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体系规划ppt课件_第1页
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体系规划ppt课件_第2页
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体系规划ppt课件_第3页
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体系规划ppt课件_第4页
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体系规划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05,.,2,一、规划概况,规划背景规划目标规划思路,.,3,1.1规划背景,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突破城市,建立全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在5.12灾后重建的发展振兴时期,延续地域文脉,传承历史记忆。,历史文化名城区位,5.12地震中受损的文物古迹,“全域成都”意象,.,4,为全面落实城乡统筹,构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特色化文态,我院编制完成了成都市第一个全域层面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单一体系到全域规划,1.1规划背景,成都规划的“三次跃升”,迈向世界舞台的文化积淀,.,5,1.2规划目标,近期通过对成都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脉络的梳理,构建一个充分展示和发掘成都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利用体系,逐步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最终实现“世界文化名城”的长远目标。,“三步走”途径,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6,1.3规划思路,.,7,二、规划主要内容,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市域保护利用体系市域保护利用规划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8,2.1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成都历史文化特色长江文明起源,巴蜀文化中心,地位突出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城址不移、城名不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市域环境特色“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特色“以蜀文化为主体,兼容南北”的文化特色,成都平原历史发展进程,成都城市格局历史演变,.,9,2.1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成都历史文化脉络4大文化特征,11类特色文化7条纵贯全域的历史文化脉络,成都历史文化谱系图,成都历史文化脉络图,.,10,2.1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文物部门“三普资料”,从资源构成、空间分布、文化属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周边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4处国家重要大遗址市域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拥有2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普”调查历史文化资源8512处,规划筛选出848处重要资源,.,11,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空间上,从“名城保护”拓展到”全域保护”,2.2市域保护利用体系,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范围,成都历史文化名城范围,630平方公里,12121平方公里,成都中心城区,.,12,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时间上,从“古代”延伸至“近现代”,2.2市域保护利用体系,成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13,2.2市域保护利用体系,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对象上,从“文物古迹”扩展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历史文化资源构成要素,文物古迹,.,14,2.2市域保护利用体系,全域统筹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法定保护-登录保护-规划控制的分级保护控制文化展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分类利用引导,成都历史文化保护控制和利用引导,.,15,2.3市域保护利用规划,运用GIS分析空间分布特征、自然要素关联性、文化线路耦合度,形成“廊道+斑块”的结构。,.,16,2.3市域保护利用规划,以“遗产廊道-天府名镇-大遗址公园”为重点的空间网络。,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空间结构图,历史文化资源综合评估图,.,17,“一核、两带、六廊、多点”的整体格局一核为中心城区两带为龙门山、龙泉山文化景观带六廊为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多点为历史名城与天府名镇,2.3市域保护利用规划,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图,龙泉山文化景观带,龙门山文化景观带,中心城区,.,18,1、龙泉山龙门山廊道2、成都中心城平乐镇廊道3、平乐镇永商镇廊道4、成都中心城泰安镇廊道5、都江堰彭州成都中心城廊道6、成都中心城五凤镇廊道,大遗址公园布局规划图,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布局规划图,市域保护利用举措打造26个天府名镇形成多处博物馆群落开展“文化天府”系列活动,2.3市域保护利用规划,天府名镇布局规划图,构建6条遗产廊道生态绿廊、绿道、遗产、解说系统建设3大文化生态保护区青城山-都江堰道文化、东山客家、川西民俗打造100处村落文化景观川西林盘聚落,建设7处大遗址公园遗址公园与市域绿道相连周边发展观光农业、乡村度假,.,19,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重塑延续不断的城市记忆体系系统梳理“成都记忆”的线索与载体,.,20,城市记忆的空间整合,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重塑延续不断的城市记忆体系以文脉为主题,挖掘各历史时期的记忆载体,全面彰显城市个性以绿道为骨架,串联整合形成集中展示网络,重塑“成都记忆”,各历史时期的记忆切片,.,21,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古城文化路径图,中心城文化路径图,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中心城区依托绿道形成文化路径重点构建古城5条文化路径,.,22,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加强古城格局保护打造古城12处文化节点打造历史地段,增加文化空间,古城格局保护图,.,23,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活化20处历史建筑在修缮、复原的基础上植入现代功能,发挥其记忆传承、景观展现以及文化产业的资源效益。,历史建筑空间改造模式,.,24,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打造工业遗产品牌针对东郊工业遗产普查和评估;确定保护性与改造性要素,制定建设导则再现“三线建设”时期的城市记忆构筑非遗展示网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的后续建设构筑4级空间层次的非遗展示网络,东区音乐公园效果图,街头公园,.,25,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设立城市节庆大道设立人民南路天府广场锦江段为节庆大道。开放名校人文空间引导大学校园向城市开放。,建设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实施“特色地名景观标识”加强“餐饮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中心城历史文化景观标识布局图,.,26,三、实施成效,实施项目管理落实法规文件,.,27,2010年,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和共同签署了共建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框架协议书,标志着成都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金沙遗址成为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3.1实施项目,目前,宝墩遗址正在编制保护规划,鱼凫村遗址保护规划已完成并公布。,金沙遗址,鱼凫村遗址,宝墩遗址,.,28,3.1实施项目,历史文化名镇正逐步成为展现成都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29,3.1实施项目,宽窄巷子,文殊坊,宽窄巷子、文殊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塑造了成都新的城市名片。,.,30,3.1实施项目,2011成都双年展在东区音乐公园成功举办,体现了成都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成果。,.,31,3.1实施项目,成都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举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作为永久会址建立了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32,首批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