我们还要理解“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为了理解课文,我们先进行自学。(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1、读准字音。扑朔迷离 倘徉 涟漪 震慑 伫立 繁衍 眸子 粗犷2、理解词语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倘徉: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温柔恬静:本课指风景优美,非常安静。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涟漪:小波纹。伫立:站立。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3、理清文章结构,分析概括段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青海湖的?(从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全文应分几段?段意是什么?学生汇报:学生甲:课文重点描写了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共五段。第一段(1、2自然段):清晨,我们冒雨乘车来到青海湖。第二段(3自然段):青海湖像一幅巨大的画卷,湖水蓝得可爱。第三段(4自然段):青海湖草滩有一种粗犷、自然、质朴的美。第四段(5自然段):青海湖是鸟的世界、绝妙的世外桃源。第五段(6自然段):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学生乙:我把课文的3、4、5自然段合并,因为它们都是介绍青海湖的内容,因此全文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清晨,我们冒雨乘车来到青海湖第二段(35自然段):青海湖的湖水蓝、草滩美、水鸟多,像一幅美丽的大画卷。第三段(6自然段):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老师总结:同学们的思路活跃,两种分段方法都可以。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要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三)熟读课文,体会重点1、指名读第二段。画出人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说理由。 学生汇报:学生A:“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这是个比喻句,把作者来到青海湖比作是扑进了巨大的画卷,非常形象地说明青海湖像画卷一样美。学生B:“我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这句话体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学生C:“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表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这一段话把青海湖的水写“绝”了。海洋、天空的蓝比不上它的净、深湛、温柔、恬静。接着又把湖水比做“蓝”锦缎,小女孩的眸子。那是多么生动、闪亮而有生机呀!青海湖的水蓝得太可爱了。学生D:“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睛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渴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显得分外悠闲。”这段话写出了草滩的美。草滩是碧绿的,山峦是深褐色的,银色公路像哈达。在这优美的景致中,几头牦牛在漫步,为宁静的草滩增添了活力。学生E:我认为这句好。“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这里用衬托对比的方法,突出了青海湖的美与众不同,是粗犷的、自然的、质朴的。学生F:“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这些天上飞的各种美丽的鸟,水中游的五彩鱼为青海湖增添了美的色彩和活力。老师小结:同学们书读得好,各抒已见,理由说和简明,棒极了。2、投影:联系课文说说。先理解带点的字,再理解句子。“谁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1)“现实”指青海湖像一幅画卷。湖水蓝得十分可爱;草滩景色美得粗犷、美得自然、美得质朴;青海湖是鸟的天下。这些就是现象。(2)“梦幻”指青海湖太美了,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仿佛这么美的景色只能在梦中出现。(3)理解全句。学生汇报:因为青海湖太美了。水蓝得可爱,草滩美得粗犷、自然、质朴。在这里成千上万只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栖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色。这一切美得不敢让人相信,让人觉得只有梦幻中才能有此美景。(四)重点句子解析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析 这是作者欣赏美丽的青海湖后发出的感叹。青海湖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它具有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使人看后犹如在梦幻中,所以作者感叹欣赏青海湖后竞不相信是大自然的现实。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析 作者将美丽的青海湖比作一幅画卷,十分生动。青海湖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它具有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表明作者喜爱青海湖的思想感情。(五)总结升华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由衷地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观看有关介绍“青海湖”的录相。(六)板书设计(七)课堂作业设计1、把不正确的拼音划去。扑朔迷离 倘徉 朝前一倾 眸子2、扩句。草滩上生长着油菜花。我们欣赏美景。3、把排列错乱的句子写通顺。难忘 这堂课 令人 真高老师 三十年 工作了 在教育战线参考答案课堂作业设计2、一望无边的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我们尽情地欣赏着森林公园的美景。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马教学设计 鲁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2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导入:布封说马:人类最高贵的征服是征服了马。1.提问:、那中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如果说黄河文化是我们华夏族独有的文化,而马的文化却是世界性的文化的。让我们一起与马共舞。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3、简介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三、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5写作方法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四、拓展小结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保直付医院绿色通道建设与管理协议
- 未成年人探视期间安全保护及责任落实协议
- 新能源汽车行业区域分销合作伙伴合同
- 护理支持性理论
- 传染病日常卫生监督实务要点
- 肿瘤血栓诊疗难点与对策
- 脑外科引流护理规范与实践
- 大班语言:冬天的礼物
- 酒店安保服务协议书(2篇)
- 转运病人护理查房
- GB/T 33289-2016馆藏砖石文物保护修复记录规范
- GB/T 2506-2005船用搭焊钢法兰
- GB/T 15256-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10.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25张)课件
- GB/T 1095-2003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
- 婴幼儿食品领域:贝因美企业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 人工智能的诞生简述课件
- 子宫破裂的护理查房
- 出货检验报告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3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