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23页)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一位同学学了声学以后,向水杯里灌开水时发现,开始时水的落差很大,撞击力大,杯子里空气多,发出大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同学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A音色和音调B音色C响度D响度和音调3随着城市的发展,盖房和装修随处可见,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在周围不让建房或装修B在工地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C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晚九点以后停止修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被称为“世纪之灾”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以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及时逃生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C动物反映灵敏,逃生速度快D动物能观察到地震第2页(共23页)5下列现象中,对声的利用原理相同的是()超声波探伤;超声波碎石;超声导盲仪;声呐;超声波清洗器;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超声波焊接器ABCD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DM、1236CM、1235CM、1236M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36CMB123525CMC1235CMD1243CM7某跳伞员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正在上升,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讲是()A上升B静止C下降D都有可能8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同学在赛道上比赛时,它们是相对静止B“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C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运动的D某同学在操场上跑步时,他的左鞋相对于他的右脚是静止的9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2H内行驶36KM;乙在5MIN内行驶1500M;丙行驶100M需20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10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两车速度之比是()A89B98C12D21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1某发声体振动时,测出每分钟振动72次,则这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属于声波,如图所示,从物理学角度看图是乐音的波形图第3页(共23页)12如图甲所示,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如图乙北京天坛公园的回声波,利用了声音的13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14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不同15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不同的,有时音调,有时指响度,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他妈妈能辨别出是儿子在唱歌,是根据声音的16某学生1000M时停表从0走到如图所示位置,他1000M的成绩是S17如图甲所示是ST图象,其中C物体处于状态,物体A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B的速度,如图乙是VT图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E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第4页(共23页)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18如图甲是国庆假期小明同学做的金属管风,微风吹过时金属管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1)用刻度尺测量1号,长度如图乙所示(中间虚线部分省略了),读数是CM;(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管(3)根据表中数据,(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有规模的振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动所产生的,小明设计了以下两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这个想法,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合理A将金属管固定,敲击金属管,看是否能够听到声音B将金属管悬挂,使其摆动,看是否能够听到声音19物理创新思维社团的同学们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纸风车”,他们一起研究纸风车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1)根据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纸风车下落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它下落的速度(2)他们先用卷尺在墙上测出长度并做了标记,然后让纸风车从O点自由下落并开始记时,用秒表分别测量纸风车经过A、B、C、D各点的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一中,实验时,这两个物理量中的更难准确测量表一第5页(共23页)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OA5000050OB10000066OC15000078OD20000090(3)小明将表一进行了整理,数据如表二,他没有计算速度就判断出了AB段比OA段的速度快,他是根据判断的表二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OA5000050AB5000016BC5000CD5000012417(4)如表二中BC段的运动时间应该为S,且可以计算出BD段的平均速度为M/S;(5)同学们想进一步探究纸风车下落快慢与其迎风面积大小是否有笑,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选填字母序号)A将纸风车三个纸翼各剪掉相同大小,测量其下落速度进行比较;B将纸风车三个纸翼各向上折相同大小,测量其下落速度进行比较;C重新找一张纸,做一个小一点的纸风车,测量其下落速度进行比较四、综合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9分,共计90分)20暑假,小明准备去北京旅游,需要途经洛阳,他上网查找并选定了T232这趟列车,该车的部分第6页(共23页)停站信息如表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车站到达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1西安17442三门峡205220542653洛阳223322353874石家庄031103179195保定0428043210546北京西06051197(1)西安到洛阳的路程为KM(2)车从洛阳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21一艘巡逻船以1224KM/H的速度沿直线向一座灯塔驶去,灯塔上有一工作人员,当巡逻船行驶到距灯塔680M处鸣笛,经过2S又鸣笛一次,问此工作人员先后听到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是多少S(声音传播速度是340M/S)22小强乘坐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途中广播上说“你所乘坐的火车长300M,火车马上要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速108公里”小强想了想南京长江大桥大概有多长,于是用手表测量出自己经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220S,请帮小强进行下面计算(1)南京长江大桥有多长(2)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是多少S(3)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行驶所用时间是多少S第7页(共23页)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2一位同学学了声学以后,向水杯里灌开水时发现,开始时水的落差很大,撞击力大,杯子里空气多,发出大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同学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A音色和音调B音色C响度D响度和音调第8页(共23页)【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首先要明确振动的物体,倒水的过程中,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音色是否变化振动物体的振幅是否变化,来判断响度是否变化振动物体频率的是否变化,来判断音调是否变化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解答】解向水杯里灌开水,听到声音是水杯内的空气柱振动,空气柱的结构和材料不变,音色不变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水杯里空气振动幅度大,振幅大,响度大,发出大声水杯内的空气柱质量大,体积大,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听到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水的落差小,撞击力小,水杯里空气振动幅度小,振幅小,响度小,发出小声水杯内的空气柱质量小,体积小,易振动,频率高,音调高,听到尖细的“吱、吱”声故选D3随着城市的发展,盖房和装修随处可见,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在周围不让建房或装修B在工地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C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晚九点以后停止修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在周围不让建房或装修,可以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此措施有效,但不合理;故A错误;B、在工地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无法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错误C、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晚九点以后停止修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此措施合理有效,故D正确故选D第9页(共23页)4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被称为“世纪之灾”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以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及时逃生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C动物反映灵敏,逃生速度快D动物能观察到地震【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答】解当海啸发出次声波时,次声波产生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动物的听力比人强,许多动物可以听见,所以野生动物提前逃跑或隐藏,很少大规模死亡故选A5下列现象中,对声的利用原理相同的是()超声波探伤;超声波碎石;超声导盲仪;声呐;超声波清洗器;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超声波焊接器ABCD【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就传递信息来说,声音有“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就传播能量来说,声音有“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给病人清洁牙齿等【解答】解声波探伤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超声导盲仪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声呐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超声波清洗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超声波焊接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第10页(共23页)故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故选C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DM、1236CM、1235CM、1236M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36CMB123525CMC1235CMD1243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故选C7某跳伞员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正在上升,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讲是()A上升B静止C下降D都有可能【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由于跳伞运动员是向下运动的,如果直升飞机静止或上升,运动员以自己为参照物也可看到直升飞机向上运动;如果直升飞机向下运动,但向下运动的速度小于跳伞运动员的速度,运动员以自己为参照物,运动员看到的直升飞机也是向上运动的因此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讲,它的运动情况可能是静止、上升、下降即都有可能故选D8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1页(共23页)A两同学在赛道上比赛时,它们是相对静止B“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C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运动的D某同学在操场上跑步时,他的左鞋相对于他的右脚是静止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A、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以其中一辆赛车为参照物,另一个赛车相对于所选为参照物的赛车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它们是相对运动的故A错误;B、“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成功时,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B正确C、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C错误;D、某同学在操场上跑步时,他的左鞋相对于他的右脚,以右脚为参照物,他的左鞋相对于他的右脚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9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2H内行驶36KM;乙在5MIN内行驶1500M;丙行驶100M需20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生活中常用两种方法比较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者为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者为快而本题是考查第三种方法,即物理学中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方法来比较快慢,把单位先统一,然后算出三者的速度,进行比较【解答】解甲的速度V甲5M/S;第12页(共23页)乙的速度V乙5M/S;丙的速度V丙5M/S;综合上述计算可知甲、乙、丙三人一样快故选D10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两车速度之比是()A89B98C12D21【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从题中找出甲乙两车路程之比,所用时间之比,然后利用公式推导得出速度之比与路程时间比的关系,将数据代入并计算【解答】解由题意知S甲S乙43,T甲T乙32;则89故选A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1某发声体振动时,测出每分钟振动72次,则这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波,如图所示,从物理学角度看A图是乐音的波形图【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某发声体振动时,测出每分钟振动72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第13页(共23页)的声波叫次声波(2)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解答】解(1)某发声体振动时,测出每分钟振动72次,FHZ12HZ;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12HZ低于20HZ,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2)从图形上可以看出,A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是乐音;B是无规则振动,是噪声故答案为次;A12如图甲所示,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如图乙北京天坛公园的回声波,利用了声音的声波反射【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态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可以进行声波的反射【解答】解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玻璃罩中就成了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虽然我们听不到声音,但电铃依然在振动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都是利用声波的反射形成回音的答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波反射13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有风的时候,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振动发声,所以笑树能发出笑声;我们听见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也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第14页(共23页)故答案为振动,空气14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A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响度不同【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其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解答】解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由于A最细,所以A振动时,频率最大,音调最高;同时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响度是不同的;故答案为A;响度;15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不同的,有时音调,有时指响度,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音调,他妈妈能辨别出是儿子在唱歌,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解答】解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品质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所以他妈妈能辨别出是儿子在唱歌,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答案为音调;音色16某学生1000M时停表从0走到如图所示位置,他1000M的成绩是2775S第15页(共23页)【考点】时间的测量【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秒表中间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位05S;分针在4MIN与5MIN之间偏向5MIN一侧,秒表的指针在375S处,所以时间为4MIN375S2775S故答案为277517如图甲所示是ST图象,其中C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的速度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B的速度,如图乙是VT图象,物体D做匀速直线运动,E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明确“ST图象”表示的是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分析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判断AB两物体速度的关系;(2)明确“VT图象”表示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分析速度的变化关系,即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1)图甲是ST图象,物体C的运动时间不断延长,而路程不变,所以物体C处于静止状态;由甲图象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物体B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第16页(共23页)(2)乙图是VT图象,D物体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F物体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做加速运动E物体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小,所以做减速运动故答案为静止;大于;D;减小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18如图甲是国庆假期小明同学做的金属管风,微风吹过时金属管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1)用刻度尺测量1号,长度如图乙所示(中间虚线部分省略了),读数是2050CM;(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3号管(3)根据表中数据,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有规模的振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动所产生的,小明设计了以下两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这个想法,你认为实验方案A更合理第17页(共23页)A将金属管固定,敲击金属管,看是否能够听到声音B将金属管悬挂,使其摆动,看是否能够听到声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3)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金属管的一端固定,敲击管子,让管子振动,看管子是否发声,然后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的读数是2050CM;(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4)A方案将金属管固定,敲击金属管,金属管振动,能听到声音,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动所产生的,方案可行;B方案将金属管悬挂,使其摆动,金属管没有振动,无论是否听见声音,都不能够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动所产生的,方案不可行;故答案为(1)2050;(2)3;(3)不能;(4)A19物理创新思维社团的同学们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纸风车”,他们一起研究纸风车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1)根据实验原理V,需要测量纸风车下落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它下落的速第18页(共23页)度(2)他们先用卷尺在墙上测出长度并做了标记,然后让纸风车从O点自由下落并开始记时,用秒表分别测量纸风车经过A、B、C、D各点的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一中,实验时,这两个物理量中的时间更难准确测量表一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OA5000050OB10000066OC15000078OD20000090(3)小明将表一进行了整理,数据如表二,他没有计算速度就判断出了AB段比OA段的速度快,他是根据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判断的表二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OA5000050AB5000016BC5000CD5000012417(4)如表二中BC段的运动时间应该为012S,且可以计算出BD段的平均速度为417M/S;(5)同学们想进一步探究纸风车下落快慢与其迎风面积大小是否有笑,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C(选填字母序号)A将纸风车三个纸翼各剪掉相同大小,测量其下落速度进行比较;B将纸风车三个纸翼各向上折相同大小,测量其下落速度进行比较;C重新找一张纸,做一个小一点的纸风车,测量其下落速度进行比较第19页(共23页)【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2)测量时间时会存在较大误差;(3)根据表格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分析;(4)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路程及速度的计算公式V解答;(5)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解(1)要测量“纸风车”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求出速度的大小,故实验原理是V;(2)因为记录不同路段所用的时间时存在较大误差,因此需要多次测量;(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B段运动的距离与OA的距离相等的,则AB段的运动时间为066S050S016S,OA段的运动时间为05S;所以AB段比OA段的速度快;(4)BC段的运动时间为078S066S012S;BD段路程为100CM1M,BD段的时间为090S066S024S;BD段的速度为V417M/S;(5)同学们想进一步探究纸风车下落快慢与其迎风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应控制其他量不变,只改变迎风面积的大小AB都没有改变大风车的迎风面积,故AB错误;重新找一张纸,做一个小一点的纸风车,这样就改变了迎风面积的大小,故C正确故答案为(1)V;(2)时间;(3)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4)012;417;(5)C四、综合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9分,共计90分)20暑假,小明准备去北京旅游,需要途经洛阳,他上网查找并选定了T232这趟列车,该车的部分第20页(共23页)停站信息如表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车站到达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1西安17442三门峡205220542653洛阳223322353874石家庄031103179195保定0428043210546北京西06051197(1)西安到洛阳的路程为387KM(2)车从洛阳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从表中可直接读出西安到洛阳的路程;(2)从表中得出从洛阳到北京西的路程和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